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 作业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2.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物质的检验课件PPT
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 为何在检验SO42-时不加HNO3?
SO32-
HNO3
SO42-
【思考与讨论】
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NH4Cl溶液、 (NH4)2SO4溶液、KCl溶液、K2SO4溶液四种,请 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鉴别。 若把NH4Cl溶液换成NaCl溶液,其他溶液不变, 又如何鉴别?
现象:
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结论: NH4+存在
化学方程式:
△
NH4Cl+NaOH==NaCl+H2O+NH3↑
【思考与讨论】
如何检验HCl中含有Cl¯ HCl + AgNO3 == AgCl ↓ + HNO3
小结:Cl-的检验方法:
取样并向内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 沉淀,且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证明 该试样中含有Cl- 。
(以Na2CO3为例) CO2 + Ca(OH)2 == CaCO3↓ + H2O
SO32-
Na2SO3+2HCl == 2NaCl + H2O+SO2 ↑ SO2 + Ca(OH)2 == CaSO3↓ + H2O
HCO3¯
NaHCO3 + HCl == NaCl + H2O+CO2 ↑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再加CaCl 2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若无,则是HCO3 -。
1、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 2、不能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代替,因为会引入Cl-和 SO42-
【思考与讨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练习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一元同步练习第二单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三)一、教学内容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三)二、考点清单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3、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单位:mol/L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2)公式:Vn c B B(3)注意:①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②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③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如 c(Cl2)=0.1mol/L c(NaCl)=2.0mol/L c(Fe2+)=0.5mol/L等。
【典型例题】例1. 将1molNa2SO4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出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Na2SO4=2 Na++ SO42-n(Na+)=2 n(Na2SO4)=2×1mol=2moln(SO42-)= n(Na2SO4)=1mol则c(Na+)= n(Na+)/ V(溶液)=2mol/0.5L=4mol/Lc (SO 42-)= n (SO 42-)/ V (溶液)=1mol/0.5L=2mol/L答案:Na +和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4mol/L 和2mol/L 。
例2. 将4gNaOH 溶解在10mL 水中,再稀释成1L ,从中取出10mL ,这10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 mol/L B. 0.1mol/L C. 0.001 mol/L D. 10mol/L解析:c (NaOH )= n (NaOH )/V = 0.1moL/1L = 0.1mol/L ,从中取出任意体积,浓度不变。
2020年高中化学 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单元 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导入] (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
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
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
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 现有含MgCl 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
实验方案:粗食盐混合物 粗食盐水食盐水(含NaOH 、泥沙、Mg (OH )2)加水溶解后过滤 形成Mg (OH )2沉淀 加NaOH 溶液加入盐酸蒸发结晶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过渡] 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
苏教版(2020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
9 第二单元 芳香烃
10 专题4 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一烃的含氧衍生物
11 第一单元 醇和酚
12 第二单元 醛 羧酸
13 专题5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
14 第一单元 卤代烃
15 第二单元 胺和酰胺
16 第三单元 有机合成设计
17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 质
18 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
18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9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0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序号
必修第二册
1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3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4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5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备注 备注
6 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
19 第二单元 蛋白质
7 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8 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9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0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11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2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13 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14 第一单元 金属的冶炼方法
15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6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7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8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9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10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11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
12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1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14 第一单元 分子的空间结构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件(共15张PPT)
【探究实验二】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C,可能 含有Na2SO4,请通过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 有SO42-。 已知 2HNO3+3Na2SO3=3Na2SO4+2NO↑+H2O
取样 +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HCl 沉淀不溶解
取样 +HCl和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SO42-的检验
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稀HCl,观察无沉淀生成; 加入BaCl2 溶液,观察有沉淀生成; 证明该试样中含有SO42-。 注意:1、稀HCl的作用是 排除SO32-、CO32-和Ag+的干扰 。
H+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Zn2+ Fe2+ Fe3+ Cu2+ Ag+
附表1 酸、碱、盐溶解度表(20 ℃ )
OH-
NO3-
Cl-
SO42- SO32- CO32-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溶
请分组讨论并完成以下任务: 1、选择合适检测试剂; 2、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验证。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共19张PPT)优秀课件
考点二、Fe2+、Fe3+的相互转化
要求:
1、牢记转化条件
2、熟练书写转化方程式
转化条件
Cl 、H O 、HNO 、KMnO 等强氧化剂
Fe2+
Fe3+
金属单质(Zn到Cu)、 I- 、S2-等还原剂
重要的转化方程式
5Fe2++MnO4- +8H+=5Fe3++Mn2++4H2O 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2Fe2++Cl2=2Fe3++2Cl-
能力对接——点击高考
【例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少量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物及硅的氧化物。以下是实验
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CO备2 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图:
,
Cu2(OH)2CO3
SiO2
CuSO4溶液
(1)试剂A的化学式是_H__2_S_O_4;操作I的名称是 _过__滤_;
2Fe3+ + Cu = 2Fe2+ + Cu2+
2Fe3+ + H2S = 2Fe2+ + S + 2H+ 2Fe3+ + Fe= 3Fe2+
3FeO+10H++NO3-= 3Fe3++NO +5H2O 2Fe(OH)3+6 H++2I-= 2Fe2+ + I2 +6H2O
学习成果检验
1、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分别为
铁及其化合物
生活中铁的锈蚀现象
课前两分钟——人体中的铁为什么不生锈
铁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人身上的铁主要存在于血液的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里的 铁在肺部遇到氧,它们就会手拉手地合在一起,形成氧合血红 蛋白,这就是血细胞在肺部“装”氧的秘密。如果体内缺铁, 血红蛋白就不足,就会发生贫血,于是体内的氧也就有所减少, 而缺氧是不利于健康的。 然而,血红蛋白既然以铁为原料,而且又是装氧的工具, 为什么它们不会生锈呢? 学者的解释是:血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的结 构里,可以吸取氧,却又无法与氧起化学反应,所以不会生锈。 那么,每天大量红细胞死亡,死亡的红细胞又留下了铁, 这些铁已被解“锁”,为何仍不会生锈呢?那是因为它们立即 被某种蛋白球收集、储存起来了。这种蛋白球有防锈功能。待 身体需要这些铁时,蛋白球可以把铁再放出来,使之重新成为 血红蛋白。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1(共24张PPT)
应会: 对不同的混合物能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常用仪器的使用
练习1: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A.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溶液中的溶剂不能互溶.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下面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 C )
选项 A B C D
需要分离的物质
CCl4和水的混合物 MgCl2溶液与Mg(OH)2的混合物
酒精的水溶液 KNO3与NaCl混合溶液
分离方法 分液 过滤 萃取
应知2: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应会: 能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置 氧化还原反应换反
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 分
非解氧化还原反应
反 应
练习2: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的是 ------------------------------------------------( C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铝 B.酸性氧化物 干冰
Al2O3 CO
C.酸 D.盐
硫酸 纯碱
H2SO3 Na2CO3
物质的分类
混
合
物
按 所
物
质含
化
物 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2-3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溶液的配制和分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2单元课时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物质的量浓度(c B):(1)定义:用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常用单位有mol/L、mol/m3等。
数学表达式为c B=n B/V。
(2)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应注意的问题:①定义式中的V特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计算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是L;②溶质的量是用其物质的量来表示的,而不能用其质量来表示;③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它组合;④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实验原理: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因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体积的溶液的实验操作。
(2)配制溶液的关键:准确测量溶质的量(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准确测量所配溶液的体积。
(3)实验主要仪器①准确测量溶质的量的仪器:天平和滴定管。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
首页
Z 自主预习 IZHU YUXI
K 课堂互动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四五
四、萃取、分液
1.萃取指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 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沸点不同气分开
洗气瓶 U 形管
长进短出 常用冰水
CO2(HCl) NO2(N2O4)
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基本原则: ①不增(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③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④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2)注意事项: ①除杂试剂需过量。 ②过量试剂需除尽。 ③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一 二 三四五
首页
Z 自主预习 IZHU YUXI
K 课堂互动 ETANG HUDONG
Hale Waihona Puke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三、结晶
1.结晶是利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 先结晶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结晶一般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如何提纯 KNO3? 提示: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首页
Z K 自主预习 IZHU YUXI
课堂互动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了解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结晶等实验方法。 2.理解萃取的原理及萃取方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的要领。 4.了解物质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思路,初步形成用化学实 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组成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离子反应●镁的提取与应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铝及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修1 化学与生活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专题2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专题3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第一单元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选修2 化学与技术专题1 多样化水处理技术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专题2 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第一单元氨的合成第二单元氯碱生产第三单元硫酸工业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专题3 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一单元有机药物制备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第三单元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第四单元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4 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第一单元材料的加工处理第二单元材料组成的优化第三单元复合材料的制造专题5 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第一单元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第二单元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专题6 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第一单元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第二单元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专题4 分子空房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专题5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单元眼泪的水解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专题3 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专题4 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选修6 实验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类与提纯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 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课题2 电解与电镀专题6 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
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组成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离子反应●镁的提取与应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铝及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修1 化学与生活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专题2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专题3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第一单元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选修2 化学与技术专题1 多样化水处理技术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专题2 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第一单元氨的合成第二单元氯碱生产第三单元硫酸工业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专题3 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一单元有机药物制备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第三单元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第四单元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4 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第一单元材料的加工处理第二单元材料组成的优化第三单元复合材料的制造专题5 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第一单元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第二单元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专题6 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第一单元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第二单元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专题4 分子空房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专题5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单元眼泪的水解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专题3 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专题4 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选修6 实验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类与提纯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 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 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课题 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课题2 电解与电镀专题6 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件(共23张PPT)
3 应用举例:
用粉笔将红墨水中的红色物质分离开来
在距粉笔根部约2cm处滴一小滴红墨水,粉笔垂 直竖立在盛有少量水的培养皿中(不能将粉笔上 有红墨水的部分浸入水中)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烧杯
蒸发结晶
3 结晶方法:
冷却结晶
蒸发结晶
具体操作: 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
到饱和而析出晶体。 适用物质:
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 的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结晶
具体操作: 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
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 适用物质:
氯化钾和硝酸钾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 将两者的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少量100摄氏度热水, 在加热的情况下不断少量加入热水并搅拌,直至混合 物完全溶解 2 停止加热,冷却(可以用冰水水浴),当温度降至 30摄氏度时硝酸钾晶体析出。 3 过滤混合溶液得到较为纯净硝酸钾晶体 4 蒸发滤液,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四 萃取和分液
1 原理: 萃取: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 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 分开的操作
2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烧杯
物 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对杂质不溶 或微溶;跟原溶液的溶剂要互不相溶。 (2)操作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萃取溶 液和萃取剂 总量不要超过漏斗容积的1/2。 (3)振荡时,用右手掌压紧盖子,左手用 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活塞。把漏斗倒转过来振荡,如图。 并不时旋开活塞,放出易挥发物质的蒸气。这样反复操作 几次,当产生的气体很少时,再剧烈振荡几次,把漏斗放 在漏斗架上静置。 (4)静置后,当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时分液。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3)苏教版必修一
举例:第28页上的例题。
强调:解题步骤、格式。
学生明确解题步骤。
引导练习:做第2页上的“问题解决”。
学生练习。
引导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请总结。
学生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第29页上的练习2、8。
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进入有关的实验。
启发引导:通过上面的实验,请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和研究完成教材第27页的“活动与探究”中第2题。
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交流。
引导练习:做第29页上的练习1、7。
学生练习。
启发引导: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与一定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时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确定未知浓度溶液的组成。在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分析。这叫做中和滴定。
2.配制500 mL O.1 mol·L-1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
3.配制100 mL 2 mol·L-1的盐酸,需12 mol·L-1的盐酸多少毫升?
学生练习。
启发引导:通过溶液中的反应测定物质的组成,首先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再将标准溶液与待分析物质进行反应或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确定物质的组成。请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和研究完成教材第27页的“活动与探究”中第1题。
课题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教学
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28共22张PPT%29
3、注意点:
(1)使用前要检验分液漏斗 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2)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
__下__口_____ 慢慢流出,上层液 体从__上__口_____倒出。
(下流上倒)
分液漏斗
【练习5】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BD )
A.CCl4和水 B.汽油和食用油 C.汽油和NaOH溶液 D.酒精和水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过滤
1 、原理: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的方法。 2、 实验仪器:
漏斗,滤纸,烧杯, 玻璃棒,铁架台(铁圈)
3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嘴靠在玻璃 棒上使液体沿玻 璃棒流下。
滤纸与漏斗应 紧贴内壁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__D______。
A.液溴和CCl4
B.酒精和煤油
C.CaCl2和CaCO3 D.苯和蒸馏水
(2)在酒精、苯、CCl4、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苯__、__C_C__l4。
②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并在分液时溴从分液漏斗
下端倒出的是__苯______,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3mL水和 1mL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水和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现 1mL乙醇,振荡,静置,观察
象。
现象。
实验现象 出现_分__层__现象,下层为 _C_C__l4层,上层为__水___层。
不分层,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什么叫萃取?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件 .(共23张PPT)
铁架台、烧 杯、分__液__漏__斗
分离汽油 与水、植 物油与水
液体由上__口__倒出
加入沸石或碎瓷 铁架台、温
片,防止液__体__暴_ 沸 湿度计水银球的 位 置 : 与 _支__管__口__ 相齐 冷凝管中水的流
度计、酒精 灯、接液管 、锥形瓶、 蒸__馏__烧__瓶__、 _冷__凝__管___
【活动一:过滤与结晶】
(1)主要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
(2)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里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倒液体的烧杯尖口靠玻璃棒
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适用范围:
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活动一:过滤与结晶】
怎么洗涤沉淀? (思考,同桌交流) MnO2 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沉淀, 固体
(1)总体思路:沉淀法、气体法、转化法(即将要除 去的物质转化为要保留的物质)
(2)四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恢复原状)
(3)三必须: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 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活动二:分液】
(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漏 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观 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 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塞上瓶塞 ,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 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 看是否漏水
防止液体暴沸 (3)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什么位置?如此放置的作
用是什么?
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齐
测的是蒸发出来的气体的温度
(4)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如此流向的目的是什么?
下进上出
充分冷凝
【活动三:蒸馏】
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名师章节精讲 专题1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共3个课时)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除去固体食盐中的泥沙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
2.蒸发结晶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防止形成的晶体飞溅。
一、过滤(1)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性的杂质的方法。
(2)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3)主要步骤:①制过滤器;②固定烧杯和过滤器;③过滤操作。
(4)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二、冷却结晶(1)实验原理: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
(2)实例:提纯含少量KCl的KNO3:配成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即得KNO3晶体。
三、萃取和分液(1)萃取指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萃取时,在液态混合物中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2)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3)操作:①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如图。
②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四、蒸馏(1)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过程。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
实验时,应当先通冷却水再加热。
五、分离方法综合运用和层析法(1)分离方法综合运用实例:除去粗盐中的杂质MgCl2及泥沙,先将粗盐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使MgCl2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过滤,除去泥沙和Mg(OH)2沉淀,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最后加热蒸发溶液,获得NaCl 晶体。
(2)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将溶解在某溶剂中的混合物分离出来。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所以本课时着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开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深入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我们往往先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物质的性质作出猜想,再设计化学实验进行验证,基于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数据以及有关资料,作出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教学中应让学生深刻认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基于化学反应原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合理解释与推断。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着重反映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2:着重指向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
▍情境设置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向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
加热该红色液体,发现有气泡从溶液中逸出,溶液重新变成紫色,这说明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
实验清晰地呈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
如:可以根据特定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铝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可通过下列实验来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铝片在打磨前后的光泽变化。
老师引导:打磨前后铝片的光泽是否有变化?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是否比较活泼?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初中实验探究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那么铝片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活动:请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当铝片表面呈灰白色时,轻轻晃动铝片,并观察、记录现象、讨论。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共17张PPT)
溶液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
2.公式: cB =
nB V(aq)
溶质的物 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
3.单位: 常用 mol/L 或 (mol·L-1)
2.公式: cB =
nB V(aq)
溶质的物 质的量
1.2.3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回顾 什么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ω):溶质B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
ω=
mB m(aq)
×100%
思考 溶液浓度的表示有那些方法?
引起错误的操作
溶质 溶液 浓度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不变 转移俯时视有:液体洒出 刻度线 仰视:减小
定容时加水过量用吸管吸出 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不变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刻变度线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1、在上述配制实验中,若把Na2CO3换成 NaOH,在配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水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简介: (1)容量瓶
形状: 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瓶,有活塞 构造: 规格,温度,颈部标有刻度线;
规格: 50mL ,100mL,250ml, 500mL,1000mL;
(2)注意: 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热溶液需冷却再转移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共20张PPT)
②若滤液浑浊, 需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滤纸_破__损__、_ ___、__滤__液__超__过__滤纸边缘 。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案例1、分离KCl与MnO2的固体混和物
(1)实验方案(写流程图):
KCl ①溶解 ②过滤 MnO2
③蒸发结晶
KCl溶液
KCl
④洗涤 ⑤干燥 MnO2
要将洗涤液并到KCl溶液
MnO2
案例2、设计从KCl与MnO2的固体混和物提纯KCl实验方案
KCl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KCl溶液
,分液后得到的下层液体颜色为
分液漏斗
紫红色
六、升华 案例8、食盐与碘的分离 七、用磁铁
案例9、分离粉未硫化亚铁与铁粉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案例6、分离乙醇与CCl4。
1、实验方案:___蒸__馏_________,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2、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乙酸与乙醇混和液分离?
变式2:用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
变式3:分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变式3:分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A
B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案例7、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 (1)设计方案(写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下列各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4 L 0.5 mol·L-1 NaCl溶液B.1 L 0.3 mol·L-1 Na2SO4溶液C.5 L 0.4 mol·L-1 NaOH溶液D.2 L 0.5 mol·L-1 Na3PO4溶液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各溶液的体积无关。
]2.8 g无水硫酸铜配成0.1 mol·L-1的水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500 mL水中B.溶于1 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 mL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 LC[根据c B=n BV=m BM B V可知V=m(CuSO4)M(CuSO4)·c(CuSO4)=8 g160 g·mol-1×0.1 mol·L-1=0.5 L,即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为500 mL。
] 3.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B.溶解C.转移溶液D.定容B[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物右码”,A错误;移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 错误;胶头滴管应在容量瓶口上方,不能伸入瓶口,D错误。
]4.配制98 mL 1.0 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称取28.6 g Na2CO3·10H2O,配成98 mL溶液D.称取28.6 g Na2CO3·10H2O,配成100 mL溶液D[实验室没有98 mL的容量瓶,应用1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0.1 L×1.0 mol· L-1×106 g·mol-1=10.6 g,容量瓶不能溶解固体,所以需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至100 mL容量瓶,A项、B项错误;需要Na2CO3·10H2O的质量是0.1 L×1.0 mol· L-1×286 g·mol-1=28.6 g,即需要称取28.6 g Na2CO3·10H2O配成100 mL溶液,C错误、D正确。
]5.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得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C.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D.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无影响,故浓度无影响;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故溶液浓度偏大;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无影响,故溶液无影响;没有洗涤烧杯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
] 6.在NaCl、MgCl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0 mol·L-1,c(Mg2+)=0.25 mol·L-1,c(Cl-)=0.20 mol·L-1,则c(SO2-4)为()A.0.15 mol·L-1B.0.10 mol·L-1C.0.25 mol·L-1D.0.20 mol·L-1D[溶液为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2c(Mg2+)=c(Cl-)+2c(SO2-4)。
]7.将15 mL 2 mol· L-1 AgNO3溶液逐滴加入20 mL 0.5 mol· L-1 MCl n盐溶液中,恰好使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则MCl n中n的值是()A.1 B.2C.3 D.4C[AgNO3与MCl n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即n(Ag+)=n(Cl-),所以15 mL ×2 mol· L-1×10-3·L·mL-1=20 mL× 0.5 mol· L-1×10-3L·mL-1×n,解之得n=3。
]8.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解析](1)根据示意图可知n(Na+)=1.0 mol·L-1×0.2 L=0.2 mol,因此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aCl物质的量为0.2 mol;n(Mg2+)=0.5 mol·L-1×0.2 L=0.1 mol,则n(MgCl2)=0.1 mol,所以m(MgCl2)=0.1 mol×95 g·mol-1=9.5 g。
(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2c(Mg2+)+2c(Ca2+)=c(Cl-),c(Ca2+)=(3.0 mol·L-1-1.0 mol·L-1-0.5 mol·L-1×2)÷2=0.5 mol·L-1,n(CaCl2)=n(Ca2+)=0.5 mol·L-1×0.2 L=0.1 mol;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C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1 L=0.1 mol·L-1。
[答案](1)0.29.5(2)0.10.19.实验室要配制2 mol·L-1稀硫酸250 mL。
(1)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__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托盘天平B.烧杯C.量筒D.烧瓶E.玻璃棒F.胶头滴管G.试管H.250 mL容量瓶(3)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将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确?(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进行读数__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观察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解析](1)根据稀释定律可得V(H2SO4)×1.84 g·mL-1×98%98 g·mol-1=2 mol·L-1×250×10-3 L,V(H2SO4)≈27.2 mL。
(2)稀释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3)①量筒:小刻度在下,大刻度在上,仰视时量取液体偏多,配制溶液时浓度偏高。
②定容时,仰视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答案](1)27.2(2)BCEFH(3)①偏高②偏低10.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 g·cm-3)配制240 mL 1.84 mol·L-1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B.必需的定量仪器有50 mL量筒、250 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C.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 mLD.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加水定容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错误;该实验不需要托盘天平,B错误;配制该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250×10-3 L×1.84 mol·L-1×98 g·mol-11.84 g·cm-3×98%=25.0 mL,C正确;不能在容量瓶里稀释浓硫酸,D项错误。
]11.有一瓶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变为28%的KOH 溶液80 mL,该8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 mol·L-1B.6 mol·L-1C.6.25 mol·L-1D.6.75 mol·L-1C[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则m×14%=(m-100 g)×28%,解得m=200 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00 g×14%56 g·mol-1=0.5 mol,蒸发后溶液的体积为80 mL,可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25 mol·L-1。
]12.用10 mL 0.1 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3∶2∶2 B.1∶2∶3C.1∶3∶3 D.3∶1∶1C[此题虽给出BaCl2溶液的量,但求的是硫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设BaCl2物质的量为 1 mol;由Fe2(SO4)3、ZnSO4、K2SO4的化学式可看出,沉淀1 mol Ba2+需SO2-4 1 mol,而需三种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3mol、1 mol、1 mol,又因三种盐的体积相同,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1∶3∶3。
]13.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1 mol·L-1的稀盐酸。
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 mL的容量瓶。
(2)计算已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经计算需要________ 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
A.5 mL B.10 mLC.25 mL D.50 mL(4)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5)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用干燥洁净的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