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河大
河南大学兴衰
河南大学兴衰梦想着河大,淡蓝色古色古香式的牌坊校门承载着百年河南的教育兴衰,河大的盛况因历史和地理而湮没。
和河大无缘的我在没有光彩信纸的白纸上缓缓地书写着着落魄的豪门的兴衰。
院系调整前1903,1904年全国会试在七朝古都开封的河南贡院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
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在贡院之址孕育催生了这所大学,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20年代初,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应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创办大学的要求,决定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拔出专款,作为大学的筹备基金。
1923年3月3日,在预校基础上建立的中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设文、理两科,冯友兰、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
1927年6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办学经费有了保障。
抗战和内战期间几经辗转搬迁,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任命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兼任校长。
30.40年代,河大之所以能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其实力可想而知,举一个证据是,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
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
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都是到处请人。
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大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
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 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大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公示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
录选标准如下: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著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2011年11月24日附件:录选名单一、校长(20人)(一)本校校长(13人)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
去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
著有《中华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
斋房、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
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
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
筹建土木工程系,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
延揽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的艰苦岁月任校长六年,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取得优异成绩,1942年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1948 年国立河南大学南迁苏州探析
战前的河南大学农学院处在战火中的国立河南大学因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教学秩序被打乱,校园被摧毁,校内师生分校长姚从吾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率校南迁苏州。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塔,面积最大,设有文、理、法、医四个学院。
二院位于开封南关干河沿,农、工学院设在此处。
三院为工学院附属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设在开封南关繁塔寺附近。
四院为妇产科医院及医学院附属产校,设在开封城内寺后街,靠近鼓楼。
[3]这四处校区从空间分布上看,校本部(一院)和四院在开封城内,二院、三院则位于开封城外南关。
1948年6月17日黄昏,华野向开封城南关发起进攻。
[4]河大南关两处校区的师生,为躲避炮火迁入开封城内。
因四院空间有限,无法容纳众多师生,故河大师生主要集中在校本部。
6月18日,驻守开封的国民党第66师,占领了河大校本部,驱逐师生,将学校改为防御工事、炮兵阵地。
[5]学生86ARCHIVES & CONSTRUCTION87ARCHIVES & CONSTRUCTION河南大学医学院苏州旧址平各院校106名教授,联名发表宣言,针对开封战役国民党军队的轰炸暴行,谴责政府破坏文教机关及轰炸城市的行为。
同日,北平9所院校的河南同乡会亦发表宣言,要求“严惩滥炸开封居民之责任”,政府“保证以后不再有残民之罪行”。
[29]对于国民党政府而言,面对河大遭受的困境,如果置之不理,将会受到更多的非议。
而化解潜在的学潮危机,又是不得不认真对待的另一个因素。
内战开始后,国内学潮不断。
1946年底,因抗议美军强奸女大学生沈崇,北平2000多名学生游行示威。
1947年5月起,国统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
[30]频发的学潮,令国民党政府头痛不已。
因此,若处置河大失当,很可能引发新的学生运动。
加之在开封战役期间,不少师生选择投奔解放区,若对河大置之不理,河大亦有可能被所谓“赤化”,于舆论宣传也不利,会给国民党政府控制中原地区的政局带来被动。
张仲鲁三次主河南大学
张仲鲁三次主河南大学张仲鲁,字广舆,河南巩义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矿业专家。
他于1930年6月一10月、1933年8月一1934年8月、1944年10月一1945年6月三次出任河南大学校长。
在他三次主校中,均积极筹集经费,增添设备,制定规划,为河南大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张仲鲁三任河大校长,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年多。
其中缘由,不得不追溯到1927 年秋冬,张仲鲁在河南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担任教务长的时候。
1927 年夏季,时任教育厅长兼河南中山大学校长张鸿烈通过同乡曹卿理,相约张仲鲁到大学兼任校务长。
虽然当时张仲鲁已是建设厅主管工商矿的科长,但是有过三年矿大校长的经历,他觉得教育更适合自己的性格,便欣然同意。
他与河南大学的缘分从此开始。
1927 年秋冬,由于张鸿烈政客意味十足、任人唯亲,尤其对于教师待遇,常依亲疏好恶随心所欲加以规定,遭到多数教授的反对。
张仲鲁在《忆我三进河大当校长》中说“当时我所处地位颇为困难,加入反张觉得是‘犯上'不义,不加入反张则势必与众为敌,最初虽有犹豫,然终觉众怒难犯,参加了反张行列” 。
终究由于风潮太大,张鸿烈又与冯玉祥没有直接关系。
1927年底,张鸿烈辞校长职务,后又丢了厅长。
但是继任校长凌冰为张鸿烈所培植,教授们以图自保,把风潮责任推到张仲鲁一人身上。
“这就是张鸿烈终生恨我,排我的根本原因,亦构成我几次返校为时短暂的基本因素” ? 。
第一次主校:从河南中山大学到河南大学1930年6月,河南中山大学黄际遇校长辞职,校内事务无人主持。
河南名绅张嘉谋、李子忠以及河南大学学生会学生代表罗宝册、董广川到北平请豫籍冯友兰教授回省担任校长,当时中原大战正在激烈进行,冯友兰在北京学术界的威望很高且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权衡再三,谢绝。
代表们领命而来,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冯友兰推荐张仲鲁任之。
张仲鲁觉得服务家乡义不容辞,于是辞去清华大学秘书长职务返豫,出任河南中山大学校长。
百年河大
百年河大,绽放芳华指导思想: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再创辉煌.校庆原则:隆重热烈,祥和吉庆,丰富多彩,节俭朴实.一、百年河大,历史纵览。
介绍河南大学的百年历史可在介绍时插入河大的校歌做背景音乐,主持人在幕后作介绍,介绍过程中可以穿插一段大型集体舞蹈灯光要渐亮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高校。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旧址创办,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2000年7月,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河南大学,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河南大学现拥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医学10大学科门类,下设26个学院,办有72个本科专业,81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具有专业硕士授予权,9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国家人文社科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基地,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20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介绍结束时灯光全暗再渐亮以红光为主黄光渐起最后结尾主持人上场,场上灯光全亮,二主持词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B:河南大学的各位同学、校友们合:大家,晚上好A: 这里是河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晚会,欢迎大家的到来。
B: 在晚会开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是、、、、、、A:岁月如歌,风雨兼程,一百年的耕耘不息,一百年的锐意进取,河大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辉煌与荣光,矗立起中原特色的教育丰碑。
B:锦旗和奖牌见证着河大精神的薪火相传,严谨的学风和多彩的生活是河大人青春未央续写的育人新篇。
一百年,河南大学的变与不变
一百年,河南大学的变与不变作者:马孝民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2年第10期河南大学诞生于辛亥革命后,承载着中原志士“国之强,强于学”的梦想,有过成立初期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辉煌,有过抗战期间辗转搬迁、弦歌不断的艰辛,有过院系调整折枝成林、奠基教育的贡献,有过改革开放迅速恢复、重振名校的豪情。
历史,有时候就像一个钟摆,我们看到的是清晰的轨迹,看不到的是能量的改变。
正如回望河南大学百年历史,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们似乎很容易分出诸多阶段,但成就一所百年名校,这些显得很生硬。
过去的100年,中国历经变革,风云变幻,河南大学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背后是一代代河大人面对变革时的坚守。
有这些,历史才能丰满。
河南大学诞生于辛亥革命后,承载着中原志士“国之强,强于学”的梦想,有过成立初期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辉煌,有过抗战期间辗转搬迁、弦歌不断的艰辛,有过院系调整折枝成林、奠基教育的贡献,有过改革开放迅速恢复、重振名校的豪情。
这些变革,让河南大学与国家命运、中原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时间在变,梦想不变。
在变与不变之间,彰显了河大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质。
风声,雨声,读书声河南大学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如今,河南大学已经融入这座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开封是一个坚韧不拔、豪放宽容的城市。
作为北方水城,其在历次战争和与水患有关的灾害中,建后毁灭,毁后重建,生生不息。
” “开封城市沿御街而形成的中轴线,在唐、宋以来的千余年中,没有任何改变。
开封城的历代建设者,如此恪守旧规,实属罕见。
在建后遭毁、毁后再建的反复中,体现出开封城市性格中的坚毅与执著。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如此看待这座城市的性格。
河南大学诞生在这样的城市,其办学精神自然会烙上城市性格的印记,使河南大学在成长变化中保持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质。
也正是这种品质,让河大历经变革而屹立不倒。
河南大学学生的读书声并没有一直响彻在开封城。
中国最倒霉的十所大学
中国最倒霉的十所大学第一: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十。
不过由于被分拆,竟落到了现在的一所地方院校!可悲啊!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建校成为河南医科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已并入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
1955年将河大理科迁往新乡成立河南师范大学,二是省会迁郑后一直没带走原河大文理科。
但是带走了原河大医学院、农学院,后来又拿走河大化学系成立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
第二: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唯一一所大学,中国最早的研究生院就在此成立,不过1958年院系调整,学校从北京迁到了合肥,虽说没有分拆,但由于地理位置起发展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河南理工大学成立于1909年,本来是国立焦作工学院,后来该命名国立西北工学院。
不幸的是后来西北工学院被分拆,一部分成立了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剩下的一部分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而留给焦作的只剩下一个空壳,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所河南理工大学,至今是一所不起眼的三流学校!第四: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最初称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
校址在太原市侯家巷(现太原师范专科学校)。
民国初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于1937年至1939年停办。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大学设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
1953年院系调整后,取消山西大学建制,文,理两院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医、工两院相继独立建院,法学院称财经学院,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不过到了现在却是一所地方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排不上名的!第五:河北大学1921年,法国政府商请罗马教廷批准,由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酥会士在天津马场道清鸣台,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初名“天津农工商大学”,复定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在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学院”。
河大的没落
河大的没落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896年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之一。
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 以上见百度百科河南大学字条当时的河南大学虽然学术地位不如北大、清华、中央大学、浙大等名校,但是也聚集着一大批的学术巨擘,如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著名学者,培养出了高济宇、尹达、邓拓、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一批未来中国的学术新秀和名人,因而河大卓卓然有成为一方学术重镇的气象。
直至1949年7月河南大学回归校园时,以教务长郝象吾(留美)为首的一批院系负责人80%以上是留学生,其中博士、硕士不乏其人,还不失为一流综合大学的编制。
以下为解放前河南大学校长名录以及学术背景:林伯襄:河南商城人,上海中国公学毕业,曾任河南教育厅第一科长、代理厅长、科长、教育款产处处长(民国时期)省教育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丁德合:河南新乡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早逝李敬斋:河南汝南人,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学士,曾任南京政府地政部部长张鸿烈:河南固始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哲学硕士,曾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徐谦:安徽歙县人,清朝进士,曾任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凌冰:河南固始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查良钊:浙江海宁人,金庸之兄,曾任台湾“司法部”部长邓萃英:福建林森人,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黄际遇:广东澄海人,东京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数学硕士,早逝张仲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密苏里矿务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商科硕士,曾任煤炭总局副局长许心武:江苏仪征人,艾奥瓦大学水利硕士,曾任黄委会委员长杜俊: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代理校长,曾任河南省银行行长杨震文:河南南阳人,柏林大学文学硕士、副教授,著名翻译家刘季洪:江苏丰县人,华盛顿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王广庆:河南新安人,日本私立法政学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曾任立法院立法委员田培林:河南襄城人,柏林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可以看出,解放前的河大校长要么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要么曾经是或者以后是国民党要员。
百年河大的三起三落
百年河大的三起三落作者:王可可来源:《人间》2016年第22期摘要:因时局需要,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预备留美学校成立,它是国内仅三所预备留美学校之一。
经过几任校长的努力,声名日涨,从中山大学到省立河南大学再到国立河南大学,在民国时期达到了它的辉煌的顶峰。
后在1952年政策的影响下被严重肢解,元气大伤,历经一段长时间的恢复,终又在21世纪的今天以百年老校之实之名,傲立与各大高校。
其中过程的三起三落的历史事实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关键词:河南预备留美学校;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0-02本文以时间为主线,以校名的变化为关键字展开论述,分为三起三落。
各起落有背景、原因分析,从文化视角,政策视角等方面论述,中间结合着河大的历史描述,详尽地把河南大学的种种过往兴衰展现出来。
河南大学的发展过程有其典型性,同时也和当时代的大学一样有着共通性。
我们以河南大学这个百年老校为个案研究,以探讨各种内外因素对一所大学的成长的影响。
一、开头的璀璨中国的近代学校的建立有着极为明确的目标,即是富兵强国。
在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以前,国人并不觉得自己落后,沉浸在千年文明古国的骄傲中不愿醒来,直到被外敌强力打开国门,才被迫睁眼看世界,那些文化典籍汗牛充栋的代代积累和皓首穷经的书生们的满腹经纶,那些宣称动口不动手的儒雅君子们终于没有说服钢铁大炮只有声音没有语句的大口。
于是国人们才承认自己的整个教育实需变革,近代学校这才轰轰烈烈的走上了历史舞台。
河南预备留美学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成。
起家:1911年教育界进步人士李时灿等人,上书当局倡议效法欧美引进西学。
他们有感于曾经辉煌过的河南如今已经落后,事半功倍的解救之法即是直接学习欧美。
尤其重要的,在1912年4月份,全国仅有三所类似学校,它们是北京清华学校(现在的清华大学);上海南洋中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和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在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河南大学一带在清代曾经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王朝最后两次的科举考试就放在这里举行。
1912年,在袁世凯的协助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河南贡院原址成立,与当时国内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三足鼎立。
从1912年到1922年,自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到改为中州大学的10多年间,从该校毕业赴欧美留学有二百多人。
1923年,河南督军冯玉祥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在预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
1927年6月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和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之后改称“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同年7月又改称“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河南中山大学)。
1930年8月又改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至1937年,是河南大学迅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的建筑在河大兴建,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屋架是从德国进口,斋楼、六号楼、七号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
1942年3月,国民政府将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校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王广庆与河南大学王广庆(1889-1975),字宏先,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人,早年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武昌起义中他投革命军东路都督张钫帐下任秘书长。
此后,王广庆相继担任开封县长和临颍县长。
历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立河南大学校长等职。
1975年2月24日,86岁高龄的王广庆在台北逝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大学于1937年底迁至豫南鸡公山、镇平一带。
1938年10月,王广庆接任河南大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任此职,第一次任职从1925年7月起。
1939年5月,王广庆率河南大学师生北越伏牛山抵达嵩县。
河大医学院住在嵩县县城,文、理、农三学院及校本部住在栾川西部山区潭头镇。
潭头地处豫西山区的一个盆地里,北靠熊耳山,南绕伊河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战乱中的世外桃源。
河南大学百年校庆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
百年河大,世纪辉煌。
2012年9月25日,河南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启者——河南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的盛典。
花团锦簇,流金叠翠,整个河大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天上午,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河南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
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校亲笔题词:“办好河南大学、振兴中原教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以及路甬祥、韩启德、陈奎元、厉无畏、陈宗兴等国家领导人给学校发来题词和贺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70多个国内友好单位和兄弟高校,也发来了贺信,向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教育部副部长顾海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春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河南省委主委储亚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张广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孔玉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主委李英杰,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梁静,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主委高体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以及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河南省各省辖市领导、国内兄弟高校领导、参加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的国外友好学校代表,社会各界友好单位代表、企业家代表等出席河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
大学拆分之殇—河南大学
大学拆分之殇—河南大学大家都知道,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参照前苏联的大学办学模式,对中国很多综合类的大学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拆分,很多巨无霸的综合类大学只保留了文理学院,其余的工科、农学、医学、法学、师范教育、艺术等院系全部被拆分了出去。
当然中国历史上拆分最严重的大学就是国立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一共拆分出了近20所大学(其中5所985大学、7所211大学),而且拆分出的很多大学现都是实力顶尖的大学(详情见前期的文章)。
那么除了南京大学,还有很多大学被拆分的七零八落,而且到目前还没有恢复元气,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前身是1912年在开封国家贡院旧址上建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另外2个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1923年,冯玉祥将军在其基础上扩建并更名为中州大学。
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并拥有文、理、农、法、医等5个院系,是当时中国所设科系最全的大学之一。
1930年首度更名为河南大学。
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南大学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三名。
1948年设立为中原大学,1952年经过院系拆分调整后,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
直到1984年才恢复河南大学的校名至今。
那么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到底拆分出去的院系到底成为了哪些大学呢?粗略统计后发现至少有9所,其中2所985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4所211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1所全国重点大学(江西农业大学),2所普通类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具体情况见下图:1、武汉大学(211、985、双一流大学A类,教育部直属副部级)1952年河南大学水利系并入武汉水利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的水利工程获评A-,其中河南大学的水利系贡献功不可没。
2、湖南大学(211、985、双一流大学B类,教育部直属)1952年河南大学的土木系和数学系并入湖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获评A-,数学获评B+,实力非常强。
1952年院系调整哪些学校损失最大?有哪些学校逆袭获益?
1952年院系调整哪些学校损失最大?有哪些学校逆袭获益?1952年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件刻骨铭心的大事,对至今的教育格局仍然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是以众多综合性大学为母体,切分为多所专业性的院校,凭空生出没有历史渊源的钢铁学院、化工学院、机械学院,自然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动了外科手术,因此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说自己损失大,“如果不是那一次调整,今天我们学校将如何如何......”那么哪些学校损失最大呢?有没有学校反而是受益的呢?首先界定一个时间点,不一定特指1952这一年内发生的事情,也可以上溯到1949,下限可以到1954甚至1957这些后来的修正微调。
其次限定前后有沿革关系的学校,比如一夜消失的教会大学、私立大学损失最大,凭空新办的什么钢铁学校、化工学院受益最大,这一种情形就不纳入比较了。
最后至来自解放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之类就不统计了,因为之前不算是严格意义的“学术性”大学,院系调整后当然是大收益的。
从苏联移交过来的哈工大也不好统计,中苏不同国籍也难以统一尺度。
所以主要是原国统区内的大学。
一、哪些学校损失最大?按照当今人们的“吐槽”而言,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因为从规模上有5-8个学院(大类)变成了文理学院或者单纯的工学院。
不过就精度而言,其实并非都有损失,很多只保留文理科或者工科的,精度基本上都得到了加强,成为地区性的龙头。
1、第一类是“五大母体”,按照普遍说法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被称为院系调整的“五大母体”,损失当然是巨大的。
不过,这5所学校在切割后虽然大瘦身,但是剩下的部分精度还是不错的,至少还是地区性强校。
其中前后变化最大的是国立央大,民国时期简直是巨无霸,当然院系调整后补充进入的也有一些优良资产。
其余4所的落差没有南大那么悲催。
另外厦门大学比起浙大、武大、中大,输出更多、吸纳更少(福建大学不多啊)。
2、第二类是民国时期实力相当不错的大学。
百年名校 成就夢想 河南大学 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百年名校成就夢想河南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年(卷),期】2022()13
【摘要】河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建设,河南大学2008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2017年成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河南大学:实施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努力做好"双一流"大学建设
2.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目标特征研究——基于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3.百年名校成就梦想河南大学欢迎您
4.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南大学
5.百年历史百年典范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牵头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河北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河北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国家重点大学。
河北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于1954年正式建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百年来,河大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荣灿、中科院院士张桂芳、著名诗人茅盾、我国著名科学家刘东生、著名文学家柳亚子等。
河北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2月24日的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
1918年经孙中山先生同意并亲自任命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督办“北洋大学”改为“河北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由教育部、财政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创办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现设16个学院22个本科专业。
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教授1300余人、副教授600多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科生4000多人。
一、河北大学的历史渊源1898年李鸿章和北洋大臣张之洞在天津创办了“直隶总督衙门大学堂”(简称直隶学堂),并于1899年在保定东关创办了北洋医学堂,在1899年到1903年间曾两次增设北洋医学堂。
1904年在南京举行的“清政府与法俄两国会议”上,又签订《辛丑条约》规定:“钦定总理衙门之设立;直隶学堂之设立;北洋医学堂之开办”。
1905年5月11日袁世凯宣布就任民国大总统后,在北京设立“大清帝国大学临时筹备处”(简称“大清大学”),为大清帝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如清末的洋务派人物陈树藩(即袁世凯)就是其中之一。
从1915年开始,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此开始兴起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1919年北洋学堂开始招生并于1919年6月2日更名为北洋大学堂(今河海大学);1919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洋大学堂被迫停办。
河南大学排名
河南大学排名2009年大学排名出炉河大排名74小步快跑,09年和08年比,上升3位,排名全国74,非211工程全国第6,逼近燕山大学,非常不容易!!!非211高校排名:1.扬州大学542.山西大学643.华南农大674.南京工大705.燕山大学736.河南大学74首次超过河北大学(77),逼近燕山大学(73)其实近几年河南大学已经开始在慢慢的崛起,特别是从04年到现在,这一点,从每年的全国大学排行榜就可知晓,河南大学从04年的全国100名开外攀升到08年的全国77,再到2009年的全国74,目前,一个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大致轮廓已经显现,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利用好省部共建这个平台,继续努力,迎头赶上,特别是要加快发展速度,只有这样,河南大学才能重铸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辉煌!!2007年的高等教育数据在2008年9月汇总完成,而2008年的高等教育数据要2009年9月才能汇总完成。
所谓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使用了2009年的数据,而是为2009年高考生准备的大学排行榜。
也就是说,河南大学在这次排行榜上的名次使用的数据是河南大学2007年的数据,2008年河南大学有很多突破,包括省部共建,科研,教学等,应该在2010年(也就是下一年)的排行榜上有一个突破吧!!!应该可以上升到70左右,很有可能首次进入全国前70,超过燕山大学,也有可能超过南京工业大学,在全国非211高校中排名第4或第5。
扬州大学上升3位(54),山西大学不变(64),南昌大学上升2位(63),燕山大学上升1位(73),河南大学上升3位(74),浙江工业大学上升5位(75),河北大学下降1位(77),湘潭大学上升4位(81),山东农业大学上升2位,东华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上升6位(69)。
江南大学这几年发展进步挺快的,4年前进了44名,平均每年前进11名.希望河南大学学习:2005年(112),2006年(94),2007年(85),2008年(73),2009年(68)。
国立河南大学成立始末
国立河南大学成立始末作者:伊秀芬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3期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河南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
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
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
他把反动军阀赵倜的全部财产查抄归公,从中拨出专款作为河南大学的筹备基金,报北京政府核准。
北京政府认为,河南大学如接受这项基金,必须于“大学”之前冠以“中州”二字方为合法。
经过河南省议会研究,决定将学校定名为“中州大学”,委派原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张鸿烈为筹办专员。
同年11月,河南省议会正式任命张鸿烈为中州大学校长,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中州大学”。
1927年6月,冯玉祥为河南省主席,河南省政府在开封成立。
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1927年6月开始筹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并委任徐谦、顾孟余、薛笃弼、凌勉之、李静禅等五人为筹委会筹备委员。
1927年7月,省政府决定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改为“省立中山大学”,由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委任张鸿烈先生为校长。
同年11月28日,“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正式开课。
1930年8月,河南中山大学校务会决定,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呈民国河南省政府审核批示。
同年9月7日,河南省第三届议会决议,批准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
同月13日,河南省政府颁发河南大学印章及校长职章。
从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张仲鲁仍任校长。
“卢沟桥事变”后,河南大学随着战局变化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
1939年迁至嵩县潭头后,暂有了一块安身办学之地。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河南又连续发生旱、涝、蝗灾,财政十分困难,学校经费由年额40万元按五折拨发,教育部原每年6万元的补助费也减至七成,全年总计经费24万元。
河北大学历史详细介绍
有多少人了解河大的历史?但在这儿已经生活了几年的老生们了解河大的历史吗?又有多少人了解几代河大人在名校之路上所留下的汗水和眼泪呢?生根天津岁月流转,沧桑巨变,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这所大学,已经走过了八十三年的风雨历程。
翻开厚厚的校史,我们发现河北大学的历史之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一年的天津工商大学。
最初的工商大学是1921年由当时管理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酥会士在天津马场道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
当时的罗马教廷与在华传教人员的信函,清楚地说明了建校的目的:“中国还是一个非公教国家,奉教的很少。
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在中国占优势。
为打进这两个阶层,必须成立高等学校。
”工商大学虽然是教会为传教而建立的,但主持建校的人员,却是天主教中一些热爱科学,崇尚进步的著名学者。
学校奉利玛窦、南怀仁等前辈传教士为楷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
在学校主楼正厅,悬有二人画像,墙壁正中悬挂着南怀仁绘制的巨幅《坤舆全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学之输入中国,耶酥会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这所学校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科学印迹,恰恰满足了当时社会民众科学救国、工商富国的愿望与要求,校训中的“实事求是”由此而来。
在工商大学院内,建有著名的北疆博物院,那是当时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科研机构。
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大学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比肩并立于北国津城。
这里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工商大学的学生。
刚刚建成的工商大学,第1期只招收了51名学生,全校只有9名教师,在当时的高校园林里,它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因所设系科未达到三院九系的大学标准,1933年它在南京政府立案时不得不改名为工商学院。
由大学降为学院,这对建校不久的教职工而言,无异于一次精神上的打击。
但是,当时学校的教职工一心想把这所学校,办成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大学。
著名法籍学者裴百纳,在担任校长期间,曾到欧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为学校采购来大量世界领先的教学仪器与设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高校管理办法,招聘来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到学校任教。
我国跌落“最惨”的大学,曾和清华上海交大齐名,如今被211抛弃
我国跌落“最惨”的大学,曾和清华上海交大齐名,如今被211抛弃我国跌落“最惨”的大学,曾和清华上海交大齐名,如今被211抛弃3天前来源:小王的教育观在我国如今高校林立,本科院校千余所,211院校112所,985高校39所,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曾几何时,就像人一样一生的轨迹有高有低,虽然如今我们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知名高校都觉得很牛气,但是在历史上还有一些大学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从辉煌走向没落,有些从高峰跌落低估,无不让人感到惋惜。
下面要讲到的这座高校曾是我国大学中的“王者”,辉煌的时候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齐名,甚至大师云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曾经的一切早已不在,留给我们的是惋惜和哀叹,如今这所高校连211都不是,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依然实力强悍,而且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有重拾辉煌之势,这就是河南大学。
说起河南大学,可能一些不熟悉的小伙伴们就把它给贴上省会郑州高校的标签,实则不然,河南大学并不在郑州而是在离郑州不远的开封市。
河南大学历史悠久不仅是河南省最古老的大学拿到全国来说也算是建校比较早的大学了,河南大学始创于1902年的河南大学堂,那个时候清朝还没有灭亡,1903年到1904年中国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两次会试在此举行。
而河南大学正式建立而是于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当时在我国只有三所这样的留学培训基地,剩下两所为清华和上海南洋公学(如今的复旦大学),此后河南大学几经更改校名,在民国时期,河南大学的声望度和名誉度的地位非常强,算是高校中的“王者”中州大学时期的河南大学曾由著名教育家张鸿烈担任校长,冯友兰、曹理卿等名流之士在此执教,甚至如今留存下来的河南大学四个字也是由当时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所题写的。
当时的河南大学建立了包含有文、理、工、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综合实力在全国稳居前三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896年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之一。
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 以上见百度百科河南大学字条
当时的河南大学虽然学术地位不如北大、清华、中央大学、浙大等名校,但是也聚集着一大批的学术巨擘,如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著名学者,培养出了高济宇、尹达、邓拓、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一批未来中国的学术新秀和名人,因而河大卓卓然有成为一方学术重镇的气象。
直至1949年7月河南大学回归校园时,以教务长郝象吾(留美)为首的一批院系负责人80%以上是留学生,其中博士、硕士不乏其人,还不失为一流综合大学的编制。
河大命运的转折点是1948-1949年,解放军像历代的游牧民族一样,自北而南潮水般地席卷全国各地。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开封,开封解放。
河大有着深厚的国民党背景,加之河南无论百姓还是文人均有唯中央政府马首是瞻的传统,河南师生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南迁,如同十年前西南联大那样。
在解放开封之前,1948年6月7日,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分住怡园、狮子林后院、沧浪亭等处。
据张静吾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上的回忆“五十年沧桑录”中记载:“开封第一次解放后几天,解放军自动撤退。
河大同事聚集在学校开会,时校长姚从吾已去南京,校事无人主持。
开会时谈到学校是否南迁,并说国民党政府对高等学校不重视,表示不满。
我不赞成南迁,因整个河大,尤其是医学院迁了数次,图书设备损失很大。
但我个人是要走的,因为我在解放战争中,几遭炮火,冒着弹雨到处躲避,实在是危险,我非军人又非河大或医学院负责人,即无守士之责亦无守职之责……又过几日,南京派社会部长谷正刚来校慰问。
是否迁校,他说回南京与教育部商谈。
又过几天,姚从吾来电说教育部已允河大迁苏州。
于是学校沿途设站,教职员生纷纷前往。
”
可见,河大师生在此时,仍是一颗红心向国民党。
不可否认,河南师生此时是带着本能、习惯性逃亡南方的,多少有点无意识,其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考量。
1949年5月,逐鹿中原成功的共产党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亲自兼任校长。
原校长姚从吾赴台成功(后为中央
研究院院士),而几千师生仍滞留南方,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
不知道这批南逃的师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回到开封的。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52年,出于打破民国的大学格局,并为学习苏联大学模式以及改造知识分子做准备,中央政府在全国高校推行院系调整。
河大为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部分院系独立,促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完备和壮大,医学院、农学院分出,建立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部分院系南迁,实现了国家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专业院校的建立。
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大,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大。
从此老河大四分五裂,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
河大也逐渐由河南大学慢慢改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政府似乎确实有意地在雪藏河大。
然而,郑大改变了这一切。
新世纪,郑大携省会之威,大踏步进入“211”,通过兼并、扩建等形式一跃成河南第一学府,而河大则仍守在黄河边的开封,和开封一样受着漫天黄河水的冲击。
河大人也忧心忡忡,然而多数人将河大的没落归结为开封的没落,于是河大甚至将分校设在了郑州,然而没落之势仍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