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合集下载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可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矛盾(全程性);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阶段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对矛盾决定矛盾性质的矛盾方面(暂时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另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发展。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之中包含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特殊独立的事物,没有共性也没有个性。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既在一定场合相互区分,又可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一般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个别的;由于世界范围的广阔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二者在不同场合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这一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个性,反之亦然。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第二,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和环境,是第二位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转化。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产生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增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追求。

人们不仅对物质财富有了更高的要求,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发展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

首先,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这需要坚决进行供给侧结构性,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这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布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

这需要加强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总之,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主要矛盾也会不断发生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指导。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是指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具有独特的特性或优势,使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克服或控制另一方,从而导致矛盾的不平衡状态。

矛盾特殊性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力量或资源优势:一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通过控制资源或施加压力来控制另一方。

这种优势可以使一方在矛盾中占据主动地位,并借此获得更好的利益。

2. 技术或智力优势:一方在技术、智力、信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能够通过应用其独特的技术或知识来克服另一方。

这种优势可以使一方在矛盾中具备更高的可操作性和应对能力。

总之,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殊性优势,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矛盾。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矛盾双方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特殊性,不能片面地强调一方的优势,而忽视另一方的存在和权益。

考研政治 - 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 - 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 | 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郭老师分析近些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马原的材料分析题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重点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中。

对于马原的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有一个答题模板,那就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三者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材料分析题答案。

今天就帮助大家梳理一下马原中常考分析题的原理和方法论。

一、唯物论部分(一)实践是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小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小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小结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8、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9、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什么是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 10、什么是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 作为核心创意, “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色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海 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 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 本特征是 ( ) A.从整体到部分 . B.从部分到整体 . C.从个别到一般 . D.从一般到个别 .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 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 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 经济金融外交工作, 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 环境。 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 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 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 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 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 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 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 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 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 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主次矛盾关系(存在于复杂事物中) 主次矛盾关系(存在于复杂事物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或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要记得这三种情形)〖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复杂事物 多个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一个主要 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方法论意义及[应用举例]
矛盾的不平衡性
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 , 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 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 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 给基地。
我军与锦州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之 敌的矛盾
(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 (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 (3)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牛刀小试 目前,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不是 主流,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干部还 是廉洁奉公的,对此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 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D.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 原理
正误选择: 我国现阶段,既有公有制经济,又有外资经济 和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而且现在国有经 济的比重还在减少,这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质。
Thank you!
主要矛盾
理清思路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看主要矛盾 又看次要矛盾
复杂事物
两点论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要 全 面 抓 重 点
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
统 一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试述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概括其基本思想,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概括其基本思想,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概括其基本思想,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答:⒈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内容及内在联系:⑴唯物辩证法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矛盾、联系与发展。

具体分为:①一个核心——矛盾(包括: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②两个基本特征——联系(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原理)和发展(包括: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原理,过程论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展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③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④五对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⑵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中心内容;②联系与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③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

⒉概括基本思想,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创新的。

事物必然存在矛盾,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⑴核心——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是指两个或多个矛盾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存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即矛盾的一方占据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不平衡状态可能导致一方的强化和扩大,而削弱和压制另一方。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在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社会阶级矛盾为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往往不平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据优势地位,剥削工人阶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平衡状态可能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的动荡。

在经济领域,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供求关系中存在着矛盾,供需不平衡时会导致价格波动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种不平衡状态可能会引发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的不健康发展。

总之,矛盾不平衡性原理是指矛盾要素之间的力量不平衡,一方占据优势地位。

它在社会科学和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分析矛盾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阐述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阐述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阐述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是指矛盾在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是矛盾的本质属性之一。

这一原理是由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毛泽东提出的,用以解释事物矛盾发展规律的。

以下将对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首先要从矛盾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入手进行理解。

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矛盾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对立统一、斗争和发展的一致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指的是矛盾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平衡,冲突和斗争呈现出不对称的状态。

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的力量、地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方面之间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不平衡性是矛盾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矛盾双方在力量对比上呈不平衡状态。

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可能是不对等的,一方可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可能处于劣势或者弱势地位。

这种不平衡状态会影响事物的发展趋势,决定矛盾的发展方向。

第二,矛盾双方的条件和地位存在不平衡。

由于各方面的历史条件、社会地位、资源分配等的不同,导致矛盾双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的制约和限制。

一方面可能具备相对优势的条件和地位,另一方面可能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

这种不平衡性也会影响矛盾的发展方式和速度。

第三,矛盾发展的进程不平衡。

由于矛盾双方条件的差异,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和进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方面可能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而另一方面可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了矛盾双方发展的步调和方向。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状态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源泉。

通过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和斗争压力的不平衡,事物得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
⑴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⑵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202⑶1/3/主11 要矛盾、次要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4 。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被 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021/3/11
11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21/3/11
12
事物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
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也
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2021/3/11
15
矛盾次要方面不可轻视
矛盾统一体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我国所有制结 公有制经济 构
非公有制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 大陆
香港澳门台湾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核能
优越性
危险性
中国入世
2021/3/11
有利 机遇
有弊
挑战
13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有关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矛盾特殊性问题及方法论意义。

在教材中,这个问题正是作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加以介绍的,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是教材中的难点。

不弄清这个问题,就很难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方法,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矛盾分析法。

我们可以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入手分析,分清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解析】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各种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矛盾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处于被支配和服从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着的对立双方有主次之分,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它决定事物的性质。

在矛盾的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一)区别:1、含义不同。

复杂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客观事物的矛盾双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我们把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2、研究的对象不同。

主要矛盾是针对众多矛盾而言的,它研究的是众多矛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诸矛盾之间力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或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要记得这三种情形)〖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力量不平衡,导致矛
盾的发展不平衡,最终推动事物向着一定方向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社会领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矛盾中,不同阶级的力量对比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平衡的,资产阶级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种不平衡性促使着无产阶级不断地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其次,经济领域也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
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矛盾。

当供大于求时,市场就会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而当求大于供时,市场就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平衡性促使着市场在竞争中不断地调整,最终实现供求的平衡。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推动着资源的流动和再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再者,在政治领域,国际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的不平衡性。

不同国家之间的实
力对比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和冲突。

然而,正是这种不平衡性促使着各国之间不断地寻求平衡,推动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总的来说,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社会、经济、政治
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正是因为矛盾的不平衡性,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变化,最终实现一定的平衡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善于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