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的初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编写思路 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组成、太阳常数、太阳辐 射的能量转化以及太阳辐射与地球大气运动、水 循环的关系等)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 日珥和太阳风等)两个层面,阐述太阳对地球的 影响。 处理建议 从太阳辐射的基本原理出发,说明太阳辐射的波 谱特征、辐射过程以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明确太 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从案例分析入手,说 明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按照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在编写本章教材的 时候,主要突出两条主线: 第一,要向学生传授最基础的地理知识。 第二,在传授相关地理知识的同时,突出 培养学生的理解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训 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理论说明、解释 现实问题的技能
第一节主要要引起学生对地球所在的宇宙 空间的关注,特别是关注日常接触比较多 的宇宙空间的天体、天象等;
高中地理必修3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 议
地理Ⅰ教材分析 与教学建议
“地理1”结构分析
“地理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1)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 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 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 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 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 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地理1”主要是自然地理,重点阐明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②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经典 自然地理学教科书一般都认为自然地理地 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生物圈五大圈层构成,但近年来日益认识 到人类活动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中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本章特别强调了 人类圈,并专门论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 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讨(沈慈勇论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讨——以“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沈慈勇36227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恭祥350007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
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看,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教学内容与标准要求。
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各个相关专题知识矩阵;另一方面要以各个地理区域作为载体,把相关专题内容体系融入某个具体地理区域,全面认识区域特征及其区域发展。
因而,它体现甚为强大的区域性、综合性等地理特性。
本文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的“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力图对高二年和高三年文综地理学科专题教学的内容整合进行一些思考、探索与尝试,以提高地理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高中地理知能的有机联系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遵循“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有机地联系高中地理一系列知识(概念、数据、现象、特征、分布、成因、原理、规律等)和能力(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及其相关区域地理知识整合而成。
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掌握河流特征、流域开发自然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知识体系及其迁移应用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表判读、地理等值线图判读、地理综合分析思维和对地理问题合理阐释表述等多种能力。
二、注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典型载体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遵循“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借助典型地理区域为载体展开专题知识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讨——以“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
发 自然 条 件 和 流 域 综 合 开 发 方 向 的 知 识 体 系 及 其 迁 移 应 用 能
力 。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需 要 联 系 所 学 的地 形 、 候 、 系水 文 等 相 气 水 关 知 识 以及运 用地 理 区域 空 间 定位 、 理 统 计 图表 判 读 、 理 等 地 地 值 线 图判 读 、地 理 综 合 分 析 思 维 和 对 地 理 问题 合 理 阐释 表 述 等
子系 统 、 视 为 质 点 的 物 体 , 入 相 互 正 交 的分 力 的 动 能 定 理 , 可 引
叠加。而等效矢量是矢量叠加, 如⑥式: = 、 g g gg / + , = 雨 。
例 4 t0时刻 ,质 量 i 在 = n为带 正 电 q为 的粒 子静止 在 高空 , 空 间坐标 x X v 0处 ( — o= , 粒子 受重 力沿 Y 正 向) 空 间存在 沿 x 向的 轴 , 方 对 于粒子起 作用 的力 F k 。求粒 子第 一次到达 空间坐标 x O时, x 一 = 粒
21. 02 8
《 高中地理 》 必修三专题教学 内容整合探讨
以“ 域 综合开发 ” 流 专题 为 例
◎晋 江 市侨 声 中学 沈 慈勇
◎福 建 师范 大学地理 科 学学 院 刘 恭祥
古
中 地理 必修三教学内 容是必修一、 修二与区 必 域地理等知
的原则 , 机地联系高中地理一系 列知识 ( 念 、 据 、 象 、 有 概 数 现 特 征 、 布 、 因 、 理 、 律 等 ) 能 力 ( 表 判 读 、 合 分 析 等 ) 分 成 原 规 和 图 综 ,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张朝飞
【期刊名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2006年9月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大部分的学校在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两个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地理"必修3"模块的教学."必修3"的教材编写是在"必修1"和"必修2"基础之上展开的,是对地理环境区域的研究,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张朝飞
【作者单位】仙游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中地理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及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为例
2.例谈基于系统思维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必修三“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
3.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4.疫情期间线上研究性学习初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问题研究“低碳食品知多少”为例5.基于经验课程观的高中地理网络交互教学初探——以人教版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二期末复习必修三区域地理教学初探
必修三区域地理教学初探其实每到这个学期的开始,拿到必修三这本书,不同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的心境,包括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翻看这本书暗自庆幸,这么详尽的一本书,学生自己读读看看就能把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备课相比于前两本必修轻松了许多;送了两届高三之后再来看这本书,貌似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这本书教给了我们一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可重归全国卷后,要求我们对这本书必须再次重新认识,根据全国卷高考题的特点及考查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必须重新思考。
手拿这本书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方面孰重孰轻,还是他们齐头并重。
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教什么”的问题,其实关于教什么,我们老师是没有决定权,大多数教师是遵循课程内容来安排我们的课时,因此由于课时的限定我们的授课内容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既定内容,根据课堂学生活动及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可以进行增减。
比如我们在讲授荒漠化这节内容时,课本是以西北地区为背景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课本重点分析了西北地区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此推理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但是我个人总觉得这个区域空间尺度太大,从全国卷高考题区域地理部分,高考题考查的区域多是小尺度区域,例如2017年全国1卷36题2016年全国1卷36题2016年全国1卷37题课本上选取的案例区域空间尺度太大,体现不出局部小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高考考查某个区域就是因为这个区域有不同于周围地区的特殊复杂地理环境特征,所以才去分析它的这种特征和规律及形成的原因。
因此我在给学生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时,除了指导学生分析整个西北地区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外,还通过搜集资料和利用地图册,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课堂上依次展出了下面几幅图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教材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于新课标编写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目标。
特别是基本理念突显时代性。
课程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屏幕上是我对地理必修3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再重复。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和体例(1)以典型案例构成教材的主体。
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气东输)、2个外国案例(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1个地区案例(东亚地区),案例具真实性、典型性,中外兼顾的特点。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教材,努力打造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
这样“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2)内容提要课文:文字和图像读图思考思考案例问题研究2.教材的地位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3册,选修6册。
必修1(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过程和规律,体现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以地为主,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必修3(区域地理),立足于必修1必修2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新编实验教材必修3与原人教版地理选修2的对比4.内容结构课标展示(略)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3的课标有13个,基本与节数相当。
这是能容标准,这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本书共五章10节,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分析课件(湘教版必修3)
3、“3G”技术深奥难懂
“3G 知识专业性太强。脱离了 3G”知识专业性太强 3G 知识专业性太强。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1、对区域地理支撑不足的对策思考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领悟教材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领悟教材 编写理念
轻知识,重方法。 知识,重
必修Ⅲ 必修Ⅲ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一、必修Ⅲ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1、区域地理支撑不足
教材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区域背景知识薄 但必修Ⅲ教材又有所涉及。 弱,但必修Ⅲ教材又有所涉及。
2、案例教学延伸有限
学生区域背景知识薄弱导致案例的举一反三 有限(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案例编写混乱( 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有限 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案例编写混乱(如 荒漠化一节等)导致案例目标延伸有限。 荒漠化一节等)导致案例目标延伸有限。
地理图表教学,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1 .在下表的 4 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 个地区中, 城市化水平最高? 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 发达? 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 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3、对“3G”技术深奥难懂的对策思考 、对“3G” 对策一 对策一:运用大量图片、影视资料增 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策二 对策二:通过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兴趣。
案例: 案例:
“寻找自己的学校” 寻找自己的学校”
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2、对案例教学延伸有限的对策思考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领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领 悟案例安排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在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课标要求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侧重于区域发展基本理论的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内容,是一切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落实与检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支持系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撑。
2.教材如何落实课标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注意点1.处理好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差异与初中区域地理不同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提取出解决某类区域问题的地理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处理好与必修1、2间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三需要引领学生用学过的原理分析具体的区域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可以联系必修1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可以联系必修2中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3.抓主干,突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内容庞杂,教学时要有所选择,注重抓主干,突出重点。
要运用有用的事实性知识提炼出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才是必修三教学的根本。
三、策略建议1.做好案例教学知识铺垫在教学前,我们需要储备一些区域背景知识,例如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海陆分布与主要国家图、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图、洋流分布图等。
在具体案例研究的时候,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体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区域知识的补充与拓展,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注重对学生分析方法、抽取地理原理能力培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_地理必修3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 区域发展
第六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七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第八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
第三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第九单元 能源基地建设 第四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
原教材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案例偏重国土整治。 新教材以中国和世界为研究对象,案例从生态 — 资源 — 经济,丰富多样;区域从区内-区际
4)、各小组表述案例分析成果,并板书主要 结论 5)、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如 分布地区、原因、措施)和差异性
2)、师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3)、完成教材“活动”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 漠化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 4)、师生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5)、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前苏联垦荒区的荒 漠化问题及防治措施
教学设计二 1)、展示一组荒漠化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什么是荒 漠化?有哪些表现? 2)、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三个相关案例:我国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前苏 联垦荒区的荒漠化,全班同学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 择案例,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 3)、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
本教材与7—9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均以区域地理为主, 7—9年级地理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区 域差异,接触区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教材则从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去认识 区域发展的基本问题,关注人地关系和区域 可持续发展策略。
4、与原选修2对比
原教材中关于区域内容 第五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的 开发
(2)、材料可以替换(适当运用当地材料) (3)、“思考”“活动”题等可以重新设计
三、教学建议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高中地理必修3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从地球自传的客观存在,分析地球自传的特征— 方向、大小、周期,说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运动物体的偏向、时间界定等;地球 自转、公转→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表热量等气候特征的区域差 异→四季、五带形成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编写思路
按照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性,将地 球划分为内三圈—地壳、地幔与地核;按 照地球物质的属性差异,将地球划分为外 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④树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老子《道经》)以及“顺天时,量地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 获”(贾思勰《齐民要术》)的观念,顺应 自然规律,把事情做得更好。并学会进行地 理观测、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 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第四节是进一步认识了解地理环境的基础。
虽然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讲 授的时候不应该忽略,教师可以与初中的 知识、日常的常识、以及后面的教材内容 适度的进行联系和呼应,一方面可以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为后续的教学 进行铺垫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编写思路
教材内容按“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 构——区域产业结构”的循序组织。由远及近, 从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介绍地球所处的宇 宙环境;从地球的运动特征、物理特征以及地球 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一节主要要引起学生对地球所在的宇宙 空间的关注,特别是关注日常接触比较多 的宇宙空间的天体、天象等;
第二节则侧重于强调太阳本身对地球的影 响。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人类来说是 自古就存在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 易被忽略,因此教材以非常简明的语言突 出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主要的能源,以及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这样两 项基本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仙 游 县第 一 中学 张朝 飞
o 6年 9月 福 建 省 全 面 实 施 高 中地 理 新 课 程 以来 , 在 已 现 经 进 入 了第 五 个 年 头 , 部 分 的 学 校 在 地 理 “ 修 1 和 大 必 ”
文 地 理 原 理 的应 用研 究 。在“ 修 1和 “ 修 2 模 块 中 虽 然 也 必 ” 必 ”
安排 了“ 型 演 讲 会 ”两 个 主 题 分 别 是 : 确 了解 地 球 的 宇 宙 环 小 , 正
境 , 让 愚 昧 迷 信 侵蚀 社会 ; 好 爱 护 地 球 , 为 只 有 一 个 地 球 。 不 好 因 在 《 气 的 运 动》 大 一节 的活 动 课 , 排 了课 堂 实 验 , 用 玻 璃 安 使 缸、 、 个碗 分别装有冰 块和热 水 , 证 明热 力环流 的存在 。 烟 两 来 活动 设计 意 图 如 下 :
、
高 中 地理“ 修 3 ( 教 版1 必 ”人 教材 的 特 点
高 中地 理“ 修 3 教 材 是 在“ 修 1 自然 地 理 原 理 和 “ 修 必 ” 必 ” 必
2 人 文地 理 原理 的基 础 上 , 合 具 体 的 区 域 , ” 结 以案 例 的形 式 体 现 各个 区域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所 选 择 的 通 路 ,是 对 自然 地 理 原 理 和 人
的 课 堂 教学 是对 学 生 智 力 资 源 的 最 大 浪 费 。 所 以 课 堂教 学不 能 ”
只 有 书 、 见 人 , 改 变 以往 单 一 、 分重 视 总 结 性 评 价 的教 学 不 要 过 评 价 方 法 , 而 强 调 采 用 多 元 评 价 、 成 性 评 价 、 向学 习过 程 转 形 面 的 评 价 。 地理 活动 课 中鼓 励 多 样 性 和 独创 性 , 师 不 能把 自己 在 教
教材解析:高中地理必修3
教材解析:高中地理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学生们提供了深入探讨地理学的机会,以更深入的、实践性的分析洞察方法来构建学生高尚的地理观念。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让学生们掌握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综合关系,是对地理学知识的一种全面、深入的了解。
首先,本教材主要以地理概念为基础,借助实际地理环境及其发展 se变化,阐明地理学的基本原则,使其在实际操作以及学习理论时都有一定的基础。
外,本教材充分阐述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探讨地理学探索过程和方法,使其对地理学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理解。
本教材的第一部分的重点主要是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洞察,以及地理学的概念性结构进行全面的详细介绍,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其次,本教材深入探讨了地理环境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历史变迁,使学生们能够以地理学方法考察和洞察实际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
本教材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实践性研究方法,以及地理学家在研究实际地理环境中的实际工作方式。
最后,本教材的结论性部分汇集了本教材的主要论述,以及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探讨地理学和考察实际地理环境的基本框架。
通过本教材,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洞察地理学探索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地理学知识与实践,并能够在实践过程
中提升学生们的高尚的地理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必修三是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体系,让学生们用更深入的视野来探讨地理学,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实践方法,以获得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加洞察实际地理环境,提升学生们的高尚的地理观念。
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初探
1 .教材 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 间存在 的矛盾 修2 ”的人文地 理原理的基础 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
的方法 ,让学 生 明确 本章节研究 的主题 ,设想本章 节围绕本主 题可能研
域 的基本地理 知识要有 比较清 楚的 了解 。虽然学 生们经过初 中的学 习, 但初 中地理 课程只设置 了两 年学制 ,又由于地理 学科在初 中属于弱势学 科 ,学生往 往并不重视,学生对 区域地理基本 知识的掌握 也是不牢 固的。 初 中和高 中地理学习 的衔接也存在 明显的断层 。而在高 中教材不可 能用 大 量 的篇 幅去重述相 关区域地 理的基本知识 。这些情况 的存在 ,必然会 严 重影响到 “ 必修 3 ”教学的顺利开展。 2 .教材的教学与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地理“ 必修 3 ” 是 以案例为主线, 贯穿了整本教材 。 教师对教材的教学 , 自然 离不开对具 体案例的分析 。但 在具体 案例 教学 中,学生需要达 到何 种程度 的能力 ,掌握 哪些分析 问题 的规律和 方法 ,并 且如何用行之 有效 的评 价方法来 反馈案例敦学 的效果,在新课程 中始终还 是很 多教 师面临
一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分 析地理 问题的方法。
2 .利 用 思 维 导 图 方 式 , 进 行 章 节 知 识 的 教学 。
思维导 图就是要求学 生把 对 问题分 析的思维用 图的形式表现 出来 。 思维导 图的方式有利 于学生 明确 自己思维 的方 向和方法 ,对 问题 的研 究
可 以较 为深入和开拓 。由于地理 “ 必修 3 ”是以案例 的形式 呈现 的,每~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2006年9月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大部分的学校在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两个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地理“必修3”模块的教学。
“必修3”的教材编写是在“必修1”和“必修2”基础之上展开的,是对地理环境区域的研究,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此,笔者在仔细研究地理“必修3”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地理“必修3”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材的特点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通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
在“必修1”和“必修2”模块中虽然也有很多的案例呈现,但在呈现案例的目的、方式和时机上与“必修3”有很大的区别;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有许多的案例,主要有例说型和例证型两种案例,在呈现的时机上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在地理原理教学之前,起情境导入的效果;也可以安排在地理原理讲述之后,起到印证地理原理的作用。
因此在教材中体现为案例安排在地理原理之前或者之后,和地理原理同时出现在教材的章节中。
其案例呈现的目的性很明确,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的理解。
而“必修3”的案例呈现方式和目的却有明显的不同,“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因此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的初探
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地理“必修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案例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知识铺垫应该与教材本身内容有机结合,把握好补充的时机。如对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铺垫,可安排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进行。因为教材是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对比”的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把两个地区的对比进行扩展,如扩展到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以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为契机,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中始终还是很多教师面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鲁教版地理必修三为例浅谈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 中化 学课 的开展 有助于培 养学 生的科学 探索精 神 ,其重
要 性不 言而喻 。它 的教学效 果直接影 响着整个 素质教 育教 学改 革的效果 。因此 , 对于初 中化学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应该得 到足够
的重视 。 参考文献 :
2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 程教学 中 , 教 师要充分体 现学科 特色 , 激发 学生 的
关键词 : 地理 ; 课程改革; 体 会
一
、
对 教 材 的 充分 使 用
三、 教 学 内 容 的 补 充和 完 善
现在 的新 教材 多了很多教学环 节 , 主要 以“ 活 动” “ 思考 ” “ 问 题研究 ” 的形式出现 , 补 充了大量 的案例 , 这些案例有些 在区域地
1 . 应该是知识 点的补充 , 包括乡土地理内容的补充
上面 的一些粗浅体会 和做 法 , 使我在 教学过程 中和学 生一起
也体会 到了新课 程改革的乐趣和一些 小小 会影响教 学进程 , 但是教 学效果却 会大打折扣 , 这些活动 和问题 享受到 了学 习的快 乐 , 但是新 课程改革 才开始起 步 , 很 多教育 理念 研究是辅助教学 内容 的完成而专门设计 的 , 笔者在教学 中深深体 的成 功带来 的喜悦 , 需要逐渐摸 索才 能体会 得到 , 才能最终形 成新课程教学 的教学理 会 到这点 , 我在东北林 区的教学中针对教材 中的活动题在 不同班 念和教学方法 , 让我 和学生在今后 的教学中继续 努力 吧。 级尝试 了不同 的教学 方法 , 有 的班 级进行 了课 堂讨论 , 课 堂气 氛 参考文献 i 非常活跃 , 学生 都在积极 发言 , 结合学生 自己学过 的 内容 和教 材 [ 1 ] 蒋敦 杰 , 杨 四耕. 高中地理 新课程 理念 与 实施 . 海 南 出版 中给的资料学生扮演不 同角色进行 了讨论 ,虽然教 学进度略慢 , 社. 2 0 0 4 — 0 4 . 但是 一节课上下来 , 师生对 森林 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 了深入 的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必修3”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2)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却往往出现不同的案例。例如: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作为案例,而山东版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人教版选择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阐述河流的综合开发的,山东版是以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为例来阐述的,而北师大版却是以案例探究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来阐述的;人教版是以我国山西省的能源资源的开发来阐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而湘教版是以德国鲁尔区作为案例来阐述的。
2.铺垫内容本身就是对教材中知识的有力佐证
在人教版第一章中铺垫了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出发,推导各个区域发展的差异,比如从农业的角度可以推导出三大自然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方式等差异。教材中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区域对比,但学生如缺乏相关区域知识,比较难以接受,即使能够认识二者的基本差异,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掌握,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从中国各自然区出发,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区域之间的差异,而且能很自然地从各个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入手,分析各区域发展的差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是知识铺垫应该与教材本身内容有机结合,把握好补充的时机。如对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铺垫,可安排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进行。因为教材是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对比”的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把两个地区的对比进行扩展,如扩展到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以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为契机,对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基本的认识。
(3)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个模块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人教版是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来阐述的;湘教版是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入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的命题来概述的,而北师大版却在教材中注重对案例研究的落实。
3.教材的教学与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中始终还是很多教师面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中“我国的西气东输”一节中,教材首先是简单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然后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把教学的设置大致按照以下环节考虑:要实施西气东输,前提和现实的条件是我国的资源在区域分布不均,即我国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我国东部地区却相对缺乏;其次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在区际之间存在差异,即我国中西部对能源的消费量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费量却非常大;再次是在区域间实现资源的调配需要有技术的可行性给予支撑,即我国能够在西部和东部之间实施油气资源的调配,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技术足以支撑这项工程的实施,最后的关键是实施资源的调配输出地和输入地需要实现双赢,即我国实施西气东输最终对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两个区域之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1.铺垫的内容有利于地理“必修3”的整体教学
以人教版为例,教师在第一章可以从我国各个自然区的地貌、降水、气温、水文特性、资源、土壤和植被等等自然角度给学生作好铺垫,学生能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地理特征有了了解后,教师就不必要在后面章节案例的教学中每次都要作区域知识的讲解,从而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如铺垫好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学生对后面章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出现的自然原因能做到心中有数;如铺垫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和地形特征,对后面章节“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优劣势分析就能够顺理成章;如铺垫好我国各个自然区的资源知识,学生对后面章节“我国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的背景和条件就能很好地理解。
地理“必修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案例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的“产业转移”一节,要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劳动力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该产业往往是选择在具有丰富、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方布局。所以,当劳动力这个因素在迁出地发生变化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必然要进行新的区位选择,从而就形成了产业的转移。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地价因素等等,只要其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是引起产业发生转移的动力。学生只有抽取了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地理原理,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之间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东亚产业转移后,要求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学生就应该能够从珠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分析哪些因素发生变化而使企业变得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有哪些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存在,就能够很好地分析出企业发生迁移的原因。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通过对教材的整体分析,笔者认为进行知识铺垫要注意好两个方面: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为例;探求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是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探求区域经济发展是以“我国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等等。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作为教材编写者,他们认为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区域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所以教材并没有也不可能用大量的篇幅去重述相关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由于初中地理课程两年学制(初一和初二开课)的设置,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这些情况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必修3”教学的顺利开展。
1.注重学生对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
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二是知识铺垫要做到“面”与“点”的有机结合。在上述第一章中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看作是对整个“必修3”学习进行知识的铺垫。但如果落实到具体案例学习的时候,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体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区域知识的补充与拓展,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做好区域地理知识的铺垫,对必修3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