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中的比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树叶中的比(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树叶中的比(3)

《树叶中的比》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6-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发现规律的过程,积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事务特征的经验,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树叶中长和宽的比值与树叶形状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树叶长和宽的比值与树叶形状之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交互式课件、探索实践记录单提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树叶,测量每种树叶的长和宽,并计算比值。

学生:树叶(同一种树叶10片),直尺、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激发兴趣。

师: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着美不胜收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又有不同的叶子,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这些千姿百态的叶子里面还蕴藏着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树叶中的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初步观察、提出问题1、展示:师:课前大家都收集了许多树叶,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孩子介绍叶子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用课件的展示)2、观察师:观察这些树叶的形状和大小,你有什么发现?追问:同一种树叶的大小、形状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的树叶他们的形状和大小呢?小结:不同的树叶形状形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

3、引导树叶是不规则图描述的他的大小我们也可以用长和宽来表示。

(结合图)宽长例如:柳树叶,树叶的长是叶片中间最粗的那根叶脉的长度,不包括叶柄,树叶的宽是叶片最宽处的长度。

设疑: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有什么特点?猜测:生1:长和宽的长度很接近。

生2:长和宽的比值很接近。

师:怎样知道长和宽的比值呢?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在算出比值进行比较。

小结: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观察、描述树叶的形状可以用长与宽的比值,测量、计算、比较是研究数学的常用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树叶中的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树叶中的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树叶中的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树叶中的比》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等,发现并探究树叶中的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并运用比进行比较。

但学生对树叶的种类、形状和大小等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树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发现并探究树叶中的比。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发现并探究树叶中的比。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比的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树叶图片,制作PPT。

2.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树叶样品。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树叶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呈现(10分钟)1.教师将树叶样品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观察。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树叶特征,讨论树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树叶中的比,例如:树叶的长度与宽度的比、树叶的面积与形状的比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树叶,计算并记录树叶中的比。

3.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树叶图片,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比。

2.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比的简单计算。

但是,对于如何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大小,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树叶标本,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树叶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大小,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树叶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际问题,如:“有一片树叶,它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这片树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答过程,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的计算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并对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比例的兴趣。
2.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小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小组内讨论,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树叶长宽比的特点,并探讨不同树叶之间的比例关系。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例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审美情趣等。
结合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1、2、3,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比例性质的运用,并自行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2.学生收集身边的树叶,测量并记录它们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它们的长宽比。通过观察不同树叶的长宽比,分析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尝试用比例知识进行解释。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树叶中的比-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树叶中的比-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树叶中的比苏教版秋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树叶中的比》,这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树叶来理解比的概念。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树叶标本、幻灯片和比例尺。

第一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树叶中的比”,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吗?”然后我会通过幻灯片展示树叶标本,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引入比的的概念。

第二步,我会拿出两片树叶,一片大一片小,问学生:“这两片树叶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一片大一片小。

”我会接着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片树叶是大还是小呢?”这时,我会引入比的概念,解释说:“比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一个冒号(:)来表示。

”第三步,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树叶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然后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比。

第四步,我会让学生用比例尺来测量两片树叶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让他们试着用比例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如果一片树叶的长度是8厘米,宽度是4厘米,那么这片树叶的面积是多少?第五步,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和讲解。

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用冒号(:)表示树叶中的比观察树叶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用比例尺测量树叶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你手中的树叶标本的大小比。

答案:略2. 请用比例尺测量你手中的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它们的比。

答案:略3. 请用比例尺测量你手中的树叶标本的面积,并计算出它们的比。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树叶中的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些学生对比例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3.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3.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3.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的一节有趣课程——“树叶中的比”。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07页至108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了比的概念和应用。

我们将通过树叶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学会如何求两个量的比。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两个量的比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比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树叶作为教具,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片树叶,以便进行课堂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片树叶,问学生:“这片树叶的叶子部分和叶柄部分的比例是多少呢?”让学生思考树叶的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两个量的比较。

3. 求树叶的比:我会引导学生,用树叶的叶子部分和叶柄部分的实际长度,求出它们的比。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树叶的例子,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求出它们叶子部分和叶柄部分的比,并进行交流分享。

6. 板书设计:我会将树叶的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你准备的树叶,求出叶子部分和叶柄部分的比,并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你是如何求出这个比的。

答案: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完成,无法提前给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比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找出性价比高的商品。

这就是我对于“树叶中的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比的概念,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一、比的概念的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树叶中的比(3)(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3)(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3)(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孩子们正在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他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而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决定借此机会让他们通过这些树叶来学习数学中的比例概念。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具体是第三单元“比例”的第三章“比例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树叶的例子来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将比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树叶、尺子、白板。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并测量树叶的长度和宽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2. 讲解比例概念:以两片树叶为例,解释比例的概念,即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片树叶的长度是20厘米,宽度是10厘米,另一片树叶的长度是30厘米,宽度是多少厘米?”通过引导孩子们自己解答,讲解比例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如:“一片树叶的长度是15厘米,宽度是7.5厘米,另一片树叶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宽度是30厘米?”5. 板书设计:在白板上写出比例的定义,以及解题的步骤。

6. 作业设计:题目1:小华有一堆树叶,其中一片树叶的长度是18厘米,宽度是9厘米,请问另一片长度为36厘米的树叶的宽度是多少厘米?答案1:27厘米。

题目2:小华又收集了一片树叶,长度是24厘米,宽度是12厘米,请问这片树叶是前面提到的哪一片树叶?答案2:无法确定,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另一片树叶的长度和宽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对比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孩子仍然存在计算错误,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树叶中的比教案

树叶中的比教案

树叶中的比教案教案标题:树叶中的比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比较;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树叶的大小,并能够使用比较运算符进行比较;3.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和运用;2. 观察和描述树叶的大小;3. 运用比进行简单的比较;4. 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树叶样本(大小不同的树叶);2. 比较运算符的卡片(大于、小于、等于);3. 比较运算符的符号卡片;4. 比较运算符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树叶,并让他们描述树叶的大小特征。

2. 引出比的概念,解释比较是一种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

讲解比的概念:1. 使用示例树叶,让学生进行两两比较,并使用比较运算符的卡片进行比较。

2. 解释比较运算符的含义:大于、小于、等于。

3. 强调比较运算符的符号表示,并让学生熟悉比较运算符的符号卡片。

练习比的运用:1. 分发比较运算符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描述的树叶大小关系,选择正确的比较运算符。

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检查答案,并解释选择的依据。

拓展应用: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其他物品的大小,并使用比较运算符进行比较。

2. 提出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树叶的长度是另一片树叶长度的两倍,我们该如何表示这个比例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1. 复习比的概念和比较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2. 强调比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树叶,并进行比较和描述。

2. 引导学生使用比进行其他物体的大小比较,例如水果、动物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包括正确选择比较运算符和解释选择依据的能力;3. 评估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比较运算符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3. 学生在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树叶中的比》教案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树叶中的比》教案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教案3一. 教材分析《树叶中的比》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树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事物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比”,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如树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找出树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运用“比”来描述树叶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找出树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运用“比”来描述树叶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找出树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树叶的大小,来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树叶,包括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

2.准备一把尺子,用于测量树叶的大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树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树叶的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同形状的树叶,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怎么描述这些树叶的大小吗?请用‘比’这个词来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片树叶,用尺子测量树叶的大小,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树叶的大小。

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比较树叶的大小。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比的运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4.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面积比、人口比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的运算和应用,特别是化简比和求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树叶标本。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树叶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激发学生对树叶中的比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比的运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的运算方法。

4. 应用:讲解比的应用,如树叶面积比、人口比例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比的运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4.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面积比、人口比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面积比、人口比例等。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的比,如身高比、速度比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4.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难点的突破。

5. 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树叶中的比教案

树叶中的比教案
(3)算出10个比值的平均数。
5.小组开始活动,注意分工的安排。
6.小组交流汇报:
树叶名称
比值的平均数
7.引导讨论:
请大家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树叶的形状对照,你会发现什么?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课,大家通过努力,发现了树叶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口答,指名全班交流。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测量出树叶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2.能根据测量出的数据,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板书
设计
教案续页(第15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及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个性修改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各种树叶)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请仔细观察这些树叶,谈谈自己对这些树叶的想法。
2.揭题:刚才说了一些树叶外形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用数据来分析树叶的形状?
二、实践活动:
1.先设计活动方案,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
(2)同一种树叶算出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3)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2.汇总表格交流:
树叶的长与宽及比值
建南小学教案首页
课题
树叶中的比
课型
实践
教学
课时
15
授课
时间
主备人
郝凤莲
主讲人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测量出树叶的长、宽,并能计算出长与宽的比值。
2.经历观察、发现、测量、比较以及分析的全过程,并通过活动探索发现相同的树叶与不相同的树叶长、宽的比与树叶的形状之间隐藏的有趣规律。并能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树叶中的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比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比的运算》,第107页至第109页。

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书写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书写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树叶图片、卡片、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讲解比的概念:讲解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书写方法。

3. 例题讲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比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两片树叶的大小关系。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的概念解决组内树叶大小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书写方法4. 比的运算七、作业设计答案:树叶A:10cm × 6cm树叶B:8cm × 4cm树叶A与树叶B的比值为 5:3。

小明有12个苹果,小华有8个苹果,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之比为 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树叶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观察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如人体的比例、建筑物的比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树叶中的比教案及反思

树叶中的比教案及反思

树叶中的比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树叶中的比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将其用比进行比较。

3.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及其运用。

2. 观察和描述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树叶样本(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树叶)。

2. 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4. 计算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树叶,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尽相同?”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和比较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呢?”3. 引入比的概念:“今天我们将学习比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树叶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探究(15分钟):1. 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树叶样本,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每片树叶。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如何用比来描述这些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 示范运用比进行描述,如“这片树叶比那片树叶长两倍”、“这片树叶的颜色比那片树叶深一些”等。

4. 让学生尝试用比进行描述,并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拓展(15分钟):1. 提出问题:“班级里谁拥有的树叶最多?”2. 让学生自由收集树叶,并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比的方式来表示一个人拥有的树叶数量?”4. 让学生用比表示自己拥有的树叶数量,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强调比的概念及其运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比较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引导学生学习比的概念及其运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树叶中的比(2)(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 树叶中的比(2)(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树叶中的比(2)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2.能够对比大小;3.能够用百分数表示比;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大小关系;2.教学难点:用百分数表达比、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计算器、百分表、树叶、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不同大小的树叶,引导学生思考树叶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上一节课学习的比的概念和用百分数表示比的方法。

(二)讲解与练习1. 比的大小关系1.对比两个数时,可以用比较大小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练习,巩固掌握比的大小关系。

2. 百分数表示比1.提供一册百分表,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用百分数表达比;2.通过例题和课堂练习,巩固掌握用百分数表述比的方法。

3.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大小关系,完成实际问题的解答;2.通过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拓展与巩固1.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解决课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强化学生对比的概念和用百分数表达比的方法的应用能力;3.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练习。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2.思考和总结如何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掌握了比的大小关系和用百分数表达比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本节课讲解内容较多,需要反复巩固和练习,今后需要加强复习和拓展,让学生掌握更为牢固。

《树叶中的比》(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树叶中的比》(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树叶中的比》(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2. 比的计算方法:求比值、写比、化简比。

3.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比例、生活用品比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化简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叶、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比的意义。

3. 比的计算方法:讲解求比值、写比、化简比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4. 比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比例、生活用品比例等。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树叶中的比》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树叶比例,化简比。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树叶比例、生活用品比例等。

3. 拓展题:研究树叶比例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化简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树叶中的比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树叶中的比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树叶中的比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树叶中的比》1、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6、67 页树叶中的比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树叶中的比这部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意义及学会求比值之后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的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发现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是比较接近的,比值接近的不同种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

五、教学建议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创创设具体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思路进行教学。

六、学习策略的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获取新知。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种类各式各样,常把氧气排放。

找遍整个世界,每个都不一样。

”——打一植物部分。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树叶,现在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种树叶的特点。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请举手。

3、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树叶,在这些树叶当中,有些是你认识的,有些是你不认识的,你敢接受挑战吗?4、通过观察这些树叶,你有什么发现?5、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会发现。

根据树叶的这些特征,我们从数学的角度,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树叶的形状呢?同学们真有想法,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大自然中树叶中的比的秘密。

小班落叶比一比教案

小班落叶比一比教案

小班落叶比一比教案教案名称:小班落叶比一比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落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落叶,如枫叶、柳叶、槐叶等;2. 准备一张大的分类表格,用于比较和分类不同的落叶;3. 准备一些彩色纸和颜料,让幼儿制作落叶画。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窗外的落叶,引发幼儿对落叶的注意和兴趣。

活动一: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落叶1. 准备好收集的不同种类的落叶,展示给幼儿观察,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点;2. 将准备好的分类表格放在桌上,与幼儿一起将不同的落叶分类放置在相应的表格内;3. 引导幼儿注意到每一类落叶的特点和区别,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活动二:制作落叶画1. 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张彩色纸和一些颜料,让他们用手指或画笔蘸取颜料,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落叶形状;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画出独一无二的落叶画;3. 所有的幼儿完成后,可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活动三:博物馆参观1. 组织幼儿集体外出参观博物馆或者公园,接触更多的树木和自然景观;2.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落叶,帮助他们对自然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束活动:1. 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2. 鼓励幼儿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做出贡献。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收集各种不同的落叶,并将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和比较;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绘画活动,让他们用油画或水彩等手法再现树木和落叶的美丽;3.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进行自然探索活动,例如去公园野餐、观察动物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树叶中的比丨苏教版 (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树叶中的比丨苏教版 (25)

树叶中的比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热情,进一步体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深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生态文明意识。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感受到树叶的形状与它的长与宽的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究活动,并在探索、发现树叶中有关规律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树叶中长和宽比的特点。

【教学难点】发现树叶长和宽的比值与树叶形状之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材料、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不同的树叶、计算器、尺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观看视频、激发意识(1)播放邳州市港上银杏园、沙沟湖水杉公园、桃花岛公园、九龙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晨练,自然呼吸的美景。

【配以文字(如:邳州市森林覆盖率、绿地率等)、音频介绍】(2)播放树叶、小草等生长的动态过程。

(配以舒缓的音乐)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身边熟悉的美景出发,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我市的生态文明,初步体悟优美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幸福的重要意义。

2、认一认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课件出示P66的8种树叶图片)3、说一说观察这些树叶,你有什么想法?说说这些树叶有什么不同?预设:树叶有大有小,有的长,有的圆……不同种类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形同的树,树叶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形状相似。

4、想一想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树叶的形状?预设:可以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

可以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可以算出不同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再比较。

二、探索实践1、认识树叶的长和宽(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框住柳树叶的动态图)指出:树叶的长一般是指沿主叶脉方向量出的最长距离的长度(不含叶柄),宽一般是指树叶中沿与主叶脉垂直方向量出的最宽处的长度。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摘要: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而比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比教学设计的定义、实施步骤和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树叶中应用比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比教学设计的定义比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

它通过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比教学设计可以运用在各个学科和教学环境中,无论是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课程还是高中的历史课程,都可以通过比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比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比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比教学设计的内容相关。

2.选择比较对象:在进行比教学设计时,需要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对象进行比较。

比较对象应该具有相似和差异之处,适合学生理解和比较的范围。

3.分析比较对象:在选择了比较对象之后,需要对比较对象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象的特点、功能、结构等方面,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

4.比较并总结:在学生理解了比较对象之后,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对象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巩固和拓展:在比较结束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三、比教学设计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通过比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启发和灵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2.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教学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比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在树叶中应用比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在生物课程中,可以将树叶作为比较对象进行比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
射阳县小学黄建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出树叶的长、宽,并能计算出长与宽的比值。

2.经历观察、发现、测量、比较以及分析的全过程,并通过活动探索发现相同的树叶与不相同的树叶长、宽的比与树叶的形状之间隐藏的有趣规律。

并能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比,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实践和探索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测量、计算、整理、比较、分析等探究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刚刚学习了比的知识,掌握了比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数据的特点,发现树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
1.正确测量出树叶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和比值的平均数,比较这些数的特点。

2.能根据测量出的数据,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难点
1、发现不同树叶中存在的一些相似的特点。

2、能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各种带叶的树枝)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请仔细观察这些树叶,谈谈自己对这些树叶的想法。

(给每个小组发几支相同的树叶,让他们观察。


引导学生从树叶的形状、大小来描述其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状有大小有长圆,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相同树叶形状相似。

2.揭题:刚才说了一些树叶外形的看法,能用数据来分析树叶的形状吗?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用数据来分析树叶的形状。

二、实践活动:
1. 设计小组内设计活动方案。

汇报交流操作流程:
(1)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

(2)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3)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2.汇总表格交流:
我们测量的10片树叶,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的平均数是。

它们的比值都接近这个数。

3、出示一片树叶,说一说它的长是从哪里至哪里,宽呢?
指出:通常情况下叶子的长是指叶片中间最粗的那根叶脉的长度,宽指整片叶子中最宽的那部分长度(测量方法如下图)。

4、出示活动注意事项:
(1)小组合作测量10片同一种树的叶子的长和宽,并及时在表中做好记录。

(2)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

(3)算出10个比值的平均数。

【给几个小组各准备不同的10片树叶,让他们合作测量。

准备的树叶可以不是树上图片中的,可以是当时采集到的的一些。


5.小组开始活动,注意分工的安排。

小组活动,放轻音乐渲染气氛。

6.小组交流汇报。

(1)展示小组统计结果。

小组长到展台展示,说出比值。

(2)全班填写下表。

小组长汇报,老师现场在ppt上填写。

7、引导讨论:
请大家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树叶的形状对照,你会发现什么?
引导从让学生从不同的树和相同的树的树叶的形状、比值等方面说说。

然后总结几点:
(1)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

(2)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

(3)树叶长和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课,大家通过努力,发现了树叶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
1、自然界中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
2、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课后延伸。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树叶的美,去不断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欣赏叶子图片。

附:板书设计
树叶中的比
有大有小有长有圆……
相同的树不同的树
形状相似形状不同
比值接近比值接近—形状也相似
比值大——树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