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说课稿新人教版
5. 审美情感:通过感受古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古诗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歌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诗歌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介绍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诗歌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还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
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表演,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的景物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诗词中抽象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诗词原文的PPT。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音乐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你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二、学习《宿建德江》1. 朗读诗词: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 学习生字新词:“泊”(停泊)、“旷”(空旷)、“怜”(喜爱)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江景,理解“旷”字的意境。
分析“怜”字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江边,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对江景的喜爱?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诗词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朗读诗词: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调和情感。
2. 学习生字新词:“卷”(卷起)、“珠”(珍珠)、“鲛”(传说中的水族)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雨景,理解“卷”字的意境。
分析“珠”和“鲛”字,体会诗人对雨景的赞美。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湖楼上,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优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
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
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课标》要求、我设想了五字课堂教学模式。
1、导通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
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大意的把握。
另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呈现在眼前了。
3、赏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蕴。
以诵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4、悟在赏析中,体会此人对景的喜爱之情和期盼丰年的喜悦之情。
5、写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根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中的。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首古诗,就像三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一),那汹涌澎湃的黄河水,难道不像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气势,仿佛能把一切阻碍都冲垮!想象一下,我们站在黄河岸边,感受着那狂风卷起的黄沙,那是怎样一种震撼啊!就好比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
再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画面多美呀!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江南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这不就像我们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杜牧笔下的江南,不正是我们心中向往的那个美丽仙境吗?还有,“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湖阴先生那勤劳整洁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庭院,多像我们内心渴望的那一片宁静与美好啊!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同学们反复诵读,去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比如说,分小组朗读,看看哪个小组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还会让他们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就像自己真的在黄河边,在江南水乡,在湖阴先生的庭院里。
我也会引导同学们去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的‘簸’是什么意思呀?”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而且,我会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就像一场热闹的讨论会,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最后,我想说,这三首古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诗人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它们,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丰富内心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对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说课课件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 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
1.会写生字“德”。 2.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想象画面”这几种方法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讲教法 论学法
二、讲 教 法
讲教法 论学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德”。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和 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这几种方法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 4.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讲教法 论学法
讲教法 论学法
四、说 过 程
讲教法 论学法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古诗 三、布置作业
讲教法 论学法
一、情境导入
学习多音字”宿“ 进入古诗学习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质疑
谈话引入
讲教法
二、学习古诗
1
知作者
论学法
3
解诗题
5
悟诗情
2
读诗句
4
明诗意
5
懂学法
讲教法 论学法
三、布置作业
讲教法 论学法
2.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沟通起来,尽可 能的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 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不足之处:学生在感受作者创作这首诗的心情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感 悟诗人的性格品质时,还不能准确地感受。同时,个别学生交流的时候用 词不精确,暴露了孩子们词汇的贫乏,也暴露了我日常教学工作的不足。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难点: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其背景,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3. 课文讲解:(1)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讲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写作手法。
(2)解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探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分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三首古诗词中选择一首进行仿写,不少于4句。
2. 答案示例:(1)仿写《宿建德江》:江水悠悠绕芳甸,月明如昼照人闲。
两岸垂杨阴绿意,夜深风轻送蝉鸣。
(2)仿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烟雨朦胧罩远山,狂风卷起千层浪。
惊涛拍岸船家梦,醉卧孤舟听雨眠。
(3)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沙漠苍茫月如钩,夜行风雪断归途。
马蹄踏碎星辰影,孤灯独照征人愁。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能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教学课时】3课时【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卡,查阅古诗词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能理解“渚”的意思。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从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驻足流连、吟咏、流传。
今天,就让我们和古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吧!1.板书课题。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齐读课题。
2.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说说理由。
从题目可以看出:《宿建德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释诗题,知作者1.解释题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2.知作者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
3.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随机正音。
(教师强调“渚”的读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六上古诗三首说课
以下是一篇关于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供您参考: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四篇课文。
本组课文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三首古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三首诗中,既有描绘深秋美景的《山行》,也有抒发思乡之情的《夜书所见》,还有表现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泊船瓜洲》。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借助诗歌文本,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演示、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读、想、议、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出本课的三首古诗。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习《山行》: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3.知识讲解:针对诗句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4.读写结合,提升能力:引导学生借鉴诗句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a.仿写: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b.修改:指导学生互相评改,发现并改正作文中的问题。
c.展示: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情感教育,培养情怀: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借鉴诗句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4.修改作文: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发现并改正问题,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望湖楼的图片,搭配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逐层递进,深入解读: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学习方法: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合作学习技巧。但部分学生在分析、解读古诗词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
(1)背诵本课古诗词。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
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二、说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从以前学过的诗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三首诗词,重点认读课后生字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这样就基本上理解诗意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古诗词三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所选诗词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
这三首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世代代读者的喜爱。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主要内容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美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早发白帝城》:诗人杜甫通过对长江三峡的描绘,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熟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3.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二)难点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难字的认识和理解。
2. 对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的深入剖析。
3. 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每首诗词的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寓意了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诗词的意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问答法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中共有三首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是一首思乡之作。
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所看到的暴雨急来急去的壮观景色。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前两句写了暴风雨急来时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雨后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最为活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加强诵读、品读从而达到对古诗词的识记。
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加强理解,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精品教学课件
• 而在本诗当中,诗人的“愁”是: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 •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
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浪漫派 现实派 朦胧派
• 学习目标:
• 1、能够正确、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并默写古诗。
•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 的情感。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学习要求:
• 根据预学内容:查注释,查工具书,用 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并想象诗人 为我们描绘的画面。小组交流这首诗。
•
• 宿/建德江
•
[唐] 孟浩然• 移舟/泊/源自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理解方法: 1、参考课后注释
•
野旷/天/低树,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 江清/月/近人
4、借助插图
宿/建德江
•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作业: • 1:默写《宿建德江》 • 2:搜集孟浩然的诗歌,读一读。
这节课,你 有什么收获? 我们来讨论
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 业 从自课主后安习题中选取 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小朋友,你们学 得好棒啊!希望 在今后的学习中 你们再接再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
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中秋月》三首古诗词。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了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感受其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讲解:(1)介绍《登高》的作者杜甫,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逐句解析《登高》,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3)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夜书所见》和《中秋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文上勾画出喜欢的诗句,并分享喜欢的理由。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七、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登高:忧国忧民夜书所见:孤寂思念中秋月:团圆期盼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写一首古诗词,主题为“秋天”。
2. 答案示例:秋天秋风起,黄叶飘,山间红叶似火烧。
田野金黄稻禾熟,丰收喜盈秋意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了解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词三首》中共有三首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是一首思乡之作。
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所看到的暴雨急来急去的壮观景色。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前两句写了暴风雨急来时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雨后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课教学
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最为活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加强诵读、品读从而达到对古诗词的识记。
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加强理解,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孟浩然的古诗,因此对这位诗人并不陌生。
教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孟诗,从而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宿建德江》。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交流反馈:
(1)师: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孤独、凄凉)诗中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愁)(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那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3)诗人独自一人夜宿在建德江,他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如果你是诗人,你这时候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
(4)诗人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独自一人,只有天上的月亮相伴,这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
5.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四)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解题:请学生说说从诗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醉书”意思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给古诗划分节奏。
3.想象下雨前的画面,理解“翻墨、未遮山、跳珠、乱入船”的意思,学习前两句诗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四句所描绘的画面。
(五)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解词题。
一起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注重点词句,解词意。
自由朗读,读完之后学生交流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
抽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3.想象画面,景中悟情。
4.联系生活,内化感情。
请学生说说从“路转溪桥忽见”中感受到什么?
师相机引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面对困难、挫折,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那么,前方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六)课堂总结。
这三首古诗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宿建德江》中后两句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空旷辽阔的原野,倒映在清澈江水中的明月,表现出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前两句诗人通过生动描写暴雨来袭时的景象,表达了赏雨的愉悦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词
人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绘了黄沙道的夜景,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抒情之作。
因此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黑云像墨水雨之急、大
白雨像跳珠
大风忽吹散——去得快
湖水水如天——奇(景象)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