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9伶官传序缺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基础积累: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段意: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一、作者简介、解题及创作背景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
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
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
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
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
”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
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
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
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
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作者:欧阳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
(重点)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代、和宋代、、、、宋、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自学释疑】《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合作探究】1.二三段作者在写庄宗得失天下时,分别用一组动词写出了其怎样的形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此史实,是为什么呢?【学习感悟】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
)【达标检测】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2. 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定命,难道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厥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先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促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戏子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戏子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职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步,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盼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奠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认真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奠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工具。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比及。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度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定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五代”历史背景2、翻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修为什么要为伶官作传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三、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案博苑2013-04-16 09485d56b7b40102e5i1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192字。
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的观点,理解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一)背景资料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
伶官传序教学过程教师提出文言前置状语句的概念以及特征:概念:能翻译成“当……的时候”“等到……的时候”等的语句。
类型1:“也”字结尾句。
特征:“也”前为主谓结构。
例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类型2:“方”字打头句。
特征:“方”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
例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类型3:“及”字打头句。
特征:“及”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
例句:及仇雠已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讲析课文:1、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实际上是史论)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现代语意思是:盛衰在于人事。
3、由第1段可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一问:例证法。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二问: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1、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
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这一极盛到极衰,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4、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作业。
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
【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借古讽今的写法。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积累精彩语句。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旨鲜明,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简要提示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中结合语境揣摩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类活用。
这篇课文与《六国论》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又是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充沛的语势和酣畅的文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四、结合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词语[与]与尔三矢(给)求!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2.活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教案1.doc
通过工具书,排除预习的疑难
不能解决的合作解决,还不能解决的作上记号
巡回,参与小组,交流
细致,落实,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预习”用8分钟,发布
展示
发布
学生发布学习成果,BC同学翻译一二段
预习内容布置
完成“导学”部分,再读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学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预习
安排
1、熟读,读准读通,读出感觉
2、初步理解文字,将障碍标出来
一定要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朗读
比赛
朗读,读通,读准节奏
组织评比,技巧指导
体会
激情
导学
一篇传序竟能成为名篇,说明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探究学习,看能发现些什么
自学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气脉中贯
本节课题
《伶官传序》
三维目标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
2、进一步理解和熟练掌握省略句式
3、能够独立阅读翻译,正确率达到8成;
4、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论证思路
提炼的课题
论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目标前三,难点在于目标4的消化,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结论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相关资料,扫清字音障碍,能初步朗读。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一、介绍及时代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及其背景2.学习《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3.理解《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课前预习1.预习教材,了解《伶官传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作品三、课堂授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牡丹亭》这一舞台艺术的代表作,并向学生展示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梦境演艺的脉络,进而介绍《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讲解】1. 冯梦龙及其作品背景介绍(冯梦龙生于明末清初,著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三言》等,被誉为是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
)2. 《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其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弘、沈明霞等人物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描绘手法,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 《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暴力现象,成为后来文学家的借鉴和启示。
)【讨论】1.对冯梦龙和冯梦龙的作品进行讨论,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创作手法。
2.对《伶官传序》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其文学功底。
【拓展】通过阅读《伶官传序》,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明清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增强其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读书视野,通过多元的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阅读《伶官传序》全文2.寻找其他明清小说,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和探讨,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冯梦龙作为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伶官传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无答案)
伶官传序【课标要求】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3.说出“壁、为、若、王、”等字的义项,并指出其在具体语境的意思;4.指出“乃、以、之”等虚词的几种用法,并准确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复习学案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以芦荻代笔,泥沙代纸,教他读书写字。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屡遭贬谪。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执政后,辞官退隐,死后追赠为太师,谥文忠。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文中他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及仇雠已灭 _____通_____ __________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通_____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负而前驱( )(6) 仓皇东出( )(7) 一夫夜呼( )(8) 乱者四应( )(9) 而告以成功( )(10)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 凯旋而纳之( )(12)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1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4《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学习目标】1、熟记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并会使用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3、指出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4、说出“谦受益,满招损”“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重、难点】1、积累实词、虚词用法2、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预习案】一、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二、整体感知(一)读课文,正字音:盛.衰.之理()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困于所溺.()为.()天下笑【探究案】一、朗读课文,翻译下面的句子: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二、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理清文章思路,将课文分层次,并概括大意2.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学案:伶官传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一、导入了解基本知识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序也作“叙”或称“引”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有助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古代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晚年又号,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著作有《六一诗话》、《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3--1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哀”的情感,用古代“人事”鉴今人生活,明确个人的主观努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懂得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重点难点预测】: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
【知识链接】1、简介“序”。
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别人代写的序叫“ 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古代另有一种“ 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还有一种写在诗歌前面“ 诗序”,多交代与所咏诗歌有关的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
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历史上,欧阳修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3、写作背景:《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2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题:伶官传序〔第二课时〕个性笔记【学习目的】1.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构造。
2.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学习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构造和论证特点。
2.通过探究讨论,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过程】根底学习1.完成课本89页课后题第三题,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2.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主要是表达庄宗承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正反比照论证:盛---- 衰----【探究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及注释后填写下表后唐庄宗李存勖大事年表后年岁数事件908年23 先王赐矢912年27 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 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表格中可以得知什么信息?得天下------ 15年----盛失天下------ 3年----衰2、学生找出课文中表达“盛〞与“衰〞的语句盛: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衰:①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文中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庄宗忧劳?欧阳修为什么竭力渲染庄宗忧劳得天下呢?明确:,受、藏、遣、告、请、盛、负、前驱、纳欧阳修竭力渲染庄宗忧劳,就是为了突出“忧劳兴国〞4.庄宗灭敌立国,由弱到强,用了整整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是短短的3年。
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是什么原因呢?明确:称帝后庄宗骄傲自满,宠爱伶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大肆残害忠良,离心离德。
〔结合课文89页相关链接〕5、作者由此而生发怎样的感慨?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6、作者写李存勖盛衰的目的是什么?论证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7、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总结出怎样的教训?•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知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
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
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重点词语:
盛衰之理(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抑()本其成败之迹()
举()天下之豪杰数十怜人困()之
岂独()伶人也哉
2.古今异义:
岂非人事哉
与其所以失天下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及其衰也
3.词类活用: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负而前驱
抑本其成败之迹
函梁君臣之首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四应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特殊句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以锦囊盛()
告以成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下列句子: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我的疑惑:
【探究案】
第二课时
【探究案】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读第二、三段,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1)908年岁
(2)912年岁
(3)立国(年)923年岁
(4)灭国(年)926年岁
4.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
5.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6.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自主区】
【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