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导语的基本样式一直叙式二说明和解释性导语三
导语类型
四、新闻导语写作
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 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 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 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 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 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 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写作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 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 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 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 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 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10.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 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 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 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 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 85秒卫冕成功》)
8.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 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 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 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 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 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 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 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 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 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 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 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 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 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浅谈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语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语形式浅谈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语形式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以下几例常用的导语:一、诱导思索性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是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导语:“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礼是什么意思?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矛盾对白杨树非但不另眼相看,还情不自禁的讴歌赞美,我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滚烫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学生的思路紧循着教师这段步步深入,诱发思索的导语,教师很好地配合,积极思维,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二、“平铺直叙”型导语。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介绍推介作品,使学生既增加文学常识,同时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
这种导语运用于小说等(尤其是长篇小说节选)课文。
这种导语,会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作品的兴趣。
三、激励、劝勉型导语。
这种导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醒悟、深思,从而积极进取。
如学习《时间篇》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稿松劲腿千寻。
古云此日是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在新学期开始,我们学习《时间篇》有特殊的意义。
《时间篇》共有两篇文章,《今》为李大钊所写,《匆匆》为朱自清所写。
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名人名家是如何对待,如何惜时进取的。
四、比较说明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多为说明文、应用文教学。
这种导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抓住说明文、应用文的要素。
导语
为什么羞耻是人拷问灵魂的临界点?
羞耻是人拷问自己灵魂的临界点。在人生的转折关头,面对道德的冲突和困惑,荣辱观使每个人在每一道德境遇中进行反思,作出正确选择。在道德生活中,虽有规范的确立和理性力量的支持,但在理性和情感、义务与欲求之间,总有许多的心灵冲突,因此,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履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对于个体来说,内心斗争是无可避免的,然而,崇高的道德情怀,也就在此处。没有道德的热情,没有崇高的牺牲精神,道德的尊严无以显示和表达。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第一,同期声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同期声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第三,舆情调查。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一、导语类型:软导语此导语是在报纸、杂志上出现最多的。
它往往围绕一个中心,由许多具体事例组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材料充足,感情充沛,节奏明快,寓庄于谐,趣味横生。
二、写作方法: 1、整体概括导语的几种类型与特点:( 1)直叙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改革是成功的保证》,导语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讲话,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2)先提结果式导语如《江苏农村发展集团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导语开门见山地指出全省农村基本形成了一批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发展集团。
随后,简明地概括这些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取得的效果,收束全文。
这样,就不但节约了篇幅,也能更好地说明导语的主旨。
( 3)表示对比的导语如《看谁跑得快》,开头两段直接从静态对比写起,第一句先用“我们”写“三个少先队员”,然后再用“他们”写“我们”,形成鲜明的对照,立刻抓住读者。
2、描述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尊敬老师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开头先从整体上对老师赞扬一番,接着转入具体描述一位特殊的人物——新华中学八十岁的孙道六老师。
3、设问式导语如《光明日报》的《落实“三贴近”树立良好形象》,开头首先用一连串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以点带面,引出中心话题,设计非常巧妙。
4、预测式导语如《新闻出版报》的《加强出版工作的科学管理》,导语先用预测语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具体数据作出回答,针对性很强。
5、数字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深圳,打造中国的硅谷》,导语只列举“数字”,以增强其说服力。
6、抒情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李昌钰博士:诚信之花越开越艳》,文章最后以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赞扬李昌钰博士生前为维护法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秉公办案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崇高声誉,也使这篇导语显得格外动人。
7、含蓄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遵义红花竞芳菲》,开头先写遵义城,接着写山乡,最后又写全国,既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也给人以留有想象空间的余地。
有关导语的类型
有关导语的类型,《消息写作学》一书归纳为12种:1、直叙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铁道部长丁关根派去托运彩电的人,在北京火车站托运室被不法分子勒索人民币17元。
(198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2、描写型导语。
例如:合众国际社北京1972年2月21日电帕特和理查德·尼克松今天在周恩来的正式宴会上,胃口好极了,吃得津津有味,像老手一样使用筷子。
3、比喻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长垣县孟岗乡苇团村王印修等6户农民“自由恋爱”搞服装加工,一年都抱了“金娃娃”。
(1993年3月26日《河南农民报》)4、拟人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据埃及《消息报》报道,“思芬克司病了”。
它所说的就是那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1980年4月1日《人民日报》)5、虚拟型导语。
例如:法新社电如果一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的话,那么他下的诊断是“严重的慢性消化不量和呼吸道感染”。
6、引典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7、结论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长江何处是正源”这一举世瞩目的题目,在这次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探险队的科学考察中,取得了新的资料。
(1986年1月25日《今晚报》)8、议论型导语。
例如:法新社北京1988年4月4日电观察家们评论,采用秘密写票点以确保用秘密方式投票选举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是对传统的举手表决的一个重大突破。
9、悬念型导语。
例如:合众国际社好莱坞电由于看了一电视节目的结果,一对姐妹俩今年平添了4万美元的财富。
10、对比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北京市民争相购买仅仅十年前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钢琴。
(1987年11月20日《北京日报》)11、引语型导语。
例如:本报讯“老师为我们讲课口干舌燥,我们应该向老师敬一杯水。
”吉林农业大学从本学期开始,学生都把装满开水的暖瓶和茶杯放在讲台上,课间给老师斟上一杯水。
(1981年4月26日《长春日报》)12、“你”导语。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特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特点
1. 直接式导语:直接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说出来,简单明了!比如,“哇塞,快看呐,小明获得了全市演讲比赛的冠军!”
2. 延缓式导语:不马上说重点,而是先铺垫一下,引起你的兴趣。
就像“嘿,你能想象吗,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最后竟然出现了让人震惊的事情——小红竟然在聚会上宣布了她要出国留学!”
3. 悬念式导语:哎呀呀,留个悬念让你特别想知道后面的事情呢!比如“天啊,学校图书馆昨晚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4. 描述式导语:用生动的描述来吸引你。
就像“哇,操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开始的运动会兴奋地准备着,然而这时意外发生了!”
5. 对比式导语:通过对比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
比如“去年这个时候还冷冷清清,今年却截然不同了,小李的店铺竟然天天顾客盈门!”
6. 引语式导语:用别人说的话来引出新闻。
像“爷爷常说:‘真没想到咱们村子也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这不,村子最近又有新发展啦!”
7. 特写式导语:聚焦在某个具体的场景或细节上,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阳光洒在那本荣誉证书上,而它的主人——小王正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刚刚获得了一项重要的荣誉!”
8. 概括式导语:对新闻内容进行大致的概括。
就像“今天真是不寻常的一天,发生了好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小张在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9. 幽默式导语:用幽默的方式来写导语,让你不禁莞尔。
像是“哈哈,你肯定想不到,一向马马虎虎的小赵竟然做出了这么厉害的事情!”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不同类型的导语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可以根据新闻的具体情况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它们会让新闻更加吸引人呢!。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新闻导语是正文前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用以介绍新闻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且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新闻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叙述式导语
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是指以凝练的语言简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通常用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
其优势在于能开门见山地告知读者最新发生的事实,给读者提供信息增量。
但其缺点在于难以持续吸引读者的兴趣,叙述较为平淡。
二、描写式导语
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使用这种导语形式时应特别注意:描写的文字不宜过多,尽量使用简洁而又富于表现力的白描文字。
三、引语式导语
引语式导语是引用新闻人物精彩而生动的语言来揭示消息主题,使得新闻更加生动,能够迅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语式导语,最常见的是引用领导人或知名人士的话语、言论,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
也有引用一些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话语,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直接性和间接性导语知识
何谓直接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2009-06-17 22:33(1)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它适宜运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时导语和评论式导语等。
1)叙述式导语。
即在导语中直截了当地用事实说话,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叙述式导语中又包括摘要式导语和概括式导语。
2)评论式导语。
指着重对新闻事实分析或解释,进行评论的导语。
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叙述和议论交织在一起。
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方法来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或解释,说明其价值和意义。
它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另一种是先做评论,然后再写出议论的根据即事实。
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加以引申和评论时,表述的手法又有两种:一种是由记者直接发表评论;另一种是让新闻里的人物来议论。
(2)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
当新闻中含有生动形象的情节、细节,或新颖有趣的内容时,便可以运用间接性导语。
它尤其适宜运用于时效要求较为宽松的非事件性新闻。
间接性导语又可分为描写式导语、引用式导语、对比式导语、设问式导语等。
1)描写式导语。
也称描述式导语,即导语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描写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形,运用白描的手法,做简洁质朴又有特色的描写,再现形象的画面,富有现场感,给读者以生动鲜明的印象,令人赏心悦目。
描写式导语的具体写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描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描述一个或一组“特写镜头”;具体形象描写同一般概括想结合等。
2)引用式导语。
即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
3)对比式导语。
即指进行今昔、正反、彼此等对比的导语。
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_解释性导语
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_解释性导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个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又像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就课堂导语的目的性、计划性、激励性、趣味性、简练性、新奇性、灵活性等七个方面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目的性课堂教学不同于讲评书、说相声,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40分钟,分秒必争,重点、难点突出,段落清楚,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
为此,课堂导语要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切忌花样翻新、洋洋洒洒、离题万里。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这样导语: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题目中的‘十里长街’指的是什么地方?(在北京的长安街)‘送总理’是送哪位总理?(周恩来总理)他逝世于什么时候?(简述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及病逝于1976年1月8日等情况)为什么在没人组织的情况下,会有那么多的人来送周总理呢?今天的课文就是叙述首都人民自发聚集长安街送总理灵车的感人情景。
这里,避免了对十里长街做不切题的长篇累牍的介绍,而是抓住离中心最近的点切入,直奔中心,利于学生理清脉络,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二、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导语亦然。
教师在备课时,应视课堂导语为必不可少的一环,精心策划。
在上课前,对课堂导语言语的先后、讲述的缓急、语气的轻重、行态语言的配合、板书的布局与其他教学活动等等,都要做到充分、周密的考虑,切忌信口说来。
三、激励性好的课堂导语就是要如投石击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为此,教师在课堂导语时,要具有激励性,导入时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词都应具有激励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联想,唤起学生跃跃欲试、先睹为快的欲望。
消息导语的格式及范文
消息导语的格式及范文消息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特点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一个好的消息导语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整篇消息产生兴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消息导语的格式以及一些优秀的范文。
一、消息导语的格式1、直叙式直叙式导语是直接陈述新闻的核心内容,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例如:“今日,_____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科技成果展览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专家参与。
”2、设问式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阅读以寻找答案。
比如:“你能想象未来的交通出行会是什么样子吗?近日,_____科研团队的一项新成果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3、描写式对新闻现场或人物进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或场景,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像:“清晨的阳光洒在_____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4、引语式引用新闻人物的话语来突出新闻的重点,增强消息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举例:“‘我们终于成功了!’_____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道,他们的努力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5、对比式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此地和彼地等,突出新闻的变化和独特性。
比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_____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 5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消息导语范文示例1、直叙式“近日,_____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经过多次临床试验,效果显著,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_____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2、设问式“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_____国家是如何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答案就在他们最新的能源政策中。
”“当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挑战,_____学校的创新教育方法能否引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3、描写式“夜幕降临,_____城市的街头灯火辉煌,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一群环卫工人正默默付出,为城市的整洁而努力。
”“寒风凛冽中,_____边防战士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挺拔的身姿成为了边境线上最美的风景。
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方式
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 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 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 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 一段到底。
三、经验消息 强调指导性,重视典型的作用,把“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指
导工作的方法之一,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因此, 经验消息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在这里,我们仅举一则经验消息的导语来作一个简短的说明: 四川省100个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企业,增加了一些带根本性 的权利,触动了沿用多年的计划、财政、金融、商业、外贸、物资供应 等体制。这个新事物的出现,为探索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提出的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类似这样的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经验消息,我们也经常能够 看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类新闻在写作上的最大的忌讳,就是切忌 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 四、特写性消息 我们先来看一篇特写性消息: 22日晚10时许,布加勒斯特华灯初上,“八·二三”体育场四周看台上观众 的视线,一齐随着水银灯的光束,投向三级跳远的沙坑。“哗……”一阵 阵雷鸣般的掌声,电子记分牌上显示出中国运动员邹振先的成 绩:“17.32米!”一位站在沙坑旁久久注视着邹振先比赛的英国教练对记 者说:“近年来,世界上能跳过17米的运动员是极少的。一向被认为世 界高水平比赛的美苏田径对抗赛,今年也只跳过17.18米。邹是非常杰 出的。” 领奖结束,邹振先刚走出赛场,一位罗马尼亚姑娘立即跑过去热情地 在他的脸颊上吻了一下,并用中国话说:“这是按罗马尼亚的方式向你 祝贺。”这时,国际田径联合会主席鲍伦也从看台上站起来同他热烈握 手,并带着一种年迈者特有的激情对记者说:“我至少亲眼看过四次邹 的表演,这次是惊人的。不仅最后一跳的纪录,整个17米的过程都是难 忘的。这个成绩即使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也会赢得胜 利。”(原载1981年7月27日《体育报》) 可以看出,特写性消息的特点就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影视中的 近镜头,它的效果就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有人曾对这种体裁的写作要领作了这样的概括:反映现 场气氛,捕捉逼真形象,抓住事物特征,注意情节高潮。 特写性消息是报纸在面临广播电视的巨大冲击时的应对手段之一。 在时效性上,报纸无法与广播电视相比,但电子传媒转瞬即逝的特点, 又使得报纸在现场感、细节等方面有充分的创造空间。因此,特写性消 息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
写作文导语格式
写作文导语格式9种,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描写式、谈话式、引语式、对话式、对比式、感叹式。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1、叙述式。
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2、提问式。
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3、描写式。
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4、评论式。
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5、引用式。
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扩展资料:导语的一些写作技巧:1、一语道破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
3、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语。
文章导语是在传统媒体中的一个新闻术语,一般是指消息得开头一句话或一段话。
其目的就是用最精炼、简短的句子把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
导语的八个类型例子
导语的八个类型例子1.叙述式导语: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2.概括式导语:本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政)国务院国资委8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入股原则上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严格限制职工投资关联关系企业。
3.描写式导语:10月9日晚上10时30分以后,衡水第五中学女生宿舍楼发生校园暴力事件,该校女学生小丽(化名),遭到了以该班班长小佳(化名)为首的12名女学生用拖鞋打脸、拳打脚踢、泼冷水、掴耳光、罚跪等方式的折磨,这次暴行一直持续到次日天快亮时为止。
4.引语式导语:本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阎晓明、陈陆军)“新能源汽车如果仅仅是在实验室、车展上展示,在路上见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是达不到,国家的倡导也就落不到实处。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景光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福田汽车一直致力于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减排实践,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上已取得明显成效。
5.疑问式导语:央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对冷清的房地产市场将有何影响?6.结果式导语:本报北京10月9日电(施芳、潘兰婷)东亚峰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就加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出四点倡议。
7.对比式导语:本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武卫政)环境保护部今天发布《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结果首次被纳入《年度报告》。
在被调查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山东省的临沂市、东营市、日照市、烟台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黑河市等6个城市公众满意率大于90%,而山西省的大同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等城市公众满意率较低。
第五节 直接性导语样式
“在没有找到一个好导语以前
不要罢休‥‥‥我记得多年来我真 正地写过的导语只有一个‥‥‥这 个导语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 制造出了什么也没有用的东西于今 天获得了一千美元。’” ——奥
尔顿· 布莱克斯里,美联社科技新 闻编辑,获得许多科技新闻报道奖
2007年3月18日
2007年3月18日
“我写出一篇专栏文章要用24 小时,其中22小时用在噩梦般的痛 苦思考上‥‥‥我曾看见两次获得普 利策新闻奖的雷尔迈· 莫林11次撕毁 一篇特写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已 经对了方才罢手的情景。”——哈
尔· 博伊尔,专栏作家,美联社记者,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2007年3月18日
“当着手实际写作时,我们中的大
多数人,即使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也 仍然不知道是向街道的这头走,还是 向街道的那头走;不知道使用一段引 语还是一段轶事开头;不知道使用新鲜 事做导语,然后再交待背景材料好, 还是按英国报道犯罪消息那样,采用 按顺序的编年体格式序事情好。”
——休· A· 马利根,美联社特派记 者,多次获新闻奖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 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美联社(1986年)5月1日电」 在经过地球 时曾使许多想看到它的人失望的哈雷彗星,本 周末将降下流星雨,作为临别的纪念。 ▲「英国《每日电讯报》(1989年)4月7日电 」 俄国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的 原稿,今天将随同戈尔巴乔夫夫妇一同返回苏 联。
2007年3月18日
在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要不要 改革?怎么改?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刚结束的“全国报纸总编辑座谈 会”中提出:“战争年代的办报观念 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观念更新 是新闻改革的关键。” 参加这次会议的《××日报》总 编辑今天在××大学向新闻系师生作 报告时说。
直接性和间接性导语知识
何谓直接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2009-06-17 22:33(1)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它适宜运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时导语和评论式导语等。
1)叙述式导语。
即在导语中直截了当地用事实说话,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叙述式导语中又包括摘要式导语和概括式导语。
2)评论式导语。
指着重对新闻事实分析或解释,进行评论的导语。
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叙述和议论交织在一起。
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方法来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或解释,说明其价值和意义。
它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另一种是先做评论,然后再写出议论的根据即事实。
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加以引申和评论时,表述的手法又有两种:一种是由记者直接发表评论;另一种是让新闻里的人物来议论。
(2)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
当新闻中含有生动形象的情节、细节,或新颖有趣的内容时,便可以运用间接性导语。
它尤其适宜运用于时效要求较为宽松的非事件性新闻。
间接性导语又可分为描写式导语、引用式导语、对比式导语、设问式导语等。
1)描写式导语。
也称描述式导语,即导语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描写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形,运用白描的手法,做简洁质朴又有特色的描写,再现形象的画面,富有现场感,给读者以生动鲜明的印象,令人赏心悦目。
描写式导语的具体写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描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描述一个或一组“特写镜头”;具体形象描写同一般概括想结合等。
2)引用式导语。
即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
3)对比式导语。
即指进行今昔、正反、彼此等对比的导语。
新闻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类型1.叙述型导语直述式: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
概括式:“综合性导语”,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适合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注意不能过于抽象,以免空洞。
对比式:把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把此时从地地情景与另一处地情景比较,使之相映成趣。
它着眼于当前,利用过去衬托现在,使消息中地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地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见闻式: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形象的描写。
特写式: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描写型导语的注意事项:明确描写的目的,不是为描写而描写。
描写要简洁而传神,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引语式: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给人以强烈印象。
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必须生动、精彩、富有新意;必须忠于原意;引语不要太长,“警句式”;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待说此话的人物身份。
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设问时,要注意抓读者共同兴趣的问题;要有疑问性,针对性;设问后要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不要连续设问。
评论式导语:在叙述的同时,对此事作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语可以有多种写法。
1、从导语中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来可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2、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讲,导语又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对比式导语、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3、从时间的远近点可分为: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本报讯今天,7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陈镇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选举中当选。
——直接叙述式本报讯昨天,在长春市***中学,由民盟长春教育学院支部组织的讲座,竟引来五六百听课的农民,由于听讲的人多,不得不把课堂临时改在了操场上。
消息导语的类型
消息导语的类型
消息导语的类型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叙述式:这种导语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概述出来。
它重视事实的准确性,语言简练。
2. 描写式:这种导语对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进行简洁朴素的描写,以营造氛围。
它适合于报道事件性新闻和突发性新闻。
3. 提问式:这种导语先揭露矛盾,鲜明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 结论式:这种导语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它适合于那些对事件的总结和展望。
5. 号召式:这种导语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它通常用于宣传某种思想、倡议或号召。
6. 摘要式:这种导语是整体结构、思想的概括性说明,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全文内容。
它适合于那些对事件进行全面概括和总结的新闻报道。
7. 评论式:这种导语发议论或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
它适合于那些对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的新闻报道。
8. 综合式:这种导语把要分析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描述。
它适合于那些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新闻报道。
9. 解释式:这种导语用来说明事物或事件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适合于那些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新闻报道。
以上是消息导语的常见类型,不同类型的导语各有特点,应根据新闻的具体情况和报道意图选择合适的导语类型。
关于消息的写作基础(2)
关于消息的写作基础(2)关于消息的写作基础(2)编辑:俊炯发布时间:2017-09-14 手机版导语的形式主要有:1、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
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
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
”“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
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
有导入语的文章结构
有导入语的文章结构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正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
导入语虽然简短,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教师要想把处于非学习状态的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就得把握好新课的导入。
良好的导入,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他们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质疑、分析,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
因此,教师了解并熟悉地掌握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一语文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以下实例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一、直接式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
例如我在讲《竹影》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竹影》,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28页。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板书课题)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报》的总编辑××× 今天下午来到了××大学,在化学 馆为新闻系的全体师生作了关于全 国报纸总编辑座谈会精神的报告, 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来听 报告的还有一些外系的学生。
2007年3月18日
“战争年代的办报观念已不能 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观念更新是新 闻改革的关键。” 这是《××日报》总编辑今天 在××大学向新闻系师生传达刚刚 结束的“全国报纸总编辑座谈会” 精神时说的。
2007年3月18日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 的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如: 新华社1994年6月5日电 一身戎装、一部轮椅、 一面国旗、一个军礼。叶乔波以这庄严而悲壮 的一幕,结束了今晚在首都体育馆为她隆重举 行的“叶乔波冰坛生涯20年专题晚会”,同时 也结束了她拼搏冰坛20年的赛场生涯。
2007年3月18日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 的注意。 ▲ 「路透社华盛顿(1997年)3月12日电」 到明天这个时候,又将有16名美国儿童死于火 器。 ▲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1989年)11月14日 电」贝尔格莱德《政治画报》周刊11月14日一 期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预测:如果通货膨胀按目 前的47%的速度继续上升,一年以后,南斯拉 夫人买一个面包要花300万第纳尔。
“当着手实际写作时,我们中的大
多数人,即使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也 仍然不知道是向街道的这头走,还是 向街道的那头走;不知道使用一段引 语还是一段轶事开头;不知道使用新鲜 事做导语,然后再交待背景材料好, 还是按英国报道犯罪消息那样,采用 按顺序的编年体格式序事情好。”
——休· A· 马利根,美联社特派记 者,多次获新闻奖
2007年3月18日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 与读者对话。如: 本报讯 1 吨的月饼你见过吗?你吃过吗? 临近中秋节,在天津市家乐福超市南开店里, 每天有将近5万人能一睹这个大月饼的“风采”。 「德新社柏林(1999年)4月26日电」 爱 无所不在,是吗?很明显,对于柏林动物园的 两只大熊猫“宝宝”和“燕燕”来说并非如此。 应为迄今为止,无论个方面如何努力,它们都 未能产下一只“爱”的结晶。
直接导语的基本样式
一、直叙式 延缓式导语 一、描写式 五、引语式 九、故事体 二、特写式 六、对比式 三、悬念式 七、假设式 四、引语式 八、情感式 二、说明和解释性导语 三、议论式
2007年3月18日
★其它导语现象 世界人口曾长的情况是: 一天:二十五万; 一周:一百七十五万; 一月:七百五十万 一年:九千万人
2007年3月18日
十斤西瓜,三斤瓜皮。 今年本市西瓜上市量将破三 百五十担的纪录——市区一 昼夜,瓜皮三千吨!
2007年3月18日
第五节
导语的修辞技巧
2007年3月18日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着导语 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如: 导语:
「美联社亚特兰大(1991年)5月23日电」 一位女顾 客拿着一条亮闪闪的红皮带问道:“这是用鱼皮制的? 那 些鱼鳞怎么处理的?” 主体: 这条皮带没有一片鱼鳞,没有一丝鱼腥味儿,极为柔软, 用14种颜色画着别具一格的图案。这是亚特兰大公司推出的 时髦产品。该公司总裁厄埃尼森10年前就决定大批生产鱼皮。
2007年3月18日
第六节 导语构思及写作的一般过程
1、明确报道的主题(中心内容),判断事 实的核心要点 2、判断新闻价值 3、选择表现方法 4、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能帮助我们选择 好入笔点和恰当的表现方法 “救活了两只鸳鸯,换回了一大批外汇” “数以千万计的饥肠辘辘的老鼠以入侵尼罗河 谷” “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制造出了什么也没有 用的东西于今天获得了一千美元” 。
“在没有找到一个好导语以前
不要罢休‥‥‥我记得多年来我真 正地写过的导语只有一个‥‥‥这 个导语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 制造出了什么也没有用的东西于今 天获得了一千美元。’” ——奥
尔顿· 布莱克斯里,美联社科技新 闻编辑,获得许多科技新闻报道奖
2007年3月18日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 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美联社(1986年)5月1日电」 在经过地球 时曾使许多想看到它的人失望的哈雷彗星,本 周末将降下流星雨,作为临别的纪念。 ▲「英国《每日电讯报》(1989年)4月7日电 」 俄国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的 原稿,今天将随同戈尔巴乔夫夫妇一同返回苏 联。
2007年3月18日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 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吸引读者的兴趣。 ▲ 「合众国际社纽约(1991年)3月30日电」 丹尼尔· 斯蒂尔有9个孩子,其中5个尚不满12 岁,可她却每7个月写一本小说。 ▲ 本报讯 昨天,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雨,泪 水似的撒落在银河革命公墓公安坟场的烈士墓 碑上,令近在咫尺的豪华墓园与黄土一抔的烈 士土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扫墓者不禁为之心 碎。
2007年3月18日
在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要不要 改革?怎么改?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刚结束的“全国报纸总编辑座谈 会”中提出:“战争年代的办报观念 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观念更新 是新闻改革的关键。” 参加这次会议的《××日报》总 编辑今天在××大学向新闻系2007年3月18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 的内涵,为导语增色。 本报讯 (记者 李思远)真是“清风破暑 连三日,好于依时抵万金”。久旱的京城终于 在“五一”节之际迎来了一场“贵如油”的透 雨。
☆导语与所借代的诗词典故之类,应与新 闻事实本身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有可借代之处; 所借用的内容最好是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
2007年3月18日
“我写出一篇专栏文章要用24 小时,其中22小时用在噩梦般的痛 苦思考上‥‥‥我曾看见两次获得普 利策新闻奖的雷尔迈· 莫林11次撕毁 一篇特写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已 经对了方才罢手的情景。”——哈
尔· 博伊尔,专栏作家,美联社记者,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2007年3月18日
‥‥‥厄埃尼森说,他研究出一种制皮方法,用这种方法
制出的鱼皮像布一样柔软,向牛皮一样耐用。
2007年3月18日
例如:
满天飞蛾原系江南年虫 南来北往只是“过路借宿”
本报讯(记者 刘连枢) 这几天,北京满街 筒子闹腾扑棱蛾子。人们纳闷儿:这些黄褐色 的小东西是什么?它们打哪来?
2007年3月18日
二、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