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和雪
小学科学7《雨和雪》教案
小学科学7《雨和雪》教案雨和雪教案引言:《雨和雪》是小学科学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体验到雨和雪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理解雨和雪的特点2. 技能目标:-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雨和雪》三、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雨和雪的概念,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雨和雪的好奇心。
- 提问:你们平常都见到过雨和雪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2. 展示与讨论(约15分钟)- 展示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形态和下落过程。
- 引导学生描述雨的特点,并与他们的日常经验进行比较。
- 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雪的形态和下落过程。
- 引导学生描述雪的特点,并与他们的日常经验进行比较。
3. 实验探究(约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些冰块和温水。
- 引导学生思考:当冰块与温水接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冰块融化和水汽凝结形成雨和雪的过程。
4. 小结(约10分钟)- 老师向学生复习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在小结环节提问,澄清他们对雨和雪的理解。
5.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在回家后观察当天的天气,并写一段描述雨或雪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五、教学参考资源:- 《小学科学七年级教材》- 图片或视频展示工具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雨和雪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比较。
《雨和雪》导学案
《雨和雪》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诗歌《雨和雪》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写作能力,尝试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雨和雪》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2. 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进行诗歌分析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运用适当的诗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雨和雪》的全文或朗诵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导学内容:A. 介绍《雨和雪》的作者及背景1. 《雨和雪》是著名诗人海子所作,海子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诗作以清新、唯美著称。
2. 该诗歌描写了天空下起雨,雪花飘飘的场景,展现出作者内心深藏的情感。
B. 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1. 诗歌中描述了雨和雪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诗歌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心境,以简洁、清新的文字表达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C. 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作用1. 通过诗歌《雨和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2.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3. 拓展练习:A.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B. 诗歌写作:要求学生尝试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以雨、雪为主题,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五、总结反馈: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雨和雪》的内容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诗歌分析和写作的练习,学生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多思考生活中的点滴,用诗歌来感悟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六、课外拓展:1. 阅读更多海子的诗作,了解其文学风格和创作思想。
2. 尝试写出更多自己的诗歌作品,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雪和雨的情话说说心情短句
雪和雨的情话说说心情短句1. 雪花飘落,思念如雪般纷纷扬扬。
2. 雨滴落下,心情仿佛被润泽般温暖。
3. 雪和雨,都是对爱情深沉的注解。
4. 雪花纷飞,仿佛在诉说我的爱意。
5. 雨水从天而降,轻柔地洗涤着我对你的思念。
6. 与你共赏雪景,心情如雪般纯净。
7. 雨夜寂静,心中涌动着满满的爱意。
8. 雪花飘飘,我对你的爱意不断飘洒。
9. 雨下得柔和而缓慢,正如我对你的真挚情感。
10. 每一片雪花都诉说着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11. 雨水从天而降,滋润着我对你的爱恋。
12. 在飘雪的日子里,我愿陪你走过每一个冬天。
13. 雨下得淅沥沥,仿佛在倾诉我对你的深情。
14. 雪花在空中飞舞,仿佛道出了我对你的珍视。
15. 在雨中相拥,心中只有你的存在。
16. 雪落在肩头,温暖如你的爱意。
17. 雨声淅沥,如同每一次对你的思念叮咛。
18. 在雪的世界里,只有我们的爱情不变。
19. 雨过天晴,心情明朗如初。
20. 雪飘落,情意多,只为你的微笑。
21. 雨滴聚集成泪水,代表我对你的痴情。
22. 雪花纷纷扬扬,犹如我的心舞动不止。
23. 雨下得洒脱,我们的爱情也将自由自在。
24. 雪花点点,恋爱的心情真美好。
25. 雨淋湿身体,却无法湿润我的热情。
26. 飘雪漫天,爱意洋溢在每个角落。
27. 雨中思念,滋养着我们的爱情。
28. 雪白世界,只为与你并肩走过。
29. 雨停了,我对你的想念却从未停止。
30. 纷飞的雪花,点缀着两颗相爱的心。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教学设计雨和雪: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言: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将探索天气现象的一部分,即雨和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认识它们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堂导入(20分钟):1. 引发兴趣:让学生在黑板上说出他们对雨和雪的一些了解和想法。
2. 看图片:展示一些雨和雪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天气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雨和雪是如何形成的。
二、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1. 雨的形成原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蒸发、水循环、冷凝的过程,以及云和雨的关系。
2. 雪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雨和雪有什么区别?并通过讲解雨水在高处被冷空气吹到冷得能使雨滴冷凝成霜花或冰晶的地方,最终形成雪花的过程。
并可以播放简短的视频或展示实际的雪晶图案,让学生对雪的形成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实践、观察与思考(40分钟):1. 制作水循环模型: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玻璃碗、透明塑料袋、冰块等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水循环模型。
2. 观察云朵模型:使用洗涤液和食盐制作云朵模型,向学生展示云是由小水滴组成的,也就是形成雨或雪的前身。
3. 实地观察与记录: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户外区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思维拓展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地观察中的发现和体会,引导学生对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2. 思维拓展: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如何预测雨天?为什么雨和雪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非常重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小结与概念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强调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五、家庭延伸活动(作业布置):1. 观察天气变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雨和雪》教案-最新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师:那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二、模拟实验,认识雨的形成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2.播放实验方法视频:
(1)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
(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在火焰上方约二厘米处不断晃动,均匀加热玻璃片。
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雪
第( 四)单元 第15课 第1课时
课题
15雨和雪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2-44页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
2.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3.了解更多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做模拟雨和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3)加热约一分钟后用热的玻璃片盖住烧杯,观察玻璃片的底部是否有水珠。
(4)接着在玻璃片上放置冰块,观察玻璃片底部有什么变化。每隔三十秒左右连续三次观察玻璃片底部的变化。
3.师:请同学们在实验中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简单地记录下来,同时小组内思考讨论记录单下面的问题。
实验记录单
观察到的现象
热玻璃片底部
有冰块的玻璃片底部
5.提问:看来天上下雨还是下雪跟什么有关系?雪是在什么温度下形成的?
6.谈话:大自然中除了下雨、下雪还有其他的降水形式吗?
7.学生讨论,观察图片。
四、课堂小结,欣赏雪花,拓宽知识。
1.谈话:大自然很奇妙,看,如果把雪花放大一万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课后作业:思考雪花为什么大多是六角形的?
小学科学第7课《雨和雪》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雨和雪》教案标题:小学科学第7课《雨和雪》教案引言:《雨和雪》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篇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以及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为了有效教授这一课程,本文将提供一份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方法等内容,以期帮助教师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液态到气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2. 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阐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转化过程。
2. 讲解水的循环以及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3. 通过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
3. 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交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雨?- 提示学生回忆前几课讲解的水的形态。
2. 导入新课(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水从哪里来?”- 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的特性和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实验(25分钟):- 将一杯水放置于教室中,观察水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中的水会消失?水去了哪里?- 解释蒸发的原理,解释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过程。
4. 概念讲解(15分钟):- 利用图片和动画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5. 启发思考(10分钟):- 提问:雪是怎么形成的?雨和雪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6. 实践活动(25分钟):- 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制作小型水循环模型,如水循环瓶模型等。
-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结果,分享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第22课雨和雪(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22课雨和雪(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22课——雨和雪(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科学第22课《雨和雪》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雨和雪是水的不同状态,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了解雨和雪是水的不同状态;-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了解雨和雪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与实验揭示事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3. 教学重点- 雨和雪的不同状态;- 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4. 教学准备- 图片或PPT展示关于雨和雪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纸杯、冰块、水等实验器材;- 扩音设备及相关设备。
5. 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如气温、物体的热胀冷缩等。
-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雨和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和雪的兴趣。
5.2 探究(25分钟)- 分小组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询问天气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
- 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块会变成水?”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雨和雪是水的哪个状态?”“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并呈现相关资料进行讲解。
- 分组讨论并设计小实验,展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5.3 梳理(10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实验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概念澄清,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4 实践应用(20分钟)-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利用纸杯、水等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实验,观察雨和雪的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雨和雪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5.5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
- 整理雨和雪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自主思考。
《雨和雪导学案》
《雨和雪》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雨和雪》,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雨和雪的不同表现方式,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
1.了解诗人对雨和雪的描写方式;
2.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奥;
4.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干系。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请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
然后引入诗歌《雨和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可能会描写的内容。
第二步:整体阅读
让学生阅读整首诗歌,了解诗人对雨和雪的描写方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情景和意境。
第三步:细读分析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雨和雪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可能想要表达的情感;
2.请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描写,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讨论诗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及对自然的态度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诗歌、观察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雨和雪带来的美丽和奇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第五步:拓展延伸
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现象的文章,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2.让学生选择一幅自然风景图片,写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或散文;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气勃勃。
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雨和雪》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还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22《雨和雪》教案(教案)
小学科学22《雨和雪》教案(教案)雨和雪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雨和雪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
教学准备:1. 雨和雪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实验器材:水、冰块、玻璃杯、水蒸气发生器。
3. 学生实验材料:纸、铅笔、水彩笔。
教学步骤:【导入】1. 引入学生对雨和雪的认知:引导学生回忆在哪些天气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并询问他们对雨和雪的观察结果。
【探究】2. 向学生展示一段关于雨和雪形成过程的视频资料,并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现象和区别。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雨和雪的观察结果和疑问。
4. 引导学生围绕形成雨和雪的原理展开探究。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a. 雨和雪是怎么形成的?b. 雨和雪的区别是什么?c. 雨和雪与气温有什么关系?d. 雨和雪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实验】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a. 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b. 在冰块上滴一滴水彩笔液体,观察其现象。
c. 利用水蒸气发生器产生水蒸气,将玻璃杯口缓缓倾斜在水蒸气上,观察其现象。
d. 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思考。
【展示与分享】6. 邀请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形成雨和雪的原理,让学生归纳提炼出关键词。
【拓展活动】7. 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帮助他们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
8.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与雨和雪相关的现象或原理。
【总结】9.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关于雨和雪的文章,包括形成过程、影响以及个人观察和体验等方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实验,学生对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也提高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雨和雪》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雨和雪》苏教版雨和雪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堂非常有趣和实用的课程,因为让他们了解了雨和雪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雨水的由来、雨的形成和意义,同时了解雪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雪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雨水的由来和形成过程。
雨水的来源主要是地球上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海洋。
当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时,地表上的水体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当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空气层时,因温度下降而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滴变得足够大时,它们就会下落到地面,形成雨水。
雨水对地球和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雨水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水源之一。
雨水能够滋润大地,滋养植物,让它们茂盛生长;同时,雨水也能够补充地下水和水库的水源,维持水循环的正常运转。
此外,雨水还可以清洗空气中的尘埃和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使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雪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雪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低温、足够的水汽和微小的悬浮物。
当气温下降到零下时,水蒸气能够迅速凝结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不断吸附周围的水汽并逐渐增大形成雪花。
雪花的形状和大小因悬浮物的种类和湿度而各不相同,每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雪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雪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和运动的机会。
孩子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等等,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同时,雪还可以为农业提供好的农田灌溉水源,在冬季保护冬小麦等农作物,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雪还能够为地球提供良好的保温层,减少地表的温度变化,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雨水和雪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保护环境,同时也要学会享受雨水和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用水、垃圾分类等方式来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同时,在雪天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户外运动,享受雪的乐趣。
《雨和雪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雨和雪》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进修《雨和雪》,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雨和雪》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诗歌《雨和雪》的分析和赏析。
3. 诗歌《雨和雪》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雨和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雨和雪》的主题和背景。
2. 讲授法:老师讲解《雨和雪》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雨和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朗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与《雨和雪》主题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雨和雪的联想和情感。
2. 讲解:介绍《雨和雪》的作者及背景,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分析:分析《雨和雪》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雨和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让学生进行《雨和雪》的仿写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朗诵:学生进行《雨和雪》的朗诵,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保持热爱和探索的态度。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表达意见、朗诵等方面。
2. 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包括诗歌赏析、写作练习等,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课后反馈: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雨和雪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雨和雪》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雨和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进修《雨和雪》,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雨和雪》的内容和主题,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介绍杜牧及其代表作品,讲解《雨和雪》的背景和主题,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写作。
2.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和展示,诗歌朗诵和赏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杜牧的图片和介绍他的生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雨和雪》:教师起首朗读《雨和雪》,然后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雨和雪》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赏析: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体会诗歌的美和情感。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雨和雪》的读后感或评论。
6.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判,引导学生对进修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作业设计:1. 阅读杜牧的其他代表作品,写一篇关于杜牧的作品介绍。
2. 练习诗歌朗诵,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
3. 选取一幅图片,写一篇与《雨和雪》相关的短文,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完成一篇关于《雨和雪》的读后感,包括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评判标准:1. 对杜牧及其代表作品有一定了解,能够准确描述《雨和雪》的内容和主题。
2. 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3. 诗歌朗诵和赏析表现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科学15雨和雪(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5雨和雪(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雨和雪(教案)引言: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雨和雪。
它们是水在大气中不同形态的表现。
今天我们将通过本节课来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雨的形成原理及影响(600字左右)1. 雨的形成原理:雨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的,随后水滴会逐渐增大并下落到地面上。
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 水蒸气的形成:当太阳照射到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时,水面会蒸发,形成水蒸气。
2) 水蒸气的上升:水蒸气受到热空气的推动,逐渐上升到高空。
3) 凝结与降落: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到冷空气,水蒸气快速冷却,并以微小的水滴形式凝结成云。
云中的水滴不断增大,最终变得足够重而从云中掉落,这就是雨的形成原理。
2. 雨的影响: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降水形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供给生物饮水:雨水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也为动物提供了饮水。
没有雨水,植物很难生长,动物也会因为缺水而生存困难。
2) 洗涤空气和土壤: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会带走空气中的气体和灰尘,清洗了大气。
同时,雨水还会滋润土壤,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3) 调节气温:雨天会带来一定的降温作用,使得天气变得凉爽。
特别是夏季,雨水可以降低高温天气的不适感。
4) 填补水资源:雨水会补充地下水资源,保持水库和湖泊的水位。
这对于供应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非常重要。
二、雪的形成原理及影响(600字左右)1. 雪的形成原理:雪是由冷凝的水蒸气在云层中冻结形成的,然后以固态的形式从云层中掉落。
雪花的形状因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而各有差别。
1) 飘落的雪花:在较低温度下,水蒸气迅速冷却并凝结成冰晶,形成雪花。
雪花由无数个六边形的冰晶组成,每一片都独一无二。
2) 纷飞的雪花:飘落的雪花会在空气中推着风漂浮,由于空气的不断运动,雪花也会不断变化其形状。
2. 雪的影响:雪是一种特殊的降水形式,对我们的生活以及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半雨一半雪的句子
一半雨一半雪的句子1.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漉漉的雨雪味。
2.路上的行人撑着伞,仿佛在乘坐时间机器前往雨雪交加的故事世界。
3.窗外的景色仿佛是一幅抽象画,由细碎的雨滴和飘飘的雪花拼凑而成。
4.冬天的天空,雨和雪化作一片朦胧的蓝。
5.一半的人期待着雪的片片轻舞,一半人却挺不住会下雨的天气。
6.那一瞬间,雨雪纷飞,犹如白色的蝴蝶与灰色的麻雀纠结在一起。
7.雨和雪,一个融化,一个撒落,犹如情感的起承转合。
8.每一个雨滴都带着一点雪的冰凉,每一片雪花都带着一点雨的温暖。
9.步行的人不禁担心,雨会不会变成雪,和自己的心一起堆积成冰。
10.雨和雪,代表着困扰和忧伤,也代表着清澈和美好。
11.雨滴和雪花,是灵魂的启迪者和束缚者。
12.伞下的人,沉默而平凡,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一片飘忽不定的雨雪。
13.雨和雪,是同一个世界的两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的彷徨与释放。
14.在雨雪纷飞的日子里,故事总会更加动人,心灵也会更加敏感。
15.空气中的水分,化作了天空的一把湿雪。
16.雨雪交加的天气,仿佛在传递着季节交替的节奏。
17.咬一口雪花,会有丝丝清凉的感觉,咬一口雨滴,会有丝丝温暖的味道。
18.雨和雪,是上天派来的信使,带来命运的转折和生活的情趣。
19.在雨和雪纷飞的季节,思绪也会像雨滴和雪花一样纠结不清。
20.雨雪纷飞,仿佛是一部无声的电影,在每个人的内心上映。
21.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半雨一半雪,无法彻底看透其中的奥妙。
22.时间是一半雨一半雪的魔术师,带走了过去,赋予了未来。
23.她的微笑总是散发着一半雨一半雪的温柔和神秘。
24.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座永远不会融化的一半雨一半雪的城堡。
25.他在夜晚的街头寻找一半雨一半雪的片段,却只捡到无尽的回忆。
26.你是我生命里的一半雨一半雪,给予我温暖,又带来了清凉。
27.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一半雨一半雪的故事,诉说着生命的美丽。
28.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只有一半雨一半雪的爱情才能长久。
2023秋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2 雨和雪 课件
人工降雨
为了加快云中小 水滴的增长速度,人 们发明了增雨火箭!
增雨火箭中的碘化银药粉,可加 快小水滴的凝结。
类推雪的形成
想一想,下雪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雪是怎样形成的呢?
下雪时温度很低!
温暖的南方很难 见到下雪呢。
有时不够冷,还 会出现雨夹雪。
分析下雪天的日期和当日气温,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2.2 雨和雪
下雨
下雪
这两幅图分别代表了什么自然现象?
雨和雪是自然界中常见 的降水现象。想一想,云是 水蒸气遇冷变的,雨和云有 关系吗?雪呢?
探究雨的形成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雨和云。
有云不一定 就有雨呀!
乌云一般压得比 较低。不下雨的 云……
乌云中的水蒸气 凝结得多了,就会 变得更重吧,然 后……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0℃以下)凝成的小冰晶, 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
冰雹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一些小如绿豆、黄豆, 大似栗子、 鸡蛋(或更大)的冰粒,在强对流天气条 件下形成。雹灾是中国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说一说你知 道的大自然的各 种降水形式。
查阅资料,了 解降水到地面后, 水的更多故事。
实验中看到了 什么现象?如何 解释雨是怎样形 成的?
当烧杯中的水遇 热,变成水蒸气上 升遇冷,凝结成小 水滴,不断增大而 从金属圆盘底部降 落下来。自然界中 的雨也与此类似。
小结
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 不断增大。当小水滴或小 冰晶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 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形 成雨。
➢ 雪是固态水的一种形式,由大量白 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及其聚合 物(雪团)组成。
➢ 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高空云 层的温度会更低。云中的水汽可以 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当这些 雪花增大到相当程度,上升气流托 不住它时,就会从云层里降落下来, 成为雪。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5雨和雪 课件
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点?
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 温度低于 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而成。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 一种灾害性天气。
谢谢观看
4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5.雨和雪
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1)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 ; (2)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雪 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 ; (3)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
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云中的小水滴、 小冰晶聚集变成 了雨滴、雪花
遇冷形成小水 滴、小冰晶。
蒸发
降雨
降雪
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 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 下来,从而产生降水。
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 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 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相同之处 : 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模拟雨的形成。
为什么培养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
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冷的培养皿,会在培 养皿底部凝结成小水珠。
在培养皿中放冰块起什么作用?
放入冰块会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 蒸气凝结成水珠的意图,说说大 小冰晶聚集。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吗?
观察雪花的形状,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点?
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点?
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 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 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雨和雪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雨和雪苏教版雨和雪:探索水的不同形态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引言雨和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降水形态。
了解雨和雪的产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不同形态以及天气变化。
本教案将介绍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现象。
一、雨的形成过程1. 蒸发和凝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来源于地表的湖泊、河流等水源。
当太阳照射地表的水面时,水会被太阳的热量转化为水蒸气。
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随着水蒸气的上升,逐渐冷却,水蒸气转化为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当这些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形成云。
2. 降水云是由大量的水滴组成的,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大而无法再悬浮在空中时,就会从云中下降,形成雨滴。
雨滴经过云层中的空气阻力,逐渐变大,最终落到地面上。
二、雪的形成过程雪是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雪花的奇妙结构。
1. 湿度和温度首先,气象条件需要适合雪花形成。
通常情况下,湿度较高、温度低于0℃时雪才会出现。
2. 雪花的形成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
冰晶以水蒸气为基础,在空气中形成冰核后开始生长。
当湿度足够高时,水蒸气围绕着冰晶形成冰晶突起。
这些突起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不断生长,最终形成规则而独特的雪花形状。
三、观察和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和实验。
1. 雨水采集与观察在雨天时,我们可以使用容器收集一些雨水。
将观察容器放在阴雨的地方,避免受到太阳直射。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观察雨滴的形状和大小。
2. 对雪花的观察在下雪天气,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冷的区域捕捉雪花。
在室内,使用放大镜观察雪花的形状,看看它们是否都是规则的六角形结构。
3. 雨和雪的区别通过对雨和雪的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雨滴通常是圆形的,而雪花则是六角形的。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雪花的结构有着许多不同的形状。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形态变化。
小学科学415《雨和雪》(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415《雨和雪》(教案及反思)《雨和雪》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天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演示材料:透明玻璃杯、水、碎冰块。
2.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下雨和下雪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天气现象的思考。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雨和雪是如何形成的呢?”Step 2 探究(10分钟)向学生介绍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解释降水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会产生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雪?Step 3 实验(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和雪的形成。
1. 在透明玻璃杯里倒入一些温水,让学生观察水从哪里蒸发。
2. 再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些碎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后水滴的形成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水滴出现?水滴是如何形成的?Step 4 总结(10分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帮助学生理解雨和雪的形成机制:水蒸气在空中冷却成为水滴,形成云和雨;水蒸气在冷空气中直接凝结成为雪花。
Step 5 拓展(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云和雨、雪。
引导他们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Step 6 提问与讨论(10分钟)提出一些与雨和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并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问题引发思考、观察实验、多媒体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2024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2雨和雪(课件)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雨和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雨和雪的形成,离不开上升气流 B.雨是云层冰晶融化后形成的
C. 冰晶落下,就是雪
D.以上都不对
2.雨和雪的相同之处是 ( )B 。 A.都是液体 B.都是水 C.都是固体 D.都是气体
3.雪花的基本形状是( C) A.三角形 B.五角形 C.六角形 D.梯形
让科学流行起来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水的循环》
雨和雪
想一想
有云才会下雨。
云是水蒸气遇冷变的, 雨和云有什么关系呢?
想一想 模拟雨的实验: (1)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 (2)点燃酒精灯,将金属浅盘放 在杯口上,在火焰上方约二厘米处不 断晃动,均匀加热玻璃片。 (3)接着在金属浅盘上放置冰块, 观察金属浅盘底部有什么变化。
结附着在地面 (0℃以下) 之交,它是
或物体上的小 凝成的小冰晶,一些冰粒,
水珠。
附着在地面或 在强对流天
物体上。
气条件下形
它们有什么关系?
成。
你见过这些降水形式 吗?
找一找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呢?
雾、云、雨、雪、露、霜 、冰雹降水形式的成因有 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雨和雪的成因有哪些相同 与不同之处呢?
请提出你的推测。
金属浅盘底部有 什么变化?
想一想
让小水滴变成大水滴。
你知道人工降雨吗?
想一想 雨和雪有什么关系?
分析下雪天的 日期和当日气温, 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推测出雪的成因 吗?
想一想
雨和雪有什么关系?
说一说雪的成因?
想一想
露是空气中的 霜是空气中的 冰雹常见于
水蒸气遇冷凝 水蒸气遇冷 பைடு நூலகம்季或春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和雪
在初中的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在这一年里,我学会里如何去改变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我。
那天早上的雨,突然让我清醒了很多。
想到该升初二了,心里不念有些害怕和留恋,害怕的是今后的考试;留恋的则是三年后分别的那一天。
只是因为一场雨,却让我想了很多事,也让我清醒了许多。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偏爱雨和雪,但我知道,站在雨下,一滴滴的雨水打在脸上,可以让我忘掉不愉快的事。
穿着厚而“笨重”的棉衣,在下雪的天气里来回自由的跑着,就算跌倒了,也感觉不到疼痛,因为这里有的只是快乐,而不是忧伤,
在以后漫长的路途中,我们要经过多少个数不清的雨和雪,要经过多少个数不清的快乐和忧伤。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摆在我们眼前,我们都应该去勇敢面对。
新疆哈密石油第二学校初一:许琛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