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施云芬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邮编: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通过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课件设计理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

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

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

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个中国人,肚子里应该有几首古诗。

且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学习《牧童》(一)大声诵读,亲近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

让学生感受到读准确、读清楚、读得有节奏就是一种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教学设计_3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是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其中一首。

本诗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课教学设计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课教学设计5

《舟过安仁》教课方案一、学情剖析:《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这首诗,以奇特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开朗的情景。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当是不陌生的。

因此,教课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望,调换起学习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必定的律诗累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现也充满了学习兴趣,而怎样适应这类学情则是教师所应当掌握的。

在《舟过安仁》这首诗的学习从前,学生已经学过一首对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类浅白易懂,充满情味的诗歌兴趣浓重。

二、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2、能借助说明,联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境界,感觉小孩形象,领会作者对小孩的欣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觉童年生活的情味。

三、教课要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境界,感觉小孩形象,领会诗中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课难点:领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遇到美的熏陶。

五、教课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讲课。

七、教课过程:(一)、导入引出诗题1、导入:图片导入:童年游戏的图片(跳格子、跳皮筋、过家家)2、发问学生:同学们下学后的课余活动有哪些?3、老师总结:童年的生活的确像一支支悦耳的歌,像一幅漂亮的画,更像一首首美好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那么我们的前辈们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在古时候,那些和你们一般大的小孩子会做些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中的童年。

让我们一同走进八百多年前那个春季。

4、老师朗诵引出古诗: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

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季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阳光明朗,柔风拂面,怎不令人神清气爽?空暇之余,不经一瞥,看到了风趣的一幕。

他于是提笔挥毫写下一首诗。

(配有背景音乐)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写下什么诗呢?5、写诗题,全班齐读古诗6、介绍诗人:杨万里善于七言绝句,无论农家生活,仍是自然光景,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开朗,兴趣横生,特别难得的是,他喜爱描绘小孩形象,所写的田园诗,特别善于利用小孩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成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牧童》《舟过安仁》两篇诗歌,理解诗歌中的寓意和情感,能正确理解关键词汇并进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读、诗歌鉴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美好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牧童》《舟过安仁》两篇诗歌的朗读和理解,关键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鉴赏,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自然风景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欣赏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学习《牧童》(1)朗读诗歌《牧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如“牧童”,“平原”,“载歌载舞”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学生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谈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学习《舟过安仁》(1)朗读诗歌《舟过安仁》,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宁静和美好。

(2)分组学生自主朗读,并进行诗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就两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展开讨论,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进行课程总结,激励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诗歌朗读的准确度、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诗歌朗诵比赛,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并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诗歌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互相学习和提高。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我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自然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我先背诵一首与安仁镇相关的古诗词,然后邀请学生接着背诵,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舟过安仁》。
3.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演奏古筝曲。让学生在优雅的古风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1.我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我给出一些讨论话题,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你觉得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13篇)《舟过安仁》篇1【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古诗词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2.激发好奇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让学生猜测诗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互动交流: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古诗词教材、卡片、黑板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诗词的结构、修辞手法等,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2.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词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再现诗人在创作《舟过安仁》时的情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朗读、品味、感悟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舟过安仁》,并背诵全诗。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辅导。
2.组织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较准,较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

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艺〔1〕看法〝篙〞、〝棹〞,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2〕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味。

〔3〕用画的方式自在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形,或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上去。

2、进程与方法〔1〕经过有感情地朗诵,感悟、体会诗句意境。

〔2〕经过想象,加深对诗意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情味。

【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味。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说话导入,激起兴味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明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共同看看这两个孩子的身上能否有你们的影子。

〔出示课题——舟过安仁〕二、初读古诗,全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舟过安仁»,要求:读正确,读迟滞。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留意〝篙〞、〝棹〞的读音。

3、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经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了解的中央勾勒出来。

4、指名交流,师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小同伴协作学习。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抓场景,解诗意〔1〕引导: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诗人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述说〕〔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设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收回怎样的疑问?师: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大惑不解,冥思苦想,愣是想不明白。

大白昼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

突然,他明白了,他——〔豁然开朗〕,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行进。

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豁然开朗?——怪生〔了解〝怪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

5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古诗中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了解“复述通行证法”“坐庄法”两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学习过程:一、猜古诗,导入主题1.中央电视台有档文化类节目《诗词大会》,其中有个环节是根据画面猜古诗,咱们也来玩一玩吧!出示图片猜古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出示四首诗,讨论:有什么共同点?小结:都是表现童年的古诗,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童年,学习第五课的前两首诗。

读课题。

二、想象画面,理解古诗(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用复述通行证法理解古诗。

1.独立学习。

组成4人小组,确定ABCD四个角色,每人一句理解古诗。

2.聚焦难点预设一: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同学们在独立翻译句子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咱们交流一下。

(提问交流)预设二:教师质疑,直接聚焦。

“六七里”是什么意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草原辽阔,绿草如茵)“三四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笛声悠扬,时断时续)小结:“六七里”“三四声”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来理解,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来理解。

板书:想象画面4.用复述通行证法小组合作理解第一首古诗。

(1)选一小组上台展示,发通行证。

(2)评价。

小组自评,全班评价。

(3)小组内运用“复述通行证”理解古诗。

(4)展示朗读。

5.用“复述通行证法”理解第二首古诗,并合作朗读古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

《舟过安仁》教案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少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要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

一是和少儿成立和睦的语言沟通关系。

每当和少儿发言时,我老是笑容相迎,声音和蔼,动作亲昵,除去少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谈话。

二是着重培育少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讲堂教课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课模式,撤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拘束,多采纳自由议论和发言的形式,给每个少儿许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少儿,我老是仔细地耐心地听,热忱地帮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加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停提升,我要求每个少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少儿,即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余少儿模拟。

长久坚持,不停训练,少儿说话胆子也在不停提高。

学习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课中不行缺乏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少儿学习、模拟。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少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高声读,我高声读,少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诵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少儿频频聆听,在频频聆听中体验、品尝。

1、经过学习古诗词认识 4 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语等俯首皆是 ,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 ,即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为何 ?仍是没有完全“记死”的缘由。

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 ,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语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累积专栏”上每天一换 ,能够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解说 ,也可让学生个人收集 ,每天往笔录本上抄录 ,教师按期检查等等。

这样 ,一年便可记 300多条成语、 300 多则名言警语 ,与日俱增 ,终归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篙”、“棹”,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2)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或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诗句意境。

(2)通过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共同看看这两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出示课题——舟过安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舟过安仁》,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篙”、“棹”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师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小伙伴合作学习。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抓场景,解诗意
(1)引导: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诗人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
(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述说)
(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师: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

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

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

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指导朗读)
(3)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师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4、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4、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全班齐读古诗(配乐)。

6、练习熟读成诵。

五、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1、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
首诗(出示课件),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

他的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2、展开想象,将诗中情景画出来,或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