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制度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规范和指导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实施工作,依据《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教师司函〔2019〕34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认证课程学习为载体,提高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团队,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管理团队;探索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或中心校,下同)推进新路径;建立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训、混合式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实施路径(一)逐级规划,明确任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好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
在省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年度明确本市整校推进工作任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规划设计时,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结合省市提升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尊重差异、分类设计、注重创新、精准指导、均衡推进”的原则,明确提升工程整校推进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时间表、路线图。
学校依据市、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着眼“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信息化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际,制定可实现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2022年底前,完成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0学时、校本实践应用30学时);构建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团队业务能力及组织能力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安排(一)学习阶段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习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成功经验。
(二)全员培训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在试点校、示范校带动下,我校教师全员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名单附后)。
(三)考核评估、查漏补缺阶段根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2021年10月年对各学校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对全镇所有教师自己拟定的培训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并要求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四)预计产出:在完成中小学教师全员50学时的同时,把我校打造成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引领我校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提质升级发展;二是培育信息化领导力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领导,推动我校校长、副校长等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提升;三是培养10名信息化素养高、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能力强的名师;四是建设一批优秀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资源;五是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遴选5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促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力争生成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各学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
三、主要措施(一)成立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服务体系1.领导团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为副组长,***、***、***、***、***、***、***等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见附件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目标:-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鼓励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项目内容:-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班,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基本操作技能、课堂应用技巧、教学软件的应用等方面。
- 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的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并鼓励教师共享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
- 教学模式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如倒置课堂、协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 跨学科整合: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3.项目实施步骤:- 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和时间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阶段性目标。
-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班,分阶段培训,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实践指导。
- 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师参与评选和上传优秀教学资源。
- 教学模式创新:组织教师研讨会和教学案例分享会,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 跨学科整合: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项目总结: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保障措施:- 学校领导支持: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网络和必要的硬件设备,保障教师正常使用信息技术。
- 培训指导机构支持:与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指导。
-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师资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 评估与监督:建立项目实施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项目方案。
5.项目预期效果:-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规范和指导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依据《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教师司函〔2019〕34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认证课程学习为载体,提高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团队,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管理团队;探索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或中心校,下同)推进新路径;建立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训、混合式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实施路径(一)逐级规划,明确任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好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
在省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年度明确本市整校推进工作任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规划设计时,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结合省市提升工程2.0实施总体目标任务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尊重差异、分类设计、注重创新、精准指导、均衡推进”的原则,明确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时间表、路线图。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一、培训管理团队与指导团队成员管理团队成员分工XX 领导小组组长,首席信息官CIOXX 副组长,常务管理、督促推进、检查评价XX副组长,检查与评价XX 副组长,检查与评价指导团队成员分工指导小组组长,2.0培训技术指导,2.0培训首席指导官制定学校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副组长,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检查管理、记录、数据采集成员,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检查管理、记录、数据采集二、提升目标(一)面向教师打造开放式现代型名师团队,让全体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和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促进教师信息思维、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
(二)面向学生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自信心在前后测试中,表现出明显差异。
标准化测试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三)面向学校一年以后,学校统考成绩得到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
三、应用实施(一)理念与模式学习定位学校对全体教师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期望,提出技术无痕,让技术常态化应用、简单技术熟练化、改变教师资源观、让信息技术从教师的“教的工具”向“学的工具”转变。
(二)微能力点选学(三)教研组研修活动安排活动形式: A.集体备课 B.示范观摩 C.听课评课D.案例分析与点评 E.专题讲座 F.交流研讨 G.结对互助H.专题沙龙 I.小组学习J.实践反思K.教学竞赛L.课程学习 M.能力认证 N.展示分享0.其它四、应用考核(一)考核总体要求1.课程学习:25学时。
2.应用实践:25学时,其中每个微能力点为5学时,每次教研活动为5学时,学校需要至少组织两次教研活动。
3.全员培训:100%合格,20%优秀。
每位教师需要考核三个微能力点。
能理解技术支持的教学培训,测评通过率争取达到100%。
(二)考核具体要求五、机制建设(一)组织保障成立信息化2.0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 (CIO), 全面负责本轮培训的统筹与管理工作,并结合我校发展规划,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 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 0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到达“培养信息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 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 促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 0”的表现,增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动其指导、协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基本原那么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开展为先。
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开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开展相结合。
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那么: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
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对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 2.0”工作情况,防止因为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教职员工。
三、考核要素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2.水平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纵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通用12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通用1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1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要求,顺利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任务,根据《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目标1、通过考核,完成每位教师30学分实践应用学习任务。
2、通过考核,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3、通过考核,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各级培训团队的指导力。
4、构建“金字塔”学习共同体,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应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态。
二、考核对象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考核时间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推进进度考核。
四、考核内容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实践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3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五、实施流程在镇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镇级规划—团队研修—教师实践—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镇级规划。
2.0信息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实践应用考核方向。
2、团队研修。
金字塔学习共同体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实践应用考核申报点,结合本校选择的研究模式,推进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明确目标。
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计划,明确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2.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学校应建立完备的IT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安全设备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信息服务。
3.配备教学设备。
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移动终端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4.推广信息平台。
学校应推广信息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快速获得学校的最新信息、知识、成绩等。
5.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学校应倡导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6.制定相关政策。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如使用电子设备管理规定、信息保密政策等,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信息安全。
7.管理与维护。
学校应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负责软硬件设备的保养、备份、维护和更新,以确保教学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的主要步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总结汇报PPT
05
考核指标与评价方式按照信息提升2.0专题培训项目考核评价指标,校级管理员、校级坊主、全体教师达到85分合格标准以上。 Z J
THANKS
谢谢聆听!
应用考核方案
05
(三)关注发展、鼓励创新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坊,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01.
02.
03.
目录
现状分析
目标定位
实施路径
04.
05.
主要措施
应用考核方案
现状分析
01
教师年龄结构差别很大,信息水平参差不齐,我校45岁以上教师占到了全校教师的30%,这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意识不强。大多数为信息技术能力测试中级和初级,教学中教师只用来简单的播放PPT,交互功能使用较少。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的培训较少,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我校现有智慧班四个,学生每人有一个平板电脑,对我校信息化建设一定的推动。但是数量太少,没有普及。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十分必要!
03
实施路径
实施路径
C
B
A
做好规划,明确任务
组建骨干培训团队
分步实施,有序实施整校推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试行)》,为指导和落实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与内容( 一)考核目标遵循成果导向、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校本应用考核,诊断信息化教学状况,引导基于课堂的实践与创新;检验校本研修效果,推动信息技术的常态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
(二)考核内容主要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创新能力,考核范围包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30项微能力。
每位教师参加考核的内容为个人选定的3项微能力(市直学校教师选4项)。
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考核内容在上级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前,暂时参照中小学教师。
二、考核对象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教师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含自治区级试点校教师)。
支教、走教、轮教、借调等教师在原报名单位参加考核。
三、考核时间每年分别于春、秋两季学期组织考核,具体时间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发布的考核公告确定。
四、方式与流程( 一)考核方式网络考评。
通过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系统,进入“钦州市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全员培训”项目,教师提交考核材料、学校组织校内考评、教育管理部门开展抽查审验等工作。
(二)考核流程1.教师按要求通过培训平台自主提交材料参加考核,学校组织校内考评,开展自评、互评和总评,根据校内考评结果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合格等级名单、优秀等级推荐名单。
2.市、县(区)教育局审验材料,对合格者予以确认并反馈学校及教师本人;按规定比例逐级上报优秀等级推荐名单。
3. 自治区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审验推荐材料,确定优秀名单。
五、考核规范(一)评定等级。
教师申报参加考核的各项微能力,均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予以评定。
(二)评判标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全省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基本原则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
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教职员工。
四、考核要素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纵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工作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师【2019】1 号)要求,根据县教育局党委决定实施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现制定我校方案如下:一、目标任务到 2022 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 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完成不少于 60 学时的培训,其中线上学习30 学时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实践应用30 学时由教育局指导、实施机构协助学校共同完成。
二、主要内容(一)实施整校推进目标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 的总体思路,充分运用“提升工程 1.0”工作成果和机制,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二)建设培训团队1.培训团队组成。
由县教育局负责遴选组建,并联合省、市培训团队对本级培训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成员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为主。
通过培训通过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管理评价等能力。
2.主要措施。
按照“分级组建、分步实施、分层培训、分类推进”的策略,分层遴选组建各级培训团队,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进入培训队伍,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
针对团队成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培训团队培训和指导能力,培训团队主要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为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文件中的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信息技术服务新课程改革,服务国家文件的落实,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提升工程2.0文件》,大力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时代的学生学习规律,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融合,与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相结合、与现代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信息化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现状分析学校已接通千兆互联网,WIFI覆盖办公区和全部教室。
学校每间教室都已配备一体机和展台供教师进行辅助教学使用。
学科办公室配备电脑,供教师备课、教研、阅卷使用。
软件方面学校有教学平台(E 英语宝平台);办公平台(企业微信);教育资源平台(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
学校有2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通过教师机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端和学生机进行实时互动。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随着教师意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
三、目标任务1.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开展整校推进培训活动,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重点内容,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技术创新课堂”。
2.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结合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需要,制订提升工程整校推进研修计划及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于2023年11月10日前保质保量完成集团校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以下简称能力点,详见附件2),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加强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
依托“四川云教”,通过“三个课堂”等开展线上协同研修、协同教学,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陪伴式教师培训改革,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均衡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技术2.0 规章制度
信息技术2.0 规章制度一、工作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工作措施(一)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在市级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统筹指导下,各县市区和学校要将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和校本研修规划,制定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 2.0实施方案和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明晰责任,操作性强,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
(二)开展各级管理、专家、测评团队的培训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县市区级管理团队和市级专家培训团队的作用,组建县级专家培训团队和测评团队,并依托工程实施承训机构开展各级管理、专家、测评团队指导能力提升培训。
县级管理团队要指导学校加强校级管理团队的建设与培训,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校本研修“整校推进”的组织能力,服务教师全员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测评团队要按区域教师数的100:1或200:1比例,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为县级测评员,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员培训,熟练掌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30个微能力点相关知识,提升测评员测评能力。
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切实提高管理、专家、测评团队规划设计、校本研修、校本应用考核等方面的指导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校本研修学校要在县市区的规划和指导下,以“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
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制度方案
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项目制度方案一、健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组建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工作。
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进入领导小组,负责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和保障工作。
2.制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发展规划》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划分层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按学校年龄结构比例选择学校教师能够达到的能力点。
其中多媒体教学能力至少33人达到,混合学习能力至少23人达到,智慧学习能力至少2人达到。
三、融合团队,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老少融合。
开展了师徒结队活动。
年轻教师和年老教师结成一队。
年轻教师成为老教师的师父,师父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给予徒弟支持。
学校开展老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老教师获奖的同时,其师父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学科融合。
根据学校同学科教师数量少的现状和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将语数英学科融合在一起,音体美学科融合在一起,道德与法治、综合、思品等专科融合到一起。
成立语数英科研小组,音体美科研小组,大综合科研小组。
四、教研引领,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成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团队,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结合《基于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促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主题示范课、观摩课活动。
科研先行,让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带动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
五、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
将纸质资源数据化处理,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便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
2.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
分学科、分年段将学校教学课件、学生信息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教师备课使用和了解学生。
3.借助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网盘等工具,建立个人资源库,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考核办法
信息技术应用2.0学校考核办法永吉县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
为了提升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根据《永吉县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办法。
一、研修目标任务(一)总目标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主要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基地,依托学校校本研修项目的建设,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以提升个人能力,更新教学方法为主要目的,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层领导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此次提升培训。
预计57%教师达到多媒体教学环境,40%教师达到混合学习环境,3%教师达到智慧学习环境。
(二)具体目标1.多媒体教学环境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师能够在调查网、QQ、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支持下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师能够在演示文稿、101教育PPT信息技术支持下,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灵活组织、应用多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师能够在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师能够在演示文稿、101教育PPT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信息技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结合我校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培训目标1.帮助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工作,恰当选择能力点及网络课程学习,提高我校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2.提高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3.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参训对象我校全体教师。
四、学校信息化团队组建学校管理团队成员名单组长:成员:职责: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确保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混合式研修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学校信息化指导培训团队成员名单组长:成员:职责:1、制定本学段、学科的校本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2、主要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
3、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培训指导团队。
4、提升教师四个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示范能力和评价能力,确保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混合式研修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五、培训内容本项目为混合研修模式,安排30学时线上培训,30学时线下校本研修。
本次线上培训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我校着重以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微能力点进行培训学习。
线下校本研修内容则包括: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河镇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项目
制度方案
一、健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组建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工作。
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进入领导小组,负责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和保障工作。
2.制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发展规划》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划分层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按学校年龄结构比例选择学校教师能够达到的能力点。
其中多媒体教学能力至少33人达到,混合学习能力至少23人达到,智慧学习能力至少2人达到。
三、融合团队,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老少融合。
开展了师徒结队活动。
年轻教师和年老教师结成一队。
年轻教师成为老教师的师父,师父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给予徒弟支持。
学校开展老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老教师获奖的同时,其师父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学科融合。
根据学校同学科教师数量少的现状和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将语数
英学科融合在一起,音体美学科融合在一起,道德与法治、综合、思品等专科融合到一起。
成立语数英科研小组,音体美科研小组,大综合科研小组。
四、教研引领,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成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团队,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结合《基于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促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主题示范课、观摩课活动。
科研先行,让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带动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
五、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
将纸质资源数据化处理,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便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
2.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
分学科、分年段将学校教学课件、学生信息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教师备课使用和了解学生。
3.借助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网盘等工具,建立个人资源库,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管理。
1.对教师信息化发展进行精细化管理。
按工作性质分学科、分学段、分部门管理,确保人人有领导负责,处处有团队指导。
2.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提升工作进行测评。
分不合格、合格、优秀、卓越几个等次,奖励信息化技术水平能力提升幅度比较大的卓越教师。
(二)明确主体责任。
教师首先要进地自我诊断,认清现有信息技术水平,明确达到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标准,参照能力维度,对照微能力测评规范选择个人研修的关键能力点,完成线上线下学习。
(三)建立应用机制。
1.学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中,成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成为参加学校及以上部门组织教学竞赛活动的入门条件。
(四)落实经费保障
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保障培训经费的使用。
购买书籍,保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理论层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