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门夹山寺的传说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社会实践报告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社会实践报告夹山寺位于中国南方的一座山脉之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有幸前往夹山寺,探寻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以下是我们对夹山寺历史的探索和心得体会。
一、夹山寺的建立夹山寺的建立可追溯至唐朝时期。
传说唐朝著名佛教高僧玄奘曾经在夹山寺一带修行,并将其视为一处禅宗道场。
随着玄奘经过的多次修缮,夹山寺逐渐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的寺庙。
二、夹山寺的繁荣时期在唐朝盛世时期,夹山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修行。
这一时期,夹山寺拥有致富的土地,拥有庞大的僧团和寺庙建筑,成为南方佛教的象征。
三、夹山寺的衰落与复兴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宗教政策的影响,夹山寺逐渐走向衰落。
在某些历史时期,夹山寺曾被废弃或毁坏,寺庙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幸运的是,在近代以来,夹山寺得到了重修和复兴。
四、夹山寺的现状与保护今天的夹山寺依旧是一座令人敬仰的寺庙。
虽然历经沧桑,但夹山寺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和庄严的氛围。
现在,夹山寺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旅游景点。
为了保护夹山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相关机构和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夹山寺的保护力度。
五、社会意义及心得体会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夹山寺的历史渊源。
作为一座古老的寺庙,夹山寺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
我们深刻感受到夹山寺对于佛教信仰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夹山寺作为一座典型的南方佛教寺庙,其建筑风格和规划布局都具有独特价值。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了夹山寺的庄严氛围和宁静环境,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还了解到了夹山寺的保护现状和力度。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使命。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领略到夹山寺这一古老寺庙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夹山寺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承载了众多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李自成的生死之谜: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
李自成的生死之谜: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李自成的生死之谜:闯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趣历史 2014-01-08 14:52:07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
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
寺内遗有与此说相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诸多文物。
这些无疑构成了此说的有力佐证。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
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
寺内遗有与此说相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诸多文物。
这些无疑构成了此说的有力佐证。
何的说法也是有关“闯王”出家的最早记载。
据言,何曾到夹山进行考察,见到了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陕西人的70岁老和尚,他告诉何,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取出其画像。
据说画上人酷似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
有人根据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断定“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点,是为隐讳。
而奉天玉和尚墓葬中发现的骨灰和砖刻《塔铭》,墓葬中,其弟子野拂所撰碑文及有关文物,都与何之文相印证。
据持此说法的人推测,“野拂”就是李过,李过就是李自成的亲侄儿李锦,由此可证,被野拂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在夹山寺里还发现了记述奉天玉和尚《重修夹山灵泉禅院功德碑》(康熙碑)和《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坛》(道光碑)及密藏墙洞的《支那撰述》、咏梅残版和野拂撰文残碑、野拂墓碑、闯王令牌、临澧蒋家传世文物、6枚“永昌通宝”铜币、7个“西安王”铜马铃,更有夹山寺地道地宫密室发现的石雕龟形敕印。
大石门 我的家乡
石门著名人物 唐荣阳
• 清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18日,唐荣阳出生在石门泥市平 峒,名福德,晋棠,号荣阳。八岁时进家塾。光绪廿年甲 午(1894年)秋,商溪陈南轩在水南渡开设武馆,唐荣阳遂 考入其武馆,连学两届,各套武功超群。练得箭无虚发、 百步穿杨,又在屋设两石手,各重百余斤,他练提、练举、 练舞,越练越精。后来,他舞动两个石手,只见一团白光 裹身,旁人向他泼水,他身上的衣服竟一点也没打湿。有 年冬天,他家一头肥猪被老虎背走,他急操大棒尾追老虎, 狠击其臀部,虎负痛长啸,舍猪遁去。光绪廿七年(1901), 赵尔巽任湖南巡抚,创办湖南警官学校,唐荣阳考入警校, 两年后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一光绪
大石门 我的家乡
石门的柑橘
石门的柑橘
石门的夹山寺
夹山寺的一角
夹山寺
夹山寺
夹山寺
夹山寺的热闹
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壶瓶山
壶瓶山一角
壶瓶山
石门著1912年正月,启蒙于当地私塾。1917年春考进石门县立 中学。1920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开办私塾,教授贫若学生。 1924年,陈寿山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辍学返湘,投 奔贺龙部下。1926年9月进入澧州政治讲习所学习。1927 年2月中旬,贺龙部在湖北鄂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十 五师,陈寿山被任命为师部军需。6月,陈寿山随军北伐 至河南开封,当月下旬,回到湖北武昌。汪精卫发动 “七· 一五”-事变,公开叛变革命后,陈寿山跟随贺龙参 加了南昌起义。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失败后,陈寿山 根据贺龙指示,潜回家乡,秘密......[详细]
石门 我的家乡 欢迎大家
石门著名人物
• 唐俊德,名生明,字俊德,1888年3月出生于石门原泥沙 区水南渡乡焦山一个农村家庭。俊德七岁跟随祖父居读, 熟背五经。虽家境贫困,十余岁开始习农事,但俊德丝毫 未敢荒废学业。曾祖以耄耋之年亦谆谆教诲俊德,读书识 字,勉勤督惰。父亲亲自执教俊德《大学》、《中庸》, 晓以修身立道之理。1903年唐俊德年十五,进石门县高等 小学堂读书,见清政朝纲不整,又受爱国志士之影响,随 萌推翻满清之志,随后入湖南陆军小学学军事。1911年升 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辛亥革命爆发。俊德以学生军第三 队参加了武昌首义。1912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3 年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后返湘
夹山 ——“禅文化”之山
夹山——“禅文化”之山来源:常德日报作者:贺欣初夹山地处洞庭平原与武陵山脉结合部的澧水之滨,距石门县城10公里,因“两山相夹,一道中通”而得名。
作为武陵山的余脉,夹山有着誉满中外的灵踪圣迹。
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
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
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
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
北宋政和初年,圆悟克勤禅师辞去成都昭觉寺教席之职,出三峡南游。
当时,丞相张无尽寓居荆南,以禅学造诣精深而自居。
克勤闻之,停船拜谒。
两人商讨《华严经》旨要,克勤之论时而玄远空灵,时而平实贴近。
张无尽赞之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以师礼邀留克勤住持夹山灵泉禅院。
克勤住持夹山,潜心著述。
其传世之作《碧岩录》被誉为“禅门第一书”。
后来,枢密邓子常奏请高宗皇帝赵构赐克勤以紫服,诏克勤住金陵蒋山、天宁万寿等寺。
高宗皇帝又召见克勤,褒宠甚渥,赐号“圆悟”。
后来,《碧岩录》一书被当时在杭州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日本。
该书流传到日本后,开启了日本禅宗先驱者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在唐代,僧人饮茶已成风气,但真正从坐禅饮茶中体味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境界,道出茶禅真谛的,还是夹山善会和尚。
《五灯会元》记载,夹山和尚(善会)喝完一碗茶,又自斟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然问道:“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
《祖堂集》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
历史趣谈:有人挖了他48口假棺 揭秘李自成死亡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有人挖了他48口假棺揭秘李自成死亡之谜
导语:说起李自成,我们都知道,是明末年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著名的李闯王。
关于李自成的历史事迹数不胜数,更是家喻户晓,今天我们要说
说起李自成,我们都知道,是明末年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著名的李闯王。
关于李自成的历史事迹数不胜数,更是家喻户晓,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关于他在夹山寺的一个神秘传说。
夹山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始建于唐朝,经历过几百年的历史。
一直以来,夹山寺香火不断,来来往往的朝拜者是络绎不绝。
话说,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亦真亦假,十分神秘。
在三百年前的一天,晨雾还没散去的时候,紧闭一夜的寺庙门就被打开了,只见一群表情肃穆的僧人,不念佛号,略显悲伤的抬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材,缓缓的从寺庙中走出,很快就消失在了深山老林之中。
之后,连续着走出僧人,同样抬着一口黑色棺材,同样的面无表情,同样的消失在了深山之中。
这一奇怪的举动一连持续了三天,夹山寺的和尚们一共抬出去了28具一模一样,黑漆漆的棺材,并在山上修建了48座一模一样的坟墓。
那到底怎么回事?三天内夹山寺一连死去了48个僧人?还是说其中另有隐情。
这个神秘的传说一直在当地流传,这便引起了当地人的好奇。
在还流行土葬的年代,有一个人试图寻找这48座坟墓的主人。
当时,这个人围着夹山寺就开始挖,挖来挖去没有挖到棺材,反而挖出了三具死人骨头,令人奇怪的是,这三具骨头头与脚都是交错在一起的,而且在头骨上还有明显被刀砍过的痕迹。
所以,当时挖掘的人们就推测,这三具骨头很有可能就与那48口棺材有关,更有可能就是抬着棺材到
生活常识分享。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社会实践报告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社会实践报告夹山寺的历史渊源夹山寺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宁静山谷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据史书记载,夹山寺的建筑始于唐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夹山寺建于山腰之上,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夹山寺被视为佛教禅宗的圣地。
传说在唐僧法显的带领下,一群修行者来到夹山,落地生根,开创了这座寺庙。
这些修行者用精湛的工艺和智慧,将夹山寺建设得宏伟壮丽,成为一座佛教艺术的瑰宝。
夹山寺不仅是佛教寺庙,也是许多文化活动的中心。
在历史上,夹山寺经常举办各种传统艺术展览和佛教文化讲座。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学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交流,为夹山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除了举办文化活动,夹山寺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我有幸参观了夹山寺,并与一些寺庙成员交流,了解到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角色。
夹山寺的修行者定期参与公益活动,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
他们通过募捐活动,为当地孤儿院和老年福利院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夹山寺的修行者还把佛法带入学校和社区,开展普及佛教知识的教育活动。
他们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向学生和社区居民传授佛教文化和哲学。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我还了解到,夹山寺对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夹山寺的修行者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倡导绿色生活。
他们定期组织清洁山区和河流的活动,提倡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
通过这些努力,夹山寺成为了一个环保的先锋,也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瑰宝和社会责任的象征。
在夹山寺的古老墙壁上,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慈悲的历史,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夹山寺的历史渊源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被夹山寺的智慧与美丽所折服,也受到修行者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激励。
夹山寺
夹山寺位于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北距石门县城13公里,寺周围山水环绕,景色秀丽。
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
千百年来,历尽兴衰,宋神宗,元世祖时曾修葺,故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又因该寺原有殿宇很多,由山门到大殿相距甚远,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至明代,由于兵火连年,殿宇大多毁落,佛事衰退,仅有僧众60余名。
到清顺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驻锡于此,率众僧建寺,使禅关重启,规模远超唐、宋、元时期,扩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经殿、天王殿、韦驼庄、山门、涌花亭、洗墨池、玉玺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钟、鼓楼等,誉称为“楚南名刹”。
夹山寺在清初为鼎盛时期,至民国时期,殿厢年久失修加之人为的毁拆,日益衰落。
新中国建立前只存三殿一厢,1949年后,又经土地改革,“大跃进”、“文革”期间的拆改,大部分建筑无存,仅存唐建大雄宝殿。
该殿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维修,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九脊琉璃,黄瓦屋面,下檐外部不用柱,而用砖墙,翼角起翘,角山墙成45度辐射,自金砖砌至檐柱,高出下檐成弓山墙,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见。
宝殿殿面阔7间,合27米,进深5间共17米,通高13米,面积459平方米。
青石台基,宝柱石栏杆,柱墩多为乳钉鼓形状,内金柱置覆盆柱础(为唐、宋遗物),棱花格扇装修,后檐墙立园门一道,殿前东侧封墙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夹山灵泉功德》碑一方,西侧与之相对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夹山灵泉寺》碑一方,均为楷书阴刻,刚劲有力,两碑上方墙上存有《娱乐图》和《唐僧取经》墨彩壁画2幅。
殿内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钟均已毁。
两碑上记载该寺兴废和李自成与该寺渊源,原“大雄宝殿”横额,相传即“奉天玉”和尚亲笔所书。
清乾隆时,澧州知州何璘,亲巡此地考察,撰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论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并对其隐居夹山寺记述其详。
民国初年,章太炎受孙中山派遣作为“湘西劳军使”经石门皂市,访得了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
石门银峰——石门听禅,浮生半日吃茶去
石门听禅,浮生半日吃茶去图1 石门县夹山灵泉禅寺常德石门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唐咸通11年(公元870元),善慧大和尚领众僧开山建寺。
善慧讲禅说法品茶时悟出了“禅茶一味”。
宋代,灵泉禅寺的高僧圆悟克勤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
其写下的《碧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
图2 石门夹山禅寺睡莲“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
图3 石门县“茶禅祖庭”牌坊以前看书,在人类历史早期理解的宗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比如雷,火,彩虹。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
而禅茶的基本特征:是在茶艺中融入了禅机,或以茶艺来昭示佛理。
在禅茶的每一道程序都融汇一个佛理或昭示一种禅机。
图4 “茶禅一味”之“悟”大学蹭茶学课,杜晓老师讲喝茶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喝茶是茶”,第二重“喝茶不是茶”,第三重“喝茶还是茶”。
我所理解的茶,是回归本源。
图5 石门县白云山茶园白云山茶园在距离石门县城200多公里外的山上,一路盘山向上,在疑惑茶园到底还有多远。
到达山顶大片开阔茶园,跟同事都兴奋,突然我理解的“茶中悟禅”也就可能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了。
图6 石门县白云山茶园白云山位于石门白云乡境内,山顶地势开阔,孤峰矗立,常有白云笼罩。
据说白云山山顶旧有祖师殿、观音阁、文昌阁诸古迹,又有龙头岩、人面石、马鬃岭诸胜境。
山间水畔多茶园,走到山顶茶园边上,山脚浩荡渫水东流,雾气蒸腾,也正是这样山间高海拔雾气蒸腾,高海拔的温度落差,使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积累和贮存,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图7 石门县白云山茶园白云山山顶有茶园千亩,茶林相间地势开阔。
据清同治《石门县志》载:"白云山自古盛产兰、蕙石门茶有机茶园、香闻数里",山下有兰溪,传言屈原游历于此,吟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的千古名句。
禅意深深古树群
禅意深深古树群作者:郭探微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9年第08期唐咸通十一年,高僧善會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
善会在夹山寺中参禅打坐,每日只见灵猴自在穿梭于山林之间,飞鸟衔着落花在泉水旁梳理羽毛,耳听山风穿林而过,眼见大雨打湿屋檐,日复一日,一呼一吸之间,逐渐领悟了禅的真谛。
他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夹山因此成为唐、五代禅宗最具代表性的“禅宗境界”,历代禅林称夹山为“碧岩”。
到了宋代,圆悟克勤禅师在夹山寺任住持的二十多年间,每日看着和善会当年一样的风景,或许还念着一样的佛经,他在此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悟出了“茶禅一味”四个字。
这四个字和他后来写的《碧岩录》一道,传入日本,开启了日本“茶道”的先河。
明朝末年,素来是世外清修之地的夹山寺终于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史学界有一种考证,李自成兵败后逃到石门夹山寺禅隐,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于1674年,终年约七十岁。
因为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夹山寺如今有多处人文景点与之相关,但此刻我想写的,不是建制工整的灵泉禅院、历史悠久的禅茶祖庭、气势恢宏的闯王陵,而是散落在夹山寺周边的一株一株古树。
光阴浓稠的山间岁月,让夹山寺周边的树木得到滋养,在夹山寺,单是列入重点保护古树名录的树木就有八株,多为香樟、枫香、柏树、枫杨树等树种。
古树森森,为夹山古寺增添了一份空灵的余韵。
在我印象中,寺庙似乎总和古树有着天然的联系。
比如潭柘寺的广白玉兰,广济寺的古银杏,鸡鸣寺的樱花,每逢玉兰朵朵,银杏金黄,樱花飘零时,寺庙除了香客,更有不少游人的足迹。
有古树“加持”的寺庙,仿佛自带雍容气场,哪怕是后来重修的,在古树的掩映下,寺庙的一砖一瓦也有一种岁月流淌而过的悠长感。
当然,寺庙袅袅的烟火气息也滋润着古树,寺庙周边的树木似乎总比别处更繁茂,更有灵性一些。
走进夹山寺,站在一株一株上了年纪的古树旁,闭眼,听风动树叶的声响,感觉像是听到了梵音天籁。
石门县澧县慈利县名胜古迹简介
石门县澧县慈利县名胜古迹简介【夹山寺】在湖南石门县城东南15公里三板桥。
寺周山环水绕。
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始建,宋神宗、元世祖时曾于修葺,因有“三乾御修”之称。
又山门与大殿相距甚远,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现存清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
殿内有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铁钟。
清顺治时有“奉天玉”和尚住此,其传说很多,清乾隆时,澧州知州何璘管辖石门等六县,亲巡至此,访问僧俗,撰《书李自成传后》一文,言奉天五和尚即李自成。
对李兵败后隐居夹山为僧一事记述甚详。
在夹山寺大路西侧,有奉天玉和尚墓。
【嘉山】一名孟姜山。
在湖南渣县城东20公里。
山势自西南蜿蜒而来,至此屹然而止,澧水环流于下。
山上旧有孟姜女祠,前有望大台,侧有镜石,传为盂姜女遗迹,并传山麓有孟姜女故宅。
嘉山产“绣竹”(或名刺竹),叶细如缕,宛如丝线状,传为盂姜女思念其夫时所作的刺绣变成。
清同治《澧州志》载有盂姜女寻夫故事。
【亲家牌坊】在湖南澧县车溪。
为一节孝坊。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
高15米,宽10米,全部用祁阳白石砌成,计三层。
牌坊正面作余家牌坊“八”字形,上部飞檐挑角,结构雄伟坚实,枋柱俱镂空或浮雕人物,龙、凤、花、鸟等纹饰,玲珑剔透,细致精巧。
【索溪峪】在湖南慈利县西,与张家界风景区相邻。
是新开发的旅游胜地。
由宝凤山、百丈峡、白虎堂、转阁楼、南天门、神堂湾,仙女桥、宝剑峰等八大景和无数小景组成。
这里群峰耸峙,曲径幽谷,飞瀑冷泉,石林溶洞,溪流交汇。
峪中有无数奇峰怪石,有象金鸡啼晓,有象天鹅孵蛋,有象雄狮回头,有象猛虎下山。
整个风景区面积27万亩。
在万山丛中,还有一座高峡平湖,湖中奇峰突起。
湖光山色,加之参夭古木、奇花异草、珍禽走兽,风景绝佳。
明人胡桂芳、夏子云曾有诗咏此胜景:“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
禅房梦醒夹山青-李自成生死之迷
禅房梦醒夹山青-李自成生死之迷据史料记载,公元1645年5月,李自成率大顺军南逃,被清军围堵于湖北九宫山,在山脚下,与阿济格率领的清军铁骑激战,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只有李自成与亲随二十余人突围,逃亡过程中,亲随四散,李自成只身骑马翻越牛迹岭,在小月山遭乡勇追杀,被程九伯与其外甥金一柏铲杀,一代农民英雄最终含恨长眠于九宫山中,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李自成真的被杀于九宫山吗,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从历史文献中发现李自成被杀于九宫山的众多疑点,使这一说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首先,阿齐格给清的奏折中,言称“李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
”,奏折中还称让熟悉李自成的人,“往认其尸”,但结果是“尸朽莫辨”。
而七月二十二日(已巳)多尔衮派人指责阿济格说:今又闻自成逃遁,现在江西,此等奏报情形,前后互异,以此谕众,已骇听闻。
也就是说,阿济格在后来的奏报中又称李自成已逃往江西,那么死于九宫山的就不是李自成了。
阿济格八月回师北京时,多尔衮宣布,不派人前去迎接,让阿济格回京在午门齐集后各自回家,听候处分。
“尔等有罪应议处,故不遣人迎接。
”不仅如此,班师凯旋的阿济格反而因为自己的“欺诳罪”由亲王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一道谕旨彻底改变了阿济格家庭的命运,这道谕旨将阿济格子孙的爵位悉数削去,贬为庶民。
并称这是阿济格“咎由自取”。
整个谕旨没看到阿济格其他的“自取”之处,唯一提出的理由是“往追流贼,诳报已死”。
这道谕旨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直到乾隆年间,清廷不相信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
而偏安一隅的南明王朝,剿闯的前线总指挥兵部尚书何腾蛟。
也奏报李自成已死,但表达了对李自成死于团练之手的怀疑。
“闯势实强,闯夥实众,何以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闯逆既死,则宜留首级示信,何以首级竟不可得?”而且何腾蛟根据对闯王的了解,准确地预测到闯逆“势必窥楚”,然后他飞檄纠集各路人马,趁着狂风霪雨的天气,“拔贼营而上”。
游夹山森林公园作文
游夹山森林公园作文夹山森林公园距石门县城8公里,传说是清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兵败后隐居的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地势奇特,风光怡人。
去年春天,我们在老师的带着下游览了夹山森林公园。
走进夹山,只见公路两旁的山紧紧挨在一起。
他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像一对亲密的好伙伴。
关于这山,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两座神奇的山。
他们白天分开,晚上合拢。
有一天天黑了,一位商人刚好从山下经过。
走到两座山的中间时,突然两座山要合拢了,商人便被夹在中间了。
从此,两座山再也没有分开。
因此,这里便取名叫夹山。
夹山的树可多了。
有松树,有柏树,有梧桐树,有香樟树,还有许多叫不知名字的树。
往上一看,它们枝连着枝,叶连着叶,茂密的枝叶都快把天空挡住了。
树林中,花儿朵朵,草儿青青,鸟儿啾啾,还有蜜蜂在采蜜,蝴蝶在跳舞,好不热闹。
在闯王陵门前有棵大古樟,要四五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在树干的顶端分了三个大枝丫,枝上又分枝,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宏大的绿伞。
走进闯王陵,有一座石拱桥,桥下成群的红鲤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再往前走有数不清的石阶,石阶的两旁有石羊、石牛、石马、石象……它们活灵活现,非常有趣。
顺着石阶,走到山顶,便可以看见一只大石龟。
导游姐姐说:“这是一只神龟,摸了它的头就会不生病,还会给你带来好运气!”我们都好奇地伸手摸了摸,这才发现它的头早被游人们摸得光溜溜的了。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除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亭台楼阁,还能望见波光粼粼的夹山湖,湖中有不少来来往往的游船。
夹山森林公园真是太美了!我们和老师一起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48口棺木一个“王”灵
48口棺木一个“王”灵48口棺木一个“王”灵故事要从流传在湘西地区的一个神秘传说讲起。
事情发生在三百多年前湖南西部石门县城十几公里外的一座千年古庙——夹山寺里。
夹山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几朝,香火不断。
这一天,当晨雾还没散去时,紧闭一夜的寺门忽然打开。
一群表情肃穆的僧人抬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木缓缓走出来,很快消失在深山老林中。
正当早起的当地百姓感到莫名其妙时,更加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庙门里居然又走出了一伙僧人,抬着相同的黑色棺材,同样是钻进了密林深处。
此后三天内,夹山寺的和尚们竟抬出了48口一模一样的棺材!刘冰整理三天三夜 48口棺木神秘下葬离奇尸骨指向当年送棺僧侣彭泽林是夹山寺一带的老住户,祖辈居住于此,三百年前那个神秘,还带点恐怖气息的48口棺材的传说,传到他这儿也有十几辈了。
当年为啥要匆匆忙忙埋下这么多口棺木呢?是闹了瘟疫吗?没听说啊,而且,这寺里的和尚都没事,怎么会是传染病呢?还有,这么多的棺材,光听说埋在了这大山里,可那棺材里面到底是谁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彭泽林,就这样带着这个童年时就深深困扰他的记忆,一晃长到了几十岁。
终于,机缘巧合,他遇到了一位知情人。
知情人叫龙西斌,现任石门县博物馆馆长,按理说,石门一带的传说典故他应该是最清楚的了。
听到彭泽林讲述的48口棺材的故事,龙馆长兴奋了!对于酷爱考古的人来说,还有比这家门口的历史悬案更刺激的事吗?于是,龙西斌放下了手头的全部工作,围着夹山寺,挖地三尺找那48口棺材。
可是一镐头下去,棺材没发现,倒挖出了让人心惊胆战的东西。
龙馆长这一镐头下去,挖出了三具人骨架,头脚交错在一起,而且有刀砍的痕迹。
当时是1980年,他就在现在的法堂、大悲殿后面挖出了让人惊惧的尸骨。
三具纠缠在一起的骷髅架子虽然历经岁月侵蚀,可骨头上还是露出明显的刀砍过的痕迹。
龙馆长再一研究,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骨头边残留的衣物证明,死者很可能就是当年护送棺木的僧侣。
是谁导演了这么一桩浩大的归天仪式,之后还要把知情者一一斩尽杀绝呢?正当龙西斌陷入沉思的时刻,门忽然被撞开了。
[汇总]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作者小传】雷建生,男,1938年10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
大学本科文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曾住石门一中常务副校长,石门县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长,湖南省作文教研中心研究员,省中学作文教材编写组成员。
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教学专著5部,两次荣获全国作文教学“园丁奖”。
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多件。
1962年所写新诗《山上人家》获省青年文学创作二等奖,《咏壶瓶山》(七律)被选刻于中国常德诗墙。
一、石门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一)石门夹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石门夹山,位于古称“神仙窟宅”的澧阳平原,山接武陵,泉通洞庭,水土沃饶,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重要中心地。
与郭沫若一道留学日本的石门籍学者申悦庐教授,曾撰文把夹山历史文化分为3个重要时期:一为唐代善会大师开山讲法时期;一为两宋圆悟碧岩评唱时期;一为明季清初李自成禅隐时期。
更加难得的是每个时期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
特别是夹山作为中国和东亚“茶禅一味”最早的发祥之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
夹山风景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
夹山特产牛抵茶,远在宋代即被列为贡品。
申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在所著《中华茶人手册》“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
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夹山牛抵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等并列8大名茶,早在宋以前即钦定为贡茶。
陈宗慰主编的《中国茶经》介绍更为详细,明确指出:"牛抵茶早在宋代己被列为贡品。
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好茶还需好水泡。
作为夹山3大名胜之一的碧岩泉,是泡茶难得的优质泉水,“香茗佳泉”,相得益彰。
碧岩泉甘甜清冽,历干秋万代,到现在依然喷珠吐玉,令人叹为观止。
夹山寺---禅茶文化发源地
夹山寺---禅茶文化发源地石门位于古称“窟宅”的澧水河边,山接武陵,泉流洞庭,水土沃饶,人文荟萃,是湖湘文化重镇之一。
石门籍学者申悦庐教授,曾撰文把夹山历史分为三个重要时期:一为唐代善会和尚开山讲法时期;二为宋朝圆悟克勤禅师《碧岩录》评唱时期,三为明末清初李自成禅隐时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时间都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特别作为中国和东南亚“茶禅一味”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
夹山特产牛抵茶,远在宋代即列为贡品。
于观亭先生所著《中华茶人手册》在“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史贡茶曾具表详列。
从唐至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夹山牛抵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等并列为八大名茶。
元、明朝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派专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然后运至京城。
朝祖庭,品禅茶,已成为历代僧俗文人的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群玉《夹山寺上方》诗云:“满院泉声山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
”一点禅心自定,世间俗事天涯。
这些弥漫着禅机茶香的诗句,表现了石门夹山作为茶禅源头的神资天韵,而作为夹山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者,则应首推唐朝善会与宋朝圆悟克勤两位禅师。
善会(805—881年),又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观亭人。
《五灯会元》记载九岁于潭州(湖南长沙市)龙牙山剃度,二十岁受具足戒,受船子德成和尚指点,了脱生死大事。
遵师嘱,定居人烟绝处的夹山,因降服山中周野人而名声远播,影响朝廷。
唐懿宗下旨修建夹山寺。
从咸通十二(870年)年到中和元年(881年)年这十二年中,善会一直驻锡夹山开堂说法,常年依止修学佛法的僧人达千余人。
有僧问善会禅师:“什么是夹山境?”夹山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这便是千古传颂的夹山境名偈。
这里指的夹山境,当然不是单言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一味”之境。
湖南师大蔡镇楚教授在《茶禅论》一文中说:“夹山和尚因茶悟道,得夹山境地与禅宗机缘,启迪尤深。
夹山——“禅文化”之山
夹山——“禅文化”之山来源:常德日报作者:贺欣初夹山地处洞庭平原与武陵山脉结合部的澧水之滨,距石门县城10公里,因“两山相夹,一道中通”而得名。
作为武陵山的余脉,夹山有着誉满中外的灵踪圣迹。
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
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
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
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
北宋政和初年,圆悟克勤禅师辞去成都昭觉寺教席之职,出三峡南游。
当时,丞相张无尽寓居荆南,以禅学造诣精深而自居。
克勤闻之,停船拜谒。
两人商讨《华严经》旨要,克勤之论时而玄远空灵,时而平实贴近。
张无尽赞之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以师礼邀留克勤住持夹山灵泉禅院。
克勤住持夹山,潜心著述。
其传世之作《碧岩录》被誉为“禅门第一书”。
后来,枢密邓子常奏请高宗皇帝赵构赐克勤以紫服,诏克勤住金陵蒋山、天宁万寿等寺。
高宗皇帝又召见克勤,褒宠甚渥,赐号“圆悟”。
后来,《碧岩录》一书被当时在杭州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日本。
该书流传到日本后,开启了日本禅宗先驱者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在唐代,僧人饮茶已成风气,但真正从坐禅饮茶中体味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境界,道出茶禅真谛的,还是夹山善会和尚。
一座古墓揭开和尚真实身份,一个家族因此意外走红!
一座古墓揭开和尚真实身份,一个家族因此意外走红!1981年元月,一场暴雨带来山洪,大雨过后,村民在今天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因地势而命名的寺庙——夹山寺,偶然发现了一座百年古墓,按照考古纪实:这个墓葬形制奇特,考古专家不一而论:丧葬习俗本身有地域性,这种葬俗与当地葬俗迥然不同。
考古发掘仍在进行,马上出土的碑刻又一次让考古学家陷入沉思,这是一块名为“兴夹山祖庭私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铭”的石碑,通过碑文,他们第一次获知了墓主人的身份。
1、这个和尚是顺治九年(1652)来到夹山的。
2、这个和尚的弟子门生足足有数千之众。
此后,考古人员又在墓穴中发掘出了一只白底青花瓷坛。
瓷质用料上乘,瓷面精雕细琢,釉面装饰有麒麟(看起来也像中国传统之神兽——龙)和凤凰的图案。
时隔十来年,也就是1992年9月,在重修夹山寺大悲殿的时候,维修工人在大殿中部地基中出土一刻着“敕印”金字石龟。
“敕”在古代指帝王的诏书。
只有皇帝配得上这个名词。
无独有偶,鉴定表明这个石龟也是明末清初之物。
这么小的地方竟然有数千门徒,显然不是一般和尚。
查阅夹山寺历史的记载,当时唯有奉天玉大和尚德高望重,门下有弟子门徒数千之众。
看来,这个石龟只有奉天玉大和尚才能领受。
而代表皇权的敕印却埋在大雄宝殿中央,这个和尚身份似乎已经明了。
几经波折,1994年2月,石门附近当地老农在挖菜窖时突然挖到一块明末清初铜牌,上书“奉天玉诏”四个金闪闪大字。
“诏”历来是皇帝专用,奉天玉大和尚难道想要造反?其实不然,种种迹象表明,奉天玉大和尚原来就是逃离京都的闯王李自成。
当年陈圆圆事件惹恼吴三桂,他引清军入关,李自成皇帝宝座屁股还没热无奈只能向南方逃窜。
史料记载,吴三桂兵败通城县九宫山(郭沫若后来还为墓碑题字)。
查阅史书,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这与奉天法号不谋而合,此外,出土的敕印、奉天玉诏铜牌均暗含李自成为大顺皇帝之意。
另,奉天墓葬明显违背僧规,而是根据李自成家乡陕北埋葬习俗来安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石门夹山寺的传说[复制链接]
chaoyue45
33
主题
好友
281
积分
二级网民
魅力0 威望0 红网币2180 注册时间2008-11-15精华2帖子281
发消息
1楼
发表于2009-1-20 22:04
什么叫“夹山寺”呢?夹山寺是一座山,地处比较偏僻。
听说N年前是两座山,因为山中间有条路《现在是一座山》,据说很多年前,天快黑的时候这座山就要合拢了。
某一天一位妇女进城回家晚了;眼看天黑了,山马上要合拢了,而她却不顾即将要合拢的山,坚持要赶回家;就这样慢慢的被两座山给合并在里面了。
至此之后,这座山再也没有开过了,所以后来的人们称这座山为“夹山寺”!当然现在也是一条路,只不过要从山顶过(坡很陡)。
本来也是我们石门的旅游景点,可惜好像老板的钱支持不住跑了。
所以现在夹山寺关闭了,成了个荒山寺。
空无一人!!!(当然还有些残留“景点”,最出名的要数“鹞子洞”)说到石门“夹山寺”,石门人对“鹞子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