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训练2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二)[对点训练]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解析]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美国保罗·埃利奇写了《人口爆炸》一书,英国学者泰勒在《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世界终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
人口的急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也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答案] B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B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 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北部为10人/km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km2,B地区为47人/km2,超过了该地区人口承载力。
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 A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4~5题。
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解析] 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如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解析:1.D 2.B第1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
第2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读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4.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解析:3.D 4.A第3题,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因而气候(气温)条件是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
第4题,加拿大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因而其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850年起人口增长迅速,对土地的利用影响明显。
如图示意1850~2000年美国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耕地面积、草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B.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草地面积C.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草地面积D.人均耕地面积、草地面积、耕地面积6.下列四个时段中,人口数量增加最少的是()A.1860~1890年B.1890~1920年C.1930~1960年D.1970~2000年解析:5.D 6.A第5题,人口增长迅速,粮食需求增加,需不断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导致草地面积减少,故选D项。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如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3题。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扩大内需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3.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35年解析:1.D 2.A 3.C第1题,第一次生育政策调整后人口出生率没有到达预期,是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关键,而A、B、C三项内容均可事前预测与统计,只能是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意愿降低)情况了解不足所致,故D正确。
第2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数量会增加,从而可促进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故A正确;短时间内家庭负担加重,但不是持续加重,故B错误;可缓解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故C错误;出生人口性别比会下降,故D错误。
第3题,图示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前均为正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在2015年前处于增加态势,2015年为0,之后为负值(即以后开始减少),则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2017年各时间段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读图,完成4~5题。
4.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5.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解析:4.A 5.C第4题,某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比低,说明该时间段内人口出生率较低。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读图回答1~3题。
1.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a B.bC.e D.f2.c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D.人口大量迁出c大洲3.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2013·银川模拟)下图表达了四个国家3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据图回答4~5题。
4.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5.按人口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C.甲丁乙丙D.丙甲丁乙(2013·宁波五校联考)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当前我国面临人口的双重压力,人口问题日渐突出,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依据材料和图示分析我国面临的人口双重压力主要是指()A.婴幼儿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过低B.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偏低D.自然增长率过高和人口老龄化7.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图中可以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我国人口数量庞大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15~64岁人口比重平稳上升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变化(2013·豫南模拟)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 2.B 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 4.D 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5】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答案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丁→甲→丙→乙D.丁→甲→乙→丙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2014·聊城模拟)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3~4题。
国家人口密度(人/km2)HDI平均寿命国民平均就学年数老年人口比例(%)甲403 0.385 51.1 3.3 2.98 乙126 0.385 54.6 4.3 3.41 丙111 0.719 76.9 10.4 11.04 丁8 0.719 67.2 8.8 15.26★3.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4.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014·百校联考)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读某国1950~2050年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5~6题。
★5.若不考虑人口迁移,则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的时间大致是() A.1960年B.2007年C.2012年D.2018年6.若该国为了在短时间内降低抚养比,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育率B.放宽雇佣海外移民劳动力的限制C.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D.加大人口普查力度(2014·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8题。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人口的分布与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人口的分布与增长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 2.B 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 4.D 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0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20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选择题下图为四川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四川省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B.中东部多,中南部少C.东部密集,西部稀少D.东南部多,西北部少2.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的直接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D.文化因素1.C 2.B第1题,由图可知,四川省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C正确。
第2题,四川省东部以四川盆地为主,被称为天府之国,如今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西部是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比较落后,人口稀疏,所以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的直接因素是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是根本因素而非直接因素,B正确,A错误;人口分布与历史和文化因素关联度相对较小,C、D错误。
某人口研究活动小组选取人口规模较大的23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13个欧洲城市和10个我国城市,研究城市人口密度变化。
下图为样本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箱线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样本城市相比,欧洲样本城市人口密度()A.较高,降低速度快B.较低,降低速度慢C.相等,降低速度慢D.相等,降低速度快4.推测1990—2014年我国样本城市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加快B.城市人口流失严重C.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D.逆城市化普遍出现3.B 4.A第3题,读图可知,欧洲城市人口密度总体较我国城市低,变化幅度小,降低速度慢,B正确。
第4题,我国城镇化开始时间晚,1990—2014年为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有大量新增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用地面积呈不断扩张趋势,A正确。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
下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5~6题。
5.分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曲线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6.造成丙1990—2000年、2010—2015年老龄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①出生率明显提高②大量中西部廉价劳动力迁入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老年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D 6.C第5题,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大量劳动力前往东部沿海打工,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主要的迁入地,因此1990—2000年该区域的老龄化程度降低,故丙是粤港澳大湾区。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读下图,广东和长三角的GDP、20~39岁人口占全国比例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B.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D.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解析:选B 读图可知,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高于广东,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A错。
长三角的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对。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的变化,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错。
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20~39岁的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错。
故选B。
2、结合图中信息,长三角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A.鼓励适龄人口积极生育B.放宽条件大量吸引外地人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解析:选A 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对。
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长三角带来很多环境问题,B错。
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错。
长三角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错。
故选A。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为协调)。
下面的左图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右图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安徽四校联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了2017年高考。
下图示意2005年以来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以下年份中我国新生儿数量最多的是( )A.1987年B.1990年C.1995年D.1999年2.图示时段内,持续上升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总数3.2008~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会导致( )A.人口性别比失衡B.补课培训机构萎缩C.劳动力数量减少D.社会负担明显加重(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人,据此完成4~6题。
4.该国最有可能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日本D.印度5.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6.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①鼓励生育②产业升级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⑤国际劳务输出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⑤台湾省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省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7~8题。
7.台湾省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8.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省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 图中显示该区域北部油气资源_丰__富___,近年来得到开发, B
(2) 吸引人口迁入
题C
图中没有显示出北部交通条件改善
D
北部地区人口__稀__少__,市场狭窄
[尝试解答] (1)___C__ (2)__B___
返回
[题组精练]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 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 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 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返回
[考点精析]
一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返回
项目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参考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角度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区
体现的
别
生存
发展
意义
人口
大
小
数量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 共
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 同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 合理容量
基础考点
三维导航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2.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4.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5.人口合理容量的谋求途径。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分布图,明确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影响。 3.人地协调观: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迁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迁移[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C 2.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回答3~4题。
3.表中( )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4.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解析:3.C 4.D 第3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市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4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2018·黑龙江哈尔滨二模)读图,完成5~6题。
注:劳动人口为15~59岁人口,图中数据为每5年的平均值。
5.我国人口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为(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C.2026~2030年D.2036~2040年6.为了解决图所预测出来的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 )A.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B.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C.加快产业升级并加大技术投入D.大力发展电子装配类产业解析: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2036年以前一直是正值,说明人口不断增长;2036年~204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增长,之后开始出现负增长,人口开始减少,故2036~2040年人口总量为最大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 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2.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A.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B.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提高出生率C.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D.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解析:1.D 2.C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出生率为9‰左右,死亡率为8.5‰左右,则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读图2可知丁点最符合。
第2题,从图1可以看出,该城市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可能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所以C项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但可能不适合该城市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该城市无法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该城市劳动力不足,不适合扩大生产规模。
如图为N市2011~2015年人口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甲——老年人口比例B.乙——出生率C.丙——人口自然增长率D.丁——死亡率4.据图中信息可知,N市()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B.2012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C.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D.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解析:3.B 4.D第3题,据图,甲乙曲线的数值差等于丁,且丁为负值,说明乙为出生率、甲为死亡率、丁为自然增长率。
丙的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丁)大致呈负相关,因此为老年人口比重。
第4题,该市人口呈现负增长,因此人口数量逐步减少。
据图可知,2013年后,该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和4.03亿。
人教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1.D 2.B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
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
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
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
据此完成3~4题。
A.青少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B.非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C.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D.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4.日本要想达到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目标,应该()A.鼓励生育B.向海外移民C.减少国内人口迁移D.延长老年人口寿命解析:3.C 4.A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日本总人口先缓慢上升后持续下降,青少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故青少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可以减轻日本对青少年的抚养负担。
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00年67.9%逐渐下降至2055年51.1%,说明日本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这都会使得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因此日本应鼓励生育、吸收海外移民。
(·兰州模拟)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5~6题。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 2.B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 4.D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容量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容量A级—学考过关达标练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1.B 2.C 第1题,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第2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3~4题。
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承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km2)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3.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4.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3.D 4.B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和热量,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热量不足。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第一讲 人口增长的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 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至出生率下 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 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 切相关。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 环境承载 力的直观反映。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 极其缓慢 ,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 ,从 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 明显加快 。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__ 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2.原因分析
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 展, 医疗卫生事业 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 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
)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图中四条折线的三方面信息:
(1)时间信息:1950~2010 年。
(2)比较对象: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3)比较内容:人口变化。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非洲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_____
1950~2010年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 正 值,人口出 生率大于人口死 亡率;1950~ 1970年人口自然 增长率 上升 , 人口死亡率下降 幅度最大; 1990~2010年人 口自然增长率明 显_____ 降低 欧洲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_____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 原始型→传统型→ 现代 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特供】2020高考地理大一轮课时作业20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人。
完成1~3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日本 D.印度2.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3.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①鼓励生育②产业升级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⑤国际劳务输出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⑤1~3.解析:第1题,该国人口出生率0.78%,属于低出生率;“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则最有可能是日本。
第2题,由“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可计算出该国总人口;结合“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可计算出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故D正确。
第3题,该国人口现象是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及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新生人口,缓解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现象。
通过产业升级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人口现象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故A正确。
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不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国际劳务输出,会加重本国的劳动力短缺。
答案:1.C 2.D 3.A[2019·四川成都九校联考]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5.该国可能是( )A.美国 B.芬兰C.巴西 D.印度4~5.解析:第4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课时追踪检测(二)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对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环境承载力主假如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立地球或某个地域可奉养的最大人口数B.淡水、土地、矿产资源等都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要素C.环境承载力是无极限的,因为科技水平在不停提升D.环境承载力重申生计系统奉养人口的自然基础,它表示的是一个戒备值分析:选C只管科技水平提升会令人们获得资源的能力提升,但资源的数目终究有限,故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剖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期间为0.02 ~ 0.03人 /km 2,农业期间为 40 人/km2,工业期间为 160 人 /km 2。
据此达成 2~ 3 题。
2.该资料反应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要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地域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花费水平3.相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环境人口容量拥有不确立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往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奉养的人口数目,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拥有相对确立性,只管人们假定的条件不一样,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真同样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成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立性的基础之上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分析: 2.B 3.D第2题,渔猎期间、农业期间、工业期间的环境人口容量不一样,其影响要素主假如科技发展水平。
第 3 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成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立性的基础之上,且对其的估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人们假定的条件不一样,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会有较大的差异。
读某城市2015 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表示图,达成4~ 5 题。
4. 该城市 2015 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 万B. 105.6 万C.97.3 万D. 85.4 万5.图中限制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要素是()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分析: 4.C 5.D第4题,因为“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
2020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0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后达标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美国2.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高—高—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解析:第1题,图示中b区域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应为发展中国家。
第2题,c区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属于“三低”型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1.C 2.D相比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美国的人口发展比较理想。
读图表资料,回答3~4题。
国家2012年人口(亿)2005-2010年出生率(‰) 死亡率(‰)中国13.69 11.2 6.4 美国 3.07 14.0 4.3俄罗斯 1.40 10.7 15.8日本 1.27 8.3 8.5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B.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人口年龄结构较合理D.出生率高,劳动力最丰富4.美国人口发展较理想,主要得益于()A.限制人口生育政策B.移民政策改善年龄结构C.延迟退休年龄政策D.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解析:第3题,2005-2010年,美国的自然增长率为0.97%,为四个国家当中最高,所以人口数量增速最快,但是绝对数量增长没有中国多,因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
第4题,美国人口自然增长、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比较合理,这受惠于美国的吸引力和移民政策。
答案:3.C 4.B5.(2017年4月浙江选考)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从图中数据可知,二孩生育率在各个阶段都较低,生育率较高的年龄段出现在27岁附近,且远高于二孩生育率,所以可知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由于我国平均初婚年龄较晚,所以生育二孩的年龄也较大,年龄越大,二孩的生育意向就越低;二孩生育率越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由此降低,因此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 2.B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 4.D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如图为我国某省连续三年人口变化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了该省()①养老保障压力较大②人口外迁现象明显③人口容量逐年下降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使该省()A.城市等级提升B.逆城市化加剧C.相关产业发展D.环境承载力变小解析:5.A 6.C第5题,从图中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人口总数的变化看,人口减少幅度大,说明人口外迁现象明显;看不出人口容量逐年下降,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下降,选择A。
第6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生人口增多,从事少年儿童工作的人数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C对;与城市等级提升和逆城市化加剧无关,A、B错;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主要与资源和科技有关,D错。
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
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
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7~9题。
7.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A.巴西B.瑞典C.俄罗斯D.中国8.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A.人口增长数量B.人口增长速度C.人口年龄结构D.人口老龄化程度9.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解析:7.B8.D9.A第7题,读图,根据各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比较,变化最小的是瑞典,变化幅度小于6岁,B对。
巴西、俄罗斯、中国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都超过10岁,A、C、D错。
第8题,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中位数越大,说明老龄人口数量越多。
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D对。
不能反映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增长速度,A、B错。
不能分年龄段显示人口年龄结构,C错。
第9题,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是增大的很快,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会导致人口增长快,加剧人地矛盾,A不可行。
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B可行。
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C可行。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D可行。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11.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解析:10.A11.B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第11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生态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12.(2019·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
P 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
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
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与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注意要体现“变化”。
第(2)题,图示苏中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
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
第(3)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苏中,则必然省内存在人口迁移现象。
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
第(4)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
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
(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任答2点即可)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1 870 1 841.5~1 935 1 894.5~2 000(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
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
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5%(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5%(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人口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