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向善正能量 唱响时代主旋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向善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
古有“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之说,善是人心所向,故称之为人心“向善”,它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取向,人类的共同意志。

向善是优秀文化、是传统美德、是政治导向、是时代风尚、是巨大力量,是人内在的最高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正能量。

向善是优秀文化
向善是我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善本义是“吉祥,美好”,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

如“从善如流”、“上善若水”、“人之初,性本善”。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在谈论人性问题时,孟子以“性善论”知名于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管仲曰:“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向别人施以善意的人,别人也会对其施以善意。

在人类社会中,向善的确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其本身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去弘扬它。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南阳,夏人之居也。

夏人政尚忠朴,有先王之遗风。

”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长期的传统美德熏陶,铸就了南阳儿女勇于献身、重义轻利、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群体性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全盘吸收,而是要去粗存精、
推陈出新。

对那些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好传统,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向善是传统美德
好善、向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至乐莫若行善”、“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不说明古人对善的推崇。

南阳自古就是一方友爱向善的热土,千百年来,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盆地流传:神医扁鹊既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他行医至南阳,为许多穷苦百姓治好顽疾,扁鹊号“卢医”,镇平境内至今仍设有“卢医镇”,建有“卢医庙”;商圣范蠡则以宽以待人、自强不息、富而好德、乐善好施著称于世;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待人敦厚、禁止掳掠,“敝帚自珍”这个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诚恳尚善、善待子民的风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成为一代圣贤……
医圣张仲景堪称这方热土上好善的代表。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灾疫连年,民不聊生。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伤寒病大流行,张仲景打破官场戒律,办完公事后在公堂上行医,为深受疫病之痛的百姓解
难。

张仲景不慕权力,不顾个人得失,其亲民、爱民、为民的道德情操令人钦敬。

除“坐堂行医”外,饺子的传说也反映了张仲景的善心善举:张仲景告老还乡后,见家乡白河岸边许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中非常难受,便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即后世的饺子,送给人们食用,治愈了病人的烂耳朵。

“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医圣祠内的这副对联就是对张仲景一心向善的高度概括。

向善是政治导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向善”成为主流,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一人一城、一域一国,有了精神家园方能守望理想,登高远眺。

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育“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南阳精神。

为积极推进居民素质提升工程,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感动南阳十大人物评选等活动,让英雄情怀在民众间持续发酵、升温,让群众在感动
中感悟,在感悟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境界。

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力量强大。

南阳日报及所属媒体开设《震撼·讲述》、《我爱大美南阳》、《大爱无疆》、《新闻人物》、《百姓故事》等公益性栏目,推出“节俭养德全民向善”、“道德模范在身边”、“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等系列报道,持续弘扬“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新时期南阳精神,推出一大批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的典型人物(集体)。

连续16年开展“救助百户特困职工家庭”、“向灾区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救助活动,累计筹集社会救助资金8260多万元。

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为50岁以上居民免费体检”活动;连续16年与团市委联合开展“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累计筹集资金93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3万余名,连续多年筹措资金总数、资助学生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誉为“媒体公益的南阳模式”,以强大的张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与此同时,广大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服务活动,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

一次次文明实践的锤炼,让群众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多的南阳人将“爱”和“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南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南阳跨越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向善是时代风尚
现代社会常常可见急功近利、背信弃义、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劣迹,这会埋下制约人格完善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隐患。

因此,倡导“向善”的精神,当今社会尤为需要,需要以善引领时代风尚。

一个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好人精神的弘扬,时代精神发端于传统的历史积淀, 人文精神植根于厚重的文化土壤。

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等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南阳人,并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自觉,彭雪枫一世忠贞、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冯友兰“正其义不谋其利”的哲学境界,编外雷锋团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都熏陶濡染、激励着南阳人胸怀大气、担当正义……一批又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王锋、贾晓玉、邹令东、杜东翔、程武超、韩玉山、王金山、柴小女、李相岑、托举三兄弟……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或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或扶困济贫,慷慨解囊。

审视英雄群体现象背后,我们发现业已形成的“全民向善”时代精神,是以英雄群体为代表的南阳人共同的道德追求和价值选择。

目前,市级道德模范200余人中,有6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当选省道德模范。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南阳好人的高尚品格,弘扬了
南阳“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时代精神,成为引领社会向善的时代风尚。

孔子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学习达到其目的的。

我市结合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不断挖掘隐藏在民间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并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学习、关爱、争当“好人”的运行机制和浓厚氛围,形成了产生“好人”的肥沃土壤。

1400余场次“道德讲堂”、700余场道德模范基层巡讲、160多场次“道德模范故事汇”……当好人现象演变成好人效应,这些好人身上呈现的崇文尚德、舍生取义、甘于奉献的精神,必将成为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奉献爱心,热情参与各项社会事业,最终形成“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良好社会局面。

向善是巨大力量
人心向善,“向”是关键,“向”是力量,“向”是动力。

南阳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弘扬南阳“全民向善、人心思进、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时代精神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发挥着“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好人现象”自然引发“好人效应”,“做好事、
献爱心、讲奉献”,逐渐从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邓州“编外雷锋团”是南阳盆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亮丽名片。

17年来,“编外雷锋团”经过24次“扩编”,从最初560名雷锋的战友,发展成为包括少年营、交警营、巾帼营等19个营在内的1.2万余人的志愿团体,延伸到各行各业。

“编外雷锋团”用一件件好事、实事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助人、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正以几何速度在南阳盆地扩散、生根、壮大,成为引导社会形成文明风尚的生力军。

《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新闻媒体称他们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学雷锋群体”,中宣部授予编外雷锋团集体“时代楷模”称号。

李相岑,一名曾经为生活奔波的农民工,20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为社会、为群众做好事,出资出力无怨无悔;他成立了南阳第一个民间志愿服务机构,感召并带出了1万多名社区志愿者,成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在2016年9月1日民政部主办的全国第九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李相岑又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

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中小学生志愿者和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在全社会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全民向善、人心思进”也必将成为助推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建设、实现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强大正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