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习题答案项贤明主编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
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
柏拉图:《理想国》与《美诺篇》。 认为智慧、勇敢、节制、正
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重视早期教育“在幼小柔嫩的阶段, 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第一个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在人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 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 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学校教育(Schooling)
◆ 学校教育:就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
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 预定目标。
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晨报,1919)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李大钊也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 论家和实践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出 了很多科学的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 哲学、社会学论著。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
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 他在教育方面的著作有《论演说家》等,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培养有文化修养的雄辩家,而训练的方法是实地练习。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夸美纽斯一 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大教学论》(1632 )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 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在教育学史上,一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关于教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17世纪的事情了。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我们真正获得对人类教有话活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特殊性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3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教育学及其发展
PART2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教育学的产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科学化时期
前科学时期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与生物起源说一样,都是把动物的本能、
儿童无意识模仿这种人的类本能与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否
认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本质。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 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 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在《教育史教科书》(1905)中写道, 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 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 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 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 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 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 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锻炼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自我教育的特点有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 性、终身性等。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陈鹤琴(1892-1982 ) ,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 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先后获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19 年回国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 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前后近70年间,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 期的、开拓性的实践、验和研究工作,创建“活教育”的理论体 系。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概述1.1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教育学原理可以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探索教育规律,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1.2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特点教育学原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2.1 系统性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学原理的体系。

只有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应用教育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1.2.2 实践性教育学原理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因此,教育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2.3 针对性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因此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提出相应的原理和方法。

1.3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1.3.1 形成阶段教育学原理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古代,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对之后的教育学原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学原理的形成。

1.3.2 确立阶段教育学原理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在18世纪和19世纪,教育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教育实践的规律,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原理。

俄国教育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等,都对教育学原理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3.3 发展阶段教育学原理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原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涌现了许多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的理论,如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教育学原理客观 项贤明主编

教育学原理客观 项贤明主编

《教育学原理》客观题汇总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填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1.关于教育起源,比较典型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 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中首次明确揭示了终身教育的内涵。

(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3. 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4.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的发表。

5.从教育系统来生存的空间特性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虚拟教育实体教育。

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正规教育or非正规教育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6.教育学科学化的标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7.我国现代史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毛泽东以文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就论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其中已明显可见辩证法思想。

198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11年,我国政府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单选1.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A)。

A.孟禄B.沛西能C.杜威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出处是(B)。

A.《学记》B.《中庸》C.《论语》三、判断1.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2.“劳动起源论”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 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 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
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连贯 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的模式
目标模式
环境模式
以目标为导向,强调课程设计的计划 性和系统性。该模式关注预期的学习 结果,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来评价 课程的有效性。
关注课程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该模式 认为课程设计应考虑学校、家庭和社 会等环境因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 求和背景。
活性和适应性。
双向作用模式
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 式,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 学生、学校和外部专家之间的互
动和合作。
课程实施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课程实施应遵循系统性原 则,确保课程计划在实践 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灵活性原则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调整,以适应 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变化。
实效性原则
05
CATALOGUE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概念
课程改革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 ,对各级各类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 和实施,以构建符合特定价值理念的 课程体系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教 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合 作。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旨 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 客观性原则
课程评价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主 观臆断和偏见,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
3. 有效性原则
课程评价应关注课程的有效性,即课程是 否能够达成预期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全面性原则
课程评价应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结果等,避免 片面和局部的评价。
推进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 化
课程实施方式需要多样化,注 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马工程教材-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材料分析题完整答案

马工程教材-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材料分析题完整答案

前言自从换了“马工程”教科书后,每学期上完《教育学》课,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有没有课后习题答案?每次我都说:没有。

学生略显失望。

问得多了,我就有点烦,解决烦恼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份答案。

但课后习题比较多,做答案很费时间,况且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没有做的必要。

只有材料分析题有点难,那就做材料分析题的答案吧。

这些材料是从不同的地方选的,被改造成了试题,放在某些章节的后面。

这意味着如果要提供答案,就要结合这些章节的内容,而有些内容实在很难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只能尽可能相联系。

有的答案要点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源,请原谅我没能一一记录,这里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但所有答案都经过了我的思考,而且尽量从教科书和我读过的教材、教育学著作中找依据,并没有照抄网上答案。

材料分析题的题干,我懒得输入,这些材料都在网上有公布,有的还能找到原始资料,我就复制在了文档中(没仔细订正,可能有错别字)。

这份答案是供修读我的教育学课的学生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自己学识浅薄,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

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再来修订这份答案。

JXNU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四、材料分析题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正如米歇尔.德.蒙田在16世纪晚期释义使徒保罗时提出的那样:“自以为是的人不再懂得何为‘知’。

”又或如他在关于维吉尔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

”他引用塞内加的话说,教育的作用,就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而我们是从常识中求得助益的,正如后来17世纪的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所说:“因而,我觉得,有时单纯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类‘传统’蒙蔽了的‘学院博士’所无法察觉的东西。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上面这段话,阐释其中包含的正确认识,批判其中片面的结论。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唯物辩证法包括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
方面面,可以概括为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和专业自主等五个方面。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
案例:“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 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 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 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 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 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可 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你如何看待这种班级管理的做法?为什么?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勒温,1939,教师领导方式实验):
领导方式 专制型
教师典型的领导方式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要求无条件接受命令,遵守严厉纪律 很少表扬学生 没有教师监督,学生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的典型反应
屈服,但不喜欢这种方式 经常推卸责任 学生易被激怒,不愿合作 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懈
我怎样做才能行?
关注教学情境和教学表 现,完成教学任务。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我怎样才能实现最大发展? 自我规划、不断更新
第二节 班主任
A 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B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C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一、绪论:二、名词解释题三、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五、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六、答: (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 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七、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 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八、答;(1)教育方针: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 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九、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 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第一章、答: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 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 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第二章、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 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 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 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 3.政治制度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4.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重要影响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数量增长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选择 3.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4.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科技发展 3.提高劳动者素质
在舒尔茨所开创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强调人力资源,特别是受 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所 得出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结论,对整个经济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并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日本以及西方工业化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谜底。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 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三、教育的人口功能 1.调控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素质 3.调节人口结构 4.促进人口流动和迁移
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情况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选择 3.文化交流 4.文化创新
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1.什么是民族振兴 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 2.教育促进民族振兴 (1)教育促进政治文明。 (2)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3)教育繁荣先进文化 (4)教育增强民族团结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 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月,中共 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 话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 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 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考试套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考试套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考试套题及答案
1.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智慧水平、社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及身心健康的公民。

2.教育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教育的三要素是人、知识和条件。

人指教育的主体,即学习者及
教师;知识指教育的内容,即所需学习的知识;条件是指教育所需要的资
源及环境
3.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任务,教师按照规划的过程,设计出满足特定学习者的学习要求的一套教学方法、过程和内容。

4.伯特里的教育原则是什么?
答:伯特里提出的三条教育原则是:教育应健全人的身心;教育应培
养个性和公德心;教育应助推人的全面发展。

5.何谓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关于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研究,它研究如
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结果。

6.智力游戏训练原则是什么?
答:智力游戏训练原则是指建立适宜的游戏环境,有效利用游戏特点,创造性地结合教学内容,刺激参加者的发展,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7.生态静观法是什么?
答:生态静观法是一种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方法。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有章】【考频版】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有章】【考频版】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2
考点 1 教育的概念 ................................................................................ 2 考点 2 教育的本质 ................................................................................ 2 考点 3 教育的起源 ................................................................................ 2 考点 4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2 考点 5 教育的基本要素 ........................................................................ 2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6
考点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6 考点 2 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 6 考点 3 教师专业化(补充) ................................................................ 6 考点 4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 7 考点 5 班主任(补充) ........................................................................ 7 考点 6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7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核心内涵: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三、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
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特点: 1.免费性(公益性):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强制性(义务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通过法律手段让适龄
儿童、少年和青年接受教育。 3.普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
接受的教育。 4.国民性(公共性)。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国家对实
施义务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5.基础性。义务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理智的美德是由理智能
力的训练而获得的习惯,不论学生是否注定从事于沉思 的社会或现实的生活,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组成的教育 是最有用的教育。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 径。
教育目的的层次
中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
educational aim training objective curriculum objectives teaching objectives
三、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 归宿。
(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七点和归宿,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全 过程,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 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 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课程是教育学原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课程的概念、类型、设计原则以及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计的一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个关键要素:学习经验、教育目标和组织。

学习经验是课程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教育目标是指课程设计者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预期成果。

组织则意味着课程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结构进行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

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学习方式,课程可以分为讲授课程和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课程设计应该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以确保学习经验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成果。

其次,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以确保学习经验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此外,课程设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课程评价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测验、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

评价应该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和科学的评估。

评价结果不仅可以用于改进课程设计,还可以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课程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设计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弃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苴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冇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冇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疗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冇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岀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冇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冇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冇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徳疗、智育、体育几方而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而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冇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冇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弃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冇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冇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冇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疗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而对依法治教、教弃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冇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冇理论探讨和教冇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冇学的不断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待教育的作用应一分为二的看待,“教育无用论”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材料中看到科学有别于常理和自然,这句话看到了科学与常理和自然的区别,是合理的。

但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没有看到科学与常理和自然的共性,是片面的。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时单纯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类传统蒙蔽了的”学院博士“做无法察觉的东西”,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正确的。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以为是的人不再懂得何为知”,自以为是的人不知道如何再继续学习,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左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道徳,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冇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2、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冇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生物起源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但它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忽略了教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而是不科学的)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立,从根本上抹杀了教冇的有意识性,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超源论: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教育的起源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冇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劳动起源论是关于人类教冇起源的正确主张, 其正确性与合理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5、正规教冇:正规教冇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6、非正规教育:a、菲利普.库姆斯认为:非正规教冇是业已建立的正规体制以外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b、《教育大辞典》认为:非正规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育影响下,个体从家庭、邻里、工作娱乐场所、图书馆、大众宣传媒介等方面获取知识、技能、思想、信仰和道徳修养的过程。

c、《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认为:非正规教冇是在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7、实体教冇:指在一个现实的空间里,根据现实空间里的要求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教冇。

8、虚拟教冇:虚拟教冇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二、简答题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

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冇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冇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1)培养全而发展的人由理想龙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3)教冇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冇施治的法制化与民主化:(5)人文教育与科学携手并进:(6)教冇日益显示岀开放性和整体性。

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三、论述题1、结合新的时代发展和各国教育实践,谈谈你对世界教冇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冇除了具备现代教冇的一些特征之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还体现出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

2、谈谈你对教弃本质的理解和主张。

答:(1)教冇的本质是解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2)教育本质的主张包括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质说和特殊范畴说五种观点。

a、上层建筑说:社会存在决泄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立的;b、生产力说:教冇是生产力:c、双重属性说:该学说认为教冇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左生产关系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立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d、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弃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e、特殊范畴说:认为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应抓住教育的内在矛盾结构,寻找教冇的特殊性,从而得出教冇是独特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的结论。

四、材料分析题不同意。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带有社会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成年猫鼬有意识地训练幼崽其捕食技巧更多地是动物的一种生存不能,不能称之为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冇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2、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冇系统对一建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3、教弃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整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1、教疗有哪些经济功能?答:(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

2、教育有哪些政治功能?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世;(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3、教疗有哪些人口功能?答:(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冇是提髙人口素质的重要途经;(3)教弃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

4、教育有哪些文化功能?答:(1)文化传承;(2)文化选择:(3)文化交流;(4)文化创新。

三、论述题教育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影响的?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 (3)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5)政治制度决立教育的社会性质:(6)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7)政治制度影响教冇领导权和受教育权:(8)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9)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0)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门)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冇发展:(1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13)文化类型影响教冇目标:(1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冇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社会发展制约影响教育发展,材料反映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制度影响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在当代表现得尤为突出、重要。

(1)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而人才的创新无疑依赖于教育。

正因为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