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需求型人才培养的探析(一)
试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方向
1 目前全国高校 主要人才培 养模式
当前 国 内 高 校 主 要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主 要 分 为 三种 : 以专业类别为主、 以 文 理 大 类 为主和较为传统模式 。 1 . 1 以专 业类 别 为主 的人 才培 养 模式 这 种人才培 养模 式 , 按 学 科 大 类 或 学 院 教 学 设 置课 程 , 减 少 了 专 业 必 修 课 和 选
随 着 全 球 一 体 化 和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元 培 学 院 , 按文 理两 大类 招生 , 入 学 不 分 1. 3 以 专业 教 育为 主较 为传 统 的人才 培 养 入进行 , 大量复合型、 创 新 型 国 际 人 才 成 为 专 业 , 低 年 级 学 习通 识 课 程 和 宽 口径 基 础 模 式 社 会发展需要 。 我 国 高 等 教 育传 统 上 按 专 课 程 。 第 二 学 期 末 学 生 可提 出 专 业 选 择 意 业 培 养 人 才 的 模 式 已 不 再 适 应 时 代 的 需 求。 提 高 质 量是 高 等 教 育发 展 的 核 心 任 务 , 向, 在第 三 学 期 末 根 据 其 综 合 条 件 及 相 关
育观 念相对落后的地 方院校 。 但 这 类 高 校
是 建 设 高等 教 育 强 国的 基 本 要 求 , … 是 实 现
建 设 人 力资 源 强 国 和 创 新 型 国 家战 略 目标
的 关键 。 为 了突 破 传 统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克
服 传统 人 才 知 识 面较 窄 、 应 用 能 力 和 创新
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
浙江大 学奉 行“ 以人 为本 、 整 合培养 、
求 实 创新 、 追求卓越 ” 教 育理 念 。 其 人 才 培
试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方向
试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方向作者:靳爱心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3期摘要:国内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充分发挥教师职能,从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类别,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是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关键词: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改革方向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9-02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国际人才成为社会发展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上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2]为了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传统人才知识面较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的缺点,国内高校大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目前全国高校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国内高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以专业类别为主、以文理大类为主和较为传统模式。
1.1 以专业类别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大类或学院教学设置课程,减少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时数和课程数,增添了通识教育课程。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02年开始按专业大类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总学分共170,课程140学分,实践30学分。
以理工科为例,专业相关科课程50%,自然科学基础2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5%。
[3]北京大学2003年开始实行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教学,在院系内进行低年级通识教育及基础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
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通选课)、毕业论文和课外学习。
[4]为更好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开设了各种实验班。
以人文科学实验班为例,第一至第三学期学习共同基础课程和专业入门课程;自第四学期,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三个专业方向中选择。
基于招生、培养、就业数据驱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
[收稿时间]2020-09-04[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招生、培养与就业数据驱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改进的研究与实践”(2018JGA354)。
[作者简介]邓敏(1984—),女,湖北人,讲师,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务处学籍科副科长,研究方向:智能算法、高等教育管理。
盖顺(1987—),女,山西人,讲师,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员,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教育管理。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开展教学、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高校产生了大量的招生、培养、就业方面的数据,利用实时掌握的数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开拓新思路,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地充分就业。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就业[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4-0168-032022年4University Education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均需要有完整、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做指导。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虽然我国目前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招生、培养、就业方面的数据,实时掌握并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监控教学质量和秩序、强化学生学业审核管理,还可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招生就业等。
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着手,采集招生、培养、就业三大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将教学中“沉默的数据”变成“会说话”的有用信息,为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新思路。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产权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同时起也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企业无形财产的关键部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作为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依托。
如果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违背,就会对国家知识产权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适时调整我国高校目前运行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布局。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校企对接一、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当下较为普及的培养模式违法学核心专业课程,其总共拥有14门或者16门课程,同时还会辅以部分专利法、商标法或者著作权法的课程教授。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笼统和片面,细化学习缺失,给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由于知识产权体系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以及学科交叉性,教材虽然丰富,但也无法有效统一,因此许多定义和概念上的观点就存在分歧。
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大多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而智力创造本身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所以知识产权人才必然就需要综合培养,同时掌握充足的实践创造能力。
从教育学理论来看,塑造知识产权人才的技术应用和复合型,就势必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出突破。
如果缺少必要的自然科学应用课程和知识产权实务课程,不但削弱了知识产权教学的效果,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知识产权学科应用导向不明确作为一门应用性较为突出的学科,知识产权人才收到了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热烈欢迎,需求程度明显较高,然而国内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定缺口。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国内高校知识产权学科的因为模糊,大部分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更加倾向于理论教学,几乎知识产权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教授为主,对于知识产权专业的实践工作没有任何了解,从此就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习惯。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演讲稿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这一重要的话题。
人才培养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也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社会需求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人才的培养则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人才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和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管理人才、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社会的需求也促使学校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注重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国家的长期发展。
谢谢大家!。
1+X_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课改论坛内容;汽车智能网联课程对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的客户服务接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运维、智能座舱系统运维、视觉传感器更换与测试、激光雷达更换与测试、毫米波雷达更换与测试、定位系统更换、人机交互设定与匹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设定与匹配、智能座椅设定与匹配等多个任务的考核内容。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群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教师以汽车智能网联、底盘、电气等课程为载体,归纳、提炼了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确定学习内容,把企业需求的岗位能力融入日常教学中。
(二)理实一体,提升能力“理实一体,提升能力”是指根据学校的实训环境和教学场所,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按照职业规范和教育规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车间课堂化,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等要求融入汽修专业教学中,深入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既能把汽修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按照企业维修模式和车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把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生在学习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还不能完全理解,或者理解的层次不深,因此需要科任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要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原理,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教材知识理解不深,学习的自律性不强,所以教师要多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应用可以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教育学论文-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马蓉魏敏李霞【摘要】论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人才,提出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从学生需求出发来开展教学改革,并给出了教改具体方案,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方案确实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speciality, a new teaching reform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both market demand and learners’ needs was proposed, which benifi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proved that the new talent-training plan was effectiv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ster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一、前言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在传统的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计划)是静态的,制定一次,使用四年。
在许多应用型的学科领域,譬如机械工程学科,四年内存在较多的知识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SWOT 分析--以华为ICT 工程师培养为例
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以华为ICT工程师培养为例姜福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导致学生专业技能高低不一,社会对于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了矛盾。
该文以华为ICT工程师培养为例,通过SWOT分析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于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从而采取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ICT;国际化;SWOT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109-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华为为代表的国际化高科技公司走出国门,需要大量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对于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技能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
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1]。
高职院校以华为ICT学院为依托,开展华为ICT 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养。
本论文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学生考取华为ICT工程师提供方向,为学生的就业层次提供途径。
1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华为ICT工程师华为ICT工程师是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华为工程师认证覆盖ICT全领域,提供领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认证标准,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新型ICT人才,构建良性的ICT人才生态。
图1华为工程师认证体系华为ICT工程师主要分为工程师级别、高级工程师级别和专家级别,认证的方向和级别如图1所示。
基于“平台+AI+生态”战略,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打造了覆盖ICT领域最广的认证体系。
对于华为云计算专家认证HICE工程师,定位于全面深入学习云计算专业知识,掌握华为云数据中心级别的部署、运维、迁移、故障处理和备份容灾的全流程能力。
对于云计算技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具备大中型复杂企业云计算的部署、运维、迁移、故障处理和备份容灾的全流程知识,以及使用华为云计算产品构建企业云计算平台的综合能力。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当前,社会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 更高要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与时俱进, 及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行人才培养 整 体 方 向 及 培 养 方 式 的 改 革 ,从 而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本文对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的创新进行研究。
一、关于新工科 2017 年 2 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 是基于当前我国战略发展的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 势 、立 德 树 人 新 要 求 所 提 出 的 整 体 工 程 教 育 改 革 方 向。目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等为代表的新经 济高速发展,其对工程科技领域的人才素质与能力提 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 新。新工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与示 范作用,而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因此,高校 必须加快传统工科的教育转型工作,从基础开始进行 变革与创新。 在传统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通常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且社会竞争力较弱,与相关标准 存在一定差异。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各项新能源、新 材料、新技术出现,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出新的交 融业态,同时,社会生产及组织方式、社会治理结构等 方面的优化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需求与发展机遇, 使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新结构。 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 培养模式,整合院校各项资源,构建校企联合的人才 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培养高 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的不断优化,因此,高校要以整个院校为整体,以教务
总 之 ,新 工 科 建 设 ,为 高 等 教 育 的 新 结 构 、新 理
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31 易 造成 专业 发 展失 衡 。高校 如果 完 全按 照 . 学 生 的志 愿进 行专 业 分 流易 导致 各 专业 不 能协 调发 展 。首先 ,每个 高校 的办学 历史 和办学 条 件 学 、办
资源积累都不 同。完全按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流 , 事 先无 法 得 知最 终 的专业 人 数 ,当某个 专 业选 的人 过于集 中, 师资 、 管理 、 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 , 难 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而选择人数少 的专业 ,可
1 S T分析 法概 述 WO
和特 长后 再选 择 专业 方 向 , 目标就 更 加 明确 了 ,选 择专 业更 加理 性 , 自主学 习 的能力 得 到提 升 ,有 利
于学 生 的个性 化发 展 。 22 有 利 于规避 人才 培养 的盲 目性 。由于 E前 . j
我 国本 科 学制一 般 为 4年 ,有 可能在 这段 时 问 内社 会 供 需关 系发 生 变化 ,招 生 时 的热 门专业 ,毕 业 生 往 往在 就业 时遭 “ 冷遇 ” 而 那些 冷 门专业 的毕 业生 , ; 却 成 为企 业争 夺 的抢 手人 才 。如 ,前 几年 的计 算机 热 、财经 热都 是这样 一 种情况 。实施 大类 招生 人才 , 每 个大 类包 含 了若 干专业 和专 业方 向 , 过 1 通 —2年
重庆高教
21年 6 01 月第 2 卷第 2 4 期
・23 ・
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 ,充分 调 动学 生 、教 师 的积 极性 ,从 而 提 高学 校 的办 学水 平 ,促 进学 校 进一 步 发展 ,凸显 自己 的教育 品牌 。 同时 ,专业覆盖面的拓宽 ,新 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 系的构建 ,模块式 的课程设置的实施 , 都有利于学 分制 的实行 1 。
基于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邮政快递类专业为例
·2021年第 3期
四、复合型邮政快递类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2019年 6月, 教育部职成司出台《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规范人才培养 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产业需求的类型教育,培养的学生应以满 足产业需求为目标。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应结合产业融合现状,以专业渗透等方式尝试从产业链的 视角为新的零售业态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产业培育复合型邮政快递技能人才。
(一)新零售企业跨界布局物流快递业 2019年 6月 21日,小米公司申请 提 交 的 “小 米 快 递”商 标 通 过 审 核。作 为 一 家 线 上 线 下 布 局 融 合 发 展 的 新 零 售 企 业 ,小 米 布 局 物 流 快 递 是 以 提 高 自 己 商 品 物 流 配 送 时 效 为 目 标 。 小 米 公 司 早 期 的 物流快递需求通过与如风达快递进行合作完成,但是第三 方 快 递 配 送 时 效 却 却 差 强 人 意。此 后,小 米逐渐将订单转向顺丰、圆通等快 递 公 司。物流快递业是商贸业和制造业的服务者,关乎着商品和服 务的交付和履约,各大新零售企业布局物流快递业,不论是以企业物流变身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基于业务 的拆分合并,还是已有物流布局企业的生态边界拓展,或是企业基于资源的再创造,这种跨界将进一步推 动产业的融合。 (二)快递企业跨界入局新零售领域 线上零售业的高速发展成了近几年推动我国快递物流业迅猛发展的最大推手,在很多快递公司,网 购邮件占业务总量的 60%以上。随着快递企业数量的增加,快递业务的利润也被逐渐摊薄,随着线上交 易的发展,电商交易规模和用户增长速度均已放缓,利润的下降成为快递企业寻求新业务的最主要动力。 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进军“硝烟滚滚”的零售业,成为了商品的销售者。2017年,作为顺丰速运集团跨入 零售领域的标志———“顺丰优选”平台正式上线。同年,凭借丰巢职能快递柜布局社区写字楼,顺丰推出 了新的线上零售平台“丰 e足食”,圆通速递将快递配送点“妈妈驿站”升级为便利店“妈妈菁选”,出售果 蔬等约 600个品类的商品,同时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快件代收寄递服务。物流快递对零售业线下线上的融 合起着支撑作用,从供应链优化、仓储布局、配送网络的角度,[3]物流是快递企业最大的优势。但快递企 业入局新零售也缺乏网上商城搭建运营经验,缺少品类管理、数字营销、社群运营的专业化人才,产业的 融合为邮政快递类技能人才培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制度框架
社会需求?如何判断大学人才培养是否已适应社会需求? 以满足。这就使各种结论都只能停留在定性的阶段。人们
对这些争议进行分析 , 可发现各方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 予以满足, 大学就承担了“ 不适应” 的责任, 无论这种责任是
的, 人们的分歧和 迷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需求 否真的应当由大学来承担。 与此相应 , 人们在“ 上——即解决大学人才培养如何 途” 有不同理解 , 对大学适应社会需求的“ 很难把握; 度” 二是大
收 稿 日期 :0 8— 9— 4 20 0 0
作蓄 蚕 江学等育究副长 教, 研 政耋 题张负。 者舁 囊 杏痹婺 ;所所, 授 荽暑等奏 育策巍课由黎责 简: 国 大高教研 介 爱, 差蓁 } 王 茔 浙 ; 副 里 方: 教i法。 主 究向 等 l 规 要 高 《 }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 才培 养 ; 人 社会适 应性 ; 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 : 6 5 G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6 4 2 0 ) 1 l3— 3 10 2 1 (0 8 1 —0 1 0
为社会培养人才, 这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也是各国重视 而论 , 社会需求既有当前 的, 也有未来的; 即时的, 既有 也有 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动因。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 长远的; 既有局部的, 也有全局的; 既有显性的, 也有隐性的;
程度上也与其教育方面的失误有关。英 国是世界上大学产 生最早的国家之一,2l 1、 3世纪就建立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而, 大学应当适应社会需求在这一意义上是绝对的。反之, 如果将社会需求仅仅理解为当前的、 现实的需求, 大学应当
学。 但一直到 l 世纪 , 9 英格兰再无新的大学出现 , 在苏格兰 适应 社会需求的命题只能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它必然存在 也只建立了很少几所大学¨ , J而且大学教育固守古典人文学 “ 的问题。 度”
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人数 更少 , 与社会 需 求具 有 明显 差距 。可 以预 计 ,
5 完善课程体 系, 注重完整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课 程 结构是 否 合理 决定 了学生 能否 具 备 良好 的专 业 知识结 构 。我 院在 该专 业 的课 程 设置方面 ,
深化课程体 系改革 , 断地、 时地更新课程 内 不 适 容, 保证课 程 的实用性 、 沿性与 先进性 。 前
WA S egfn IYn- og N hn -a ̄L i dn g G n uU ie i r i nlC ieeMe i n, azo 3 0 0 C i as nvrt o a t a hns dce L nh u7 0 0, hn sy fT d i o i a
g ̄t a t Ba e n s ca e d n e urme t fa pid tlnso tg ae rdt n lC iee a d l r o sd o o iln e sa d rq i e ns o p l ae t fi ertd ta io a hn s e n i n
完 善 课 程 体 系 , 强 西 医 基 础 课 程 , 合 中 医 课 加 整
的特 定历 史 条件 下 产 生 的 , 其源 头 可 以追 溯 到 1 6 世 纪西 医传 入 中 国 ,7 纪 中叶 中 西 医汇 通 派 产 l世 生 。 0世纪 5 代 , 2 0年 在党 中央“ 坚持 中西 医结合 方
新 的挑 战 。为 了适 应社会 需求 , 适应 我 国高等 医药 院校 中西 医结合 教 育事 业发 展 的需 要 ,全 国各 中 医 院校相 继 开设 了中西 医临床 医学专 业 。 我 院 ( 肃 中医 学 院) 2 0 年 向 国家 教 育 甘 于 01 部 申请 中西 医 临床 医学 专业 , 制 为五年 制 本科 , 学 当年 获批 为 目录外 专 业 , 同年 开 始 招 生 。20 09年 1 , 专业被 国家 教育 部确定 为“ 国高校第 四 0月 该 全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摘要:产业学院作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链与创新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相融合的新形式,极大的推进了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及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近年来,高职院校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深入,产业学院应运而生。
建设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新形势下,主动适应新业态、新趋势,进行资源整合和推动高职教育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措施。
【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等指导思想。
【3】2020年7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现代产业学院要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4】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学院的独特优势、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的有效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意义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元主体的教育平台,是校企紧密融合、利益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不管从治理理念、组织架构还是运行机制的角度都对一般性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本质的改进,对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稳定性差、教学质量不理想、产教融合难以推进等深层次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及区域产业。
同时,由于产业学院是由政、企、校多个教育主体共同办学,其多元化教育体系显著提高了各方面资源整合应有的深度及广度,也极大的提升了各个教育主体相互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各种资源与各类主体相互间的契合,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链与创新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试论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
舞蹈艺 术的重要性 决定 了我 们在培养 人才时要遵 循市场经
济 的规律 , 循序 渐进 , 而 , 然 当前舞蹈 人才培养现 状不容乐 观 , 与 社 会的需求 还存在着许多 矛盾 。
21 人 才 培 养模 式 与 社 会 市 场 的矛 盾 .
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 , 的特殊 的审美功能和认识 它 作用 , 构成 了舞蹈 艺术 在其中应有 的重要地位 。
社 会 发 展 起 着 不 可 估 量 的作 用 。
识教育 明显地摆在我们 的面前 , 笔者认为这两者是舞蹈艺术 院校
都应选择 , 齐头并进 的。 22 英才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
1 舞蹈艺术社会 功用的特殊性 . 2
与其它艺 术类 比, 舞蹈艺 术既有其 自身特有 的创造 特点 , 具 体表现为它 的舞台形象的真实性与生动性 , 舞蹈情节 发展 冲突的
1 从 舞 蹈 艺 术 的 特 殊 审 美 价 值 看 其 地 位 . 1 舞 蹈 艺 术 从 某 种 理 想 的观 点 反 映 和 审 美 地 评 价 现 实 现象 时 ,
“ 门家” 专 的人才模 式 , 来源于计划 经济体制 , 教学计 划统一 而死板 , 千人一面 , 大学本科培 养 日标定 位“ 专家” 试 图一进专业 ,
关 键 词 : 蹈人类号 : 4 G6 0
文献标识码 : C
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进一 步完善 , 教育对市 场的依
赖性 越来越强 。截至教 育部 2 0 年 1 月 底统计 资料显示 : 国 09 2 我 艺术普通 本 、 科在校学生 数为 4 6 0 人 , 专 2 4 9 每年 的预计毕业生 数 为 1 2 8 人 。面对着 如此庞 大需 要就业 的人群 , 396 如果艺 术 院校 办学 者不 了解社会 现实与 人才需求 条件 , 以及个人 需求 的变化 , 很难想象如何确 定培养 人才 目标 , 为社 会输送急需 的人 才。当 并 前, 艺术 院校作为高收费 院校之一 , 费者 的学生 与家长 , 缴 能够 付 出高 昂的代价 , 取决 于它 的社会 就业信 息 , 择适合 于 自己的专 选 业、 并能够将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 在未来 的社会 就业 中产生效益 ,
湖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宜昌市伍家岗杨岔路小学
课题
47
听那花开——校本行动研究成果集
胡书琴
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
专著
48
积极推进区域性校本研究进程,以学为立足点开展群众性研究
龚剑平
黄石市教育研究中心
课题
49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汪保成
谷城县教研室
课题
50
初级中学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研究
潘必方
房县教研室
课题
51
论文
16
研究生教育理念的梳理和整合
赵军
三峡大学
论文
17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研究
洪贞银
鄂州大学
专著
18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邹火明
长江大学
论文
19
“行为财务学”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研究
夏明
湖北经济学院
课题
20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张盛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
21
地方大学多科性经济管理类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红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论文
40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及物理仿真实验实训系统
何新洲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
41
高等职业院校谋求跨越式发展研究
李志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
42
基于课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雷振德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
43
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
邓小妮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论文
44
课题
17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调研报告经过对不同领域的专家、教育者、学生以及企业代表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需求1.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石,优秀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 人才培养的现状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着考试导向严重、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专业实践性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2.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机会,难以应对现实工作挑战。
2.2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三、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向3.1 强化实践性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性教育,设置更多的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
3.2 鼓励创新思维教育部门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创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提升辅导员的培训水平,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结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广泛的重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进步。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端技能型【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
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
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
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
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
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辩论辩题的社会需求如何
辩论辩题的社会需求如何正方辩手:辩题,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
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只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经济领域。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只有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比如,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这就需要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另外,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体现在科技领域。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只有根据科技发展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进步。
比如,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非常大,这就需要教育机构根据科技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最后,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文化和教育领域。
文化和教育是国家的软实力,而人才是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支撑。
只有根据社会文化和教育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家的文化和教育。
比如,当前社会对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非常大,这就需要教育机构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名人名句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只有顺应社会需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因此,我们强烈支持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尊敬的评委,我是反方辩手,我认为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并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并不是完全受社会需求的影响。
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迎合社会的需要。
试论人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试论人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们的能力和贡献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才一直是每个政权力量争夺的焦点,甚至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当今社会,建立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机制,成为各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之一。
就中国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拥有丰富而广泛的人才资源,涵盖了各类人才,如科学家、创业家、教育家、艺术家等。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走向了国际舞台,带动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
同时,人才也是国家追求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关键因素,人才的汇聚和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优秀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有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也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
政府和社会也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人才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扶持人才、鼓励创新,可以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对于文化的繁荣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社会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都起到了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人才的重视和发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扶持和保护,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将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社会需求型人才培养的探析(一)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更为突出,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
培养多样化人才是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培养多样化人才要求高校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要;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社会需求服务社会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更为突出,如专业型、通才型、复合型、研究型、应用型、管理型等”;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难以被企业认可,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方面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尤为突出。
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下,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机制,不仅是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也为不同潜力、不同志向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渠道,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两大职能更好结合的体现。
一、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在我国,学生进入大学以前一直处在父母和老师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
中学时代,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人生的规划几无涉及,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到了大学,绝大部分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变得十分迷茫,或者心有雄心但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指导,到了临毕业时,才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感和危机感。
便开始后悔在学校没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恐惧进入社会,其中一部分学生便在父母的影响下报考研究生,将就业的压力和对社会的不适应带入研究生阶段。
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有必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措施来实施计划,即要考虑从入学到毕业这个过程中该如何塑造学生的特性,培养可能从事职业的相关素质,从而加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如入学第一学年,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成功校友的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广泛了解各种职业;第二学年,可以就某一职业进行暑期实习;第三学年,根据自己实习的体会,确定职业方向,通过开展职业测评、组织职业咨询、开设课程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提升能力并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年,引导学生增加与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积累,培养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由于以往某种过多的体制影响,常常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受此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分追求统一: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安排,统一的学习评定方式。
这种缺乏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十分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
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同时,学校也要相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样,有志于从事应用型工作的学生可以有目的的选择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而计划从事研究型工作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兴趣,多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多种内容和形式,甚至是一次暑期实习或社会实践,都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程。
与此同时,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即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学生也可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例如,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常规考核方式;对于求知欲强,喜欢钻研的学生,可以给其列出几个问题,让他去查阅资料,写出一份分析报告;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给其提供实验条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提交一份实验结果作为考核。
学习资源的设置要与职业规划的引导相结合,以满足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三、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对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主要贡献之所在。
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与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落后的教与学方法,能抑制甚至扼杀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分析我们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确实存在着阻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