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重视音乐实践,创设“动感”的音乐课堂

合集下载

润物细无声——浅谈营造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润物细无声——浅谈营造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环境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客观实在。培养人的创造 力, 必须在 一定 的环境 中进行 。 在传统 的教学 环境 中, 习 学 对学生来说更多地 意味着记忆 和和反 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 握其 中既得的知识, 而不是思考, 想像, 和发现 的过程. 尝试 。结 果学生 的大脑被加上 了“ 铁锁 ” 主动性受 到压抑 和阻碍 , , 无 法 进 行 创 造 性学 习 。而新 课 程 强 调 : 教学 是 教 与学 的交 往 , 互 动, 师生 的双方相互 沟通 , 相互 启发 , 相互 补充 , 在这 个过程 中教 师 与 学 生 分 享 彼 此 的 思 考 , 验 和 知 识 , 流 彼 此 的情 经 交 感 , 验与观念 , 体 丰富教学 内容 , 求得新 的发现 , 从而 达到共 识, 共享 , 共进 , 实现教 学相 长和共 同发展 。 开 拓 视 野 , 供 观 察 的 机 会 提 观察 能力 是学生认 识能力 的基础 , 也是 构成学生创造 能 力的基本 因素 , 创造 能力 的起 点在 于观察能力 , 观察是 “ ” 源 , 创造是 “ ”善 于观察才 善于创造 , 流 , 培养 学生 的创造 能力必 须培养 学生的观察 能力 。因此 , 课堂教学 中教 师应多为学 在 生提供观察 的机会 ,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三 、 放 手脑 。 供 探 究 的机 会 解 提 新 课 程 强 调 : 乐 课 的 学 习 内容 上 由偏 重 艺 术 知 识 技 能 音 传授 的逐段递进 , 向强调 关注学生整 和能力 和多种文化素 转 养 的培养 。因此在音乐 课 的教 学上 我就非 常的注重手脑 结

合, 让学 生动起来 , 例如 : 在学 习《 的韵律》 线 这一章 , 当提到 旋律线这一难 点时 ,我让学生尝试 学做柯达尔音 阶手势 , 画 出音 阶高低示 意图。就这样 , 同学们边 唱歌谱 , 边做手势 , 边 看音 阶示 意 图 , 终画 出旋 律线 , 最 双手 划来划 去 同学们 真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笔者教学的点点滴滴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笔者教学的点点滴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笔者教学的点点滴滴摘要:如何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合格的人才?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同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做法。

关键词:课程结构;效率;素质作者简介:张丽萍,任教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初中教育阶段,我们既要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又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如何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合格的人才呢?我以为,面向全体同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讲解不得法,没让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落实到位。

于是采取补课、辅导来弥补,通过反复练习、考试来强化灌输。

这种“占领学生时间、空间、延长课堂”的补救办法,使学生获取知识量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比值很少,效率很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而要提高效率,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必要的。

一、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备重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灵魂。

1.备难点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2.备结合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只有备好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3.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4.备学生分析学生,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素养、个性差异,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

让孩子们爱上“浸润式”的音乐课堂——以低段歌唱教学为例

让孩子们爱上“浸润式”的音乐课堂——以低段歌唱教学为例

让孩子们爱上“浸润式”的音乐课堂——以低段歌唱教学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借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境开启笔者“浸润式”音乐课堂的初探。

演唱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低段1——2年级尤甚。

音乐随着时间的流动展现,加上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故事、游戏、创造、舞蹈等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沉浸于音乐作品中。

对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素养感受人文内涵,提升音乐表现力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浸”于境境,指的是环境、情境、语境、心境等。

这样的教学手段对于低段孩子是非常有效。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演唱水平、建立自信的演唱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1、语言环境的营造语言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中,恰当的课堂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情感的建立。

课堂语境可以是体现作品审美情趣,或是关注人文背景,或是音乐要素等等,一切跟作品有关的点都可以作为切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语速、语调和时间,切勿喧宾夺主。

2、教室环境的营造音乐教室是学生一切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如何“活用”这块宝贵的空间值得好好研究。

干净整洁、可以发出音响的凳子、音乐艺术性的墙面装饰,音乐教室的价值远远不止。

教师要根据不同作品需要,营造多变的符合作品气质的环境布置,让学生充分的被这种氛围包围,更快更自然地找到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片段一: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导入环节教师拉上教室的窗帘,关上所有的电灯,打开事先挂在窗台上的一条条彩色小灯珠。

一颗颗小小的灯珠自由地闪着光,大屏幕上的夜空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显得安宁而又神秘。

此时的孩子刚踏进教室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哇!好美的夜晚!”“你看灯珠好像小星星!”于是他们的脚步一下子变得轻柔了,说话和歌声都变得细细的,柔柔的。

接着,教师引导:你们就是夜空中的小星星,可以随着音乐在夜空中(教室任何空余的空间)自由发光(活动)。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音乐课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学生性情、提高了他们素质、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音乐教学使学生们感悟到祖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魅力,并且让这种艺术魅力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翻新,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美育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来讨论与研究。

一、理解歌曲教学中表达的情感美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有机部分,进行教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进行唱歌教学时,教师应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理解并感受到音乐的美,这样的教唱才是真正的教唱课。

例如,我在六年级的《爱的奉献》一课,我以《爱的奉献》赈灾义演活动导入。

5月12日,自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之后,全球关注,举国恸容,中国宣传文化界在这场天灾面前情牵灾区,心系受灾群众,渴望为受灾的地区和百姓捐款捐物,奉献一份爱、贡献一份力……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已经被音乐深深地感动,在演唱时能够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的重要含义。

二、体会音乐欣赏中蕴含的美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欣赏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

在六年级欣赏《欢乐颂》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简介乐曲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第二部分,他根据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合唱曲。

音乐欣赏,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感受

音乐欣赏,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感受

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体育艺术教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也就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课堂上要教授的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因为在生活中懂得欣赏是一件绝妙的事情。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把音乐欣赏课的快乐带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带到人群中,因为音乐欣赏就是快乐的使者。

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感受与大家共享。

1学会聆听,手握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首先,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

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第二,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第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打造我的“动感”音乐课堂

打造我的“动感”音乐课堂

打造我的“动感”音乐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6-01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我们农村孩子“好动”的天性也逐渐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来。

但由于以前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动”的特点,导致了他们想动又不敢动。

如何能让我们的农村孩子真正“动”起来,在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让我们的音乐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这是我一直在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我对所任教的中高年级中的118名学生就“你最喜欢的音乐活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音乐活动依次是:律动、表演、创编、聆听、学唱、……。

由此可见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期待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充满动感,能为他们提供更多亲身体验和创造表现音乐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我探索并设计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动起来,参与进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动起来。

尽管现在的农村孩子也愈来愈活泼了,但对于老师,孩子在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害怕的心理。

如果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板起脸,做出威严的样子,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敬而远之。

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那么孩子们如何敢动呢?因此我采取了微笑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如我引导孩子“看着我的脸,学我的表情”,“你们的笑脸老师最喜欢”等潜移默化我的学生。

就这样,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体验到老师的呵护。

长时间下来,学生对老师的害怕感受会减少,很愿意与老师接触,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时候的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中交流互动,学生自然而然的“敢”动起来,课堂始终充满着生命的动力。

浅谈如何让初中音乐课堂充满乐趣

浅谈如何让初中音乐课堂充满乐趣

课 甚至 更长 时 间也学 不会 。因此 ,音 乐老师 要 去关注 每 一
位 学生 ,不 偏不 倚 ,当学 生 学习遇 到 困难 、 当他 们无 奈 地
将 琴放 回琴 盒 时 ,这 时老 师要 及 时地去 鼓励 他们 、帮 助他
们 , 让 他 们 战胜 自我 ,克 服 畏难 情 绪 ,逐 步 提 高 表演 技
每个学生 有充分展示才 华的舞 台。在活动 的准备 过程 中,学 生 自己商量 要准 备哪 些节 目,各 个节 目负责 人是 谁, 由谁主 持等 ,每个 同学 都有 自己的工作 , 整个 活动 ,学 生始终 是活
动的组织者策划 者和参 与者,他们成 了活动 的主人 ,他 们在 活动 中忙得不亦 乐乎 ,还会对 音乐不产生兴趣 吗?

感 染学生 ,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 用音 乐美化人 生。 【 关键词 】音 乐课 堂 乐趣 宽松 和谐 榜样 活动 感染 孔 子说 :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知 者 ,好 知 者 不 如 乐 知 者 。 ”著名 音乐 家卡 巴列 夫斯 基也 说 : “ 激 发孩 子对 音乐
有对 、错 ,不会 造成 学生 的挫 折感 。相 反 ,在这 个尝试 的
谐 、不 合理 的现 象 ,教师 简 单 、粗暴 地对 待学 生 ,各种 歧
视 、剥夺和强制 的行为仍然大 量存在 。师 生冲突 、对立 、情
绪冷漠 、气氛紧 张等现象在教 学活动 中相 当普遍 。因此 ,要 乐 ,重在 于 学 习过程 ,而 不仅 仅是 结果 。在 此过 程 中,没 使学 生在 老师和 同学面前大胆 自 信 地表达教 师首先要解放 思
直 着力 培养 学生 的兴趣 ,探索 出一 系列 的方 法取 得 了一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提倡“学科综合”。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能丰富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其他学科渗透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修订后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要努力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形成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主题,必将优化音乐课程结构,拓宽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美育渗透“润物细无声”音乐课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关键在于要认真挖掘教材内涵,进行有机联系。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我先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入手,优美的旋律配以富有磁性的朗诵拉开了这堂课的帷幕,让学生在仙乐缥缈中感受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

在这堂课中音乐教材内容与舞蹈教学和语文内容相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润物细无声”。

二、抓住重点,视机渗透融合音乐教学中究竟在什么时机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渗透融合,要视音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以及课内外有关氛围而定。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重点教授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所有学生从小唱到大熟得不能再熟的歌曲,每周星期一早晨升国旗时都要演唱的歌曲,在音乐课堂中再次拿出来教授,几乎所有班级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对此,我首先提问:“国旗的意义和代表是什么?”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接着:“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歌曲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每次升国旗的时候要唱国歌?”“你们知道国歌的历史沿革吗?”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音乐教研活动宣传标语(3篇)

音乐教研活动宣传标语(3篇)
【标语六】
琴韵悠长,乐章璀璨——音乐教研活动,展现音乐教育的风采!
【标语七】
乐学乐教,共筑和谐——音乐教研活动,让教育充满音乐之美!
【标语八】
探索音乐奥秘,共赏音乐之美——音乐教研活动,带你领略艺术的魅力!
【标语九】
旋律流转,情感共鸣——音乐教研活动,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标语十】
携手同行,共筑音乐教育梦 —— 音乐教研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用音符编织教育梦想,用旋律点亮智慧火花 —— 音乐教研活动,邀您共赴盛宴
教研相长,共谱教育新篇 —— 音乐教研活动,共创教育辉煌
融汇古今,博采众长 —— 音乐教研活动,引领教育新风尚
音乐教研,智慧碰撞 —— 音乐教研活动,激发教育创新
第1篇
【激扬青春,音符飞扬——走进音乐教研活动,共筑艺术梦想!】
——
【引言】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抒发,是情感传递的桥梁。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我们特此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教研活动。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热爱音乐的朋友们的关注和参与。
——
【标语一】
4.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与专家、教师面对面交流,解答心中的疑问。
——
【活动意义】
1.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携手共进,共创教育美好未来 —— 音乐教研活动,助力教育腾飞
音韵悠扬,教研永续 —— 音乐教研活动,开启教育新篇章
音乐教育,筑梦未来 —— 音乐教研活动,共筑教育梦想

底蕴,让音乐课堂精彩

底蕴,让音乐课堂精彩

固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439嚣骶臻蓦舞鸶餮舞裂臻舞蒹噩麓臻甍曩雏甍懑舞蓦臻蒙《雏鸶瓢蒙蒙鸶鸶嚣氍臻嚣舞甍蒙蒙嚣噩藩臻底蕴,让音乐课堂精彩曹芳(岳阳市鹰山中学湖南岳阳414000)什么是音乐老师的底蕴?是指音乐老师在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焕然一新.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研究。

既熟悉教育规律,又了解教学艺术.当今音乐课的现状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体反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音乐教育不音乐、普通教育不普通成为最大的通病,导致了我们的音乐教学虽结构有序、纹路分明.但绝无一丝鲜活。

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说到底,音乐老师的底蕴才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素养,提升底蕴,是新课程改革的急切需要,是改进音乐课堂.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贯彻美的教育和体验的前提.也是每个追求创新、追求专业成长的音乐老师所迫在眉睫的事情。

l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老师素质提高的期待1.1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任何教学行为和方式,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与实施,一个。

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双飞翼”的春天正向我们阔步走来:注重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培养,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提倡合作共处,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的全新转变,对每位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匠人式的音乐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1.2要求教师有独特的创新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十个方面来阐述的。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作者:徐祥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01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旧的教学思想和思维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鼓励。

因此,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平等自主合作学习,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通过我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觉得营造一个活泼、轻松、高效的音乐课堂氛围,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此,我就“互动式”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探索,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情景导入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稳定情绪,进入音乐情境。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把握好这个环节,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进入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就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音乐创新教学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在教学中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做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创新。

我首先让学生听着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富有时代感的音乐进入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自我表现强烈,为课堂创造了良好学习氛围。

又如:在欣赏探戈舞曲《小伙伴》时,我通过多媒体利用动感而富有激情的音乐和美丽动人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去看、去听,让他们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师只有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揣摩、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形成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新课程形势下的音乐课童教学与反思

新课程形势下的音乐课童教学与反思

目的, 好思维 习惯的养成和思 维能力 的提高 , 良 也应该是音乐教
师关注的问题 。因此 ,课 堂教学的 目标是让学生在感性欣赏和 亲身体验音乐的基础上 , 还能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 , 让学生的思 想 、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关 的教学活动 引 导 学 生 对 音 乐 进 行 比较 、 考 、 析 , 智 地 欣 赏 音 乐 , 分地 思 分 理 充 理解音乐 的内涵 , 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 。
三 、 题 :如 何 运 用 气 息 》 课 《
在上声乐课时 , 我没有跟学生说 如何 唱歌 , 也没有说如何运 课 题 : 丝 竹 相 合》 《 用气 息 , 我给他们设计 了几个 环节 : 我把学 生领到了操场 , 一个 本节 课 的教 学 目标 是 让 学 生感 受 江南 丝 竹 及 广 东 音 乐 的 音 在操 场的这边 , 一个在操场 的那边 , 就让 他们对话 , 我 因为距 离 乐风格 , 锻炼学生判断其特色乐器音色的能力 , 进而了解江南丝 很远 , 需要大声喊 , 喊了几句 , 我把他们 叫在一起 问他们用 的是 竹和广东音乐 的流传地域 、 特色乐器 。 哪里的力 量 , 的说是 嗓子 的力量 , 的说 是腰部的力量 , 有 有 我又 先酝酿 了情绪 , 然后让他们 回答使用 的是哪个 先让 学生完整地欣赏了一遍《 中花六板》 设计 的问题是 : , 聆 让他 们去发脾气 , 部位 的力 量 , 的说 是 腰 部 的 力 量 , 的 说 是 全 身 的力 量 。 有 有 听音乐带来 的感受 ; 曲使用 了哪些主要乐器? 乐 传统 的高 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约束 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 有的学生 听完后说 了自己的感 受 ,也说 了其 中有二胡和笛 子两种乐器 , 还有的学生说 听不 出来 , 因是学生本身对乐器的 造能力 。传统 的声乐教学导致 学生身体僵硬等问题 ,如果按部 原 音色就没有印象概念 的存在 ,然后我就单独放 了扬琴 的独奏 曲 就班去教学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在整个课 堂教学过程 中 主导 着 学 生 的 一 切课 堂活 动 , 让学 生 的想 不 《 冲夜 奔》 我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 的 , 林 , 没有学 生能 回答上来 , 通 常 还是 充 当主 角 , 创造力受到抑制 。亲身体验 、 充满动感的课堂是 当前高中 我又放了琵琶独奏 曲《 三六 》有 的学生说是琵琶 , , 还有 的学生说 象力 、 是 柳 琴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生对 乐 器 的音 色 概 念 还 不 够 , 而 我 学生最喜欢 的课堂教学形式。据国家教育部就当前高中段学生 学 从 1 %的学生最喜欢有 3 可以总结 出:如果按照课本上告诉这首曲子是用 什么乐器演奏 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调查 中显示 :有8 . 的是 达 不 到 目的 的 , 章 节 的 目的应 该 是 让 学 生 认 识 丰 富 的 民 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能引发较多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活 本 2 间乐器 , 首先要认识 , 从而在认识 的基础上了解 每种乐器 的音色 动 ;而只有1 %的学生还 能接受 以教师讲授 为主的课堂教学形 式 。由此可见 , 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 习要求 , 学生期待 以及表现风格才是真正 的 目的。 教学是师与生 、生 与生之 间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情感活 我们 的音乐课 堂能充满动感 ,能为他们 提供更多 的亲身体验和 动和 思 维 活 动 并 非静 止 于心 , 是 以学 生 的行 动 反 馈 给 课 堂 , 创 造 表 现 音乐 的机 会 。 而 表 在 高 中音 乐课 中 , 设计 “ 感课 堂 教学 ” 动 , 学 生 在课 堂 动 活 让 现在 教 学 的对 话 交 流 活 动 中 。 作探 究学 习就 是 教 学 中师 与 生 、 合 动” 体验音乐 、 表现音乐 、 创造音乐 ; 在这 生与生之 间的学习合作模式 , 在教师指导下学 生学 习探究知识 , 中真正“ 起来感 受音乐 、 学生能在活跃 与开放的气氛中培养 自信 , 提高能力 的教学方法。在音 乐课 堂教学 中,进行合作探究性教 样 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 学, 不仅能启 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还可 以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和 从而锻炼个人的能力 。实践得知 ,只有在充 满动感的教学活动 学生对音 乐艺术 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维持和激发 , 我们的 独立解决 问题 的能力。如果 安排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 中 , 润物细无声” 才能真正 注重学 生的思 , 音乐资料 , 课堂教学过程 中设计 问题让学生展开交 流与讨论 , 教 音乐课 堂教学 才能做到“ 辨能力 , 培养 自主 、 创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 学生才会 在热爱音乐 师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合作学习 、 合作探索的空间等等。 二 、 题 : 音 乐 与 人 生》 课 《 的 同 时也 热 爱 音 乐 课 5 2 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歌声嘹亮山河美,爱国情操我独醉,音乐革新多渠道,与时俱进大无畏。

本文作者开拓进取,理论联系实际地论述了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关键词:乐器乐曲情境戏曲民歌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数炎黄子孙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激励后人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篇章。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目标之一,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说:“人类开启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数字。

”可见,音乐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对民族乐器和乐曲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距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令人陶醉。

在民族乐曲方面,远古乐舞中舜时的《韶》乐是一部著名的宗教性乐舞,公元前500多年的吴国大夫季扎在鲁国看了《韶》乐演出后感慨地说:“德至也哉!大也!如天之无帷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他所说的大意是指作品《韶》内容丰富狂野,恰似天一样覆盖着万物,像大地一样负载着一切。

后来,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齐国观看了《韶》乐演出后感言:“不图为乐之于斯也,韶尽美也,又尽善也。

”又如,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孝行览》记载:“伯牙鼓琴,子期知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就是乐曲《流水》所描述的动人故事。

1977年8月22日,美国发射的“航天号”宇宙飞船所携带的唱片里就录入了《流水》这首中国的古典乐曲。

再如,典雅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我国中央人民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在德国演出时,全剧场的观众都陶醉了,当乐曲达到高潮时,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剧场。

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

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

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一、前言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艺术美学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视听艺术美学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奇特的魅力和韵味。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视听艺术美学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并不充分,亟待赋能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的视听艺术美学对外传播赋能,以增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沟通。

二、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传统与内涵中国视听艺术美学源遥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进步。

其中,传统音乐、戏曲、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突出了“润物细无声”的美学特质。

以中国古典音乐为例,它强调静谧幽静的音韵美,通过音符之间的机灵衔接和空灵音韵的展示,让人们能够体会到无声胜有声的真谛。

相比之下,西方音乐重视张扬和动感,强调音色和音量的变化,与中国音乐的美学风格形成鲜亮对比。

三、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传播现状尽管中国视听艺术美学在国内受到广泛赞誉,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起首,视听艺术美学的奇特性和文化背景对外国观众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更多的诠释和介绍。

其次,中国视听艺术作品的语言和文化元素也成为传播障碍,需要进一步破解。

此外,国内对视听艺术美学的探究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弱,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合作机制。

四、视听艺术美学对外传播的挑战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面临着一些奇特的挑战。

起首,如何在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表演和国际观众的接受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要保留中国视听艺术的奇特性和魅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思量到国际观众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视听艺术美学的传播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和媒体平台来实现,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推动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五、赋能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可以实行以下方法与策略:1. 借助优秀的外国表演团队和导演的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中国视听艺术作品的创新演绎。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作者:张雅馨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33期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重在师生借助课例潜移默化进行情感的交融与对话,互相吸引,融会贯通。

与教材对话,让教材诉说音乐中的美育;与生活对话,让生活交融音乐中的美育;与自己对话,让教师灵动音乐中的美育;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悦悟音乐中的美育,以旋律、歌词、语言、意境、表演等形态,达到美育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堂对话美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独特的学习领域,美育是小学音乐学科中重要且基本的属性,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为教育目的之一。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歌之泣之,乐之感之,美育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笔者曾经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过统计: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感知:欢愉者占40%,他们几乎不需要老师的精深讲解,便可领会“乐”中情感,陶醉其中;随学者占50%,他们会听话地跟随老师做老师希望做的事情,无喜无恶,平淡如水;逆反者占10%,他们几乎是被迫着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甚至于感到无聊枯燥。

那么,如何做到细水润无声,在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中有效渗透美育呢?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笔者认为:音乐教学重在教师对文本的综合理解与深度感悟,换化成自己的内在感知与体验,然后,用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蕴含的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源自课例,每一首歌每一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也源自教师自身对学生、对知识、对音乐、对生活的美好感受,有情感的教师感染有情感的学生,文本的美育目标就会如小溪流水,滋润学生心田,并贯穿在全部过程,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

细雨无声,润物无言——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细雨无声,润物无言——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细雨无声,润物无言——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发表时间:2013-06-09T16:52:10.46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4月供稿作者:杨英梅[导读] 音乐要经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

杨英梅(莱阳市岚子初级中学山东莱阳 265200) 【摘要】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要经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

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音乐是培养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要经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

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1.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利用音乐教材自身的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

注意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展示它丰富的内涵,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目的如:我在教学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先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歌的含义,并考虑,哪几个词要读重一些。

学生找出“国旗”、“”金星、“我”、“飞”等词后,我启发:“我”表示谁?为什么要飞上蓝天亲亲国旗啊?学生会回答:“因为我爱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也很漂亮”……。

在这个基础上,就继续升华教育,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爱我们自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音乐课中的品德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音乐课中的品德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音乐课中的品德教育作者:花荣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1期江苏建湖高级中学(224700)花荣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静静聆听,分享他们喜欢的音乐。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打动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会触动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听韩红的这首《天路》,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一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幸福路,那些让人可歌可敬的筑路工人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下儿女情长,为了祖国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听腾格尔的《天堂》,则可以从那天籁般的歌声中感受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去热爱自己的家乡。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乐理知识和技能,多于讲解,少于感悟。

“音乐教育,不是首先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对人的教育。

”这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

因此,音乐教育中教师不可以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培育,而是应该将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音乐的美育中渗透德育。

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让动听的音符来美丽校园,激发德育教育风景优美、学习气氛浓厚的校园环境,不但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素质与个性。

在校园中选择合适的音乐,如同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调味剂。

例如,新的一天开始了,晨跑时让《奔跑》的旋律回响在操场,“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学生听着音乐越跑越有劲头,这种劲头便会不自觉转移到学习中;大课间时,可以放一些动感的舞曲,如拉丁舞曲、华尔兹等,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作文课上,可以用优雅的古典纯音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等;要熄灯睡觉了,可以让轻柔舒缓的钢琴曲伴着大家入眠,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献给爱丽丝》、《夜曲》等。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中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中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中摘要】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它贯穿于中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得力工具。

【关键词】德育渗透;音乐;课堂教学;得力工具【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65-01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以有组织的音乐为材料,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

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感情方面比其他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而它的非语义性,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而是通过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认真体验,使其内心情感渗透到作曲家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艺术(音乐)的熏陶下,其身心就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建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教化作用。

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浸润学生的心灵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美好的心灵、陶冶儿童高尚的情操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和内化力。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启迪儿童的心里智慧,从而去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最主要的是因材施教,然后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

这里所讲的因材施教,一方面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施教,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 乐课 被 学 生接 受 并 喜 欢 。
关 键 词 : 高 中音 乐课 堂 ;动 感 ;音 乐 实践
有一 位音乐家 曾说 “ 告诉我 的,我会忘记 ,做 给我看 ,
从标题性 音乐开始发挥 其形象 生动性。例如柏 辽兹 的 《 幻想
我 会 记 住 ;让 我 参 加 进 去 ,我 就 完 全 理 解 了 。 ” 在 音 乐 课 交 响曲 》。通过律动 学生学 习听辨乐器音色 ,学 习掌握乐曲 堂教学 中 ,老师要 尽量 让学 生 参与 到音 乐活 动 中来 。新课 的曲式结构 ,感受调 性变化 。学习用动作 、道 具等表现体验
优美 、宁静的意境 ,通 过上升 、下降的动作感受旋律形 态。 纯音 乐的律动应从轻音 乐开始 ,如 :舞 曲、圆舞 曲、小步舞 曲、波尔卡 、玛祖卡 等具有舞 蹈性 节奏特点 的乐 曲 ,都很适 合律动。 模 拟 演奏 :让 同学 按交 响 的位 次座好 .每人胸 前贴好 乐器名 称 。配好指挥 。 当从音 乐中听到 自己的乐器演 奏声 , 就要按 自己所代表 的乐器 ,做 示范表演 。这就要 求学 生能分 界。 辨 出乐器 的音色 ,知道 乐器 的演奏 姿势 ,把握作 品节奏 ,速 音乐 欣赏是心理反 映的过程 ,这 个过程便是 :外部音响 度 ,表情 ,还要做 出相适应 的动作 来。这些学生课堂 形体活 感 知—— 想象联想——情感 共鸣一 理解认识 ,所 以音乐欣赏 动 的设计 丰富 了课堂 教学的 内容 ,提高 了学生学 习音 乐的积 教学必须循着 由表及里 的心理反映过程 。从喜欢 听音乐 ,到 极 性 。 用心用情 去聆 听音乐 ,再 到理解 、评 价 、分析 , 学生的欣 使 (2)声乐作 品 赏层 次逐步提高。在鉴赏 西方交 响乐 作品时 ,最初 我选择 了 声 乐作品是文学 和音乐相结合 的艺术 ,歌词 能明显地表 通俗易懂 的 《 青少年管弦乐 队指南 》这 部作 品,学 生直接接 达作 品的思想感情 ,学 生易理解 、接受。律动教学 中 ,学牛 受音乐 的感染 ,打破 了学生 对音乐欣 赏的神秘感 ,使学生感 亦歌亦舞 ,最容易产生感情共鸣 。 到能听得懂音乐。 在 《 多彩的 民歌 》一章里 ,律 动教学得到最好 的发挥。 2 导 学 生 进 行 思 维 活 动 引 每个 民族 都有 自己独 特的民歌 ,反 映了各 自的历史 、文化 、 在 教学 巾设计 能 激发 学生 创新 思 维 的活 动 ,启 发学 生 风俗 、生 活和 自然环境 。 民间歌 曲与民间舞蹈就象一对 不可 标新立异 。创 造性 “ 想象 ”的教学方法 想象本身就 是创造性 分割 的孪 生姐妹 ,有着 共同发节 奏特点 。教学 中 ,教会 学生 的 心理 活动,而创造性想象 就是要发 挥学生的 主观 性 ,启发 基本舞步 或节奏 ,配合 音乐就 可以律动 了。如 和着蒙 古民歌 学生对音乐 丰富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准 确地体验音乐 情感 。 的音乐学 蒙古族舞蹈 中 “ 抖肩 ”和 “ 翻碗 ”的基本动作 ; 如 要使学生产生创 造性想象 ,首先 。选择 适合高 中学 生心理 的 欣赏新疆 维吾尔族舞蹈 中学跳 “ 颈”和 “ 移 绕腕 ”的綦本动 作 品。其 次 ,创造性地运用 肩发学生想 象的方法 。整体感受 作 ,如 《 在北京 的金 山上 》的藏族弦子舞 的舞步律动 ;维吾 法 :如欣 赏 《 草原 小姐妹 》 ,通 过音 乐 的高低 ,快 慢 ,节 尔 民歌 《 阿拉木汗 》则 用手鼓等 打击乐器击 出节奏 ,都很受 奏 ,力度 ,强 弱等要 素 ,总 体去感受音 乐足怎样开 始的 ,如 同学们欢迎。 有几个 主题音 调 ,音乐 的总体布局 。各 段之间 的关 系等等 : 总结 :在 高 中音乐 课堂 教 学 中 ,设 计 “ 动感 ”的教学 进入角色法 :例 如贝多芬 的 《 第五交 响『 》,有人说 就是这 活 动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中 真 正 “ ” 起 来 感 受 音 乐 、 体 验 音 I f i 动 部作 品使 贝多芬成为 巨人 的 ,为使学生 感受到一副 紧张斗争 乐 、表现音 乐 、创造音 乐 ;在这样 的课堂活动 中 .学生 能在 的情景 ,让学 生模仿一个人 在紧急求 助下去敲对方 门的动作 活跃 、开 放的气氛 中培养 自信锻炼 能力 ;实践得知 只有 在充 和声 音 ,同学们 都 敲出 紧张 急促 的节 奏 。然后 再看 一段 影 满动感 的教 学活动 中,学生对音乐 艺术的兴趣爱好才 能更好 片 ,同时配上 《第五交响 曲 》的第一乐 章强烈 的音调 ,使学 地 维持和 激发 ,我 们 的音 乐课 堂教 学才 能做 到 “ 润物细无 生 兴 趣 大 大 提 高 ,也 很 容 易 掌 握 “ 运 ” 这 个 主题 。 把 听 者 声 ”。才 能真正注重学 生的思辩 能力 ,培养 自主、创新精神 命 自身与作者 的思 想和情感相 统一 。把 自己融到作品 的主题 中 和实践 能力 ,学生才会 在热爱音乐 的同时也热爱音乐课 。为 去体验作者所要 表现的人物 和情 境 。由于音乐本身是 一种形 学生创设 一个开放 “ 动感 ”的音乐课 堂足一个长期而艰 巨的 式 ,而 音 乐 是 无 形 的 ,人 类 的感 情 和 感 受 也 有 不 确 定 性 ,所 任务 。我还需继 续努力和探索。 以应 该答应学生 进行 模糊思 维 ,自由想 象 ,从而在进 行再 创 造的教学过程 中,提 高他们 的鉴 赏能力 ,并 获得一定 的审美 参考 文献 :
教字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润 物 细 无 声
重 视 音 乐 实 践 ,创 设 “ 感 ” 的音乐 课 堂 动
马佳 嵊 州爱德 外 国语 学校
摘 要 :我 是 一 位 高 中音 乐教 师 ,我 所 在 的 是 一 所 汇 集 小 学 、初 中 、 高 中的 十 二 年 一贯 制 学 校 , 由 于 这样 的 特 殊性 ,我 不 但担任 高中的音 乐鉴 赏课 ,而且还 兼了小学的音 乐课 。小学和 高中的年龄跨 度很 大 ,因此在 音乐教 学方法和设计 上有很 大的区 别 ,音 乐课 堂的 氛 围也 决 然 不 同。 本 文 旨在 强 调 课 堂教 学 中学 生 活 动 的 重要 性 ,探 索设 计 充 满 “ 感 ” 的 音 乐课 堂 ,让 我 们 的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