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题易错题

合集下载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是()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H:N相对质量比=10:14:22、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B、3:1:2C、4:1:2D、3:1:3【解析】比较反应前后两幅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分子数为3(1个A分子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Y分子数为1,生成C的分子数为2。

化学方程式为3A+B=2C。

答案:B。

【易错题点睛】由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反应前A分子的个数是4个,B分子的个数是1个;反应后A分子剩余1个并生成2个C分子。

所以实际反应的A分子是3个,因此该反应为3A + 2B = 2C,即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没反应的分子不能计算在内,可以将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划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不能说这样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A错;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比如氕、氘、氚,故B 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

【易错题点睛】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 正确。

第二章 化学易错题

第二章 化学易错题

第二章易错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B.若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灭火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D.做完实验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2.下列关于钠及其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着火后,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属于碱性氧化物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可以与CO2反应且产物相同D.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菌消毒剂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氯化铁D.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的雾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氯水和液氯都是混合物B.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和次氯酸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将8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C.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D.在标准状况时,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1:36.在同温同压下,a g气体A与b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与B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B.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A与B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b∶aC.同质量的A、B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b∶aD.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为a∶b7.向0.50 L 0.3 mo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至溶液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重的4.4g为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B.溶质为Na2CO3C.溶质为NaHCO3D .低温蒸干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原溶液中NaOH 的质量+4.4g8.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内外环颜色的差异表明氯水中含有H +和HClO 等粒子B .Cl 2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O=2H ++Cl -+ClO -C .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D .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指示剂显色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9.在100 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密度为ρ g·cm -3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c2mol·L -1的硫酸。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复习题(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复习题(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2.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甲、乙所含的元素种类与丙、丁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4.《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5.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00.500反应后的质量/g23x243A.乙可能是催化剂,x的值等于0B.甲一定是化合物,丙丁可能是单质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6.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7.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5V OΔ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180g5g100g5g t2a55g60g b t3c d40g5gA.丙是O2,丁是V2O5B.t3时,共生成80g SO3C.a=70g,c=65g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 8.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9.某物质4.6g 在氧气里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只含有碳、氢元素,D .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1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实验装置类选择题含解析

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实验装置类选择题含解析

实验装置类选择题【错题纠正】例题1、下列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Ⅰ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B.图Ⅱ用于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C.图Ⅲ用于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图Ⅳ用于制取3NaHCO晶体【解析】A.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用碱石灰干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于可能还有过剩的浓硫酸,因此在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时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类似于浓硫酸的稀释,B选项符合题意;C.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作正极被保护,可用K3[Fe(CN)6]来检验是否生成Fe2+从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CO2和NH3通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蘸有稀硫酸的棉花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例题2、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与酸反应产生还原性的硫化氢气体;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解析】A。

气体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逸出,得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A项错误;B。

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避免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可点燃气体,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声音越尖锐,氢气的纯度越低,故B项正确;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使W处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故C项错误;D。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难)基础卷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难)基础卷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难)基础卷附答案一、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1.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合图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OH Na2CO320℃40℃20℃40℃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2.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燃烧条件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4.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5.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7.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B.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C.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均有溶质析出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8.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9.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6.036.336.637.037.3KNO331.645.863.985.5110Ca(OH)20.170.150.130.120.1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11.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硝酸钾1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培优专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④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6.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示意图中甲、乙、丙均为混合物B.过程Ⅰ和Ⅱ都发生化学变化C.过程Ⅱ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类别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元素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C.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变化观: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A解析:A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给水通直流电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解析:D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给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二氧化锰既可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又可做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C.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解析:B【分析】考查催化剂的相关知识。

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也不能增加生成物质量;不符合题意;B、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二氧化锰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符合题意;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要满足“一变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D、很多化学反应都不需要催化剂,如木炭、硫粉燃烧等;不符合题意。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2.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显电性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C.“零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B解析:B【分析】根据“四中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微粒中无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即可.由题意可知:A、由于中子不显电性,该微粒中只有中子,所以不显电性。

故A正确;B、由于该微粒中只有中子,失去中子也不显电性,故不会化合价为+1,故B错误;C、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个中子的质量=4,故C正确;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解析:C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A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错误。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⑤⑥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9mlB.等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取液体药品C.给液体加热D.读液体的体积9.下列实验结果或操作正确的为()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B.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C.为了防止液滴飞溅,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滴加液体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10.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清洗所用仪器,达不到目的的是()A.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C.用稀盐酸清洗管壁上附着碳酸钙的试管D.用稀硫酸清洗管壁上附着铜的试管11.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连接导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二、填空题12.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1)写出A、D、F仪器名称:A为_______;D为_______;F为_______。

初三化学易错题集锦

初三化学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初三化学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碱:碱式碳酸铜、碳酸B.营养物质:水、无机盐C.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D.有机合成材料:塑料、碳纤维答案:B解析:A、碱式碳酸铜是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B、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D、碳纤维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C60C.氯化钠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A.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B. C60是由碳六十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选项错误;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D.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自来水C.湖泊水D.蒸馏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纯净物的判断。

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湖泊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是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小提示: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常见的纯净物有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4、家庭生活和化学实验室都是化学实验的场所,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降低自来水的硬度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该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来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此实验方案无法达到目的;B、氨分子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若观察到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此实验能达到目的;C、自来水经过简易净水器后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此实验无法达到目的;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时应控制变量,即加入相同量的红墨水,还应取等质量的水,水温不同时,通过比较水完全变红的时间来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此实验无法达到目的。

化学第1单元易错题精选

化学第1单元易错题精选

第1单元易错题精选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4•大庆)已知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B C D.B C D.B C D7.(2014•沈阳)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CD均易溶于水) 火点:9.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将要称量的物品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g ,游二.填空题(共1小题)10.注:单向阀原理说明:当注射器推活塞时,①关闭,②打开;当注射器拉活塞时,①打开,②关闭. (1)甲、乙两同学欲对上述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甲同学是用手捂住试管(或微热试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液面上升的现象.是否能?答: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乙同学是先从玻璃导管向试管中注入水,观察导管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是否形成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差是否变化的方法.是否能?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若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请思考新方案,并填下列空白(若上述可行,则不填下列空白):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操作方法) _________ ,看到 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向试管中加入0、00127%的碘水10g ,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置成溶液A .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SO 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 2+I 2+2H 2O=H 2SO4+2HI ,A 溶液由 _________ 色变为 _________ 时表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应停止抽气.(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 2的最高浓度限值(mg/m 3):一级标准:0.15;二级标准:0.50;三级标准:0.70.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活动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 ,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 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时间和次数如下(假定每次抽气500mL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3中所列举第一小组:_________;第二小组:_________;①在实验过程中,需缓缓抽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若快速抽拉,则测定的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②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含量属于_________(填数字)级标准,_________(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准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两个小组所用药品和装置均无问题)_________.第1单元易错题精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4•大庆)已知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 C D,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B C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B C D,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错误..B C D9.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将要称量的物品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g,游码读数为0.8g.对此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二.填空题(共1小题)10.注:单向阀原理说明:当注射器推活塞时,①关闭,②打开;当注射器拉活塞时,①打开,②关闭.(1)甲、乙两同学欲对上述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甲同学是用手捂住试管(或微热试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液面上升的现象.是否能?答:不能(填能或不能);乙同学是先从玻璃导管向试管中注入水,观察导管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是否形成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差是否变化的方法.是否能?不能(填能或不能);若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请思考新方案,并填下列空白(若上述可行,则不填下列空白):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操作方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填实验现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向试管中加入0、00127%的碘水10g,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置成溶液A.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A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表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应停止抽气.(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0.15;二级标准:0.50;三级标准:0.70.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活动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时间和次数如下(假定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第一小组:0.64;第二小组:0.49;①在实验过程中,需缓缓抽动活塞的目的是目的是让二氧化硫与碘充分反应(或使空气中二氧化硫被充分吸收);若快速抽拉,则测定的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②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含量属于三级(填数字)级标准,第一(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准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两个小组所用药品和装置均无问题)抽气速率过快,造成空气中SO2与碘水未充分反应,产生较大误差.==0.000032g=0.032mg 第一组:第二组:。

初三化学上 试卷一(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 试卷一(含答案)

第一题选择题(2分*20)1、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2、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 === 2Na2CO3 +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4、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

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A.将一氧化碳倒出 B.将气体点燃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6、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A.CO和CO2 B.SO2和CO2 C.NO2和SO2 D.O3和CO7、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A.①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8、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

九年级化学 易错题精选 试题

九年级化学 易错题精选  试题

济源大峪镇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易错题精选新人教版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选择题〔一共15分〕1、蒸馏水不易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A 、氧原子 B、氧元素C、氧分子 C、氢元素2、SO2和CO2两种物质中含有一样的〔〕A、氧分子B、氧元素C、氧原子个数D、氧的质量分数3、一样数目的SO2和CO2分子中含有一样的〔〕A、氧分子B、氧元素C、氧原子个数D、氧的质量分数4、实验室用CO复原8g氧化铜,那么实际消耗CO的质量为〔〕A、等于B、小于C、大于D、无法确定5、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响中P、O2、P2O5质量比是〔〕A、124:160:284B、31:32:142C、4:5:2D、2:5:16、以下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组成元素一样,性质不一定一样B、具有一样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8、如以下图所示,将分别充满以下气体的四支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拔开塞子后,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A、H2B、CO2C、N2D、O2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程度,读数为20ml。

倒出局部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那么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等于15 B、小于15 C、大于15 D、无法确定1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洁物C、一定是混合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11、在运动会上做升空表演的遥控飞艇内,充有既平安且密度又小的气体是〔〕A、氢气B、氮气C、氦气D、甲烷12、金属元素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那么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MCl2B、MCl3C、M2Cl3D、MCl13、某10g碳酸钙样品含有杂质,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那么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Na2CO3B、 K2CO3C、MgCO3D、CaCl214、以下化学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NB、OC、H2D、Ne二、填空题〔一共45分〕1、除去CO中的CO2应通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除去CO2中的CO应通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例如:水是由构成,汞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

九年级化学易错题整理

九年级化学易错题整理

九年级化学易错题整理一、选择题(1 - 10题)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 B. 酒精挥发。

- C. 蜡烛燃烧。

- D. 矿石粉碎。

- 答案:C。

-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为液态)、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矿石粉碎(只是形状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氮气。

- B. 氧气。

- C. 二氧化碳。

- D. 稀有气体。

- 答案:A。

- 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稀有气体约为0.94%,所以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木炭。

- B. 铁丝。

- C. 红磷。

- D. 硫粉。

- 答案:C。

-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 B.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 C. 将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D.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 答案:B。

- 解析: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是正确的操作;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要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防止腐蚀托盘;闻药品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B. 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 C. 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 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答案:D。

-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加热氢气氧化铜水铜B .→+加热氧化汞汞氧气C .+→+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 .+→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D解析:DA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 。

2.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则关于水体现的主要作用错误的是(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硫燃烧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冷却降温C.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D.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B解析:BA、检查装置气密性,若气密性良好,则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故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则②中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故B不正确;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中压强变大,则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故C正确;D、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D正确。

故选B。

3.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代表氯化钾B.t2时刻O2开始产生C.从t1时刻起,KMnO4开始分解,从t2时刻起KClO3开始分解D.KMnO4反应生成其中的一种物质可以作KClO3反应的催化剂B解析:B【分析】由图可知:b的质量比a的质量先减少,说明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 D解析:DA、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A错。

B、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瓶塞需倒放,瓶口需紧靠试管口,图中操作错误,B错。

C、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外一盏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正确。

故选:D。

2.实验操作也是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D解析:D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B、取用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不符合题意;C、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D、在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量筒B.试管C.滴瓶D.烧杯C解析:CA、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C、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正确。

D、烧杯可以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

4.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不断增加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解析:BA、由图可知,燃烧前,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9%,故错误;B、由图可知,当氧气的浓度低于16%时,就不能正常燃烧,故正确;C、实验中要用蜡烛燃烧耗掉氧气,故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错误;D、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由二氧化碳气体、氧气等。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已知氯气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H2(g)+Cl2(g)=2HCl(l) △H1H2(l)+Cl2(l)=2HCl(g) △H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H1>△H2B.两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均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g)时放出的热量多于生成1 mol HCl(l)时放出的热量D.1 mol HCl(g)具有的能量小于1 mol HCl(l)具有的能量答案:B【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又因为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则反应H2(g)+Cl2(g)=2HCl(l)放出的热量大于反应H2(l)+Cl2(l)=2HCl(g)放出的热量,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即△H1<△H2,故A错误;B.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所以两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均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B正确;C.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则相同条件下生成1 mol HCl(g)时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1 mol HCl(l)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即1 mol HCl(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Cl(l)具有的能量,故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B.已知C(石墨)=C(金刚石)△H>0,则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由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含1mol CH3COOH 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D.已知H2燃烧热△H=−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H=−285.8 kJ⋅mol−1答案:B【详解】A. 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放热,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更多,故A错误;B. C(石墨)=C(金刚石)△H>0,反应吸热,说明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C. 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吸热热量,反应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故C错误;D. 由燃烧热的定义可知,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5.8 kJ•mol-1,故D错误;答案选B。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A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碳12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ad/bcB.bc/12adC.12ac/bdD.ad/12ac A解析:A根据题给信息,碳−12原子质量为:B原子的质量×cd,由于A 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所以A原于质量为:B原子的质量×ab,相对原子质量=1×12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所以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dbc,故选A。

2.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是45 D.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③的化学性质相似C解析: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

A、由图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即质子数为34;不符合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质子数为34,则中子数=79-34=45;符合题意;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代入计算时,需要取整。

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既有吸热又有放热B.②→③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分解C.t1→t2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水分子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③,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②>③B解析:B解:①是冰状态,②是水状态,③是水蒸气状态。

A、①→②→③过程是冰吸热变成水,再吸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放热,故错误;B、②→③的过程是水变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分解,故正确;C、分子永远不停地运动,因此t1→t2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水分子始终在运动,错误;D、①是冰状态,②是水状态,③是水蒸气状态,水分子运动速率②<③,水分子间隔②<①<③,故错误。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7章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培优提高)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7章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硝苯地平缓释片常用语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硝苯地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8组吸收峰B.苯环上的氢原子发生氯代时,有2种一氯代物C.1mol该分子最多可以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D.其酸性水解产物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硝苯地平分子中有8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如图所示),故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吸收峰,A正确;B.苯环上有4种H,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B错误;C.由于酯基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和氢气按1:3加成,两个双键各按1:1和氢气加成,故1mol该分子最多可以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该分子酸性水解得到甲醇,甲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A。

2.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B.贵金属钯也可将R2CHOH羰基化C.反应物CH3CH2OH→产物CH3CHO,发生了氧化反应D.反应过程中,Pd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 C-H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A正确;B. R2CHOH中与-OH相连的C上有H,贵金属钯也可将R2CHOH羰基化,B正确;C. 反应物CH3CH2OH→产物CH3CHO,发生了氧化反应,C正确;D. 反应过程中,Pd与原子成键结构改变,成键数目改变,D错误。

答案为D。

3.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也称为抗坏血酸B.难溶于水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D.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答案:B解析:A.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故A不选;B.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故B选;C.维生素C易被氧化,表现出还原性,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故C不选;D.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人体所需维生素C主要从食物中获取,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D不选;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错) 解析:是单质碘能被CCl4萃取并且溶液显紫色,碘离子不易溶于CCl4也没有颜色。

2、胶体能透过滤纸,浊液不能透过滤纸(错)
解析:胶体能透过滤纸正确,因为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和分散剂都能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分散剂能够透过滤纸。

3、将同温、同浓度的Na2SO3和Na2CO3溶液,后者的pH较大,证明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错)
解析:只能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因为必须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H2SO4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4、将胆矾加入到少量蒸馏水中,得到蓝色浊液,加热时浑浊更加明显(对)
解析:蓝色浊液是铜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铜所致,加热时铜离子的水解程度增大,故浑浊更加明显。

5、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溶液变为蓝色并有气泡冒出(错)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故溶液变蓝色,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故溶液变蓝后会再褪色。

6、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则该铝热剂中不含氧化铁(错)
解析:若铝粉过量,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3+会被铝还原为Fe2+。

7、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来收集氨气(错)
解析: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大,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溶解度虽然略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依然很大,氨气仍然会被饱和氯化铵溶液吸收。

8、将某溶液插入两个电极,通直流电时,溶质粒子一定分别向两极移动(错)解析:有些溶质的粒子是不电离的,如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的溶质微粒不会向两级移动溶液它们的溶液不导电。

9、S2-具有还原性,SO32-具有氧化性,二者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错)
解析:S2-与SO3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2S2-+SO32-+6H+=3S↓+3H2O,不能大量共存,但是在碱性溶液中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

10、试管内壁残留的银、铜都可以用稀硝酸浸泡洗涤除去(对)
解析:稀硝酸在常温下就能溶解铜和银生成可溶性的硝酸盐从而除去铜和银,注意不能用浓硝酸,这样消耗硝酸多而且生成的二氧化氮多,污染大。

11、由两种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错)
解析:不同的原子可以是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如18O2与16O2就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

12、同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点都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的(错)解答:不一定是逐渐升高的,如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F2、Cl2、Br2、I2的熔点是逐渐升高的,而IA族元素中的H2的熔点最低,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点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降低的。

13、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g,要配制20℃0.5mol/L的Ca(OH)2溶液480mL,需要使用500mL的容量瓶(错)
解析: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g,n[Ca(OH)2]=0.16g/74g/mol =0.00216mol
近似地认为100g水溶解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后所得的溶液的体积还是100mL,则饱和石灰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216mol/0.1L=0.0216mol/L,所以在20℃时,不可能配制出0.5mol/L的Ca(OH)2溶液。

14、工业上可以用金属钠来制取金属钾,其原理是钠比钾活泼,发生置换反应(错)解析:工业上可以用金属钠来制取金属钾的原理是发生置换反应:KCl+Na≒NaCl+K,不是因为钠比钾活泼,而是由于钾的沸点比钠的沸点低,从反应体系中挥发出来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反应得以进行。

15、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错)
解析:没有说明是同周期元素,不同周期的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也可以大于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如锂原子半径>氯原子半径
16、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而假碘盐中不含碘酸钾,可以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鉴别真假碘盐(错)
解析:只有淀粉碘化钾溶液无法鉴别碘酸钾,因为反应IO3-+5I-+6H+=3I2+3H2O 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17、24g镁单质在足量空气中燃烧固体增重16g(错)
解析:镁条在空气燃烧时不仅仅跟氧气反应,还会跟氮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固体质量增加不一定是16g,一般是小于16g,即镁跟氮气的反应的影响其主要作用。

18、在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中含有的分子数是4N A(错)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态,22.4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

19、向BaCl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先生成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消失(错)
解析:因为氯化钡是盐酸盐,盐酸是强酸,而亚硫酸是弱酸,二者不发生反应,没有沉淀生
20、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正确)
解析: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21、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作盛放浓硫酸的容器(错)
解析:不是不反应,而是发生反应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

22、钠、镁、铁对应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铝对应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错)
解析: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复杂氧化物。

23、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溶液:取一个规格为100mL的容量瓶,量取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溶液,溶于容量瓶中,然后再加水至容量瓶刻度线。

(错)
解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使用烧杯、量筒和玻璃棒即可,不需要使用容量瓶,而且也不能再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

24、在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的氟原子是1.5NA。

(错)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氟化氢不是气体,33.6L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不是1.5mol。

25、在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溶于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

(错)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是0.1mol,若0.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1 NA,但是0.1mol氯气溶于水中时,与水反应的氯气会小于0.1mol 氯气。

26、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发现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错)
解析:没有用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

27、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都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解析:这个说法是正确,氟和氧无正价,但是氟和氧是第二周期的。

28、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将BaSO4转化为BaCO3,证明Ksp(BaSO4)>Ksp(BaCO3)
(错)
解析:事实是Ksp(BaCO3) > Ksp(BaSO4),上述转化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32-的浓度足够大,使c(Ba2+)·c(CO32-)> Ksp(BaCO3),从而使沉淀转化。

29、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可以用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逸出的气体(错)
解析:浓溴水本身能挥发出有毒的溴蒸气而污染环境。

30、钠、镁、铝都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的方法制得(错)
解析:钠和镁是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的方法制得的,而铝是通过电解熔融的
氧化铝的方法制得的,因为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电离,无法被电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