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测试题1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2.关于图一的评述错误的是 ( ) 图一
A.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左倾错误
B.它的错误特点是"一大二公。"
C.以大炼钢为中心
D.与1958年的总路线有关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答案] D
4."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
[答案] C
8. "过渡时期" 是指 ( )
A.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运动胜利 B.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
C.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大陆统一到国民经济恢复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的理解。对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要有充分认识,这样有助于对这段历史的掌握,否则会觉得毫无头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了,此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本题应该选B。
[答案] C
15.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答案] D
13. 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2.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
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果按照出生日期的先后来排列以下三个人的名字,正确的是( ) A.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B.周跃进、钱红卫、刘援朝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 D.刘援朝、钱红卫、周跃进5.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这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
为此作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6.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表A.农、轻、重比例失调 B.农业生产停滞不前C.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7.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8.右图中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C.相应地发展其他行业,培养建设人才D.实行改革开放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取得的成就有()①南京长江大桥建成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正式投产④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⑤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3.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重要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4.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5.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指()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D.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6.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无偿没收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7.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C.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进入现代化阶段D.我国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8.观察右图,该图体现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A.优先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农业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9.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两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D.“第四次结合”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篇讲话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6.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苏联模式D.日本模式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B.农、轻、重的发展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央和地方的关系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 )思考A.陈云B.刘少奇C.周恩来D.毛泽东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11.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A.既利用又限制B.轮流执政C.长期存在、互相监督D.团结——批评——团结1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其主要任务是()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A.生产的无计划性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D.优先发展农业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论十大关系》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文化大革命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C.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办法有 ()A.团结——批评——团结B.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6.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B.现代科学技术C.现代教育D.现代工业7.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取得的成果有()A.大的集中,小的分散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可以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D.全力以赴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在政治方面是处理好如下关系()A.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B.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D.党与非党的关系和是非关系9.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涉及()A.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B.中国工业化道路C.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社会矛盾学说D.阶级斗争的理论(三)简答题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2.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3.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及现实意义?4.试述毛泽东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斯诺老要来中国,1960年让他来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势力残余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行改革开放6.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是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7.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对抗性矛盾10.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批评与自我批评C.改进党的作风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B.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动乱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D.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天安门事件爆发D.反击右倾翻案风15.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大成就是A.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C.核武器研究成功,奠定了我国核大国的国际地位D.外交工作最终打开局面,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得到改善16.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B.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C.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越来越高D.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17.1967年6月我国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远程导弹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8.1974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指的是A.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放到美国人手里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C.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20.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49年D.1956年二、多项选择题2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B.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A.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B.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C.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的问题D.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方针有A.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B.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C.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D.加强与国外合作2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主要内容有A.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B.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在经济建设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2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及答案
10.读下列材料,然后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回答问 材料1 下列是某一时期的两幅壁画:
材料2 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农民公 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 是公有……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运动?
材料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材料2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步练习
1.中共八大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B.开展整风运动 D C.完成三大改造 D.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是由于 ①急于求成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C ③苏联撕毁合同④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C A.1956年 B.1958年 C.1961年 D.1963年
请回答: (1)从表中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量1958~1961年之间 有何变化?
粮食产量1958年最高,1959年、1960年逐年下降,到1961年略有回升。
(2)产生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左”倾错误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致使粮食产量下降,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所 回升。
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是 ①镇压反革命 ②“大跃进” ③“三反”“五反” ④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有①原子能工业 ②生物工程 ③航天工业 ④新兴电子工业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右图人物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A.治沙 C B.研制原子弹 C.钻探石油 D.抗洪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题答案
7.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再次飞跃,2010年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那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B.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后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8.影片《铁人》反映了我国石油战线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的故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
点睛:“不属于”是否定式的提示词,限制条件“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国营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建设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实现“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党的领导人是谁?带领中国人民“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伟大理论是什么?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也曾有过严重的失误,请举一例。
(4)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Ⅱ时期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
材料二: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试题及答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试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试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的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
当时的经济政策是( )A.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联卫国战争解析:1918年时的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2.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②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苏俄遭遇大旱灾而导致粮食匮乏是在1920~1921年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开始于1921年3月,故排除含①④的选项。
答案:B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解析:由于生产力落后和战争创伤,苏俄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最终失败,开始转向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以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四项中只有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答案:B4.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3.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
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图1图2图3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4.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①人民政权的巩固②三大改造的完成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
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C.完成了三大改造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7.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西藏和平解放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8.“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
”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他是9.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0.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试题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中共八大2.成为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B.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C.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3.我国保证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是()A、各级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政府和各级法院D、各级检察院4.“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A、鞍山钢铁公司B、鹰厦铁路C、长春一汽D、南京长江大桥5.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6.如图所示,导致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原因有:()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③急于求成④苏联撕毁合同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不包括()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孔繁森8.“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这句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成果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D、浮夸风9.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生于1949年,取名叫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C、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叫文革10.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国民经济,表述正确的是()A遭到严重的损失,是历史的倒退.B虽然受到干扰破坏,但总体上有所发展.C经济状况一直停滞不前.D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度.11、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的是()①大庆油田的建成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修建兰新、包兰等铁路④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A.①②B.③④C. ①③D.②④12.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属于()A、过渡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3.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A、新中国成立B、中共八大召开后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文革”结束后1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党的好干部”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A、B、C、D、二、填空题:15.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带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共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2.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因为1956年()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3.以“五年计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A.美国的影响B.苏联的影响C.德国的影响D.英国的影响4.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之上。
“这一片热土”指的是()A.兰考B.大庆C.武汉D.鞍山5.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A.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B.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6.如果你是一名当年报道中共八大的记者,在撰写的新闻稿件中,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应该是()A.开展土地革命B.进行阶级斗争C.镇压反革命D.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7.《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带给中国的是()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9.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专题三(答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姓名______班级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
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
这是由于实行( )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3.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C.公私合营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5.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A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7.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
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 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8.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部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1)
部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1)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B.青藏公路(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答案】(1)左框A,右框B。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普兰;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所以左框为A新藏公路,右框为B青藏公路。
(2)根据对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
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一.选择题1._年是我国第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其实,我国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是从苏联学来的.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①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②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③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④苏联的诞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事件和列宁无关的是A.人民委员会的成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的建立D.苏联颁布新宪法3.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领导着苏联人民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关于这个模式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A.斯大林时代国家最高的权力掌握在苏维埃B.当时的苏联法律形同虚设C.这个模式曾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D.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脱节和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4.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走近古稀之际,终于宣告了它的解体,此时,执政的苏共党中央书记是A.戈尔巴乔夫B.列宁C.斯大林D.赫鲁晓夫.5.以下几个历史片段所指的是哪一个国家①在第一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诞生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20世纪30年代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1991年12月解体A.俄罗斯B.奥匈帝国C.南斯拉夫D.苏联6.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剧变最根本的变化是A.国家名称发生变化B.社会制度发生变化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失败②社会主义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缺乏经验,不成熟④社会主义应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最早来源于A.农业合作化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运动9.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朝着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上述成就的取得,与哪一选项有关?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改革开放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1.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制变化状况的是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合作社—农民生产合作社12.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②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1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15.______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______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D.借鉴苏联的经验16.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指A.〝一国两制〞B.民族平等C.经济建设D.睦邻友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回答17——25题.17.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突出发展重工业B.实现农业集体化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制定国家新宪法18.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19.实行包产到户后,安徽凤阳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D.使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20.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城市C.成立海南省D.开发上海浦东21.______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转移工作重心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完善社会制度2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3.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______却只有1.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⑤______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24.对发生在苏俄.美国及中国的改革的相同(相似)点认识正确的是①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④农业方面的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5.发生在苏俄.美国及中国的这三次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给我们的启示有①结合国情(实事求是)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④二.非选择题26.读图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幅国旗的图案.材料二:柏林墙被打开.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面国旗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国旗?左图旗帜被右图旗帜取代在国家上空升起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2)材料二是指发生在德国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和它相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请举一例说明.(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启示是什么?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1976年19户110多人35 000斤230斤32元————1979年20户115人132 300斤800斤200多元800元30 000斤材料三:我国于1999年开始试种〝太空菜〞,2000年6月试种成功,当年6月20日首次进入市场._年3月,有33克蔬菜和花卉种子搭乘〝神舟三号〞进入太空.其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引进试种的100亩〝太空辣椒〞获得丰收.这些〝太空辣椒〞单体均重500克,最大重700克,体积是普通辣椒的6倍,且口感鲜嫩,抗病性好.——中国农业信息网 _年12月13日(1)材料一中的新闻报道是否真实?这种〝高产纪录〞现象出现在哪次运动中?这次运动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主要有哪些变化?造成那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涉及了〝863计划〞中的哪些领域?(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以上材料均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1)材料一是苏联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由谁制定的什么政策也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判断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两个国家实施上述政策在结果上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觉得在列宁.罗斯福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迪?29.______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1A 2D3A 4A 5D6B 7D 8B9A 10A 11C12C 13A 14C15A 16C 17C18A 19B 20A21A 22D 23D24B 25A26.(1)左图为前苏联国旗;右图为俄罗斯国旗.苏联解体,1991年.(2)柏林墙被打开,也就标志着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执政党下台,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如: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等.(3)要依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创新等.27.(1)不真实.〝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农业产量的下降以及生态资源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主要是农业发展了,产量提高了,人民收入增加了.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两个领域.(4)因素:国家的农业政策.科技的发展等.28.(1)实施新经济政策.______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实行罗斯福新政.特点:政府干预经济.(3)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4)创新精神.启迪:自由发挥,主要围绕创新的意义来说即可.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我们青少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民族复兴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29.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最新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测试 精品
基础训练15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一、选择题1.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B.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C.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2.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民主革命的胜利B.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中共八大的决策3.1958年,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指出:“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
”这段材料的思想根源是A.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B.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C.“左”倾盲目主义D.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提出批评意见B.少数人对党和政府的攻击C.党中央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D.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华浪潮5.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得出的教训是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6.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因为A.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C.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D.农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热情不高7.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8.一份报纸曾登载粮食亩产12万斤,一颗大白菜200斤,这是哪一年的报纸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6年9.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历史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C.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充分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受重大挫折,也取得巨大成就10.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11.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中共开始违反了“八大”的指导思想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错误的最主要根源是A.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打击面过宽,严重扩大化C.把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D.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3.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可能性的是A.“大跃进”运动B.农村土改运动C.反右派斗争D.文化大革命14.1960年,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稳定、巩固、提高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C.充实、调整、巩固、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5.对“七千人大会”的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全部平反16.下列重要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建的是A.宝成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C.兰新铁路D.成昆铁路17.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18.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其历史根源在于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个人地位的空前提高B.建国以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C.毛泽东个人“左”倾错误发展的严重结果D.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大量分散的小农经济19.从所谓的“一月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进入了A.全面整顿时期B.“全面夺权”时期C.“批林批孔”时期D.“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20.我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A.罗瑞卿B.刘少奇C.彭德怀D.邓小平21.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三事件”B.所谓的“二月逆流”C.“四五运动”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C.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23.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24.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有诗云:“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这里“豺狼”是指A.林彪反革命集团B.江青反革命集团C.“左”倾错误路线D.“文化大革命”运动25.“四五运动”的实质A.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B.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C.拥护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D.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6.“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走资派”层出不穷B.“二月逆流”的影响C.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D.后期出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7.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中共中央会议有①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八届二中全会③八届十一中全会④九届二中全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8.到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政策、规章制度被废弛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大批工人、干部离岗闹“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29.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是①“二月逆流”②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③“四五”运动④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0.下列关于“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二、简答题31.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造?其特点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又怎样在城市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里,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都一再发生失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含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1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专题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A 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排除。
故选择C。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
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A.邱少云B.雷锋C.王进喜D.邓稼先【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C正确;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模范。
A错误;雷锋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
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
D错误。
综上故选C。
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析版)
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这些话的意思是()A.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D.手工业改造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我国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A项正确;人民生活亟待改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手工业改造势在必行,排除D项。
故选A项。
2.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A.建立新中国B.进行土地改革C.实施“一五”计划 D.制定新宪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项正确;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项;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B项;1954年全国人大会议制定新宪法,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1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中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不可能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说明: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2.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八大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D.土地改革的完成3.有关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4.“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A.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15年内赶超英国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7.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②调整国民经济③八大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④“大跃进”运动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8.电影《横空出世》讲述了我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讴歌民族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影片。
我国第一部原子弹成功爆炸(如右图)是在( )A.1958年B.1964年C.1966年D.1970年9.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③王进喜④焦裕禄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相继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说明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领先 1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2.我国拥有核武器后,对世界的承诺是( )①必要时可用核武器维护弱小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②在任何情况下,对推行世界霸权的国家都保留核打击的权利③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④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1970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中近程地地导弹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14.从南昌起义创建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是( )A.人民解放军海军B.人民解放军空军C.人民解放军炮兵D.战略导弹部队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风雨兼程80多载,铸就钢铁长城。
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红军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一段奇迹D.改革开放后,在不断扩大军队总数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之路1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 )A.革命运动B.工人运动C.学生运动D.全面内乱17.下列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阻碍作用的是( )A.“文化大革命”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土地改革18.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1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摇桥,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C.粉碎林彪集团D.粉碎“四人帮”20.小敏最近在研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他搜集了有关的资料。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 )A.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B.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C.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21.山东曲阜孔庙的“万世师表”匾曾经遭受破坏,被毁于( )A.新文化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全民大炼钢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22.“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这件事就是( ) A.“二月逆流”B.“四五运动”C.红卫兵运动D.五四运动23.有些历史瞬间已经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与右图这张旧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B.申奥成功C.中美建交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4.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球外交”反映了中国与哪个国家的关系( ) A.日本B.朝鲜C.美国D.苏联25.下列属于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承诺的内容的是( )①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③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2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成果显著,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建交高潮,主要是指( ) A.发展了同东南亚的外交关系B.同美国、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C.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D.建立和发展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27.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应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28.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29.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30.“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40分。
)31.(17分)阅读下列民歌、表格等材料: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末流行的民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1963年~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这种情绪导致了什么后果?(6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产量在1958年——1961年之间有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分)(3)分析材料三中1963年——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增长的原因。
(4分)32.(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材料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请完成:(1)由材料一概括邓稼先的突出事迹。
(2分)(2)从材料一、二中可归纳邓稼先身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精神?(4分)(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5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去《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材料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的欢迎材料三: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的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胡锦涛2010年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6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4分)1—5 DACDC 6—10 DABAB 11—15 ADCDD16—20 DACDB 21—25 DBDCB 26—30 CDAAB31.(1)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后果: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起来。
(6分)(2)粮食产量在1958年最高,1959年、1960年连续大幅下降,1961年略有回升。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起来,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使粮食产量下降。
(7分)(3)1961年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随后经济开始复苏。
(4分)32.(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