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山西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访山西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12土木3
姓名:***
学号:***********
时间:星期三3、4节课
山西省博物院位于太原市风景秀丽的汾河公园西岸,是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守望着朝阳下渐渐苏醒的龙城和落日余晖中车水马龙的都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世人诉说着三晋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有句话说得好:“5000年华夏文明史看山西”。
有时候,站在博物院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这不仅是因为尺寸比例,更是因为一种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
这种敬畏从何而来呢?它就源自于博物馆内众多的馆藏文物。
“没有书本的房子,就如没有思想的大脑”。
同样,没有珍贵藏品的博物院,就如没有灵魂的躯体。
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外表吸引人罢了,它没有震撼人心的美。
使山西博物院独具魅力的,不仅仅是独特新颖的建筑造型,更是众多货真价实,价值连城的馆藏文物。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
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
山西省博物院共收藏了珍贵文物20余万件。
展出的文物有4000件之多。
山西博物院藏品众多,年代跨度大,种类也很丰富:从距今180万年的兽类头骨化石,到一具距今1.8万年的人体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态”的文物;从商周古拙的青铜大鼎到明清精美的各类瓷器,我看到了祖辈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艺术珍品;从形态生动的汉魏陶俑到内容丰富的北齐壁画,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情趣和美感。
在博物院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以“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和“佛风遗韵”为主题的展馆。
透过玻璃,我看到了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兽形觥、龙形觥以精美复杂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商代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西周的晋侯鸟尊让我在感叹古人青铜铸造技术的同时,也不禁为祖辈们的创造力所折服;还有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它融美感和实用性为一体,是文物中难得的上品。
透过这些满是铜锈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礼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青铜铸就的伟大时代。
但时光如流水会冲走一切,洗尽昔日的浮华与艳丽,留下的只有锈迹斑斑的铜铸躯体,沉淀的却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这近在咫尺的一件件国之瑰宝,仿佛是历史的一个个碎片,在黄土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再次呈现在同是炎黄子孙的世人面前。
它们是这样的古老,透过这些“国之重器”,我不仅嗅到了来自那个久远年代不可名状的幽深气息,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真实可感,一种岁月的残酷无情,一种王朝的兴衰更替。
斗转星移,日月山川依旧壮丽;物是人非,歌舞升平早已不再。
这眼前的每件实物,都如时空隧道里的通衢,联系着过去和现在,古人和今人。
我为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我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但我同时也为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未能很好地继承祖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遗憾,更为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毁于战乱或漂
泊海外的命运而痛心。
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已是“乱多治少”的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而能在华夏大地上供一代代后人参观的文物则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
当然,也许还有大量文物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只要能在适当的时机重见天日,深埋于地下也比毁于天灾人祸要强得多。
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
”的确,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的枝繁叶茂。
虽历经无数风雨雷电,也许叶落光了,枝折断了,树皮开裂了,树干倾斜了,但它始终没有彻底倒下,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源于它的“根”——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它就如血液一样,使每张黄皮肤下的心脏都为之跳动;他就如灵魂一样,让每双黑眼睛里的神情都因之闪亮!而这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产生于13亿人的集体记忆——五千年漫长而厚重的文明史。
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幅画卷,再多的线条和色彩也无法描绘其壮丽;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册文集,再多的语言和文字也不能穷尽其内涵;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段乐曲,再多的音符和声调也难以诠释其动听。
那么,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过去,照出现在,隐射未来的镜子。
唐太宗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展厅中的每件文物都好似这面“历史之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碎片,正是这些碎片拼凑起了我们脑海中关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朦胧图像。
虽然它并不完整,但透过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们发现在这真实的历史和无情的时光背后,在这物是人非的悲凉与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是中华文明曾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争事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
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
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
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机缘巧合,相信它们可以完好无缺地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并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