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训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035b989eb172ded63b7dc.png)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0a48d7c1cfad6195fa7a6.png)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赏析风格炼字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赏析风格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639695c8af1ffc4fff47ac57.png)
•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 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 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 ,难御寒风。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 ,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 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 贾岛
中毒龙)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 • 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 • 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 • 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 • 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 ②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夏 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
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①“藏”字,意思是“掩盖、隐藏”;运用拟人手法 。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 动,颇有画意; (1分) 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 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1分)表达了 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98c966c175f0e7cd1379e.png)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6aaad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有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39347bfab069dc502201dd.png)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逐东风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2e01c7310661ed9ac51f311.png)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讲义含解析20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讲义含解析20](https://img.taocdn.com/s3/m/bbe6f0060b4c2e3f5627632c.png)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古诗类别附:诗体解释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诗基本特点与结构特点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2.结构特点诗⎩⎪⎨⎪⎧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 词⎩⎪⎨⎪⎧ 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 抒情(主)一、读出标题信息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8年全国卷Ⅱ诗歌标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浙江卷“送王昌龄”,都对诗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作了提示或概括。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0b4bfed630b1c59eeb5ab.png)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682a826fff705cd170a18.png)
高考复习专题诗词鉴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b710e5022aaea988f0f38.png)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3 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 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 ~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注] 公元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 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3 分)扬州市3 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53fecfd4d8d15abe234ea5.png)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9c2061a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6.png)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04边塞征战诗 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04边塞征战诗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575e3ad51f01dc281f18b.png)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专题04 边塞征战诗一.边塞征战诗概说1.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到南宋时期,一些爱国诗人也写下了不少战争、杀敌之类的作品,是战争类诗歌多产的另一个时期。
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①.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②. 边塞诗有明显的盛行朝代与代表诗人,特征明显。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唐开始,唐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惋伤。
中晚唐的边塞征战诗歌多表达思乡闺怨之情,或者是对战士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③. 代表诗人:唐代: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南宋:南宋:辛弃疾、陆游、陈与义、张孝祥、张元干等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地名:胡、羌、羯、狄、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常见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①. 投笔:班超幼年家境贫寒,长期抄书养家,一次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他乡立大功而封侯,后其出任兰台令史。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10c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c.png)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
此题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三、【2019届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骢马万楚金路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答案】15.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
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四、【2019届河南许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各題。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11.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3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本题题目是: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也就是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独”和“久”两字为什么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答题时要紧扣“情感”二字。
结合诗中“寒灯”“独”“他乡”“雁”“孤壁野僧邻”等可知本诗主要写思乡、孤独等情感。
“独”字在颔联的对句“寒灯独夜人”中,“独”在这里是“独独,只”的意思。
这句意思是: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一个“独”字,写尽了诗人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
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而“久”字在尾联出句“寄卧郊扉久”之中,“久”的意思是“时间过了很久,或者说时间长”。
“寄卧郊扉久”这句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
一个“久”字,写诗人已寄居灞上多时,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通过“久”字率直道出自己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独”和“久”这两个字是如何抒发诗人思乡、孤独、怀才不遇这些情感的。
五、(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感旧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
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那信”的意思是怎么相信,诗的颈联中“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
诗人的报国之志和不得重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本题重在考察重点字在诗中的含义【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
整体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
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解析】“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解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4.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4.“过”“摇”两字生动形象。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考查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