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的液态成形-图文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第一节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
0、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1)定义:
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 成型件的能力,称为充型能力。
2)充型能力对成型的影响
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 等缺陷。
3)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性(流动能力),同 时又受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因素影响。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存在三个区 域:固相区、凝固区和液相区。
1、分类
依据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凝固区的宽窄划分 铸件的凝固方式为如下三类:
(1)逐层凝固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不存在液、固并 存的凝固区,随着温度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不 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机械应力
二、铸件的变形及其防止
1、变形的原因:
铸件内部残余内应力。 只有原来受拉伸部分产生压缩 变形、受压缩部分产生拉伸变 形,才能使铸件中的残余内应 力减小或消除。
平板铸件的变形
杆件的变形
床身铸件的变形
粱形铸件的弯曲变形
2、防止措施:
减小应力; 将铸件设计成对称结构,使其内应力互相平衡; 采用反变形法; 设置拉肋; 时效处理。
2、冷裂纹的特征
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裂缝内有金属光泽或轻 微氧化色。
3、防止措施
凡是能减少铸件内应力和降低合金脆性的因素 均能防止冷裂。 设置防裂肋亦可有效地防止铸件裂纹。
防裂肋
三、合金的吸气性
液态合金中吸入的气体,若在冷凝过程中不能溢 出,滞留在金属中,将在铸件内形成气孔。
一)气孔的危害
气孔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减少了其承载的有效 截面积,并在气孔附近引起应力集中,从而降低 了铸件的力学性能。 弥散性气孔还可促使显微缩松的形成,降低铸件 的气密性。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金属液态成形(铸造):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液态成形的优点:(1)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材料、大小、形状几乎不受限制)(2)最适合形状复杂的箱体、机架、阀体、泵体、缸体等(3)成本较低(铸件与最终零件的形状相似、尺寸相近)主要问题: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内部常有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产生,导致铸件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较低。

分类:铸造从造型方法来分,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其中砂型铸造工艺如图1-1所示。

图1-1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第一节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液态合金充满型腔是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合格铸件的保证,铸件的很多缺陷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1.流动性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形成轮廓清晰、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优质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差: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流动性好:易于充满型腔,有利于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上浮和对铸件进行补缩。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衡量合金流动性,如图1-2所示。

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数值见表1-1。

表1-1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砂型,试样截面8㎜×8㎜)2.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1) 化学成份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由于是在恒温下进行结晶,液态合金从表层逐渐向中心凝固,固液界面比较光滑,对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较小,同时,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最低,可获得较大的过热度,推迟了合金的凝固,故流动性最好;其它成分的合金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由于初生树枝状晶体与液体金属两相共存,粗糙的固液界面使合金的流动阻力加大,合金的流动性大大下降,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宽,流动性越差。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1-1什么是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它与合金的流动性有何关系?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为何流动性不同?为什么铸钢的充型能力比铸铁差?1-2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1-3 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1-4 区分以下名词:缩孔和缩松浇不足与冷隔出气口与冒口逐层凝固与定向凝固1-5 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1-6 分析图1-73所示轨道铸件热应力的分布,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

图1-73 题1-6图1-7 分析下列情况产生气孔的可能性。

化铝时铝料油污过多起模时刷水过多椿砂过紧型芯撑有锈1-8 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各有哪些优缺点?适用条件是什么?1-9 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三箱造型各适用于哪种情况?1-10 什么是铸件的结构斜度?它与起模斜度有何不同?图1-74所示铸件的结构是否合理,应如何改正?图1-74 题1-10图1-11 何谓铸造工艺图?用途是什么?1-12 图1-75所示铸件的结构有何缺点?该如何改进?图1-75 题1-12图1-13 为什么铸件要有结构圆角?图1-76铸件上哪些圆角不够合理,应如何修改?图1-76 题1-13图1-14某厂铸造一个φ1000㎜的铸铁件,有如图1-77所示两个设计方案,分析哪个方案的结构工艺性好,简述理由。

图1-77 题1-14图1-15某厂生产如图1-78所示支腿铸铁件,其受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用户反映该铸件不仅机械加工困难,且在使用中曾发生多次断腿事故。

试分析原因,并重新设计腿部结构。

1-17下列铸件宜选用哪类铸造合金?说明理由。

坦克车履带板压气机曲轴火车轮车床床身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减速器蜗轮汽缸套1-18 什么是熔模铸造?试述其工艺过程?1-19 金属型铸造有何优越性?为什么金属型铸造未能广泛取代砂型铸造?1-20 为什么用金属型生产铸铁件时常出现白口组织?该如何预防和消除已经产生的白口?1-21 低压铸造的工作原理与压铸有何不同?为什么低压铸造发展较为迅速?为何铝合金较常采用低压铸造?1-22 什么是离心铸造?它在圆筒件铸造中有哪些优越性?1-23 普通压铸件是否能够进行热处理,为什么?1-24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铸铁牌号不用化学成分来表示?1-25 灰铸铁最适于制造哪类铸件?试举车床上几种铸铁件名称,并说明选用灰铸铁而不采用铸钢的原因。

液态成形基础416PPT课件

液态成形基础416PPT课件
20 03.12.2020
定向凝固的不足: (1)浪费金属和工时,增加成本; (2)易使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
用途: 主要用于必须补缩的场合,如铝青铜、
铸钢件等。 注意:
结晶范围很宽的合金,补缩效果很差, 难以避免显微缩松的产生
21 03.12.2020
3.铸造内应力(Internal stress) (1)内应力的形成
7 03.12.2020
二、液态合金的铸造性能 主要包括:充型能力、收缩性 1、合金的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的能力
8 03.12.2020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 (1)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显然,流动性好,充型能力高
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合金的种类、 合金的成分、杂质等 1)合金的种类 与熔点、热导率、粘度等 有关;例铸钢
(1)收缩过程三阶段:
(1)液态收缩 从浇注温度t浇到凝固开始温 度t液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 从凝固开始温度t液到凝固终 止温度t固间的收缩 (3)固态收缩 从凝固终止温度t固到室温t室
间的收缩
14 03.12.2020
(2)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碳素钢,C%↑,凝固收缩↑ , 固态收缩↓; 灰铸铁,C%、Si%↑,收缩率↓ ;S%↑,收 缩率↑
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而在 铸件内部形成的孔洞
(1)缩孔的形成 动画6
(2)缩松的形成 动画7
16 03.12.2020
基本结论(conclusions) 形状特征:缩孔 容积较大,多呈倒圆锥形 缩松 分散而细小 凝固方式:逐层凝固合金,易形成缩孔; 糊状凝固合金易形成缩松
缺陷部位:缩孔总是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 部位,一般在上部

第一节 金属的液态成形原理

第一节 金属的液态成形原理

决定凝固方式的因素: (1)结晶温度范围 (2)铸件断面温度场分布变化
二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充型能力 :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 , 获得形状完整 , 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若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
1)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隙或凹坑 , 机械性能下 降.
2) 共晶成分流动性好:恒温凝固,固体层表面光滑,且熔点 低,过热度大;
3) 非共晶成分流动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初 生树枝状晶阻碍液流 。 常用铸造合金中,铸铁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逐层凝固(好)
糊状凝固(差)
不同成分合金流动性
(过热度)
碳钢
铸铁
碳钢随着结晶温 度范围的增加而 流动性变差;亚 共晶铸铁随含碳 量的增加流动性 提高。
纵向温度分布曲线
冷铁
同时凝固— 整个铸件几乎同时凝固。
同时凝固特点:不需冒口,节约金属且工艺简单;铸件均 匀冷却,减小热应力,不易形成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 陷,但心部缩松有时难以避免,故用于收缩小的合金和各 种合金的薄壁铸件。如灰铸铁,锡青铜,铝硅合金等。 (1)这是由于薄壁铸件的铸型冷却作用强,薄壁断面温 度梯度大,倾向于逐层凝固。因此收缩小的灰铸铁可消除 缩孔,获得致密铸件;而收缩较大的薄壁铸钢、有色合金 铸件会出现轴线缩松,但其表层组织致密。
温度


表层
中心
铸件的凝固方式
2)糊状凝固
• 结晶温度范围很宽 的合金,从铸件的 表面至心部都是固 液两相混存。 • 铸件断面上布满小 晶体,将金属液分 割开,致充型和补 缩能力变差。
温度


表层
中心
铸件的凝固方式

金属的液态成形技术研究.最全PPT

金属的液态成形技术研究.最全PPT

a——共晶成分合金 b——过共晶成分合金
ab
温度
铸件 铸件
液相线 固相线
成分



表层 中心
表层 中心
合金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
1.1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结晶区间越大,流动性越差,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过共晶成分合金在结晶时因有液固两相存在,流动性较差。
P可提高流动性,S可使流动性下降。
1.1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 合金充型能力的影响因素:
1. 流动性
2.浇铸条件 (1)浇注温度: 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很显著。 灰铸铁1200~1380℃、铸造碳钢1520~1620℃、 铝合金680~780℃。“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2)充型压力
充型压力 充型能力
1.1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 低温阶段(T2~T3之间)杆Ⅱ受压、杆Ⅰ受拉
缩孔(shrinkage cavity)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一般位于铸件厚 大部位和热节处 。
1.1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当合金结晶温度较宽时,铸件表面结壳后,内部有较宽的液、固 两相共存的凝固区域。凝固后期,树枝晶相互接触,将合金液分割成 多个小的封闭区域,当封闭区域内合金液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时,就 形成了缩松。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
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第1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技术
传统砂型铸造流程简图
第1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技术
铸造特点:
优点: 1.复杂零件(外形、内腔); 2. 成本低; 2.尺寸和重量不受限制。
缺点: 1.废品率较高,生产过程难以控制; 2.铸件力学性能较差; 3.砂型铸造铸件精度较差。

金属液态成形教学课件.

金属液态成形教学课件.

三种凝固方式示意图
铸件质量与其凝固方式密切相关。一般,逐层凝 固时,合金的充型能力强,便于防止缩孔和缩松;糊 状凝固,则难以获得结晶紧密的铸件。
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
•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小, 凝固区愈窄,愈倾向于逐层凝 固;反之,则倾向于逐层凝固。 铸件的温度梯度 当合金成分已确定,凝固 区的宽窄,取决于其内外层的 温度梯度。铸件的温度梯度愈 大,凝固区愈窄,愈倾向于逐 层凝固。铸件的温度梯度愈小 , 凝固区愈宽,愈倾向于糊 状凝固。
合金的总收缩为上述三种收缩的总和。其中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形成铸件的缩孔和缩松,固 态收缩使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合金的收缩量可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来表示。 体收缩率: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线收缩率: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 液态收缩时,合金从浇注温 度冷却到液相线温度。(体 收缩) • 凝固收缩时,合金从液相线 温度冷却到固相线温度。 (体收缩) • 固态收缩时,合金从固相线 温度冷却到室温。 (线收缩)
• 同时凝固原则适用于收缩小或壁厚均匀的薄壁铸件,采用同时凝 固原则,铸件热应力小,但在铸件中心往往产生缩松。
• 对结构复杂的铸件,既要避免产生缩孔和缩松,又要减小热应力, 防止变形和裂纹,这两种凝固原则可同时采用。
• 合理应用冒口、冷铁等工艺措施 冒口一般设置在铸件厚 壁和热节部位,尺寸应保证 比补缩部位晚凝固,并有足 够的金属液供给,形状多为 园柱形。 冷铁通常是用铸铁、钢 和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激冷 物,与冒口配合,可扩大冒 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防止措施:使芯撑、冷铁表面保持干燥,无油无 锈。
1.合金的流动性
(1)慨念: 指液态金属的流 动能力,在铸造过程中即表现 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合金流动性的大小,通常以螺 旋形试样的长度来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金属的液态成形-图文1.金属的液态成形(铸造)1.0概述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高温熔化状态,然后采取一定的成形方法,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金属制品,这种制造金属毛坯的过程称为金属的液态成形。

金属的液态成形除了铸造之外,还有液态模锻。

1.0.1铸造的定义铸造是指将液态合金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金属液态成形方法。

它是生产机器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

1.0.2铸造的基本过程铸造生产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①根据零件的要求,准备一定的铸型;②把金属液体浇满铸型的型腔;③金属液体在铸型型腔中冷凝成形,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1.0.3铸造生产的特点铸造的实质就是液态金属(合金)逐步冷凝成形,具有以下特点:优点:①适应性广几乎所有金属及其合金,只要能够熔化成液态便能铸造,尤其是适合生产塑性差的材料。

②工艺灵活性大各种形状、尺寸(壁厚从0.5~1000mm、轮廓从几毫米至几十米)、重量(从几克~几百吨)和生产批量的铸件都能生产,能够制成如机床床身、箱体、机架、支座等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

某些形状极其复杂的零件只能用铸造方法制造毛坯。

③省工省料铸件毛坯与零件形状相似,尺寸相近,加工余量小,金属利用率高,可以省工省料,精密铸件甚至不需切削加工,就可直接装配。

④生产成本低①铸件内部晶粒比较粗大,组织疏松,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等铸造缺陷,机械性能和可靠性不如锻件,尤其是冲击韧性较差,不宜制造受冲击或交变载荷作用的零件。

②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工序多且一些工艺过程难以精确控制,铸件质量不稳定,废品率较高。

③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

1.0.4铸造生产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铸造生产的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青铜铸器已有应用,二千五百多年前,铸铁工具也已相当普遍。

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铸造业的三大贡献(三大铸造技术):泥型铸造(砂型铸造)、铁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失蜡铸造(熔模铸造)。

新中国成立后,在型(芯)砂方面:快速硬化的水玻璃砂及各种自硬砂;在铸造合金方面:球墨铸铁及各种合金铸铁,“以铸代锻,以铁代钢”;在铸造设备方面:机械化、自动化的高压造型生产线;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及精密铸造方法广泛应用。

代表性范例:河南安阳武官村晚商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kg)、湖北大冶春秋铜矿遗址、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一套共65件、总重2567kg)、山西太原晋祠铁人(北宋)河北沧州铁狮子(后周公元953年)重约40吨铜爵(商)四羊樽(商)铜斝(jia)(商)《吕氏春秋》、《周礼2考工记》、《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梦溪笔谈》(北宋沈括)1.1液态成形基础铸造生产中很少采用纯金属,而是使用各种合金。

铸造合金除应具有符合要求的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外,还必须考虑其铸造性能。

液态合金充填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合金的充型能力即是其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等。

铸造性能是保证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各种铸造合金优异的重要标志。

如果合金熔化时,不易氧化,不易吸收气体;浇注时液态合金容易充满型腔;凝固时铸件不易产生缩孔,且化学成分均匀;冷却时铸件不发生变形和开裂,这样的铸造合金就被认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易获得完整而优质的铸件。

1.1.1合金的流动性1.1.1.1流动性的概念流动性是指液态(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它是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合金的主要铸造性能之一。

合金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得轮廓细致清晰、薄壁而形状复杂的铸件;同时,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排除;还有利于对合金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图1-1测定合金流动性的螺旋试样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较差的铸造合金则易产生浇不足、冷隔及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

1.1.1.2合金流动性的测定合金的流动性可用螺旋试样测定法进行测定。

将液态合金浇入螺旋线形的铸型型腔中,所得的螺旋试样的长度就代表其流动性的好坏。

显然,在相同的铸型及浇注条件下,浇出的螺旋试样越长,则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越好。

在常用铸造合金中,铸铁和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铝硅合金次之,铸钢最差。

表1-1几种铸造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种类铸铁:wC+Si=6.2%5.9%5.2%5.0%4.2%铸钢:wC=0.4%wC=0.4%铝硅铝明镁合金锡青铜ZQSn10-2ZQSn3-7-5-1硅黄铜砂型砂型1300铸型种类浇注温度/℃螺旋线长度/mm180013001000800600100200400700~800400~6004201951000砂型金属型(预热300℃)砂型16001640680680~720700104098011001.1.1.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

⑴化学成分合金的结晶特性对流动性影响很大: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金流动性好,故纯金属和共晶成份合金流动性好;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流动性差,故远离共晶成分的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流动性差。

C、Si含量越高,越接近共晶成分,流动性越好;P也可提高流动性,但易引起冷脆;S、Mn则会降低流动性。

⑵浇注条件①浇注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浇注温度越高,合金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且使金属液粘度降低,其中的杂质易于上浮或溶解,减少了内摩擦。

同时液态合金过热度越高,传给铸型的热量越多,铸型与金属液的温差越小,故合金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

但浇注温度过高,液态合金收缩增大,吸收气体多,氧化严重,流动性反而会下降,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气孔等缺陷。

因此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浇注温度应尽可能低一些。

但对于形状复杂的薄壁件或流动性较差的合金可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以防止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生产中每种合金都有一定的浇注温度范围:铸钢为1520℃~1620℃,铸铁为1230℃~1450℃,铝合金为680℃~780℃。

薄壁复杂件取上限,厚壁件取下限。

②充型压力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越大,其流动性越好,充型压力也越强。

砂型铸造时,可采用增加内浇口截面、直浇口高度或提高浇包位置等方法,以提高充型压力,增加合金流动性;也可采用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人工加压的方法,提高充型能力,增加合金流动性。

③浇注系统的结构浇注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动的阻力就越大,流动性就越低。

故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合理布置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选择适当的浇注系统结构和各部分(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横截面积。

⑶铸型填充条件液态合金充型时,铸型阻力将影响合金流动速度,而铸型与合金之间的热交换又将影响合金保持液态的时间。

因此,铸型的下列因素对充型能力有显著影响:①铸型蓄热能力(导热性)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越大,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越强,合金充型能力越差,流动性越差。

例如,金属型中的流动性比在湿砂型中低20%~25%,而湿砂型中的流动性比干砂型中低10%~20%。

②铸型温度(冷却速度)在金属型铸造和熔模铸造时,可将铸型预热。

由于减少了铸型和液态合金之间的温差,减缓了冷却速度,故增加了合金流动性,提高了充型能力。

③铸型透气性在高温液态合金的作用下,型腔中的气体膨胀,型砂中的水分汽化,煤粉和其它有机物的燃烧,将产生大量气体。

若铸型的透气性差,则型腔中气体压力增加,会阻碍液态合金充型。

⑷铸件结构铸件结构如壁厚、尺寸大小、复杂程度等,对充型能力也有较大影响。

当铸件壁厚过小,厚薄部分过渡面多,有大的水平面等结构时,都会降低金属液的流动性。

另外,液态合金的粘度、结晶潜热、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能对流动性都有影响。

1.1.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浇入铸型型腔的液态金属在冷凝过程中,如果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铸件将产生缩孔或缩松缺陷。

为防止上述缺陷产生,必须合理地控制铸件的凝固过程。

1.1.2.1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⑴凝固方式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存在着液相区、凝固区和固相区三个区域。

其中,对铸件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液固两相共存的凝固区的宽窄。

①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因不存在凝固区,故断面上外层的固体和内层的液体由一条界限(凝固前沿)清楚地分开。

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

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②糊状凝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是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

由于这种凝固方式与水泥的凝固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为糊状凝固。

③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方式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

铸件质量与其凝固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逐层凝固时,液态合金充型能力强,便于防止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糊状凝固的铸件则容易得到粗大疏松的组织。

⑵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主要是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铸件的温度梯度①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凝固区域越窄,越趋向于逐层凝固。

如砂型铸造时,低碳钢因结晶温度范围窄为逐层凝固,而高碳钢因结晶温度范围宽为糊状凝固。

②铸件的温度梯度当合金结晶温度范围一定时,凝固区域的宽窄取决于铸件内外层之间的温度梯度。

如果铸件的温度梯度由小变大,则其对应的凝固区会由宽变窄。

综上所述,趋向于逐层凝固的合金(如灰口铸铁、铝硅合金等)便于铸造,应尽量选用;当必须采用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如锡青铜、铝铜合金、球墨铸铁等)时,可考虑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如选用金属型铸造),以减小其凝固区域。

1.1.2.2铸件的收缩及其影响因素⑴收缩的定义:收缩是指铸造合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或尺寸缩小的现象。

收缩是金属及合金的物理特性。

合金的收缩会给铸造工艺带来许多困难,还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等铸造缺陷。

⑵收缩的过程及收缩率液态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收缩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表1-2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收缩(T>T液)凝固收缩(T液>T>T固)固态收缩(T<T固)是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是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①液态收缩阶段从浇注温度到开始凝固温度之间的收缩,即液相线以上的收缩。

此阶段液态金属不发生状态和组织变化,收缩由温度下降引起,所以过热度越高,液态收缩率越大。

表现为型腔内金属液面的降低。

②凝固收缩(结晶收缩)阶段从开始凝固温度到终止凝固温度之间的收缩,即液相线到固相线之间的、液固共存的收缩。

收缩量包括:由液态转变为故态的体积收缩;从液相线到固相线温度下降引起的体积收缩;组织变化引起的体积收缩。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大,凝固收缩率越大。

③固态收缩阶段从终止凝固温度到室温之间的收缩,即固相线以下的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