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 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带答案)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带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诗人描述的事件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3.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4.江苏是革命老区,江苏人民积极支援革命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战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并与江苏有关的是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5.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提出建立人间天国的社会理想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不具备实现理想的社会环境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D.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6、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D分析:试题分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8分)。

1.邹逸麟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对以上文字理解最合理的是A. 鲁国是儒学的发展基地B. 关东的文化最为兴盛C. 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D. 地域的不同决定思想的不同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3.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5.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儿子自拿木棍是去救护父亲。

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6.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纲常伦理D.天人感应理论7.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

汾阳二中2018—2019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周练测试题(三)(时间:60分钟分值:105分)考查内容:必修三后四单元及选修一命题人:李冬审核人:李晓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 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 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 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 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探讨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同,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是探讨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同,而不是强调内容的不同,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对德相认识的肯定,排除C;材料强调日本和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

日本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面强大,中国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落后。

从而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选D2.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

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这批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翻刻版)A. 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B. 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 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D. 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这批地图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世界认知不同,从而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故选A项;虽然这些地图冲击了中国的思想世界,但并未动摇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这批地图同样未能带动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故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愈发严重,外交政策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故排除D项。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 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案:D答案解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4.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答案解析: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众多,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著名英雄之一,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创造“焚林而田”的农业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 是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C. 可以作为农耕产生的直接证据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神农氏”“焚林而田”“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等信息都指向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这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A。

神话传说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加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神话传说只能作为农耕生产的间接证据,排除C;神话传说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用其证明某一具体人物是否存在,排除D。

2.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 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 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岭南地区,铁铁犁从没有到逐渐产生并发展,可以看出汉朝中国南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A正确;材料没有中国西南地区的信息,所以体现不出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B错误;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方的铁犁数量明显少于北方,和中原地区,C错误;长途贩运是商业的发展,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

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由“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可知这里的自耕农生活并不富裕,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夫妻恩爱”等信息可以体现出B符合题意,故选B。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历史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卷一、选择题1.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 财产平均分配B. 禁止土地买卖C. 实行土地国有化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田宅无定主”可知土地买卖普遍,所有权流转频繁,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财产分配情况,也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在国家手中,故A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

2.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 闭关锁国政策B. 君主专制C. 重农思想D. 重商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出现在我国的明清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A;材料涉及到是中国古代经济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故可排除B;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汉文帝和李靓都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出现过重商主义,故可排除D。

3.《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 周王B. 贵族C. 平民D. 奴隶【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所谓的“公田”也就是井田之中的部分,它是贵族的主要土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室所有;C选项错误,平民没有土地所有权;D选项错误,奴隶制度下奴隶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

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商鞅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A正确;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的权力,故B错误;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故C错误;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故D错误。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春秋初诸侯追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 诸侯争霸的推动B. 铁犁牛供的使用C. 分封制走向崩溃D. 法家思想的推广【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诸侯争霸的推动是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源。

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所给材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情况,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历史根源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与归纳,而生产力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变革,即铁犁牛耕的使用,因为其使用,使分封制逐渐瓦解,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建立。

C.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走向崩溃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表现,而非原因。

D.结合所学知识,法家思想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源。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根源于”,并能够正确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

2.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

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

这反映出当时()A. 公民言论相对自由B. 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C. 喜剧题材比较狭窄D. 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民主繁荣时期,而当时的喜剧带有政治色彩,敢于讥讽当权者或著名人物,本身说明言论相对自由,故A正确;材料中讥讽只是针对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不是针对政治制度,故不能说明当时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故B排除;C项理解错误,具有政治色彩不能说不涉及其它内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D 排除。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评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BCDBA6~10CDAAC11~15DCDAC16~20BABBC非选择题(共60分)选修Ⅰ:21.(15分)(1)秦国相对落后;战国群雄争斗激烈;秦孝公立志图强;各国纷纷变法。

(8分)(2)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化了秦国的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分)22.(15分)(1)问题:崇洋媚外;脱离国情;表面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危害: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4分)(2)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经费充足;西方文明的影响。

(7分,答出三点即可)23.(15分)(1)被动改革;仿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化;司法分权。

(7分,答出三点即可)(2)基本宣告了中国古代传统司法制度的终结;为近代独立司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中西司法制度之间的差距;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带有局限性。

(8分,答出四点即可)24.(15分)(1)原有的价格体系僵化,违背价值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价格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7分)选修Ⅲ:21.(15分)(1)中立政策的破产;英、法、美等协约国的拉拢;美国参战改变战争形势;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需要;段祺瑞政府想借参战之机扩充实力;日本的推动。

(8分,答出四点即可)(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便于争取到外交话语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大了皖系军阀的实力,加剧了军阀之间的争斗。

(7分,答出三点即可)22.(15分)(1)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有识之士的推动;英美等国的尝试;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推动。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汾阳二中2018—2019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周练测试题(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内容:必修三前四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这反映出孔子A.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B. 强调理性思考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D. 反对贵族专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以得出孔子主张人的修养具有递进性和自身实践性,这说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方面的信息,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修养递进性,与C项说法无关,排除;材料强调道德修养方式,与反对贵族专权无关,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从材料中“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以得出孔子主张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递进性和自身实践性,这说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A. 宇宙时空B. 君主权力C. 社会秩序D. 个人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孔子倡导礼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老子无为而治是为统治者提出的治国主张,墨子兼爱非攻也是在维护社会秩序,韩非子以法治国也是治理国家的主张,因此,这四者都是着眼于社会秩序,C项正确。

“礼、无为、兼爱、法治”均不体现宇宙时空,A项错误。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汾阳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2.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

这表明战国时期()A.诸候对地方的管理加强B.商鞦变法影响深远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3.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a4.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

但汉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丞相职能的扩大B.外朝权力的扩大C.中央官制的调整D.中央集权的加强5.唐代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

”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

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6.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

这表明,在宋代( )A.宰相获得了法定的行政权B.政府的权力侵蚀了皇权C.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D.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7.始篡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汾阳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西周贵族的宣传A. 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B. 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C. 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是从属与服务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在于使王权和皇权神化。

材料中“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思想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合法化,并赋予他们以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西周贵族宣传“天”“上帝”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与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无关,故B选项错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2.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

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

这表明战国时期A. 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B.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C. 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D. 贵族阶层备受冷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诸侯通过设置县级区划管理地方,分封制瓦解,诸侯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故答案为A项。

B项,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秦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而不是楚国,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贵族阶层备受冷落,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阳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西周贵族的宣传()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2.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

这表明战国时期()A.诸候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鞦变法影响深远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3.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a4.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

但汉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丞相职能的扩大 B.外朝权力的扩大C.中央官制的调整 D.中央集权的加强5.唐代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

”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

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6.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

这表明,在宋代() A.宰相获得了法定的行政权 B.政府的权力侵蚀了皇权C.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 D.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7.始篡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

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说明了()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内阁是法定的行政机构C.首辅没有任何权力 D.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8.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据表1可知表1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9.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

这一做法()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10.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单位:年) 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11.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

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

这说明唐朝()A.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C.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12.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

”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据此可知科举制A.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社会矛盾 B.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C.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 D.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13.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14.宋真宗《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表明宋代科举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15.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16.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

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 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 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17.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洋,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

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史卒供给输送的劳苦。

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 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18.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

这反映了西汉()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19.读汉代中等生活水平自耕农年收支表,据此可知()A.赋税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B.纺织业成为主要创收活动之一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重农抑商是当时主要经济政策20.通过对比图6《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图7《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图6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7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21.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 的现象。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这些现象()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表明了“抑 商”政策的松弛22.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

清晰可辨的有“孙羊正店”(羊肉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料铺),“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神农遗术”(均为药铺)等诸多店名和招牌。

由此可见,宋代() A.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 B.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C.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D.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23.《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

”材料说明明朝()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4.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镇化进程的加快C.农业经济的衰退 D.人地矛盾日益尖锐25.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

这反映出当时()A.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26.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7.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

这一变化反映了()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28.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

这说明当时()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29.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

”对此合理解释是()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自然灾害的频发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人口爆炸式增长30.图为珍藏于故宫的清代《雍正行乐图》,图中的雍正穿洋装戴假发,却手持钢叉,深入虎穴,真是勇猛无双。

这一作品()A.反映出清初社会生活风尚的重大转变B.体现了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C.具有鲜明的西方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D.表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终结二、材料阅读32.(14分)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

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

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

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

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