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态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
兰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 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
3.1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3.2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
体的中央。
1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 发型和迟发型
1 滋养体(trophozoite)期
Fig. 1: normal red cell; Figs. 2-6: ring stage parasites (young trophozoites)
1.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 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
疟原虫 Plasmodium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教学大纲]
熟悉孢子虫纲基本特征。 掌握疟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防治原
则及首选药物。 熟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形态;恶性疟原
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生活 史的主要区别点疟原虫的免疫学及流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疟原虫的致病和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 难点:疟原虫生活史与致病机制
[教学内容]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 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 “发疟子”、“脾寒”、“瘴气”等。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出汗。 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
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
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 malaria仍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2 裂殖体期Schizonts
2.1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
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 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裂
2-12 细胞核 薛氏小点 受染RBC 变大、颜色苍白、
形态不规则
2.2 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s
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 排列不规则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核1个,但2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2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不
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
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
内脏毛细血管
3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常 18~24个,排列不规 则
1 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stage)
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 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 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ф吞噬,一 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偶
见国外输入病例。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Life Cycle
生活史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 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1.在人体内发育 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 期)和配子体形成。
2.在蚊体内发育 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 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
2/3至3/4
4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
布于核周围
5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
于中央 疟色素黄棕色,小杆
状,在核周围较多
二、生活史
学习要点: 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 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1.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 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 (malarial pigment)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 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 点(Schüffner's dots)。
滋养体充满RBC, RBC变形 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 胞核增大 疟色素增多 薛氏小点明显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 需1分钟。
在源自文库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 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 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3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 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 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即 macrogametocyte)或雄性配子体 (male gametocyte,即 microgametocy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