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的用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而-完整版课件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而-完整版课件

5.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
6.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庄子·逍遥游》
7.表因果关系,译为“从而”。
知止而后有定。——《礼记·大学之道》
义项归纳
词性
义项归纳
经典用例
代词 动词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 为“你”“你的”。 “而”通“如” ,译为“好像”“如同 ”。
4.(2019·江苏卷)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连词,表修饰关系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精研《文选》,到了合上书背诵,能一字不错的程度。
义项归纳
词性
义项归纳
经典用例
1.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连词
2.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且”。
3.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或不译。
4.表转折关系,译为“但”“却”。 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义项归纳
复音虚词
义项归纳
经典用例
而已
语气助词,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 而况
可译为“才”,“方才”。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
你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去信用吗?
2.(2020·天津卷)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连词,表并列关系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③敏而好学。

(《论语十则》)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拓展】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18个虚词详解课件

18个虚词详解课件
也 • (wéi)⑤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常“为+所”连用。例句: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wéi)⑥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例句:为其来也,臣请缚
一人过而行。
• 三、语气词(wéi)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例句:何辞为
焉(兼词、代词、疑问副词、语气词)
• 一、兼词(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句末)相当于“于之”“于 此”“于彼”,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 ①表动作行为或情况在不久之后发生,用在动词之前,译为“将”“将要”。 例句:不出,火且尽。
• ②表数目接近,用在数词之前,译为“将近”。例句:年且九十。 • ③表动作行为的暂时,用在动词之前,译为“姑且”“暂且”。例句:存者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
• 三、【且夫】用于句首,表意思更进一层,译为“还有”“再说”例句:且夫 水之积也不厚
•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
• 【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例句:何以 战
• 【无何】不多时、不久
• 【何乃】怎能 例句:何乃太区区
乎(介词、语气词)
• 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 •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
所(名词、助词、副词)
• 一、名词 “处所、地方” 例句:流离失所,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某所,而母立于兹
• 二、助词
• 1.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充当名词性短语, 表……的人(事、 物、地方)。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另外,“所”和动词结合,如果后面还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 构起定语的作用。例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臣所过屠者朱亥, 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用法归纳_课件

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用法归纳_课件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3.“比” 。
吾恂恂而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表让步,“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五、“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的”,“它的”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2、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或“我(自己)”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4.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连词,表修饰,不译 5.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一定”等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鸿门宴》) 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
(1-6)
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或“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介词,相当于“于”,表示对象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赤壁赋 表示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

文言虚词而用法

文言虚词而用法

“而”字的用法一、用作连词。

(一)、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等。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戴震难师》(七上)2、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戴震难师》(七上)3、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郢人》(七下)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6、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7、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8、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9、不过早樵而暮归。

——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10、“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北伐》(八下)1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2、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3、溪深而渔肥——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4、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5、起坐而喧哗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九上)17、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18、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九上)19、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20、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21、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22、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林觉民《与妻书》(九下)23、方虚骄而恃气——《呆若木鸡》(九下)24、犹疾视而盛气——《呆若木鸡》(九下)2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表并列】——诸葛亮《前出师表》(九下)(二)、表示递进关系: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秦师轻而无礼。

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jiàng皜hào驳b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翻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陈情表》)②翻译: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的俸禄。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翻译: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⑤翻译: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问呢(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翻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而:却。

为……所:表被动。

积威:积久的威势。

指秦国长期以来对六国的威胁。

劫:胁迫,挟制。

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翻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这样有盛美德行的人竟然这样早早地便失去了他的后嗣吗(五)表示假设关系。

(完整版)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完整版)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秦师轻而无礼。

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jiàng皜hào驳b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翻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陈情表》)②翻译: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的俸禄。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翻译: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⑤翻译: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问呢?(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翻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而:却。

为……所:表被动。

积威:积久的威势。

指秦国长期以来对六国的威胁。

劫:胁迫,挟制。

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翻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这样有盛美德行的人竟然这样早早地便失去了他的后嗣吗?(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言虚词含义及其用法课件20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言虚词含义及其用法课件20张

在”“到”
——《五石之瓠》
为什么不把它系 在腰间作为腰舟 在江湖之上浮游 呢?
虚词:者
中 国 风
虚词
义项
例句
例句翻译
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动宾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智慧的人不会困惑,仁
组后,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者不惧。”《论语》
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
“的人”“的事物”。
的人不会畏惧。
表因果,译为“因 ”知止而后有定“《大学之道》
为...所以...”,需推
理得出。
表目的,译为“为 ”故亏父而自利“《兼爱》
了”。
看见有德行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
没有德行的人更要反省自己啊。 靠近有道德的人,然后匡正自己。
有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人如果不仁德,他如何对待礼呢?
边敲着船边,打着节拍,边应声高 歌。
啊”
《论语》
更要反省自己啊。
虚词:而
中 国 风
虚词 义项
例句
表并列,译为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和”“还”“而且”, “任重而道远”《论语》
前后可互换位置。
例句翻译
做事勤勉还言谈谨慎。 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表递进,“不仅...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而且”,强调更加。
助词,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表示疑问。
乎?“《论语》
去实践它呢?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想要治理国家,先要使

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大学之道》
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 有序。
用在结果分句后,表停顿。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秦师轻而无礼。

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jiàng皜hào驳b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翻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陈情表》)②翻译: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的俸禄。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翻译: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⑤翻译: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问呢?(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翻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而:却。

为……所:表被动。

积威:积久的威势。

指秦国长期以来对六国的威胁。

劫:胁迫,挟制。

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翻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这样有盛美德行的人竟然这样早早地便失去了他的后嗣吗?(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表递进
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表目的
.
3
连词

代词 副词
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 承接关系(顺承) 转折关系 假设关系 修饰关系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你的

.
4
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②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
11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你的
③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12
1.犹且,尚且。
副词
①向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2.表结果。用法同“终”“卒”,译为 “最终”“终竟”。
①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谏太宗十思疏》)
.
7
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
8
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②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任重而道远。(《论语》)
.
5
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6
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祭十二郎文)
②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
贞》)
.
9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译为“……地”,或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 ②项王按剑而跽。 (《鸿门宴》) ③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项脊轩志》)
.
10
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游褒禅山记》)
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
.
13
【既而】不久,一会儿。
副词
既而得其尸于井。 (《促织》)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来自)【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 。
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
记》)
.
14
.
15
“而”字用法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
1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 何3 乎4 乃5 其6 且 7 若 8 所 9 为 10 焉 11 也 12 以 13因 14 于 15 则 16 者 17 与 18 之
.
2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表并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