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且听风吟》中的距离感与真实性

《且听风吟》中的距离感与真实性

《且听风吟》中的距离感与真实性《且听风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正是这本书让村上春树从一个酒吧老板变成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

所以无论是评论家也好还是作者本人都十分看重这本书。

这本书有村上春树小说一贯的特性:距离感。

村上春树不太会去写那些直接反应现实生活的小说,他总是试图去营造一个与现实世界有相当距离的世界。

比如《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又或者最近才出来的《1Q84》等。

作者想要塑造得世界总带有一种奇幻的迷离感和扭曲性在里面。

《且听风吟》中并不像《1Q84》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恰恰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而这本书中给我一种距离感的是鼠这个角色。

这一奇怪的角色按时了他行为举止的怪异性。

鼠的确是怪异的也是洒脱的,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他那样不羁,正是这种不真实性恰恰就是一种距离感。

村上春树对语言有一种放纵性,他似乎不太注重对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环境的刻画,他也不太想去推敲字义,咬文嚼字。

他总是擅长用感性以及感性的语言去塑造一个非理性的人物。

这在他的许多书中都有体现。

比如《且听风吟》里的鼠、《挪威森林》中的直子和绿子、《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岛本、《1Q84》中的青豆和绘里子。

这些人物特性中都带有一种感性的执着,行事相当不羁,与现实人物背道而驰。

那么这种距离感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的太过真实吧。

村上春树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曾坦言:“不知道改写什么,也不是特别想写。

”这样的随意态度才让人感觉到村上春树无论在写什么场景总是能将灵魂切割成两块,一块执着于写作,一块清醒的置身事外,摆出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

也可能是因为这种冷漠才营造除了一种距离感。

其次,村上春树认为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诉诸的秘密,这种秘密便注定了在人与人之间造成一定的隔阂。

就像《且听风吟》里的男主角,一个醉酒后和一个全身赤裸的女子躺在床上,他用手张良出女孩的身高大概是1米58。

试问和一个女孩赤裸地躺在床上却什么事也没发生,在如今这个社会的确有点匪夷所思。

_语言_与村上春树的创作_浅析_且听风吟_

_语言_与村上春树的创作_浅析_且听风吟_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08No.7借鉴与比较村上春树是日本当红的小说家。

自登上文坛迄今,他的作品在日本多次获各种文学奖,几乎部部畅销且长销不衰,书籍销量创下了文学类作品之最,这在文学类书中十分罕见。

自《挪威的森林》开始,村上春树的小说纷纷出现在海外及中国大陆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对于这样一位风靡日本、东南亚和中国的作家,作一些深入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对于语言的运用,作者自有独到看法。

村上春树在很多场合都说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1979)诞生在厨房的餐桌上。

1979年夏天当他躺在明治神宫球场的外野席上时,突然就想写点儿什么,于是跑到纪伊国书店买了廉价的钢笔和稿纸,每天在自己的酒吧打烊后进行创作。

30年后的今天看来,《且听风吟》所描写的那段发生在一个暑假中的故事与村上春树以后的创作,特别是和《奇鸟形状录》那样的长篇巨著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村上自己却始终把这篇小说当成是一个长篇。

而且在1990年出版第一次全作品集时没有进行任何修改。

事实上,《且听风吟》尽管篇幅短小,结构显得松散,似乎不存在什么明确的主题,但作为村上文学的出发点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杰・鲁宾教授所讲,这部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第一章所“包括的那些主题和形象已经预示了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几部作品的产生”。

在笔者看来,《且听风吟》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发端于这篇小说中的、对于“语言”的质疑及其根源,揭示了村上春树的创作理念和文学的整体走向;2、由于对“语言”能指与所指意义的质疑导致村上春树在小说的外部形式上进行了第一次变革。

一对“语言”的质疑在村上春树与川本三郎1985年的对谈中,村上春树讲:“关于这部小说(指《且听风吟》)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自己想说的话都在第一章那最初的几页里全写了出来。

所以从第二章开始也可以说没什么要传达的东西了。

不过只有第一章当然成不了小说,没办法———这么说好像不好———总之是不管是什么就继续写下去”。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小说《且听风吟》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战后日本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我”与朋友们的邂逅与交往,描绘了日本年轻人的孤独、空虚和无奈,揭示了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和不可思议的人世沧桑。

此外,这部作品的新颖之处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风格上。

作者不但行文简洁明快,而且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等语言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幽默的作品氛围。

一、比喻“比喻”也叫“譬喻”,是修辞学上词格之一。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

比喻的成立,实际上需要有三个要素,亦即: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

因此,形式上就有正文、比喻和比喻语词三个成分。

而在几种比喻的具体方式中,“明喻”被普遍地使用。

明喻用于表明比喻和被比喻的相类似关系,在正文和比喻这两个成分之间一般要用“似”、“若”、“象”、“如同”和“好比”等比喻语词。

如:“鲁迅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2]24-25。

”村上春树也在大量地运用比喻来构建自己的作品世界。

比如,他在《且听风吟》的第1章中,道白了主人公“我”的人生经历:……(我)不知多少次被人重创,遭人欺骗,给人误解,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莫可言喻的体验。

各种各样的人赶来向我倾诉,然后浑如过桥一般带着声响从我身上走过,再也不曾返回。

……“我”充分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目睹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人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就拿你当做一颗救命稻草。

等他们缓过劲来、飞黄腾达之后,就会把你甩在一边去。

俗话讲,这就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这些人“浑如过桥一般带着声响从我身上走过,再也不曾返回。

”一语道出了“我”的失望和悲凉。

这句比喻非常形象直白,丝毫没有牵强附会之嫌,反倒有一种豪情爽快之感。

另外,在该作品的第7章中,还有这样的比喻:“再喝点?”医生问。

我摇摇头。

房间只剩我们两人面面相觑。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魅力赏析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魅力赏析

是《1973 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
“我”记不记得这个女孩,“我”想起了往事。 因为帮助一个女
《且听风吟》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主要描写了“我”在 21 孩找到隐形眼镜,女孩借给“我”一张《加利福尼亚少女》的唱
岁夏天的一段艳遇。 一天晚上,“我”在酒吧遇到一个醉酒的 片,结果听完后弄丢了。 接到电话之后,尘封的往事又被提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魅力赏析
李春妹 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 《且听风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发表于 1979 年。 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主要讲述了一段青春艳遇。
人物 也 只 有 三 四 个 。 但 在 语言 和 创 作 技 巧 上 ,作 者 摆脱 了 日 本 传 统 小 说 叙 事的 平 庸 拖 沓 的 文 本 模 式 ,借鉴 了 美 国 小 说
村上春树的小说的特点是,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 “无名 氏 ”,《且 听 风 吟 》中 的 主 人 公 对 自 己 的 名 和 姓 都 没 提 ,“我 ” 的好友鼠是外号,酒吧老板杰是中国人,这个名字也不是 完整的名字。 其中的女主人公也没有名字,读者只能用她 和 自 己 双 胞 胎 妹 妹 区 分 的 主 要 特 征— —— 无 小 指 来 指 代 , 前 面的三个女友和借唱片的女孩也没名字。 奇怪的是,读者 却能分清。
在表现青春迷乱的同时 ,作者不仅写了“我”的青春迷 的,两人相处了一个星期,最后女孩悄无声息地走了,临走时
乱,也写到了鼠的失恋,少了一根小指女孩的失恋和迷茫。 还 还留下一句“讨厌的家伙”。 人,这些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 但第二年春天就在学校树林里自缢身亡。
女孩,这个女孩的主要标志就是左手少了一根小手指。 为了 起,于是我赶紧去买这张唱片。 结果遇到了一面之缘的无小

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以《且听风吟》为例

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以《且听风吟》为例

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以《且听风吟》为例一、引言《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座,发表于1979年,并获得“群像新人奖”。

该小说的剧情简单,讲述了“我”放暑假回到家乡,与“鼠”在“杰式”酒吧的相处以及与一个陌生女子相遇而成为朋友的故事。

其作品的语言不同于传统日本作家语言的委婉曲折。

村上春树的文学语言反其道而行之,脱离日语的暧昧性,将语言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今天在日本文学当中独树一帜的村上风格。

该作品语言风格奇特,尤其是比喻的使用独具特色,笔者将从《且听风吟》中出现的比喻入手,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

二、复杂的描述性比喻所谓复杂的描述性比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喻体比喻本体,即简单比喻所具有的特点;第二:喻体描述了本体的复杂状态。

这种状态起到的作用有:a、描述本体情况b、能够反作用于本体使其附加上另一种含义或某种不同以往的色彩。

令读者产生对本体全新、甚至是颠覆性的感受。

尤其是在描述某种事物时,通过比喻,极大地扩充了原有事物的外延,让读者的思绪随着喻体超越现实,在异次元空间来回穿梭,时间和空间是交错的、跳跃的。

在一系列场景的变幻后,视角最终又落回到本体上。

例(1):虽说如此,周围的人谁都没有在意鼠的大声讲话。

狭窄的店里全是客人,别人也和他一样大声喧哗。

那景象简直就像马上就要沉没的客船。

将酒吧里客人们的大声“喧哗”比作马上就要沉没的客船中人们的“心情”,这一点非常巧妙,其实这种“心情”并不是“我”的,而是客人们的。

而“马上就要沉默的客船”显示出“我”略微消极的心态。

虽然描写人声鼎沸的场景,但这段文字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沉静的,仿佛电影镜头里消过音的吵闹镜头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

表现出作者在吵闹的酒吧里内心的宁静和淡然,显示出“我”与客人们的情绪是截然相反的。

例(2):每一间仓库都相当古旧,深绿色的滑溜溜的青苔牢牢地长在砖块与砖块之间。

高而暗的窗户上牢实地镶着铁栅栏,锈得厉害的门上分别贴着各贸易公司的门牌。

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海味的附近仓库街中断了,成排的柳树也像被拔掉牙齿一般戛然而止。

且听风吟(好书推荐)剖析

且听风吟(好书推荐)剖析

赏析: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多次运用,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给人启示,即将沉没的客轮、撕心裂肺的大吼大叫,与酒店以及酒店的客人, 真可谓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足以灌满二十五米长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 被“我”和“鼠”一个夏天喝光,“而丢下的花生皮足以按五厘米的厚度铺 满爵士酒吧的所有地板”,这看似荒诞离奇,却将人物无聊、颓废的生存状 态表现出来
• 讲述了主人公“������ 我”������ 暑假期间带着学潮 后的疲惫,从东京回到故乡神户的故事。倦鸟归 巢,家庭是“我”最温馨的港湾。杰氏酒吧的店 长“杰”、回家乡过暑假的“我”与“鼠”三人 之间的友情;以及“我”与一个醉倒在杰氏酒吧 的������ “没有小指的女孩”������ 之间短短十八天 的恋情。故事中对家庭的描写,包括幻影般的家 庭成员、荡然无存的亲情关系,都不过是一种徒 置虚设的、道具式的存在。战后出生的一代人, 在经历了十年政治运动的洗礼之后,与社会格格 不入,从根本上放弃了传统日本家庭观念的模式, 血缘在家庭构造中的绝对地位已不复存在。
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风,且听风吟,是听我们自己内 心的声音,听自然之声,顺应自然, 顺应内心。——哈特费尔德
人生遭际无数,几度人来人往,花谢花开,都只是稀松平常,在相 遇的瞬间认真感受,离别之后默默怀念,循环往复,如此而已。只 是一切或者都如同村上所言,“宛如挪动过的复写纸,无不同原有 位置有着少许然而却是无可挽回的差异”——一切都有痕迹,能否 看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留下了存在过的证明。所以淡然释 怀。人总要经历的,一种孤独的只剩回忆的往事,不要太在意它, 我们总要有时间是拿来回想,回想往昔自身的一番作为,仿佛是一 瓶在沉淀中的酒!然后忘却,再投入现实,在挣扎,在逃脱,在回 归!“我”总是想起那个被提起的借了她的磁带的女孩,那个不知 所踪的女孩,是不是人在记忆中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或人,会 被忘去,抛之脑后,在想起,然后不见其踪迹。每个人都会有,再 也记不起来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其他人很难记得的人,不知 道,在那一时段,重新拾起,只是感伤,就想那一缕海风,一阵风 头过去,谁曾记得它从何而来?

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赏析

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赏析

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赏析作者:张舒婷来源:《大观》2018年第02期摘要:在精神文化的养成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品读成为最重要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项内容。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均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特点,每一个国家的文学内容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文章重点分析的就是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主要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以此为我国文学作品未来的发展做出良好的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语言特色《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其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受到众多人的关注。

村上春树也是因为这一作品走向了文学事业的高峰,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展现出了非常具有文学色彩的内涵,同时其中的文学宣言性质也充分表达出作者本身对于死亡和性内容的超然心态和感受。

在《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展现出其自然的心态,以及释然的写作态度、创作理念,这些思想和心理状态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最佳思路,同时也保证了其语言和写作特点上的独特风格,因此本文对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文学发展做出贡献。

一、《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一)语言简洁、质朴在篇幅本身不长的《且听风吟》小说中,作者利用自身的语言内涵和特色词语,促使读者深刻的感受到相对非常简单质朴的语句,同时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此对心理上的情绪进行良好的释放,同时这样的语言描述方式也促使整个作品内容变得非常简单,语言质朴,保证读者能够在根本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二)蕴意丰富、生动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作品的语言风格非常质朴,其作品的主要描述方向就是通过对当时社会黑暗情境的分析,以及对读者内心深处的了解和描述,把人们的主要思想内涵进行展现,以此激发读者对于这一作品内容产生共鸣。

所以也能够看出,虽然《且听风吟》这部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非常简单,但是却完全没有影响到整个作品中丰富的蕴意和描述内容的生动形象。

所以这也能够看出,文学作品的描写和叙述,并不完全需要华丽的辞藻,更需要的是简朴文字中所包含和具有的引人入胜的魅力,以此吸引读者对于文章内容的注意力,把读者自身的思想内涵充分地融入到整个作品之中,这样才能够利用文字和词语,紧紧吸引读者,把读者整体思想引入作品内涵之中。

浅析《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式的乡愁

浅析《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式的乡愁

浅析《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式的乡愁外国文学浅析《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式的乡愁邓英杰E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摘要: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1979)获日本纯文学杂志《群像》第23届”新人文学奖”,之后被搬上银幕.作品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包括《群像》评委在内的很多人的关注.村上春树更是借助这部处女作表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小说篇幅不长.译成中文不到七万字.正是这短短的七万字让村上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爵士乐酒吧小老板变成了世界着名的大作家.笔者在熟读这部小说的基础上.深深地感动于这部充满伤感基调的青春回顾小说.并深切地体会到了作品中所洋溢的淡淡的乡愁.本文将以《且听风吟》为根据,来解读村上春树式的乡愁,并对乡愁的独特表现方式和作用进行考察.关键词:村上春树;回忆;乡愁;音乐;治愈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4-0159-03小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青春三步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村上20岁时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描写了杰氏酒吧的店长杰,回家乡过暑假的”我”与”鼠”三人之间的友情;以及“我”与一个醉倒在杰氏酒吧的少女之间的短短十八天的恋情.村上以简洁而从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感伤的故事,看似平淡,却很真实,尤其是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淡淡的乡愁无不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l孤独的守望者对于日本来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绝对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战后日本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超速发展的经济将日本变成一台巨大的金融机器,同时直接导致了日本传统精神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孤独成为每个人,尤其是都市人无法逃避的生活状态.随着生活的越来越富足,人们感受到的却只是越来越沉重的孤独感与无力感.尤其是青年人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摇滚,爵士,无政府主义,酒吧,点唱机和性交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一个词概括为“垮掉的一代”.青年人生活颓废,无聊,但却向往更多的自由和真诚,渴望自我救赎,拼命寻求生的意义.村上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村上出生于日本西部最大的城市京都,成长于东部最大的城市东京,他的根就在都市,田园与他无缘.村上是家中的独子,因为没有其他兄弟姐妹,他从小便学会了独处.独生子女因独而身孤.在其成长阶段村上感受最多的就是精神方面的寂寞与孤独.他常常一个人在家里读书,听音乐,逗猫,用各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排解其内心的孤独.村上渐渐变得腼腆而内向,变成一个倔强而顽固的个人主义者,个人意识比较强烈.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相对缺乏的童年经验在村上的心里埋下了孤独的种子,并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村上在书籍和音乐的世界里度过了他的童年,随后迎来了他的青春时代.1968年村上春树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于文学系的戏剧专业.这本应是一个张扬个性,实现梦想的时代,却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幻化成烟.全球性的反战浪潮就此展开, 各地学潮纷纷上演.日本先后爆发了各种学生运动.村上作为一名热血澎湃,血气方刚的大学生自然投入到了这场学生运动当中.然而,在高压政治面前,学生运动很快被镇压下去.学生们感觉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澎湃的激情也随之破灭.村上当时的热情,理想也变成了难以排解的失落,空虚,孤独与惆怅.学生运动的失败可以说给村上带了了难以磨灭的挫败感,在他年轻的心中留下了无法消除的伤痕.他的青春,他的激情,他的理想都在这冰冷的现实世界中灰飞烟灭.无法排解的虚无感,理想破灭的挫败感都在在让村上感到无助与绝望.于是,村上只能将更多的时间消磨在读书,音乐和爵士乐酒吧中.也许正是这无奈的绝望开启了村上的文学创作之旅.大学毕业后的村上并没有进公司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开爵士乐酒吧.”起始觉得找工作也未尝不可,便去几家有关系的电视台转了转,但工作内容实在无聊透顶,只好作罢.心想与其干那样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好好开一家小店.开店可以亲自采购,亲自动手做,亲自为顾客服务.终归,说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开爵士乐酒吧了.反正我就是喜欢爵士乐,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乐有关的.”成为爵士乐酒吧老板的村上依然没有摆脱心中的失落与孤独.2001年8月,村上应林少华老师之请以《远游的房间》为题给中国读者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坦言道:”大学生时结的婚.那以来一直劳作,整日忙于生计……借钱经营一家小店,用以维持生计……”.寥寥数语,我们却可清楚地感受到村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彷徨.可能正是基于此村上才萌发了用文字来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想法.”一天,我动了写小说的念头. ……那时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没以为写得出),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一为了救助自己.同时想到.但愿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场所”.可见.为了心怀释然.为了灵魂的自由正是村上春树的文学追求,也是他的创作原动力.带着这种救助自己同时也救赎他人的愿望,村上开始了《且听风吟》的创作,页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用淡淡的忧伤的笔调传达出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以及青年人心中的孤苦与彷徨.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且听风吟》中的主人公”我”和”鼠”这两个孤独的青年都曾经历过”全共斗”.”鼠”和小说中的叙述作者简介:邓英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文学界?159外国文学者”我”是作者创作出的一体两面的人物,可以说”鼠”和”我”都是经历过学潮运动的一代人在小说中的艺术缩影.2乡愁的独特表现方式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主要是通过感怀岁月流逝,憧憬田园风景以及倾听音乐世界三方面来抒发内心难以释怀的故乡情结.从时间上来说,小说《且听风吟》主要叙述了前后两种生活状态,即21岁时的”我”的故事和现如今29岁的我的生活.对于今天的”我”来说,经过8年的岁月流逝,21岁早已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的一瞬.当年21岁的”我”还在故乡,如今29岁的”我”却置身于喧嚣的东京.这种时间的设定和空间的转移无形中为作品增添了一抹距离感,正是这抹距离感勾起了读者对已流逝的青葱岁月的无限回忆.菅野昭正曾经说过,《且听风吟》入选《群像》,并荣获”新人文学奖”的最大原因在于其中的”怀旧情怀”(慎加L芑).不难发现,村上对消逝的事物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如《且听风吟》中,”鼠”与”我”的一段对话:“干嘛老看书?”……’“因为福楼拜已经死掉了”.“活着的作家的书就不看?”“活着的作家一钱不值.”“何以见得?”“对于死去的人,我觉得一般都可原谅”.虽然这只是”我”选择小说时的一种执着,但是某种程度上却说明了村上对已逝事物的态度.关于这一点,村上自己也曾直言,”我对失去的东西总是怀有强烈的共鸣亦或是同情感.……对我而言,现实是相对的,绝不是绝对的.……差不多就是类似于这种感情.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存在感与存在的不存在感吧”.如今29岁的”我”已成熟很多,年轻时代的很多事情在如今的”我”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感到怀念.在《且听风吟》中“我”和”鼠”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好多东西都失去了.当然不是说我喜欢军人……”我点点头.“佩刀式喷气机真是厉害,连凝固汽油弹都投得下来.见过凝固汽油弹下落的情号?”“在战争片里.”“人这东西想出的名堂真是够多的,而且又都那么精妙.再过十年.恐怕连凝固汽油弹都今人怀念也未可知”.虽然并不喜欢军入,但对已消逝的事物却又无法做到无动于衷.但是村上并不是一味地沉醉于过去的人,于他而言,回忆过去只是为了接受现实,忘却伤痛,然后更坚强地活着.这应该就是村上春树的魅力之所在吧.他的文学并不仅仅呈现都市青年人孤独的内面生活,同时暗示了一种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他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求自身生存的真谛;他用文字告诉我们孤独并不可怕,在特定场合下孤独也可以转化为某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村上春树自出生之日起就一直生活在喧嚣的大都市中,作为村上本人来说非常厌烦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却对怡然自得160.文学界的田园生活情有独钟.这一点在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中已经有所体现.”时问绰绰有余.加之无所事事,我便开车在市内缓缓兜风.街_市’细细长长,细长得直教人可怜,从海边直往山前伸展开去.溪流,网球场,高尔夫球场,鳞次栉比的房屋,绵绵不断的围墙,几乎还算漂亮的餐馆,服装店,古旧的图书馆,夜来香姿影婆娑的草地.有猴笼的公园一城市总是这副面孔.”只有离乡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故乡的美好.无论是谁都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小溪,田埂和两旁长满茂密庄家的乡间小路和米的清香,枣的甜香以及原汁原味的农家饭香.那质朴的乡音乡情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在你耳边萦绕回响.游子永远走不出夕阳漫天的故乡,永远戒不掉如袅袅炊烟般的乡愁.如同村上,虽然身体被束缚,捆绑在喧嚣的都市,可是他的心,他的灵魂却漫步在故乡的羊肠小道上.”我沿着山麓特有的弯路绕了~圈,然后沿河畔下到海边,在河口附近下得车,把脚伸到河水里浸凉. ……放到车座的靠背,闭目合眼,茫然地听着海涛声和其间夹杂的击球声,听了好一会儿.柔和的南风送来海水的馨香和柏油路的焦味,使得我想起往昔的夏日.女孩肌体的温存,过时的摇滚乐.冈0刚洗过的无袖衫,在游泳池更衣室吸烟时的甘美……一幕幕无休止的甜蜜的夏曰之梦.而在某一年的夏天,那梦便一去杏然,再也不曾光临.”岛森路子曾经评论这部作品,说道:”主人公一直在追寻着什么.但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已遗失在某处.所以最后无论他拥有多少都无法排解那份失望感.”昔目的甜美梦想犹如夏目的阵雨一般来去匆匆,了无痕迹.什么也没留下.村上为了摆脱那灭顶般的失落与无奈,开始寻求心目中的精神故乡.对村上而言,较之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有海,有风的故乡更令他心驰神往,因为那是灵魂的居所,是心的栖息地.在《且听风吟》中,村上就多次提及风与大海,”在沁人心脾的山风的吹拂中擦去汗水”,”倾听风掠水面的声响.当时我体会到的心情,用语言绝对无法表达”,”我们径自穿过野草茂密的港湾铁道,在没有人影的防波提的仓库石阶上坐下,望着海面.”反复阅读,分析不难发现,《且听风吟》中以大海和风为代表的田园风景是勾起村上春树乡愁的最大原因.要读懂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就必须听懂村上春树的音乐.村上在《且听风吟》中多次提到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米老鼠俱乐部之歌》,布鲁克?本顿的《雨中佐治亚》,《香拧檬之恋》,沙滩男孩乐队的《加利福尼亚少女》,鲍勃?迪伦的《纳什维尔地平线》,《普通人》,《伍德斯托克》,《天空中的精灵》,《来呀孤独的少女》等属于那个时代的名曲时时回荡在耳畔.诚然,这些曲子或艺术家的名字,对于不知道的入,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片假名堆砌的符号而已;但对熟悉它们的人而言,只是看着这些文字,也会感同身受,就好像那个时代的风景或气味如同电影一样,一瞬间在眼前回放,重现.也许就在你听到音乐的那一瞬间,尘封多年的记忆被唤醒,甚至留下感动的泪水也说不定.3乡愁的独特作用村上春树曾经整整十年未曾开口说话.到了他29岁那年,他决心一吐为快.在《且听风吟》开篇村上春树就坦言道:”说到底,写小说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一种小小的尝试.”但是村上却通过写作成功地达到了排解苦闷,自外国文学我疗养的目的.这其中乡愁所发挥的独特的治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孤独感与无力感也日益沉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村上春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心灵得到放松,让灵魂得到救赎.在身心俱疲的日子里,缅怀故乡,追忆花样的年华,借以寻求心中理想的故乡.村上将身心全寄托于过去甜美的记忆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但是村上春树创作小说,吐露乡愁并不只是为了自我治疗,对于读者同样有着治愈作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着与村上春树同样的经历.《且听风吟》的主人公表面上看是”我”,实际上其真正的主人公是每一位读者.小说中每一位人物的烦恼都会与现实的读者的烦恼一一重叠.《且听风吟》中的“我”其实就是每一位读者的”心理咨询师”,在倾听每一位读者的烦恼.读者通过聆听村上的乡愁,将自己的乡愁投射到”我”的身上,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同时.读者亦会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的错觉,这样读者与小说主人公之间建立了一种”同志关系”.这可能就是村上春树的小说畅销的最大原因吧.此外,通过对故乡,田园的描写,勾起读者对故乡的无限憧憬,借此达到放松心灵的作用.4结语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为中心,在认真阅读,分析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了村上春树其独特的乡愁表现及其治愈作用.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故乡驻留着我们最纯洁的少年时光和青春之梦,那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原生风景”,是我们情有独钟,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故乡充满了每一个人童年的记忆, 所谓的精神家园正是记忆中充满温情和诗意的过往岁月.作为个体来讲,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奈,无奈之中放空自己,回归故乡不失为一种灵魂的拯救.以求释放长久以来灵魂与行为分离的焦虑感.”落叶归根”并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行为,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更多地体现为精神的回归.当早已远去的往昔岁月再次被唤醒时,对于仍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疲惫不堪的人们就有了”治愈”作用.故乡给我们带来了久违的温情和诗意的情怀,为我们充实了破碎的青春之梦,在颓废的精神世界为我们点亮了点点希望之灯.而村上春树正是通过这种糅合着对田园情节的憧憬和对青春之梦的追求来对抗现实世界的无聊,孤独和绝望,从而向人们昭示了一种在回忆中追寻生活的人生美学. 参考文献:[1】村上春树.林少华译.《远游的”房间”一村上春树致中国读者的信》[21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8 [3]村上春树.林少华译.《且听风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9 文学界?161。

孤独的“距离感”:从《且听风吟》看村上春树文学的特点

孤独的“距离感”:从《且听风吟》看村上春树文学的特点

孤独的“距离感”:从《且听风吟》看村上春树文学的特点每一个作家,终其一生,其写作技巧和价值观点可能会变,但其内心深处的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风格却很难改变。

文学风格,既使得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和标签,同时也可能让作家陷在其中无法自拔。

村上春树是个优秀的作家,他有自己傲然于文坛的独特风格,然而,也正是这种风格,让他圉于其中孤独徘徊,始终无法突破升华,具体来说,这种风格就是“距离感”。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文字特点作家的风格,基本上在成名作中就奠定了。

村上春树1978年发表的《且听风吟》(《風の歌を聴け》),除了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蜚声文坛的敲门砖。

这本书写满了“距离感”。

书中的“我”无名无姓,是一个就读生物系的大学生。

从小就很少说话,14岁突然发了疯,喋喋不休地说了三个月的话后,发了一场高烧。

后来高中毕业时,“我”决定成为一个只把心里话说一半的人。

《且听风吟》(《風の歌を聴け》)心里话说一半,不想跟别人交心,留下的一半就是“距离感”,在这本小说里,尽管只有主角下定决心把话说一半,但似乎所有的角色都跟主角一样。

当我们通读村上春树的著作,其实他大部分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如此,总是欲言又止,充满心事。

《且听风吟》跟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一样,人物间的对话十分简短,每个人都惜字如金,很少吐露自己的心事。

他们心事重重,只能借助比喻、景物描写来反映脑海最深处的心思,或者直接让角色开一个玩笑,提出一个疑问,使听话的人陷入沉默,以“终结交流”的方式来表现无法被说或不愿说出的感受。

中学时的村上春树只把话说出一半的写法,让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阅读对话时,时常感觉到到一种疏离感,仿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全都是萍水相逢一般,就像流浪者的短暂相聚。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村上春树通过寡淡如水却又暗含深刻意味的语言,营造了一种久别重逢,心有灵犀的错觉,读者可以感觉到,尽管书中的“流浪者”不清楚彼此的经历,但在某个时刻,似乎大家都是知己,一个字一个词便可以达成心照不宣的效果。

浅析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特征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赞誉为“村上春树式”的独特风格。

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特征。

首先,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

浪漫派文学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追求超越日常生活的理想境界。

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经常描写孤独、迷失、爱情等主题,通过对内心感受的描绘,呈现出浓郁的浪漫色彩。

例如《挪威的森林》中的温柔纯净的爱情,以及《且听风吟》中的神秘唯美的场景,都展示了村上春树对浪漫主义的追求。

其次,村上春树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性。

尽管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幻、超自然的元素,但他的描绘手法却非常真实。

他用简洁、细腻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精确的感觉刻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比如,《1Q84》中描述的日常生活场景、人物对话等,都具有明确的细节和贴近现实的感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第三,村上春树的作品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大师叙事的破碎、主体的多元化和真相的相对性。

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令人费解的情节,人物行为也往往难以捉摸,缺乏明确的解释和结局。

他善于通过非线性叙事和意象的运用,打破传统叙事框架,创造出一种迷离、模糊的氛围。

例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时空错乱和《舞!舞!舞!》中的幻觉和超现实现象,都展示了村上春树的后现代主义写作风格。

最后,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文化融合的特点。

他在小说中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如音乐、电影、文学等,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碰撞。

他对西方文化的广泛接触和理解使他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视角,使他的作品更具包容性和国际性。

比如,《舞!舞!舞!》中引用了美国摇滚乐队The Beach Boys的歌曲,让作品更加富有多元化,并且超越了国界的限制。

综上所述,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而且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元素。

他的独特写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使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备受关注,并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读后感《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氛围的源头与雏形,是作家从摆脱日文小说文本平庸拖沓的理念出发,借鉴美国现代小说简洁明快的文风,所完成的小说文本的革命性变革,是当代日本小说精神和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章吧。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读后感以前读村上春树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呤》(又译《听风的歌》),不明白他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哈特费尔德。

虽然,哈氏是村上喜爱的一位作家,但也不至于在自己的处女作里大段大段地引用。

他在小说中写道——“哈特费尔德有部短篇小说叫《火星的井》,在他的作品中最为标新立异,仿佛暗示布拉德贝利的即将出现。

书是很早以前读的,细节已经忘了,现将梗概写在下面:那是一个青年钻进火星地表无数个无底深井的故事。

井估计是几万年前由火星人挖掘的。

奇特的是这些井全都巧妙地避开水脉。

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挖这些东西出于什么目的。

实际上,除了这些井,火星人什么都未留下。

没有文字没有住宅没有餐具没有铁没有墓没有火箭没有城镇没有自动售货机,连贝壳也没有。

唯独有井。

至于能否将其称为文明,作为地球人的学者甚难判断。

的确,这些井建造得委实无懈可击,虽经几万年的岁月,而砖块却一块都未塌落。

不用说,曾有好几个探险家和考察队员钻进井去。

携带绳索者,由于井纵向过深和横洞过长而不得不返回地面;未带绳索者,则无一人返回。

一天,一个在宇宙中往来仿惶的青年人钻人井内。

他已经厌倦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而期待悄然死去。

随着身体的下降,青年觉得井洞逐渐变得舒服起来,一股奇妙的力开始温柔地包拢他的全身。

下降大约1公里之后,他觅得一处合适的横洞,钻入其中,沿着曲曲折折的路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止。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表早已停了。

或许两小时,也可能两天。

全然没有饥饿感和疲劳感,原先感觉到的不可思议的力依然包拢着他的身体。

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

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

《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且听风吟》读后感1村上春树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写于1979年。

因为这本小说,村上春树开始了作家的生涯。

一本青春回忆录。

小说的语言很直白,情节也很简单,没有转折、没有起伏。

语调谈谈的,但是却给人一种涩涩的感觉,它似乎在表达着什么。

就像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曾有过的矛盾,不想为人所知的,但又渴望被人了解的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和身边的朋友用喝啤酒来打发迷茫、寂寞、孤独。

青春是挥霍的,因为没人想要去珍惜。

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渴望自由。

即使是死亡,在的他们眼中,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并不沮丧,也不觉可惜。

电台的来电,让他开始想寻找五年前曾借给他唱片的女孩。

“我一连忙花了三天时间查她的电话号码……第二天,我给几个高中同学打电话……第三天,我再次跑去母校,在办公室打听到她上大学的名称……”错过了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即使费尽周折去寻找,但仍然是徒劳。

这遗憾,也许就永远存在了。

在酒吧里遇到的女孩,又在唱盘店里偶遇,这个左手少一根手指的女孩,他们的交往,似乎和主人公以前交往的女孩不同,亲密而又纯洁的相处,也许这就是作者当时眼里的爱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挥霍青春肆无忌惮。

那个十七岁的孩子,得了“脊椎性神经症”在病床上躺了三年。

他每天从医院的窗口可以看到港口,他的愿望是:“假如每天清晨我能从床上起来,步行到港口,满满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哪怕只有一次……即使在床上终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

”世界上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着。

一些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另一些人却是梦想和奢望。

在村上春树的书中总可以找到一种力量,他似乎在传达着什么,或者说是一种信仰。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__,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也就是这句话开始了他的人生转折。

岁月不能回头,寂寞时,且听风吟。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逝去的青春,一段迷茫、固执、挥霍的岁月。

轻盈散淡,又扣击心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怀想。

《且听风吟》读后感2村上春树29岁写出了《且听风吟》,从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且听风吟》的叙事特色

《且听风吟》的叙事特色

读·闻·观43《且听风吟》的叙事特色赵晓玉摘要:《且听风吟》这一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回顾型视角。

在叙事时序上,作者打破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叙事方式,利用倒叙、预叙对叙事时序进行处理,丰富了小说的时空穿透力。

作者对叙事结构进行了创新,别具一格的结构片段化,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特色。

村上春树熟练的使用叙事技巧,使得作品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且听风吟》;叙事视角;叙事时间顺序;叙事结构引言村上春树(1949—)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广为人知的日本作家之一。

目前,国内对村上春树的主要研究还是集中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寻羊冒险记》等影响较为广泛的作品上,对其创作初期作品的研究较少。

其首部作品《且听风吟》作为村上春树作家生涯的起点,奠定了其前期系列作品的底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尝试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部小说的叙事特色。

一、《且听风吟》的叙事特色《且听风吟》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主人公“我”是一个大学生,1970年回老家过暑假,与朋友“鼠”整日混迹于酒吧。

一天“我”去卫生间时见到一少女醉倒在地。

于是“我”将其护送回家,并陪其过夜。

翌日少女醒来发现自己身上一丝不挂,对我形成误会。

几天后在唱片店的偶遇,使得“我”与女孩开始交往,逐渐亲密。

大学暑假结束,“我”即将返回东京,这段恋情也随之结束,仅维持了短短的十八天。

等到寒假再回老家时,“我”发现少女已无处可寻。

这部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序、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叙事视角,在结构上即叙事时所采用的视觉(或感知)角度,它直接作用于被叙述的事件”。

[1]在这部小说中,叙述者并没有充当权威的上帝这一角色,即运用传统小说中常见的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而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样的叙事视角让小说的创作主体、叙述主体和叙述对象呈现三位一体的特征。

产生的阅读效果是使读者将叙述者“我”与作者自身统一成一个整体,小说的故事看起来像是发生在作者的身上,令本来荒诞的故事情节呈现出现实感。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

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

刘彩霞;刘家鑫
【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32)5
【摘要】小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和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尤其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外,这部作品的最具特色之处还在于它的语言艺术风格,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等语言艺术手段,营造了幽默的作品氛围.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刘彩霞;刘家鑫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00;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74
【相关文献】
1.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 [J], 黄碧琴
2.村上春树创作的起点与风格奠基之作——读《且听风吟》 [J], 魏海燕
3.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风"的含义 [J], 李玮
4.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风”的含义 [J], 李玮
5.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魅力赏析 [J], 李春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心得——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文本艺术价值解读

读书心得——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文本艺术价值解读

读书心得——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文本艺术价值解读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日本文坛,他的作品风行日本也不过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他的每部作品都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庞大的发行量不能不说是文坛的一个奇迹。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畅销,在他国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断地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以语言为中心的艺术创新村上春树在小说创作中并不是一个准备的十分充足的作家,甚至是在小说创作中很重要的素材积累方面与相应的写作实践方面都明显比较匮乏,但是《且听风吟》的创作却很成功,他的努力并没有辜负他,在经历个人的革命之后成为了文坛上不可缺少的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充分发掘自我的矿藏,接受了美国文化的熏陶,摒弃了平庸拖沓的日本小说风格,在语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

(一)语言质朴、简洁明快《且听风吟》这部小说描述了战后的日本社会,将生活在日本扭曲的社会生活状况下的年轻人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群年轻人在无望的生活中怀揣着一颗空虚的心灵,面对现实情况表现了无可奈何。

村上春树认为直言不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越想这样,直率的言语却越是陷入暗黑的深处,创作一部作品很难不用到修饰的词语与句子,但是《且听风吟》却很难看到,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作家的直言不讳的写作态度,同时也映照着作家的人生态度。

(二)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虽然《且听风吟》的整体语言风格比较质朴,但是却挡不住它的形象生动、更挡不住它的意蕴丰富,他的小说虽然不精于炼字句,但是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紧紧地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

作家总是能将细小的生活细节通过语言生动地传递给读者,《且听风吟》里的每一行都像是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自由的想象,他的语言可以将读者带到内心空虚。

麻木不仁的年轻人的影子中,在形象生动的语言下读者会忍俊不禁,但是这种心情也难免会掺杂着沉重以及不安的心理。

《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且听风吟》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以下就是店铺分享《且听风吟》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且听风吟读后感一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这部小说作为文学文体的新颖之处主要表现它的文体或者说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爽净直快,节奏短促,切换快捷。

我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创新性,近乎透明,了无阻翳,可谓开一代新风,甚至认为其文体的新颖之处意味着他对世界的理解的新颖,并非语言的新颖。

有位评委,文学评论家丸谷才一称道:“总之才华甚是了得,尤其出色的小说的流势竟无全滞重拖沓之处。

二十九岁的村上春村写出这样的作品,说明今日本的文学趣味开始出现大的变化。

”我认为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距离感。

美国有位作家哈斯费尔德说:“我们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距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

它无法捉摸,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又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崝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读了这部小说后,我才知道,村上是多么有才华。

其中还有一位著名作家古行淳之介写道:爽净轻快的感觉下有双内向的眼,而主人公又很快将这样的眼转向外界,显得那般漫不经心。

能把这点不令人生厌地传达出来,可谓出乎不凡,不过,我觉得那不仅仅是技艺,也作者强调的品性融入其间,对我予以好评。

这部作品被译作之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再次,我再介绍一下这个作家。

村上春树,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二日出生于日关西京都市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主要著作:《挪威的森林》《舞!舞!舞!》《萤》等。

且听风吟读后感二“别人怎么看待我是不大清楚,但如今想来,我觉得自己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冲洗干净……洗净汗斑冲掉污垢,使其一丝不挂,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

且听风吟 (自动保存的)

且听风吟 (自动保存的)

日本当代文坛的一朵奇葩: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摘要】:日本文学发展的速度以及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但是,日本传统小说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社会新发展的需要,文坛一度冷冷清清。

直至村上春树作品《且听风吟》的出现,才再度掀起日本文坛的新局面,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给日本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堪称日本当代文坛的一朵奇葩。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1979年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村上春树的作家之路便是从此开始的,之后三十余年,村上春树的成就有目共睹。

虽然《且听风吟》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不过短短七万多字,但由于其在村上春树小说创作中处于开始阶段,且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特征,因而在其创作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文化具备了后现代化特征,文学也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特色。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后现代主义文学被看作是西方文学的特有现象。

然而,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不断发展着,且不断从西方向东方延伸。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功就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文学并非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专利。

当今世界,东方文学大国日本、印度等都相继出现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后现代文学景观。

村上春树的作品大都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范畴。

无论从《且听风吟》创作的时间上,还是从其呈现出的创作特征方面,都可证明这部小说有着强烈的后现代倾向。

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特征和碎片化特征两个方面来揭示村上春树这部作品的后现代特征。

一、《且听风吟》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特征性小说,有自反式小说三、二《且听风吟》这部作品的新颖之处还在于其语言的艺术性,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拟人、引用等多种语言表现方法,营造了特殊的氛围。

小说《且听风吟》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战后日本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我”与朋友们的邂逅与交往,描绘了日本年轻人的孤独、空虚和无奈,揭示了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和不可思议的人世沧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其语 言艺术风格 、比喻特 色,以及后 现 实主义特征 具有代表性 。
关键词 : 《 且听风吟 》;村 上春树 ;语言特 色
中图分类号 :I 3 1 3 . 0 7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4 9 9 ( 2 0 1 7 ) 0 3 — 0 1 7 2 — 0 2
《 且听风吟》中还有一个 比喻特色就是感官的转换 ,也 就是将一种感官的感受去 比喻另一种感官的感受 ,借助对喻 幽默的语言也是构成村上春树 《 且 听风吟》语言艺术风 体感官的描述使本体感官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进而让两种 格的重要因素,这种幽默是苦涩和压抑的幽默。读者在阅读 感官感受发生交错 ,得到进一步的展开。如 《 且听风吟》中 腋下和下水沟的味道像蛋糕卷一样好好地互相重 《 且听风吟》时 ,常常会因为领会到作者幽默中没有表 明的 的这句话 “ 意思而微微一笑 ,但这会心一笑还透露出一些的苦涩与哀 叠并沉淀下来 。” ,作者通过嗅觉和视觉的相互交错 ,使读
《 且听风吟 》中的每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都让读者陶醉在其 感 。作者把 自己和被描述 的事物之 间保持一种相对 的距离 中,展开 自由的想象 ,解剖读者 内心深处 的空虚寂寞。年轻 后 ,对比感也随之产生 ,将二者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晰 ,不建 人的无动于衷 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哑然失笑,但 内心又 立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更加崭新的一面。 掺杂着些许的不安和沉重。村上春树运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批 作者还运用一种和本体无关的喻体去形容本体 ,让二者之间 判着社会,表达着 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希望借助 自己的 产生我们所想不到的某种关联 ,再进行细致的描述 ,带领读 小说唤醒世人和反映社会。因此 ,村上春树在语言运用上会 者打破原有 的思维模式【 2 】 。 2 . 感官的转换 使用方言和粗俗的语言 ,展现出人在社会中的真实形象 ,也
1 . 产 生距 离感和 对 比感
村上春树 《 且 听风吟 》的重要 比喻特色之一是 比喻产生 《 且听风吟 》的语言风格虽较为质朴 ,但不影响它丰富 的距离感和对 比感 。作者不喜欢过分亲近 自己描述的对象 ,
的蕴意 和生动 的形 象 ,具有 引人 人 胜 的魅 力 ,将 读者 的注意 写作 时也不 会 采用 暧 昧 的 日 语 ,将 日 语 重新 改 造 ,形 成 村上 力紧紧地吸引住,陷人到这部作品之中。村上春树常常能够 春树独特的语言魅力 ,同时 ,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其独特的 通 过 语 言 表达 将 生 活 的 细 节 之 处 生 动形 象 地展 现 给读 者 , 思维 模 式 。距 离 感 的产 生 也 给读 者 带 来 了 一 种 隐 约 的对 比
摘 要: 《 且 听风吟 》是村上春树 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村上春树 通过这部 具有 文学 - 言 =性质的 小说表达 出 自己对死亡和性的超
然态度 ,以及 “ 心怀释 然”的 写作动机 和创作理念 。 《 且听风吟 》在语言 艺术上有 着 自己独特 的风格和特 色 ,并具有后 现 实主 义
1 . 语 言 简 洁 、 质 朴
春树 认为 直截 了 当地 描述 是 一件 苦难 的事 情 ,你 越是 急于 表 语 言 中看 不 到 一 点 亲 情 ,甚 至 也 没 有 半 分 同情 。 《 且 听风 达 ,越是容易黑暗的漩涡中,但 《 且听风吟 》却表现 出简洁 吟 》中的字 里行 间都透 露 着作 者对 社会 丑 恶 的不满 和厌 恶 , 明快的语言风格 ,直接表达出作者直截了当的写作态度 ,也 具 有很 强 的震 撼 力 。 反 映 出作 者 的 人生 态度 … 。作 品 中随处 可 以看 到干 净利 落 的 对话 ,读 者不 会 因为对话 的简 洁而感 到不 解 和疑 惑 ,反而 引


《 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
伤 。与此 同 时 ,嘲讽也 是 《 且 听 风 吟 》语 言 特色 重要 构成 要素 ,作者借助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述心中的真正想法 ,也
就是说反话 ,主要是表达讽刺 。如 《 且听风吟 》的第一章 , 《 且听风吟 》作者以 E t 本 战后为社会背景 ,直言不讳地 作者将叔父临死 的情形 比喻成狡黠 的猴 ,可见作者并不在意 揭穿 当时 日 本年轻人处于 日 本扭曲社会下 的思想和心理 ,无 叔父濒死的惨景 ,将病人膏肓的叔父形容成狡黠的猴 。幽默 处消解心中的苦闷和孤独 ,面对这种情形 的无 可奈何 。村上 又讽刺 ,充分表现 出 “ 我”对叔父 的反感和不满,在作品的
二、 《 且听风吟》的比喻特色
起读者对 《 且听风吟》中人物豪迈性格的同情,深深感受到 作品中人物的空虚寂寞和无可奈何。在作者不长的篇幅中, 村上 春树 《 且听风 吟 》的 比喻手法具有 自己独特 的特 可以深深感受到简洁质朴的语言 中作者的心理释放 ,同时, 征 ,开辟 了全新 的比喻 手法 。 简洁质朴的语言也便于读者理解作 品的中心思想。 2 . 蕴 意丰 富、形 象生 动
2 0 1 7 年 第3 期 ( 2 0 1 7 年0 3 4)
黑河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N0 3 2 O1 7

论村上春树 《 且听风吟 》的语言特色
黄 碧 琴
( 湖南财政 经济学院,湖南 长 沙 4 1 0 2 0 5 )
使 整部 作 品因方言 和粗俗 的语 言更 加 真实 生动 。
3 . 幽默与 嘲讽并 存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2 — 1 2 作 者简 介 :黄碧 琴( 1 9 7 2 —) ,女 ,重庆 人 ,硕 士 ,主要从 事 日本语 言文 学研 究 。
2 0 1 7 # - 第3 期( 2 0 1 7 年0 3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