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和园与凡尔赛看中法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

中法园林的比较(全文字概述)

中法园林的比较(全文字概述)

中法皇家园林的差异
—线性
中国园林地布局在整体上是“山
水画”式地,以山水为景区地主体,建 筑物只作为点缀山水之用。整个园林设 置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 折幽深,显得很含蓄,很有韵味。西方 园林地布局在整体上是“几何图形”式 地,以建筑为景区地主体,山水花木常 被修整后才作为园林景物,整个园林设 置得规整一律、轴线分明、秩 序清楚、 条块成形、显得开阔、明朗。
结论 中法古典园林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
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造出来的自然山 水式园林,追求自然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达到 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 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而法国园林则是由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 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墓础,追求一种 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在法国园林中,建筑统率 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花园采取几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的布局, 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建筑物控制 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
它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
也而 线 泉 方线 蔽两 断 中 严 深线 基 是 尔 个轴 不 和 向向 起侧 地 心 格 景, 准 长 赛 个线 时 雕 发中 来地 行 轴 对 主形 构 方 宫 妙大 地 像 展心 ,园 列 线 称 要成 造 形 地 趣道 有 沿 ,轴 引林 式 两 地 地一 强 , 形 横地 所 着 主线 导、 树 侧 布 道个 烈 以 状 生小 变 纵 要地 人景 丛 围 局 路无 地 宫 基 。园 化 深 地深 地物 , 有 , 有际 主 殿 本 子 , 轴 喷景 视隐 将 间 在 着地 轴 为 上
中法皇家园林的差异
—线性

中法园林的比较(全文字概述)

中法园林的比较(全文字概述)

相处的发展关系。
凡尔赛宫
它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
园林,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 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 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 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 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中大量的人文 色彩以及少量自然气息结合,成 为了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成为世界造园史上的典范之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 寻自然之本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以在理水
较深远。中国的造园风格在“崇尚自然” 林风格。
中法皇家园林的差异
——艺术特点 中
河中各自发展了两套建筑语言。凡尔赛宫和颐和园作为 林的差异作了最好的注脚。中国园林与法国园林形成了
而法国走上了规则式的道路。在造园思想上的不同
中法皇家园林的差异
—线性
这种对线性地认识是中西方园 林
地巨大差异产生地一个重要原因,这种 分歧在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地比较中是相 当明显地。
由于中西园林对自然地不同态度,
影响了园林地总体布局,使中国园林和
西方园林在总体布局上显示出不同地特
点和风格。
中法皇家园林的差异
——艺术特点

期创造了恢弘的皇家园林.
自古以来,东西方园林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造园 风格相互并存着。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
于“苑囿”,供人们进行
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
憩、观赏为主。受“天人
合一”的影响,注重对自
然的山林泽川等生态环境
的保护。
因此要求以自然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
园林与规划设计
中法园林的比较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 ——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 ——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摘要:园林诞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是由于其起源、功能、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的园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中国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文脉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法国凡尔赛宫苑;中国颐和园;园林艺术;风格;1、园林的定义及分类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孕育而生的,与人类的发展相伴相生,中外园林中,都包含着土地,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不同的布局也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园林。

由此可以将园林类别分为以下四种:规整式园林、风景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庭园。

2、中西园林造园艺术风格比较概述2.1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作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其“伟大风格”的形成已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时代、地域的烙印。

水有源,树有根。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可以追溯到意大利 16 世纪中叶以后的园林,它继承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的造园要素和手法。

如在构图原则上主张规则式造园、几何布局、中轴对称,造园要素包括水池、水渠、喷泉、雕塑、修剪植物和建筑等。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王权大盛。

路易十四时代,绝对君权达到顶峰,标榜“理性”的古典主义文化成为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并成为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

2.2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背景白居易有诗云:“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

描绘的景象气韵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和曲折的造园思想。

“曲折”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园林道路中,一反宽畅、简便、捷达等常规,经常是宽窄多变,曲折有致,追求、迂回、幽深的变化,使园林道路成为导景、观景、品景、赏景的媒介。

浅析中法古典园林艺术差异

浅析中法古典园林艺术差异

《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题 目: 浅析中法古典园林艺术差异 ——以避暑山庄、凡尔赛宫为例班 级: 园林技术10-2班学 号: 100605233学生姓名: 林青霞指导教师姓名: 夏丽芝成 绩: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评分内容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摘要世界造园艺术中,中法园林古典艺术一直是艺术界模仿和探究的对象,其研究价值十分重大。

以中国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法国皇家园林凡尔赛宫为例,通过运用分析比较法、实例分析法、文献搜索法等手法,针对避暑山庄和凡尔赛宫的园林形式的不同,从地形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建筑要素、小品要素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中法园林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中法园林艺术的不同。

通过对中法园林艺术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传统园林的真实面貌,发掘更多的自然之美,揭示如何用自己的创造来表现或再现自然,为当今园林的创新发展找到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法园林概况设计要素艺术差异第一章中法园林概况1.1中国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总面积大约为560公顷,是清朝修建的离宫别苑最大的一个「1」。

现今坐落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距北京约250公里。

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开始建设,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初步建设36景,雍正时期暂建。

从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并在山庄外修建外八亩,用地也扩大到560多公顷「2」。

避暑山庄的建设继承了我国古代园囿,园林、池沼、山居建设的传统,集中和融合了我国南北园林艺术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建设成就和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1.2法国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

1627年,路易十三下令建造凡尔赛宫,为砖砌的城堡式建筑,四角有亭,围以壕沟,外观朴实无华。

其后,路易十四决定把它改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于1661年开始建宫,动用4万名劳工,6千多头马匹,历时28年落成。

中法建筑的比较

中法建筑的比较

避暑山庄与‎凡尔赛宫的‎比较研究公元170‎0年前后,在东西方各‎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两大帝国几‎乎同时为他‎们的皇帝修‎建一处大型‎皇家园林。

清王朝在康‎熙、乾隆的统治‎下国力日趋‎强盛,选址建成了‎避暑山庄,法兰西帝国‎为法王路易‎十四建造了‎凡尔赛宫。

这两座园林‎分别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在国家极其‎强盛的时期‎修建的,它们充分体‎现了两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世界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苑类型的‎典范之作,两座皇家园‎林交相辉映‎,成为园林史‎上的一段佳‎话。

1.避暑山庄的‎建筑特色及‎其优缺点避暑山庄的‎建筑特色共‎有以下几点‎:1.南北艺术建‎筑完美结合‎2.单体建筑和‎建筑群落和‎谐组合3.园林建筑和‎周围景观自‎然融合山庄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

山庄宫殿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的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的融为‎一体。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及‎其优缺点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也存在一‎些建筑方面‎的问题,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细‎软的沙泥地‎上,所以有些地‎基会下沉,同时,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

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中法皇家园林艺术风格成因分析——以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对比为例

中法皇家园林艺术风格成因分析——以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对比为例

第34卷第8期 2021年04月Vol.34 No.8April 2021艺术科技园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城市形象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作用,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而作为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彰显威严与享乐游赏的皇家园林,更是集结了当时的能工巧匠与最好的材料。

在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而同一时代的法国也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来到了一个繁荣的时代,东西方两大王朝不约而同地选择修筑自己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

对比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艺术风格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深入了解两国皇家园林风格及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艺术风格对比1.1…园林选址颐和园地处北京西郊,园中万寿山原名瓮山,是北京西部燕山山脉的余脉,而昆明湖的前身则是瓮山脚下的瓮山泊,由于瓮山泊位于北京城西,因此时人也称它为“西湖”。

由于这里的风景如同江南一般,所以人们经常选择到此处领略江南美景。

可见,在颐和园修筑之前,此地便已经是北京城有名的游览胜地,对于建造园林而言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颐和园的选址为之后的修筑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作为法式古典主义园林的凡尔赛宫苑并未如此。

一般情况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都会选择修建在地势平坦且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因为法国古典园林要制造开阔的视觉感受,同时又有运河、喷泉、人工湖等大量水景。

但凡尔赛宫苑的所在地曾经是一片沼泽,没有活水,而且地势并不平整,这无疑为凡尔赛宫苑的修筑增加了困难。

1.2…园林布局颐和园的整体布局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皇家园林的典型特征,呈山水环抱之势,山居北而水居南。

原本的瓮山和瓮山泊呈西南与东北之势,在颐和园修建之时,乾隆皇帝命主管大臣拓宽瓮山泊,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1]。

此外,在拓宽水面的过程中,有部分土地得以保留,分别是原先位于湖东岸的龙王庙和西岸的两块区域,这便成为后来昆明湖中的三座岛屿,与昆明湖一同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源于秦汉求仙思想的“一池三山”的体系。

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风格迥异,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常以轴线做引导,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特点是不对称,以曲线做引导,成为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多样。

中西园林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用人工方法改变自然状态,不仅布局对称,花草也修剪得方正,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

中国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无规律可循,花草树木结尾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中西方园林理水方式也可见端倪,拿颐和园及凡尔赛宫比较,颐和园追求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强调几何形式,曲折婉转,似尽无尽。

凡尔赛宫的水景采用规则的处理来演绎恢弘的气势,显示浓厚的人工趣味。

形式美与意境美凡尔赛宫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了西方造园对借助理念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人体美来论证形式美。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以来,由于文人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伸手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诗画追求意境,使中国造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境通过“悟”获得,而“悟”是一种情感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出世与入世《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心中的仙山琼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随历史发展,西方园林从幻想走向现实,路易十四就在凡尔赛宫中园林中宴请宾客,表演戏剧,使得园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国乐园的超脱不再,一步步迈入世俗,成为“众乐园”中国对神仙的仰慕由来已久,秦汉帝王“开池筑岛”,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称“一池三山”,魏晋以后,政治斗争、社会分裂,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滋生“出世”思想。

凡尔赛宫与颐和园分析

凡尔赛宫与颐和园分析
18 / 12
19 / 12
四、 著名景观
大理石庭院 海格立斯厅 维纳斯厅 狄安娜厅 玛尔斯厅 墨丘利厅 阿波罗厅 镜厅 和平厅 墨丘利厅 ……
20 / 12
四、 著名景观
大理石庭院 海格立斯厅 维纳斯厅 狄安娜厅 玛尔斯厅 墨丘利厅 阿波罗厅 镜厅 和平厅 墨丘利厅 ……
17 / 12
凡尔赛宫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喷泉和瀑布。宫殿后的花 园喷泉多且美,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一组由红色 大理石砌成的拉脱娜喷泉,为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狄安娜 之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 王朱庇特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 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 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沿台 阶走下中央平台,可以看到拉脱娜喷泉里的马尔西雕塑的 代表作。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女儿阿波罗与狄安 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这座喷泉处在长长的绿色地毯大 道的起点。再往前,这条路通往又一个大的阿波罗喷泉。 在此喷泉中,设计者杜比想像出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 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手持海 螺吹响着,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16 / 12
三、
镜厅,也叫镜廊,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6米,高13米,宽1 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 面。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博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了一幅幅风起 云涌的历史画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 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 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西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 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

中法古典园林的差异

中法古典园林的差异

东方和西方的园林艺术发展久远,其中,以两大世界名园—中国北京颐和园和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为代表的中国、法国古典园林,是17--18世纪造园艺术的巅峰,下面我通过比较这两大园林,浅析中国和法国古典园林的差异。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总体布局遵循“宫苑分置”的规制。

宫廷区相对独立,按轴线对称展开布局。

园林区则依山、水、地形而布置,以万寿山为界划分为两个景区::以广阔水景为主、山景为辅的前山前湖景区和以山地景观为主、兼有小型水景的后山后湖景区,全园占地2 900hm2。

凡尔赛全址占地面积约1500 hm2,宫园的中轴线长3 km,其中一半是十字形水渠,与主楼垂直联系。

中轴两侧对称布置了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及各类园林小品。

凡尔赛宫园内一系列的对景安排,宽敞空间,用斜坡代替台阶和细部的巧妙经营,显示出法国的王权、财富以及人能超越自然的思想,由此发展成法兰西独特的简约豪放的园林风格。

1、中国、法国自然美学观的比较园林是哲学和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反映出人们的自然美学观。

中国园林的美学观念是艺术既要客观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从中提炼、提高,更典型更具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在艺术中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寄情于景,移德于物,使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鹊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意境。

而法国的自然美学观深深的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理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美.不再是由于它的色彩与媚丽.而是在于它“永恒的秩序”。

2、中国、法国园林文化的比较这个主要体现在中国程朱理学和欧洲理性主义之间的差异。

中国清王朝的造园艺术在继承完整以往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蕴涵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深层韵律,追求事物物融入宇宙本体,反映出宋代理学的影响。

在造园时利用自然山水,融会传统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颐和园除模拟“一池三山”的仙镜之外,因为园林基地的山水地貌与杭州西湖相似而规划出昆明湖仿照西湖的方案,还有类型繁多的建筑物构成人文景观的主体,如寺庙、园林、集镇、山村、野居、亭、台、楼、阁、塔、码头、桥梁等,成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浓缩。

颐和园和凡尔赛宫对比分析 精品

颐和园和凡尔赛宫对比分析 精品

凡尔赛的建筑
平面图
建筑特色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凡尔赛宫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 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 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内庭
凡尔赛宫平面图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 内庭: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 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 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 为玛丽· 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凤凰墩
治镜阁
藻鉴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我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巧中的又一传统经验。
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 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来历 凡尔赛宫的建筑 凡尔赛宫的园林 凡尔赛宫的收藏
凡尔赛宫的来历
忽又柳暗花明,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美丽的苏州河
东宫门
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肪等等,都巧妙 的把湖山绪合在一起。
知春亭
园林风景
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
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 位组合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景点之间育明显的分隔,而又有有机的联 系。从这个风景点看那个风景点,彼此构成一幅图画。当人们行走在长廊里 或是谐趣园的时候,走几步,周围的景色又有变化。这就是古代园林布置中

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yì )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情,多指不 见于正式记载的。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赛纳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 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赴宴。富盖府第的富 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 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 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 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中看中西方皇家园林的异同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中看中西方皇家园林的异同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中看中西方皇家园林的异同作者:李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9期摘要: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华文明长期积累的结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而西方园林艺术讲求几何组织,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

中西方造园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注重自然美,而后者注重人工美。

将中西两座皇家园林进行比较分析,更好地了解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推动我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西园林;颐和园;凡尔赛宫苑;比较一、概述园林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和环境不同,加之影响园林修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园林形态。

因此,在对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园林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之前,需要先了解两座园林的背景。

(一)颐和园的形成背景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规模极其宏大,总共占地293公顷,昆明湖和万寿山是其主要构成部分。

颐和园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园中有大小院落20余处,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

颐和园集结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基本框架由昆明湖、万寿山构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遵从了传统的规律和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二)凡尔赛宫苑的形成背景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了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

凡尔赛宫苑占地111公顷,坐西朝东,中轴线长达3公里,决定着整个园林的布局,大小道路加之花草、水池、喷泉、柱廊等组成几何图案,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

在主轴线上依次布置了水花坛、拉东娜喷泉、国王林荫道、阿波罗喷泉、十字形大水渠等一系列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景观。

中西园林比较

中西园林比较

中西园林比较——颐和园与凡尔赛宫殿的比较法国的凡尔赛宫苑与中国的颐和园虽然诞生于相近的年代并且都是皇家园林,但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两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园林形式,成为各自领域中经济基础、文化积淀以及审美意识的呈现者、承载者和集大成者。

法国的凡尔赛宫苑于1709年建成。

法国的财政总监富凯在“子爵山庄”事件被捕后,路易十四在权臣高尔拜讨好下决定修建一座比子爵山庄更大、更豪华的王宫,于是成就了后来的凡尔赛宫。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为乾隆年间所修建,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为庆其母六十大寿将,将原翁山改名万寿山。

颐和园的“颐”字为“保养”的意思,如“颐神养性”,意为保养精神元气;而“颐和”意为颐养天和。

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在其烟波浩淼的宽阔水域上点缀着三座小岛,分别取意于神话中美丽东海上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以实现“人间仙境”的意味,于此遥相辉映,万寿山上的建筑多以赋予禅宗意味为中心,而象征、点缀等造园手法的运用又烘托出了周围其他景致的幽静闲雅气质,这样的布置很容易使游人借观景达到“修身养性”的意图。

下面我将通过造园体系、审美形式、审美概念这三方面对凡尔赛宫与颐和园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是造园体系。

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远景建筑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吧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这三大造园体系是由于所处不同地理位置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积淀、思想意识的不同而形成的。

㈠中国体系:中国园林的出现于游猎、种植有关。

由人们最初围猎的原始生活到种植农业生产的出现,园林也经历了有土丘苑囿到菜圃果园的发展过程。

自然风景园圃是中国园林的雏形,苑囿中有天然的植物和水池以及土丘等,有很少的人工设施,如土台、人工开凿的池、沼,还有专供天子、诸侯游猎的动物;自然山水园林由自然园圃发展而成,是以自然山林、河流、湖沼为主题,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类园林,现在人们称之为风景名胜;写意山水园林是是中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神灭境界中最高的一类园林,中国园林作为一种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情景交融、自然与人工融糅趋于完美的境界。

中西皇家园林政治美学比较

中西皇家园林政治美学比较

中西皇家园林政治美学比较作者:龚婷婷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1期内容摘要:论文从政治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比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和法国皇家园林凡尔赛宫在轴线造园手法上的差异性,探析各自不同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内涵。

中国的皇家园林主要立足于儒家的礼制文化,兼之统治者对江南园林的喜爱,在宫廷区要符合礼制的要求,在园林区则要满足统治者对自然山水的追求。

西方的皇家园林与唯理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关,并且要满足统治者集权的要求,不论是在宫廷区还是在园林区都要用轴线布局来强调理性,以及统治者统摄一切的权威。

关键词:皇家园林政治美学轴线颐和园凡尔赛宫一谈到政治美学的意蕴,我们不禁首先要思考政治是什么?美学是什么?政治与美学的关联性何在?审美如何通达政治?在理清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具体了解政治美学的意蕴何在。

从词源上看,英文“政治”Politics一词源自希腊文Polis。

Polis在荷马史诗中指城堡或卫城,卫城周围是市区,外围是郊区。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polis,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有了“邦”或“国”的意义①。

由这一词根衍生出几个重要名词,其中就有Politics,意指城邦政治的理论和技术,现指各种团体的政治学。

至于“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35年首先使用,其拉丁文的写法是aesthetica,鲍姆嘉通用它来翻译希腊文aisthesis,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在过去的哲学学科分类中没有研究情感的学科。

因此,鲍姆嘉通创立了作为感性学的美学来研究情感。

中西方早期对美的建构,其实都离不开政治的参与。

中国远古时期的仪式之美,在甲骨文上表现为一个“礼”字,这一“礼”字落到现实,是按照政治原则进行组织。

西方古希腊那些标志性的美,像建筑雕塑,大型剧场和希腊悲剧,都是由城邦的公共生活而产生,而这种公共生活就是政治性的。

在当代,政治美学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进行探讨。

中西造园艺术风格差异及成因——以颐和园和凡尔赛为例

中西造园艺术风格差异及成因——以颐和园和凡尔赛为例

中西造园艺术风格差异及成因——以颐和园和凡尔赛为例作者:上官晴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8期上官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中国以其3000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大洋的彼岸,西方文明也在悄悄萌芽,虽然没有像中国一样厚重的文化底蕴,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西方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与中国园林截然相反的造园风格。

本文将以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为例,结合城市历史分析17世纪古典园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1 中西园林的起源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是殷商时期的“囿”,作为中国园林最初的模式,其内容、形式非常简单,除了夯土筑台、挖沼养鱼外,都是朴素的自然景象。

最初的中国园林洋溢着纯粹供人打猎娱乐的草莽丛林气息。

西方园林的早期类型主要应是圣林、园圃或场圃和天堂园。

圣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7世纪以前的埃及,天堂园则是古波斯的园林类型,它们与古希腊的园林一起融合成西方古典园林的要素。

在古埃及,人们所有的表现性艺术都带有几何形状的原型;在古波斯,天堂园是典型的“四分式园林”的形制;在古希腊,受其数理美学的影响,园林也是几何规则式的。

2 中国园林发展的城市背景中国中世纪的城市方正规整,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权的产物。

《周礼·考工记》中写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这种城市布局一直是中国整个封建时期都城的基本模式。

而在这种封建专制下的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窒息着一切生机,使得文人雅士总想逃逸到自然中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便是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产生的初动力。

3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具体比较3.1 凡尔赛宫苑——改造自然路易十四选择的凡尔赛,其实并不适宜建造宫苑。

这里本是一片适合狩猎的沼泽地,被人形容成“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

路易十四就是想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造出世界上最辉煌的宫苑,以此证明国家的强盛和军权的伟大。

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凡尔赛宫造园方法的比较

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凡尔赛宫造园方法的比较

在建筑构图上(如图5.2),凡尔 赛宫是强调逻辑的,富于理念的, 严格按照纵横各分3段的古典式处 理:其正宫、南宫与北宫组成对称 的几何图形,花园也是几何的。 中央部分供国王和王后起居、工 作之用;南翼为王子、亲王的府 邸;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其建筑 严格对称, 以中间一横排建筑 大理石庭院为中轴对称,两边翼 楼进行对称布置,突出中轴线。 总体特征是均衡、恬静安详、庄 严典雅,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颐和园东堤中段的十七孔桥
法国宫廷园林——凡尔赛宫
1、凡尔赛宫基本概况
凡尔赛宫鸟瞰图
凡尔赛宫(如左图),坐落于巴 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它始建 于路易十四,1661年动土兴建, 1689年完工,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的总面积为1.11 平方千米,其中 建筑面积只占0.11平方千米,其 余为园林面积。其园林在宫殿西 侧,呈几何图形。南北是花坛, 中间是水池,人工运河、瑞士湖 贯穿其中,还有其他雕塑、喷泉、 柱廊等人工景色点缀,各种园林 景观要素相互融合对应,一起构 成了欧洲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的园 林艺术杰作,是欧洲最宏大、最 繁华的皇宫。
2、颐和园造园思想与造园风格
1、造园思想:颐和园所遵从美学 观念是首先承认自然有自己的美, 对自然采取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 的态度,而不是对自然采取对立、 征服的态度。在园林设计中,通 过遵循自然规律来体现人工与自 然相容的境界。
2、造园风格:颐和园博采各地造 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 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 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 宅居的精巧别致。如万寿山以南, 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 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 为东西两半;还如东堤中段仿卢 沟桥的十七孔桥(如右图)等。
5.1颐和园建筑
5.2凡尔赛宫建筑
颐和园建筑按功能进行了不同划 分和布置,化整为零,各部分有 组合有序。在建筑构图(如图5.1) 上,颐和园整体建筑群南面以大报 恩延寿寺、佛香阁、智慧海,北而 以须弥灵境为轴线进行对称布置, 各单体建筑也都是对称设计。在建 筑主要用材方面,颐和园中除了万 寿山顶的智慧海是以纯砖石结构建 造,以及佛香阁西侧的宝云阁是全 铜铸造外,其他建筑多以木材为主。

凡尔赛和颐和园的比较

凡尔赛和颐和园的比较

• 凡尔赛宫宫殿为 古典主义风格建 筑立 面为标准的古典 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分为 纵、横三段,建 筑左右对称,造 型轮廓整齐、庄 重雄伟,被称为 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 巴洛克风格为主, 少数厅堂为洛可 可风格。
大理石庭院 海格立斯厅 维纳斯厅 狄安娜厅 玛尔斯厅 墨丘利厅 阿波罗厅 镜厅 和平厅 墨丘利厅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 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 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雕有大小不同、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 称为“金牛”。铜牛为镇压水患而设。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 的园门之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 (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 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座纪念碑, 它不仅是皇帝的宫殿,也是国家的行政中 心,还是当时法国社会政治观点、生活方 式的具体体现,是法国古典主义宫殿及园 林的代表作。
•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 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 (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 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 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 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 和”之义。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 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3以上。光绪二 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比较摘要: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美学思想英文摘要Abstrac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rden styles, plantscape and stonescape, as well as waterscap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have drawn a parallel between the classical garden arts in China and that in the West mainly by historical and parallel comparative methods. 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imilar historical origins, the classic gardens in China and those in the West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 ideas, styles and landscapes of the garde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Art Style、Aesthetic Thinking正文: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8 ,36(21) :9030 - 9031 ,9092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卢瑶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看中法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王健庭 (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北京 100094)
摘要 通过对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 ,从“城市与园林”“, 设计原则”和“植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 17 世纪古典园 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得出了西方古典园林比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结论。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美 学 、社会 、经济 、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东西方园林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
凡尔赛花园的建造手法沿用了阿尔伯蒂 (Leon Battista Alberti) 的造园思想 ,多为绿篱环绕草坪的形式 ,其间有时种 些草花。在此基础上 ,勒诺特尔使用绿篱来雕刻种种图案 , 形成了法国园林特有的植物景观 。
文艺复兴园林之后 ,在法国的园林中植物是完全被作为 一种建筑材料来使用的 ,建筑是严谨规则的 ,因此植物被修 成各种规则的形状 ,并用其来堆砌庭院。在当时法国人的眼 中 ,植物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 ,这与讲究植物个体美 的中国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 。 4 影响园林自然观的因素 4. 1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产生的内 向心态 、重农抑商 、华夷尊卑的思想和地缘状况使中国相对 独立于世界 、安定而有节奏的田园生活培养了人们对自然的 深切感情[5] 。《老子》中讲“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 然”,视人和自然为统一有序体 ,从而凝聚为中国传统的人和 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 。
收稿日期 2008204228
有一个持续的发展方向 ,而是一乱一治的更迭。因此 ,每个 欧洲的城市都是曲曲折折的 ,几乎没有正南正北的街道 ,房 屋也不像中国那样讲究方位 。方方正正的凡尔赛宫与城市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就产生了曲折的城市与方正的园林的 对立 。 2 设计原则 2. 1 颐和园 ———顺应自然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讲求顺应自 然 ,多表现自然的气韵。中国园林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去对 待自然 ,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不愿意彻底改造自然 ,而是对 自然进行修补 ,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园林自然观 念。在造园过程中 ,讲究对自然抽象的模仿和创造 ,力求再 现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这使园林中的山 水花木具有自然神韵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 ,以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 ,显得 自然和谐 ,没有人工穿凿之感[3] 。 2. 2 凡尔赛宫苑 ———改造自然 凡尔赛在法语中是坡地的 意思 ,现状原本是一片生态湿地。勒诺特尔在进行总体设计 时 ,为求恢弘气派的风格 ,他用直尺与圆规勾绘了一幅美丽 的蓝图 ,而不是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着手考虑 ,这就导致建 设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来完成前期的场地平整工作 。
36 卷 21 期 王健庭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看中法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9031
差别 ,从这种差别中可以看出中法两国在园林自然观方面的 差异 。
中国园林赋予植物诗画之美 ,尤其是唐宋之后意境逐渐 成为植物配置的主要目的 。生态理念在中国园林中是不多 见的 ,对于植物一是生产的要求 ,二是审美的要求 ,三是取其 寓意 。
整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城市都是这个样子 ,这与欧洲 长期以来教权强大 ,政权松散的状况相关联 ,身处欧洲的法 国虽然也同样是所在地最大的国家 ,但其稳定性远远不及中 国。在纷乱的欧洲 ,早期每个国家都是以城市的面貌出现 的 ,城市国家比比皆是 ,而且政权更迭频繁 ,因此城市规划没
作者简介 王健庭 (1982 - ) ,男 ,山东烟台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园林设计 。
Comte ,把中国的城市和园林与法国的城市和园林对比之后 , 敏锐地发现 :中国古代的城市多是方方正正的 ,而园林却是 曲折的 ,相反 ,法国的城市是曲折的 ,而花园确是方方正正 的 ;而且发现每个城市和其城市的园林总是对立的[1] 。以下 将用这种思路分析北京城和颐和园 ,巴黎和凡尔赛宫之间的 关系与差异 。 1. 1 北京 ———城中园 北京城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市。那 时候的北京没有现在这么大 ,城市的建制虽然不及古城西安 那样规规矩矩 ,没有一丝的曲折 ,但一看到她 ,人们心中只有 2 个字“规则”,正南正北的大街及房屋 ,无处不透露着一种秩 序感。城的四周是城墙 ,也是方方正正的 ,围合着这个城市 , 一座座关隘一样的城门是城市的通道 。四合院是这座城市 的基本单元 ,其主题思想是围合 ,紫禁城是这里最大的四合 院 ,是中国皇帝居住的地方 ,城市中唯一的一块曲线是皇帝 的园林 ,这也成为了这座城市中最不和谐的因素[2] 。笔者所 要讲的颐和园在城市的西北郊 ,其形状有点类似西湖的模 样 ,也像皇城中的“西苑”一样是个不规则的曲线。城市中还 有些小的园林 ,但都隐藏在规则的四合院之中 ,隐藏在皇城 的秩序之中[3] 。 1. 2 巴黎 ———园中城 巴黎确实是一座曲折的城市 ,不管 是城墙、街道或建筑都与规则的凡尔赛宫苑有很大的差别 , 弯弯曲曲的城墙 、街道及塞纳河把城市分为两半 。凡尔赛宫 苑位于城市西郊 ,是一座规规矩矩的花园[4] 。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 ,三面濒海 ,境内河流连接各地 , 诺鲁兹和普瓦图走廊使人们畅行无阻 ,比利牛斯山脉宽阔的 山谷是移民和入侵者的阳关大道 ,法国门户四开。在十几个 世纪的历史中 ,各行省因经济和地理的原因 ,往往充当着王 国的真正主宰 ,国王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基督教会是维系社 会的牢固结构[6] 。基于商业和农业经济基础上的生存竞争 推崇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思索 和探求。自然是有待人们认识的对象 ,也是人的理智所能把 握的理性法则的总和 。
cal garden expressed more closely to natural than clm the view form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esthetics ,society ,econo 2
关键词 园林自然观 ;颐和园 ;凡尔赛宫苑 中图分类号 TU98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8) 21 - 09030 - 02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View of Garden bet ween the Versailles and Summer Palace WANG Jian2ting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China Nation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Versailles and Summer Palace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 of natural views of garden form the east and west tentatively was probed into. The gardens of two royal palaces being taken as example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city and garden ”,”design principle ”and ”plant use ”etc ,the analysis result was drawn that the comparisons was reflected by the 17th century classical garden : the western classi 2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中法两国的园林自
然观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深层次的 ,地处东亚大陆的中 国 ,由于本身的相对强大 ,因而四邻安定。汉族占绝大多数 的人口 ,也是保持稳定的一个因素。中国园林本身的发展却 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自然隔离状态以及封建时代的大一 统思想、天朝意识、夷夏之别诸要素所导致的社会封闭机制 , 而呈现为在绝少数外来影响情况下的持续不断的“演进”,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实现其日益精密、细致的自我完善。显然 , 造成这种自我完善的演进因素主要是内在的 ,即封建大帝国 的经济 、政治 、文化诸方面的制约所产生的推动力 。法国则 不同 ,不安定的环境让人们时刻有一种危机感 ,而且不稳定 的状态使园林形式总是在一次次的巨变 ,因而不具备在一种 形式下深挖掘的可能 ,也就不会有像中国园林那样从再现自 然到表现自然再到提炼抽象自然的过程 ,这也是西方园林没 有脱离真正的自然的原因 。 4. 2 自然美学的影响 法国的自然美学观基于两个原因赞 美自然 ,即自然色彩与形状的美以及支配它的内在规律 ,美 既被认为是(可见的) 自然物的属性 ,也被认为是 (理性所把 握的) 本性的属性 ,这种看法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时代[7] 。理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之所以受到 人们的赞美 ,不再是由于它的色彩与魅力 ,而是在于它那“永 恒的秩序”。
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甚于重视山水 ,在西方古典园 林中 ,建筑物是主体 ,而山水仅作为陪衬 ,不是建筑物的样 式、风格服从山水自然境界 ,而是山水花木要经修整以服从 于建筑物主题。可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主 题 ,以建筑的原则来造园 ,所以园林只是建筑体的扩大或延 伸 ,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这种特征在法 国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美学家黑格尔说 “: 最彻 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 ,它们照例接 近高大的宫殿 ,树木栽成有规律的行列 ,形成林荫大道 ,修剪 得很整齐 ,围墙也是用修得整齐的篱笆建成的 ,这样就把大 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4]” 3 植物运用 3. 1 颐和园 ———文化要素 植物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法园林在植物的使用 ,以及对待植物的态度方面有很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