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4年高考】一、【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方培育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短暂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会奇妙春光。

D.尾联运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奇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实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实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验、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归洛道中(宋)陈与义①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3个B.4个C.5个D.6个(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3)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de)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de)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de)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de)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de)主观感受. 15.诗(de)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de)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de)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de)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de)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de)画作里.故C错误.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de)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de)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de)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de)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d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de)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de)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de)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de)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de)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de)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de)权势与精神(de)归依,形成鲜明(de)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de)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de)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de)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de)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14.D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de)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de)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de)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de)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de)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de)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de)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de)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de)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de)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de)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de)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de)原则.颈联起到过渡(de)作用,舒缓全篇(de)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de)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de)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de)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de)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de)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de)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4.B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de)能力.古代诗歌语言(de)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de),有(de)清新,有(de)古朴.有(de)诗绚丽多彩,有(de)诗却质朴无华.有(de)诗语言明朗,有(de)却含蓄,言此意彼.有(de)诗平易近人,有(de)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de)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de)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de)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de)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de)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de)意志和乐观(de)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de)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de)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de)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de)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de)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de)色彩和简洁(de)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de)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de)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de)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de)听觉写出农民劳动(de)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de)人物不同(de)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de)真髓.四、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de)请简要分析.(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de)人生态度(5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de)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de)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de)表达技技巧(de)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de)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de)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de)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de)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de)细石,决心把滔滔(de)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de)雄心壮志和坚强(de)意志;“抱寸诚”(de)决心“衔细石”(de)举动与“海波平”(de)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de)心诚志坚.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de)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de)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de)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de)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de)意境,领悟作者表达(de)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de)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de)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de)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de)奋斗精神(de)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de)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de)精神品质(de)褒扬与欣赏.五、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de)理解和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de)野鸭被诗人(de)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de)途中,随着时间(de)推移和空间(de)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de)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de)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2分)(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答案(1)BC(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de)寥席壮美(de)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de)愉悦,生不逢时(de)苦闷,飘零他乡(de)哀痛,对国家命运(de)忧虑.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de)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de)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de)要求,如本题(de)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de)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de)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de)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 项,“岸边(de)野鸭被诗人(de)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de)幽僻.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de)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de)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de)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de)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de)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de)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de)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de)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de)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de)壮丽“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de)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de)愉悦;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de)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de)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de)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de)忧虑.六、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de)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de)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de)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de)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de)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de)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de)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de)梅花妆,表现梅花(de)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de)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de)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de)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答案13.C14.A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de)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de)艺术造诣.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de)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de)把握,又要对诗歌(de)局部进行恰当(de)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de)每一个重点,对诗歌(de)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de)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de)表现手法(de)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de)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de)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de)把握,又要对诗歌(de)局部进行恰当(de)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de)每一个重点,对诗歌(de)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de)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de)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de)容颜(de)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de)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de)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de)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de)是艺术(de)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de)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de)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de)能力.这道题(de)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de)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de)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de)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de)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de)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de)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七、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着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9.诗题中“过”字(de)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de)地位.(2分)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de)独特形象(de)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19.造访朱门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de)清幽安静和书斋(de)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de)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de)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de)豪放和志趣.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de)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de)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de)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de)意思为“拜访”.首联(de)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de)红漆大门前如此(de)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de)地位.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de)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de)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de)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de)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de)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de)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de)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de)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de)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de)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de)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灌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阙: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泠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竹枝词刘禹锡瞿塘嘈嘈十二峡,人言道路古来滩。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诗从瞿塘峡艰险写起,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这是诗歌常用的________手法,瞿塘峡道路艰险是因为水中多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起波澜,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叹。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高考试题之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高考试题之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全国1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全国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1)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1)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1)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灌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阙: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泠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宋湘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资料汇编详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资料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二、(新课标卷II)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含山店梦觉作》注释①含山: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以境内的含山命名。

含山,又名横山。

《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

”《太平寰宇记》又说;“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含山县。

”一说含山在今山西闻喜。

②袂:衣袖。

③觉:睡醒。

[1]《含山店梦觉作》鉴赏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

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

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

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

韦庄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度。

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韦庄一生又是饱历艰辛,读书时数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尝寇乱,间关顿踬,其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

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

他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

全诗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隐,其间却处处涌腾着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扬,那思念,那怆然,甚至那惆怅迷茫的叹息都发自内心深处,若隐若现,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挚,令人品味不尽,使人想见风度。

夜深人静,好梦搅醒后的诗人,兴尽悲来,他心头袭上的哀感绝不止一己的生命飘泊无着之感,更是人类生命的苍然之悲感。

韦庄这种清丽柔婉诗风,属于典型的晚唐格调,于此诗犹见一斑。

[1] 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风格清新明朗。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与其并称“温韦”。

有《浣花集》。

《宿渔家》,是宋代诗人郭震在借宿渔家时写下的一首描绘渔家生活的苦乐与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的诗。

在诗中作者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注释译文注释生涯:生活。

海涯:海边。

译文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

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宿渔家》鉴赏从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七绝诗。

全诗写夜宿渔家所感到渔家生活的苦乐与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

首句“几代生涯傍海涯”中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形成音节朴实流畅,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

“两三间屋盖芦花”句中的“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白天的时候在海上捕鱼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非常的开心惬意。

诗的最后两句写得极自然、优美、有意境,令读者和诗人一起欣然神往。

该诗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简介郭震(656年~713年),中国唐朝将领,宰相、诗人。

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

十八岁举进士,任通泉县尉。

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

时玄宗于骊山讲武,因军容不整而被治罪,免死流放新州,不久起用为饶州司马,病逝途中。

著有兵书《定远安边策》三卷,《安邦策》一卷,《九谏书》一卷,文集二十卷,已散失。

《全唐诗》录其诗23首,编为一卷;《全唐文》收录期奏疏五篇。

三、(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

(1分)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21.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2.答案: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23.答案:择友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