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 无题
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无题》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无题》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无题》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无题》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无题》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无题》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
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朝代:唐代作者: 李商隐类型: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鉴赏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无题》知识梳理(解析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无题》知识梳理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作者作品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间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作品有:《李义山诗集》。
二、写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三、重点字词:云鬓(bìn)夜吟(yín)蓬山(péng)殷勤(yīn)四、词语解释: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àn):探望。
五、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意思: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赏析一这首《无题》诗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
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然而最后还是水月镜花,于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联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既有幻灭的悲哀,也有强烈的激愤不平。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意思: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赏析一这首《无题》诗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
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然而最后还是水月镜花,于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联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既有幻灭的悲哀,也有强烈的激愤不平。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4)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4)二十二、《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
“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
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
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
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
“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
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赏析 《无题》李商隐古诗词
赏析《无题》李商隐古诗词《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翻译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注释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赏析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即指庐山。
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
“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
“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
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
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
“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
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无题》含答案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未见时的苦苦思念,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B.“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了当时的离愁别绪,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晓镜”——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D.尾联是诗人强作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有迷信色彩。
18.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7.D18.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手法,将思念之情比作春蚕吐丝,蜡泪既是写实又巧妙地表现了热泪深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
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
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这不是迷信,“有迷信色彩”表述错误。
故选D。
18.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和表达的情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
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
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无题李商隐中考知识点归纳
无题李商隐中考知识点归纳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其内容含蓄深沉,语言
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中考中,这首诗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几
个知识点:
1. 作者背景: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他是晚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2. 作品内容:《无题》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通常表达了诗人对爱
情的向往、失落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艺术特色:分析《无题》中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象征、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语言风格: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
这在《无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5. 主题思想:探讨《无题》所表达的主题,如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
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6. 名句赏析:对《无题》中的名句进行赏析,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
魅力。
7. 写作手法:分析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如起承转合、排比、对仗等。
8. 文化价值:《无题》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唐代社
会文化、审美观念的重要资料。
9. 相关考题:可能会有关于《无题》的阅读理解题、诗歌鉴赏题、写
作技巧分析题等。
10. 背诵要求:部分中考可能会要求学生背诵《无题》中的部分或全
部诗句。
结束语:通过对《无题》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
的文学素养,更能体会到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人生哲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1无题
31. 无 题
(唐·李商隐)
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九上第17课;◎苏教八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相见时难别亦难,
⎪⎫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无多路,【主旨: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抒发了诗人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连用,加重了“别亦难”的沉重力量。
它们表面似同,实义有
别: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心境的痛苦难堪。
B.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情景交融,以春光将尽,营造了一种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表达了对身世
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之情。
笔调风流,神情燕婉。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承的名句,“丝”与“思”谐音,以蜡泪喻相思之
泪,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
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与对方无法经常见面,
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
31. 无题
1.(2分)D 【解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说明两人无法经常见面,希望青鸟前去为“我”打探消息,并没有“无奈之感”。
D项中“无奈之感”赏析有误。
《无题》诗词鉴赏
《无题》诗词鉴赏《无题》诗词鉴赏《无题》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转蓬一作:断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翻译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释解释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抵:至,到。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看:一作“著”。
诗文赏析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
这是两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起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 诗歌鉴赏(二十六)无题(青海近7年未考)
(二十六)无题(青海近7年未考)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主旨】这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
【写作手法】1.既写环境,又写心情,情景交融。
2.运用谐音和比喻。
3.运用典故。
1.(2016淮安模拟)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 __美好年华将逝__。
2.(2016淮安模拟)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__“改”字传出苦情蜜意。
“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
“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夜的月光清冷,还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
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__3.(2016原创)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歌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__相思(思念、愁思、别思、伤别等)__4.(2016原创)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__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__。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第一篇:《无题》原文及鉴赏《无题》原文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无题》鉴赏《无题》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
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
这首诗透露出的“个中消息”,表现了赵佧先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是历经宦海沉浮,生命航船终于泊靠故家锚地后的宽慰,是大象无形的超拔。
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第二篇:无题的全诗鉴赏无题其二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文解释】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
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
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
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注解】: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丝:和“思”谐音。
蓬山:此处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鸟,传信的使者。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一:诗人描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
全诗缠绵悱测,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部编版中考语文 古诗词曲阅读课件 无题
第 30 首 无题(统编教材九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考情检索: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未考
李商隐(唐)
比喻、双关。诗人用“春蚕”“蜡炬”比喻自己, 用“丝”谐音双关“思”,写情思。“泪”语意双关,在这 里表面上指烛泪,即融化的蜡液,实际上暗指相思之泪。这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 蜡炬成灰泪始干。② 休,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 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事业无私奉献的人,蕴含了 对工作或事业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④
用典。青鸟,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借青鸟写出两人实际相聚遥远,相会遥遥无期,表达对心中恋 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
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答案】 ①选取春季特有景物:东风、百花,写出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 的景象。②寓情于景,既交代了时间,又渲染了离别的感伤气氛,衬托离别的伤感。
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
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初中古诗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朝代:唐代作者: 李商隐类型: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鉴赏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无 题
(唐·李商隐)
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九上第17课;◎苏教八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主旨: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抒发了诗人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连用,加重了“别亦难”的沉重力量。
它们表面似同,实义有别:
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心境的痛苦难堪。
B.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情景交融,以春光将尽,营造了一种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表达了对身世
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之情。
笔调风流,神情燕婉。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承的名句,“丝”与“思”谐音,以蜡泪喻相思之
泪,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
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与对方无法经常见面,
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
31. 无题
1.(2分)D 【解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说明两人无法经常见面,希望青鸟前去为“我”打探消息,并没有“无奈之感”。
D项中“无奈之感”赏析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