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知识建构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头脑中的综合与提升,是学生化学学习的最终结果和对化学认识的最高境界.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物质微粒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分类观.具体的化学知识并不会自觉地成为化学观念,而是由知识升华为观念,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它应当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应当与观念的建构联系在一起.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一、围绕问题设计教学,促进观念建构在以建构观念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问题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尽快地将教材中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我们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将化学观念的基本含义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在利用问题促进观念建构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只有围绕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教学,我们才能克服那种以表面活动为基础、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指导,同时也才能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二、创设情景,利用活动建构观念化学科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化学观念的建构必须与社会生活情景相融合,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入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来代替静态事实、结论的传授,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促进化学观念的建构.情景活动是把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以及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中介与桥梁,如果离开一定的情景活动,任何形态的化学知识都将游离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外,更不可能达到观念性认识的境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对于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感到茫然.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个实验的功能,可以创设如此情境:演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追问:“它们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何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真的发生了反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学生交流设计方案,然后选择一两种方案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酸和碱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及时建构中和反应的概念.三、运用类比建构观念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与学生以前熟悉的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可以缩短学生思维认识的历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发展.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有限的化学元素与庞大的物质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科学的元素观,教师往往用英语字母之于英语单词、积木块之于积木造型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理解庞大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统一于有限元素的.在用类比促进观念建构时,应尽可能寻找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教学中的大多数类比是由教师提供的,其实应该培养学生自发运用类比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观念的深层理解.四、加强实验教学,促进观念建构化学以具体物质为研究对象,而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使物质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时才能显示出来.然后,在实验所给出的直观的、真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才能对物质获得深刻的认识.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也需要借助化学实验,通过学习者的亲自设计、操作、观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再现化学概念、原理的发展、演变历程,再对获得的宏观现象、化学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在分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分子间有间隔的观念;通过“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倒置在盛有二氧化氮集气瓶口上方,两种气体也能均匀混合”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观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作为一线教师,本人希望有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以观念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不断丰富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构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构

实施“观念建构” 教学的本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观念建构的教 学,就是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 整体,把握本质,不要过分注重细节, 要超越具体事实,引领学生从本质上 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 要在整体中去把握和认识部分。

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
以观念统领知识教学(在整体中 传授部分) 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合 (驱动性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 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观念教学提升了我的教学观念
我深深的感受到,成功的落实化学基本 观念教学不是空话连篇,空中楼阁,它 是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站得更高一层,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形式、 以引发思维为过程,在教师引领之下, 通过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自觉建构化 学观念。 —— 泰安六中 韩荣伟
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 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 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 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 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观念建构教学与知识本位教学的区别
前者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强调化学基本观念的形 成,而后者通过讲授化学事实性知识,强调化学 知识的系统学习; 前者注重知识与核心概念的认知过程,后者注重 准确记忆知识与概念; 前者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和知识迁移,后者强调知 识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前者用观念去统领知识的学习,达到对化学科学 整体、本质、特征的认识,后者强调是对大量具 体事实知识的学习,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Fra bibliotek变化观
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 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

初中化学整体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整体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整体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溶液、气体、沉淀等。

3. 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理论、分子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等。

4. 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学科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范围和重要性。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10分钟)1. 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化学基本概念(15分钟)1. 讲解元素、化合物、溶液、气体、沉淀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化学基本原理(20分钟)1. 讲解原子理论、分子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和现象分析,让学生验证这些原理。

五、化学实验技能(15分钟)1. 讲解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2. 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摘要: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课堂实例总结出化学教学中的三大策略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思维形象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化学原理去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而启发诱导式思维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活泼自觉的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启发的策略是值得研究的。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精心设疑启发诱导激发思考形成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由问题引发。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式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氢气的化学性质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直观演示。

那为什么采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气管为何紧贴试管上壁通人试管底部。

操作上又为什么先通氢后点灯试验完毕又先撤灯后停氢呢?氢为什么能够夺去氧化铜的氧,证明氢气的什么性质?这样通过设置情境把学生探求欲激发出来,这就使我们的教学有了”弹性”。

就会紧扣重难点设置情景一环扣一环形成持续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把握教材驾驭知识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是思维。

有了正确深入的思考,并与实践相结合,就可能会有新的感悟和新的发现,就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了教材,驾驭了知识,才能运用教师的智慧,多种形式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运用具体形象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讲述《核外电子排和》知识时,可通过形象的描述一个蜜蜂采蜜路线似乎没有规律,但通过仔细观察,斟密思考就可知道,蜜蜂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区域内运动的,而核外电子排布也有同样的形式,因而用具体形象或直接运用感官接受具体信息引起学生兴趣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浅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 有太 大困难 , 但在面对千变万
化 的化学题 时却 常常感 到力不从心 , 不知该用什么知识或怎 么 用 知 识 。 决 好 这 一 问题 方 法 是 有 效 的知 识 巩 固 。 过 知 解 通
识 巩 固 , 帮 助 学 生 深 化 基 础 知 识 , 正存 在 的 问 题 , 理 知 可 纠 梳
二 、 效 的化 学 课 堂 教 学 离 不 开 有 效 的 互 动 有
题多解是 开拓学生 多向性思维 ,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的 种 有 效 途 径 。 因此 , 教 学 中必 须 有 意 识 地 发 展 学 生 的发 在

散思维 , 启发学生寻求变异 , 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从 4重视讲评 , . 指导学法 讲 评时应该 针对学生 作业 中出现的典 型思 路和典型错 误 进行分 析 , 不仅让 学生 “ 知其 然” 还 要让 学生 “ , 知其 所 以 然” 。另外 , 讲评 时还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比较 、 析、 分 综合 、 归
2精 选 例 题 , 范 讲 解 . 示 在制定 教学方 案时 , 首先应精选 典型 的、 具有普 遍指导
生学习化学知识 的时间。在一节课上 , 师生的活动都应 围绕
教 学 目标展 开 、 行 。 进 () 5 确保学生成功率 , 即学生准确完成练 习的比率 。 教师
意义 的习题 作范题 , 设计 好如何 向学生作解题 示范 , 并确定 要补充 的例题 。 在教学过程 中, 要从 方法步骤着眼 , 从解题思 路入手 , 启发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 , 弄清条件和要求 , 出 找 例题涉及 的知识点 , 而抓住解题关 键 , 从 形成正确 的解题思
学 过 程 中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导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学 引 让

2022版化学新课标《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ppt课件

2022版化学新课标《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ppt课件

PART 05
初中化学的课程 内容及呈现方式
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
课程内容总体设置思路 01 设置导向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02 整体贯穿——“五大”学习主题 03 内容构成——“五大”维度
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
课程整体结构—五大学习主题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01化学科学研究领域
2022版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 解读与梳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颁布,标准规定了化学课 程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提出课程要在立 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强化了育人导向,优化了内容结 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化学教育应着力培养化学核心 素养。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全 面落实到课程之中,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 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行而不辍,不断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化学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化学基 本观念和规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 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 格、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Leabharlann 课程整体结构—五大学习主题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02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
课程学习主题结构—五大维度 主题内容构成-5个维度
大概念 核心知识 基本思路与方法 重要态度 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概述: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实验性的科学,而分子模型则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分子模型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和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球棍模型法球棍模型法是最常用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球代表原子,用棍子连接原子来表示化学键。

这种方法直观而简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水分子的结构时,可以用两个红色球代表氧原子,用两个白色球代表氢原子,用棍子连接它们来表示水分子的构成。

这样的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的形成。

二、立体模型法立体模型法是一种更为直观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它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来表示分子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三维形态。

例如,在讲解甲烷分子的结构时,可以使用四个等边三角形代表氢原子,一个正四面体代表碳原子,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来表示甲烷分子的构成。

这样的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分子的空间排布和键角的大小。

三、计算机模拟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化学模拟软件或在线分子模型构建工具,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分子模型的建构和观察。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分子结构选择,还能够模拟一些实验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例如,在讲解有机物的立体异构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构建不同的结构,并观察它们在空间中的排布和性质的差异。

这样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实物模型法实物模型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真实的物体来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讲解离子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使用磁性球和棒子来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来构建离子晶体的结构。

这样的实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离子间的吸引力和排列规律。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观念的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观念的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观念的建构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持久地理解和掌握,优化学习的过程,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教学化学学科观念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我们通常以族为单元进行学习,对该族中某一代表元素的重要代表物,如单质、氧化物、酸等,分别对其结构、性质、制备与应用等进行研究和学习,然而当我们要求学生说出或画出元素家族的物质关系图时,或要求实现多步转化时,很多学生思维就很吃力,只能回忆起一些零散的物质性质,缺乏一种线索或者说缺乏一种思想方法,把物质、把反应整合起来,即学生缺乏方法类的知识作支撑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生学科观念的建构,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观念的有机融合与互相渗透,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并形成相应的化学学科观念。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

一、建构“元素观”,形成“以元素为核心的物质家族”的观念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世界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

“元素观”的建构,会使学生主动地从元素组成成分上来认识他所遇到的各种物质,并能将其与熟悉的物质联系起来,以元素为核心,建立起一种描述物质世界的认识框架。

这样就使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活”起来,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请列举出常见的含氮元素的无机物;(2)简单描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学生发表见解后互相补充、讨论,再小结。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发现原有的知识结构,初步建构“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是固定的,可以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描述;在自然界中,元素存在循环,元素及物质的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摘要: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要转变我们教师的观念,开展好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学习,同时要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科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应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和有关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由此可见,: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传授的的不仅仅是学科内的知识,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搞好: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观念,开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要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

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

而新教材下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观念要有大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

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

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就会越来越大。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

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

抓紧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课余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正可谓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该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教学难点: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引入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化学建构理论,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个理论。

2. 老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原子结构?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不同?二、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内容。

2. 老师讲解原子的组成,如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原子核结构。

3. 老师讲解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构成以及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三、实验(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建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1. 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解释化学反应背后的原因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2.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应用化学建构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五、复习与总结(10分钟)1. 老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强化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强化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回答书面题或思考问题,加深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认识。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化学高中知识网络构建教案

化学高中知识网络构建教案

化学高中知识网络构建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解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和技巧;
2. 化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教学内容:
1. 化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分类;
2. 化学知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分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化学知识网络图,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兴趣;
2. 探究:讨论化学知识的分类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化学知识网络;
3. 实践:分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数据,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图;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构建的化学知识网络图,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资源:化学知识网络图、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等
评价方法:学生的课堂讨论表现、化学知识网络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完善和拓展他们构建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可以探究更多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讨论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以及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中进行了结论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特点、方法、策略、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培养、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开展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也要关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角色转变,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2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抓核心知识,建构化学基本观念

抓核心知识,建构化学基本观念

抓核心知识,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摘要:在化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们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难题。

这就要求教师传递核心知识的切入点发生变化,学生在认识物质变化本质的基本视角发生转变。

本文以化学必修一,必修二为载体,探讨从化学核心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化学核心知识化学素养必修一、二一、确定核心知识,制定引领核心知识的基本观念目标学生对概念理解容易出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观念之间、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缺乏顺畅提取知识的线索。

因此,进行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首先就是要先于教学进行化学核心知识整体的分析,从中抽象概括出整个章、节的基本观念来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

必修一的核心观念包括:分类观、氧化还原观、微粒观。

以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该部分位于核心知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学生已经从化学理论的角度完成了物质“宏观”现象到“微观”变化的理论学习,但是却缺乏理解这些化学理论的物质基础,而原有教材是先学习物质变化,再进行“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学习。

与旧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相反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角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跟着这样的改变,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化学观念,然后再在知识应用中深化化学基本观念,重视“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技能”培养中的凸显。

图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中的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关系二、基于核心知识、基本观念的课堂问题设计必修二的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部分,核心观念有:结构决定性质,可持续发展观。

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有机物的性质特点与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两部分我们主要在“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下建构对应的核心知识。

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化学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主要给学生传递可持续发展观。

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1 低 成 本 开展 化 学 科 学 探 究 活动 。在 大 力 提 倡 绿 色 化 . 学 、 型化 学 的今 天 , 展低 成本 化学 探 究 活 动 , 样 有 着 积 微 开 同
新课程理念要 打破 以讲授 、 灌输为 主的教学方式 , 经引 导学生参 与合作 , 师生互动 , 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 教师要努
个孩子必不可少 的 , 如现在衣料 的优缺点讨论 、 理想材料 的
构想 ; 食品及添加剂的化学成份与功能 、 副作用 ; 住房材料 的
选 择 与成 份 、 辆 使 用 的 能 源 与 对 当 前 环境 的影 响 等 。 在 这 车
2合作 学习是化 学学 习的必要 手段 。新课 程的实施 中更 . 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 习中获取进步 , 在互动合作 中获取知识 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 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间取 长补短 , 集思
养 ,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式 南被 动接 受 式 向互 动 探 究 式 转 变 。 使
以 自制汽水 、 做 中化学 中讲 熟石灰 . 生石
灰, 现在大多数学生对它们不 了解 , 记不住 区别 。 以在知识 所
的 建 构 中 , 需 给 学 生 以 适 当 的 立 足 基 础 。 、 、 、 是 每 必 衣 食 住 行
的知识去求异创新 。即使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多 , 实践时却 瞻 前顾后 , 缩手缩脚 , 那还 是不要 实践 的好 。例如 , 一位母亲带 着孩子去拜访 一位 化学 家 , 想让化学家指点一二。化学家暂 时离开的工夫 , 孩子好奇地玩弄化学实验器皿并试探 烧杯内 的黄色液体 , 母亲忙说不要动 。化学家却说 :孩子应 该有好 “
极广泛 的意 义。一本 p H试纸 、 一支试管 、 一根玻璃棒 , 就可

初中化学新课标五个维度

初中化学新课标五个维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可能是指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改革要求。

虽然“五个维度”的具体表述可能会随着新课标版本的更新有所变化,但大体上可以参考如下内容:
1. 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如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化学反应规律等。

2. 过程与方法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推理、科学表达等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倡导形成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及安全意识。

4. 科学探究与创新维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新能力。

5. 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维度: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中,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请注意,以上五个维度是基于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趋势进行的概括性解读,并非直接摘自某一特定版本的初中化学新课标原文,具体细节还需参照最新的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课程标准文件。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作者:史红霞王仕琪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年第01期摘要: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要求。

提升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路径有:充分利用图形工具,形成教学内容结构化;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发展教学内容结构化;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内容结构化。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提升路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首要的、根本性的教育问题的化学应答,也是新时代中国化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而要落实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实现由“基于化学知识点的教学评”转向“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1],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深层的、高度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学,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2],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内涵化学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特点,在有效利用与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标准内容与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经验[3]。

教师在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线索,找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将其进行归类整理,得到稳定的结构。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有以下三种形式。

1.;;; 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是按照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

知识结构化的本质是寻找知识之间的丰富联系,建立更加具有层次性的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化的程度越高,形成的认知结构层次性、系统性越强,知识的提取越容易。

2.;;; 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是从学科本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过程的一种概括,如元素“位”“构”“性”的关系。

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对知识的建构

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对知识的建构

高效课堂是现实教育环境下 . 人人在谈论
和关 注的话题 . 所谓 “ 高效课堂” 绝不是指教师 如何 用最 短的时间把课上完 . 当然也不是指教
新课标要求 .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 . 要变成学生 自主获得信息 的引导者和 为学生 分配任务和提出问题的辅 助者 教师需要做 的 是为学生的 自主探究创设 情境 . 促进学 生在情
种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 . 教师必须要适 应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 尽量布置一些较真实 的任务和学习领域 内的一些 日 常实践活动 。这 些接近生活的、 真实的、 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 的内容和技能 .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 来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
们所学知识 的相关性和意义 为此教师应尽可
教师如何定位 自己的角色 . 从而创新教育教学 理念 , 笔者从 自身的实践经验 出发 . 谈谈 自己
的认 识 。

验. 使学生 能够更多地从 自己内部对化学过程 进行识 别与评价 . 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教师要 给学生的 自主探究创设适宜 的氛 围. 使学生能 够活跃思维 , 探究 热情高涨。 同时 . 也要在学生
识. 还要对 自己的学生有充分 的了解 . 这样 才 能更好地 因材施教 . 使不 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
能在 自己原有 的知识基础上有所进步 . 这样的 课 堂才能称得上是高效 的 二 化学教 学中如何做到对知识 的建构 f 一) 化学教师 的角具体情景采用适 当的策 略 在传统教学 中. 教师总是很 自信 自己对问
形势的发展 .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把教师作 为教学 的主体 . 而要把学习的重心归还到学生
的“ 学” 上 教师应首先在脑海 中打一个问号 . 知识是外部输入 的. 还是 内部生成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习的机会。
个知识点是否理解掌握, 还应该注意对理论的 整体性分析, 通过对知识进行阶段性的系 统归 纳和总结,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 的联系,并通过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的反省, 掌握相应的 化学思想和方法,使新的认知结构 不仅仅是概念性知识的合理组织,也是策略性
知识的合理组织。 其次,同一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是检
首先,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知
识建构是学习者提高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
2、教师指导模式 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 展, 但中学化学中许多知识处于学生的 “ 最近 发展区” ,这些知识很难靠学生独立的探究就
能实现再发现再创造。这时教师的有效指导是
验评价认知结构合理性的有效方法, 并且在知 识的应用过程中, 学习者并不是将知识从记忆 中 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而是要针对当前情景 将各种知识进行整合. 从而使知识获得重新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依据建构主义认识论 建立起来的, 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 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身已有
四、反思和评价一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与此同时,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 程,学习者就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 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原有认知结
发展水平的,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独 自完成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教
师在提供背景问题后,应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 探究, 不应做过多过细的指导, 以防学生产生 依赖的思想, 使学习成为机械的被动接受的过 程。当然, 教师过多的指导和充分的千预,的 缺可以减少学生的错误、弯路, “ 节省”了时 间, 但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从错误、挫折和弯路
得 ,而领悟又靠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
到, 没 理性的 息, 的 式 会 如果 有 反 以上 方 就 流
于形式。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 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调节, 能够 使学生对学什么、如何学、何地学及达到何种 学习结果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 我监控, 发挥元认知的作用, 使学生处于最佳 学习状态。但是由于元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一
种方法
1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3、合作学习 模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 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 验背景为基础, 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化学知识结 构, 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 看问题往往 是肤浅的、片面的,要使学生超越 自己的认 识, 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 认识到问题 的不同侧面, 一方面需要教师的适度指导, 另 一方面,由于学习内容多、课时紧、班容量大 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往往不能进行个别话的指 导, 这就需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
激活背景图式,只是为新知的建构作出了 必须的知识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而要使新知得 到有效合理的建构,还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 地探索。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出问 题,选择方法、探索研究,并进行表达 、交流 和修正, 才能有效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因 而, 新知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发 现、再创造的过程。为此, 我们可以这样做: 1、独立探究 模式 中学化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符合学生的实际
要多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 的、有趣
市婚篇 2006 年06 期
王文军 〔 温岭市实 校) 浙江 验学
摘 要: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观,通过对 形成产生影响,成为新知的背景。因此创设问 题情景的另一有效方法就是由相关生活或其他
学科的实际问题开始。 二、尝试、探究一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而,变式训练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手
段。
新知识的同 化和顺应, 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化学 认知结构, 建构课堂 的新模式。 教学 关钮词: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些学生不能对 自己的认知结构做出正确的评 价,因而妨碍了认知结构的最终形成和完善。 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状况作出评价 ,
构, 知识在头脑中是围绕着一些核心观念组织 的,当外界信息输入人脑后,并不能同时激活 认知结构的全部,而只是激活认知结构中与激 活条件相关的、围绕某个或几个核心观念组织 的局部,被激活的部分构成一个或几个图式, 以备对输人的信息进行加工,我们称之为背景 图式。只有这种被激活的背景图式才具有开放 性,可以同化新知,或被重建与改组以容纳新 知, 形成新的图式, 进而纳人到原有认知结构 中, 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扩展。 因此, 新知建构的第一环节就是要创设 问题情景,以激活背景图式。通常可以以下两
构。 化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
用而完成的, 在此过程中, 学习者丰富的知识
背景也会参与到这种相互作用中来,影响到知 识的建构。 其次, 化学认知结构是内化了知答案, 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问题的 引导下,逐步接近终极目标,并最终建立新的
认知结构。
构得到改变。 建构主义学 习观很适合 中学化学知识的 教学。中学化学知识主要包括概念性知识、探 究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其中概念性知识往往 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 的较严密的知识体 系。中学化学学 习的重要任 务就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 ,那 么,中学化学知识是如何得到建构的? 课堂教 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建构 的?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化学学习 的特点以及中学化学教学实际, 现提出以下建 构模式 : 一、创设问题情景一滋活背景图式
经过前三个阶段,学生的大脑中新的认知 结构已初步形成 ,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 善,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清晰性和思辨性。 但
新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是优是劣? 是否有较
强的同化能力将相关知识纳人其中? 是否具有 灵活性 ,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它去解决问
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还需要有一个对新的认知 结构的反思评价的过程,这种反思和评价家促 进新的认知结构的最终形成。 对新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和评价的最好途 径就是知识的系统化和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 首先,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