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其思考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2019年文档.doc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一、国家中高职衔的政策演变轨迹1.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依据,初步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出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
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999 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教发 [1999]2 号 ) ,文件强调要“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
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
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
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了中高职衔接的步伐。
2. 教育部再次强调扩大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比例,中高职研究出现一股热潮。
2002-2005 年,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两个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发 [2002]16 号) 指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
高等职业学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化进程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 优先对 口招收中等职业技 决定》 对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学
术学校毕业生……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 、 校继续学 习的比例作 了明文规定 , 对 中高职教育衔 行业配套 、 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的职 接制 度 的设 计 提 出 了 明确 意 见 , 比如 “ 适 度 发 展 初
热门话题
职业 教育
中高职教 育衔 接的制度化人才成长立交桥”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历 史和管理体制原因,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进程缓慢 。文章对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来 中高职教育衔接 的政 策与实践进行 了梳理 , 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衔接实践的主要问题 , 并对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建设提 出了
可单独组织对 口招生考试 , 优先招收 中等职业学校 2 0 1 0 年, 教育部 出台《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
等。 1 9 9 4 年, 国务 院出台《 关于< 中国教育 改革和 毕 业生 ”
文件指出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逐步形成初等、 中 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 以下 简称《 1 0年规
业教育体系。” 《 决定》 首次提出了教育分流政策以 中后五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 ” “ 建立 中等职业教育与
及高职优先招收中职学生入学 , 可 以说是 中高职教 高等职业教育 相衔接 的课程体 系” “ 高等职业学校
育衔接政策的依据。
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 ( 以下简称 《 实施意见》 ) ,
( 以下简称 《 决定》 ) ,中高职教育衔接政策也不例 是招生制度设计 、 考试制度设计及就业制度设计等 外 。《 决定》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中高职教育衔接政 方面, 都期望通过试点工作得以落实。 策, 但 文件提 出了“ 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的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市场,对接社会发展需求。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旨在构建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再到社会职场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连续的职业教育体验。
在实践中,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1. 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转接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
他们往往缺乏对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导致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学科转换不顺畅:对于一些希望通过转接继续学业的学生来说,学科转换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由于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转接时可能会遇到学科认知上的障碍,导致学习困难。
3. 实习教育匹配不够精准:实习教育是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匹配并不够精准。
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并不能得到与自己专业对口、与职业发展方向契合的实习机会,导致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4. 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转接后适应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应对能力欠缺。
解决问题的思考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2. 加强课程衔接和转换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课程设置和转换教育,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学科转换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业转接。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学校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探索更加精准的实习匹配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实习机会,提高实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
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摘要: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应体现为课程和教学上的衔接,根本途径是中高职教育过程的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实施的前提是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现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系统。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改革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满足职校生多样化成长,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源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岗位职业能力的不断变化和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成为人的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选择。
就职业教育而言,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教育政策是面向生产一线,大力发展技术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首当其冲,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好、较快地解决了建国初期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引进了大批三资企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企业的扩张和技术的升级对技术人才需求有所显现,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吸引了大批内地技能型人才。
就全国范围而言,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不是很突出,因此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仍然确定中职教育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强调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南行讲话以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更加广阔,人才需求不仅在量上急剧上升,层次上也提出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由此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方针,即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和文献回顾入手,探讨了该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随后提出了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相关政策支持。
综合分析后,文章指出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在政策支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加强,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事业的未来发展。
总结了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对策,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不断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对策、现状、影响因素、政策支持、未来发展方向、文献回顾、总结1. 引言1.1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是促进教育升级和校企融合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和就业前景。
而对于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顺畅与否关系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中高职教育内容的断层、课程设置的不匹配、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和个人发展受限。
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良好衔接,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1.2 文献回顾近年来,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国内,有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研究指出,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
中职侧重实践能力培养,而高职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的适应困难。
一些学者提出,应当重视中高职课程设置的衔接性,确保中职生学过的内容在高职中能够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深化。
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2、加强课程衔接:课程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应进一步优化 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层次性,避免重复和脱节现象。
3、提升师资素质:通过培训、实践和研究,提高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 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职业教育的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包括招生考 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产业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产生 深远影响。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专业设置:根据产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应积极 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三、趋势展望
未来,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 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个职业 教育体系的办学水平。
2、教育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将更加凸显,学生和家 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提高。
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衔接,避免了重复和脱节现象。 最后,师资队伍得到改善。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师 资力量不断增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中高职衔接的体制机制 尚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 决。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不断推进,中高职学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对于培养具备实用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快产教融合,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多角度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几点思考。
首先,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意识。
职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育人途径,强调学以致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中高职衔接应当继续深化,突破传统理论教育的束缚,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在工作岗位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对中高职衔接重要性和意义的宣传,提高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确保中高职衔接在教育体系和社会认知中的地位。
其次,要加强双向选择和交流。
中高职衔接不仅关乎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源和人才培养问题。
因此,中高职衔接应当采取双向选择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更充分地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和培养模式,以便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职院校和专业。
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当加强与中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加大对中职学生的招生宣传和接纳力度,给予中职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再次,要加强课程衔接和教师培训。
中高职衔接关键在于课程的延伸和衔接,确保中职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不至于环境和学习压力的差异使他们产生困惑和无助感。
因此,中高职衔接应当加强课程衔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相关教学大纲,确保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被高职院校充分认可和衔接。
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中高职衔接的任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
最后,要加强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中高职衔接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中高职衔接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有力的政策,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和教研条件,推动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
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回顾与路径探索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大好机遇与重大挑战,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建党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急需厘清中高职一体化的相关理论问题,梳理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寻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类型特色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中高职一体化的理论剖析(一)中高职一体化的内涵解读“一体化”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较早地出现和使用,通常被理解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元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合力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
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它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
[1]此概念随后在管理学、生态学等领域逐渐流行和广泛运用,常见于“城乡一体化”“种群一体化”等。
在这些领域中,不同国家、地区、种群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并列的。
中高职一体化有着职业教育的特殊内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中职与高职在培养目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具有鲜明的类型特色,都要求为经济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中职与高职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中职是高职的基础,高职是中职的继续与延伸,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在许多研究中,“中高职一体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回顾与路径探索◎俞冬伟摘 要: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回应人民教育需求、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相关对策探讨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相关对策探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也逐步得到了重视,中、高职均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中、高职之间存在职业生涯发展的空白,也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现状中职中职教育主要面对初中毕业生,拥有着更多的职业选择。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2.35万所中职学校,其中的专业涵盖了制造、信息、服务、金融等多个领域。
尽管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已经非常丰富,但在衔接方面仍存在问题。
很多中职生由于在涉及到未来的职业选择方面,缺乏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导致选择不当,入错行,走不上合适的道路。
高职高职教育主要面对中专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共计招收超过200万的学生。
高职略微比中职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更强,可以说是中职和普通高校的良好衔接环节。
个别区域的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领域的教育与研究上有着很高的水平,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培训方向偏离市场需求、学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相关对策通过对中、高职生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以下措施可为中、高职衔接搭建更有效的通道。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中职阶段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可以建立全面的职业规划体系,必要时建立针对性的职业测评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实现个性化职业指导。
高职教育机构应针对性地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更明确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方向和目标,避免存在就业危机或空间不足的现象出现。
建立更好的实习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行业前沿和企业需求,注重学生人才培养实际效果,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扩大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内容,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此外,中、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习制度,规范实习程序,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工作的现状,同时突出实践教育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建立更加互信、稳定的双向输送机制中、高职在教育体系当中并非隔离的单向渠道,需要建立双向的教育信息交流机制。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强化行业企业参与
未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将更加注重行业企业的参与,通过 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职业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课程体系
未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将更加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建立 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 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未来将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创新评价机制
未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将更加注重评价机制的创新,建立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 能力。
01
02
03
教育体制不完善
我国职业教育体制还不够 完善,导致中高职教育衔 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中高职教育的政策 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衔接 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政策支 持。
教育资源不均衡
中高职教育资源存在不均 衡现象,导致衔接过程中 出现资源匹配不足的情况 。
02 中高职教育衔接 对策
建立了中高职教育衔接 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
形成了多样化的中高职 教育衔接模式。
促进了中高职教育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如招生方式不规范、课程设置不规 范等。
改进措施
建立完善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规范体系,明确招生方式、课程设置等具体内容 ,确保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序进行。
04 中高职教育衔接 的未来展望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地位上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将更加紧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讨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中技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中技职教育衔接水平,建立中技职教育衔接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科技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人力资源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二、内容分析1、提升中技职教育衔接水平。
提升中技职教育衔接水平,需要从知名高校建立中技职教育衔接平台,以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为中技职教育的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知名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为中技职教育的衔接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
同时,知名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部门参与中技职教育衔接,为省、市高职教育提供衔接服务,为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中技职教育衔接机制。
建立中技职教育衔接机制,首先要从高考招生政策入手,重点招收技术特色的中职毕业生。
另外,国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大职业教育下沉的政策支持,鼓励财政部门和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建立衔接模式,完善技术咨询服务,为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为中技职教育衔接成功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三、路径探讨1、建立中技职教育素质框架。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衔接成功,应该从根本上规范中技职教育衔接的素质,建立中技职教育素质框架,从教育管理、教育支持、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措施和支持,引导中技职教育衔接质量向上。
2、贴合企业实践需求。
为了做好中技职教育衔接,应该持续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实践的趋势,把握企业实践的需求,制定灵活的中技职教育衔接方案,服务企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开展大规模体验式教育。
大规模体验式教育可以从校园教育、社会实践、交流学习等方面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更好地熟悉社会环境,从而提高中技职教育衔接的有效性。
四、结论加强中技职教育的衔接,是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科技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人力资源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必要。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近年来,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良好的衔接将能够促进学生的转学和就业,同时也能够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益。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解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全面了解不同学校和专业的情况。
这导致了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盲目从众,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科学的决策。
解决思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的宣传和传递工作,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全面、真实的学校和专业信息。
可以邀请高校的学生或者老师到中职学校进行宣传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的情况。
问题二:课程转换和对接不畅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转接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已经完成了一定的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基础课程,造成了学业的延迟和浪费。
解决思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课程的对接和衔接工作,力求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平滑过渡。
可以探索建立跨校互认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转接时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学业。
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学分制度,让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可以得到合理的转换和对接。
问题三:师资力量不平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地域和发展条件上的差异,导致了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可能不足以满足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发展。
解决思路: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交流和合作,可以采取教师互派制度,让高职学校的教师到中职学校进行交流,提高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
也可以推动高职学校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教学水平。
问题四:实习与就业环节不顺畅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和就业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中职和高职学校 的教学计划 都是各 自独 立制定,它们的沟通非常少 , 很 多相近专业教 学计划中的课程 出现重叠 , 特 别是 课程 内容 的重 叠, 使得 高 职 学 生 在 学 习 期 问 感 到 没有 兴趣 , 感觉 中 、 高职 教 育 区别 不 大 。 无 论是 专 业 方 向的 改 变 还 是课 程 的 重 复 , 都将造成时间 及资源的浪 费, 不 利 于 人 才
升入高职的学生, 不 得 不 改 变 原 来 的 专业 方 向 。 即 使对 口 升学 , 专 业 方 向相 差也较大, 这样使得中、 高职 人 才培 养 日标 出现 不 一 致 。 ( 二) 中、 高 职 课程 衔接 不够
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 但在 实践 中 , 培 养 目标 往 往会 有 所 偏 差 。 如 近 年 来 在
一
( 三) 实 践 教 学 与理 论 教 学 联 系不 足
中职实践教学主要针对工种实践 需求而开 设, 高职的实验教学主要是
解 决 课 程 内容 中“ 为什么 ” 的问题, 而 缺 少 实 际 的 动 手 能 力 。一 方 面 是 做 与 学 的 统 , 一方面是 知识与实 践无法结合 , 两 者 的 衔 接 是 解 决“ 怎 么做 ” , “ 为 什 么 做 ”的 教 与 学 有 效 途 径 。现 行 实 践 课 内 容 有 些 已经 跟 不 上 行 业 的
构建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 中高职 衔接这 一环 节意义重大, 也备受关注 。 各级政府职能部f 出台 了相关政策, 也有 所作为, 如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 、 实行“ 3 + 2 ”中高职 贯通模式 、 2年中职升高职预科等等 。然 而中高职之 间 的衔接 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 决, 衔接 的程度 不是在靠近 , 而 是越来越分 离。 那 么 问题 出 在哪 里 ? 本 文 认 为 首 先 应 认 清 中高 职 衔接 的 本 质 。课程 、 机 制 的衔接 是中高职教 育衔接的 本质. 应从衔接机制 的建设入手 , 寻求 解决 这 一 问题 的有 效路 径 。 中高职衔接存 在的伺题 由于 起 步 较 晚 , 我国中 、 高职 衔 接 存 在 很 多 不 足 , 比 如 衔 接 渠道 不 畅 、 招生制度不完善、 内涵性衔接还 没有得到 充分体现等 目前中高职教 育之 间衔 接 不 起 来 , 自成 体 系 、 相 互 独立 的状 况 对 学 生 的 发 展 极 其 不 利 , 不 仅 阻 碍 了我 国人 力 资 源 战略 构 想 的 实现 , 同时 也 会造 成 严 重 的 教 育 资 源 浪 费 。 巾高职衔接突 出问题表现 在:
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认识
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认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中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体制性问题以及各个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差异,中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衔接问题。
本文旨在从教育改革、制度创新、课程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并行存在。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不同,会产生一些问题。
例如,来自中职教育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对于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要求有所不同。
另外,在高校扩张后,许多本科毕业生回流到职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层次和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
同时,职业教育又分为中职、高职和技校。
这三类学校的学制、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等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衔接问题。
一些高职学生会发现技能培养课和主修课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中职学生和高职/技校学生间的转换缺少衔接的平滑过渡。
解决方案和建议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方面,应当逐渐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融合。
学制和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方面,应当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学分体系。
该体系可以将中职、高职和技校学分进行系统整合,促进学生的升学和课程转换。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加强与产业对接。
通过与用人单位深入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技能培养在技能培养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应通过与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实践机会。
结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只有通过教育改革、制度创新、课程设计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综合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认识
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认识【摘要】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在现阶段变得愈发显著。
本文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原因、影响、解决对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问题亟待得到更多重视。
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和持续的努力,才能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重要性、现状分析、存在原因、影响、解决对策、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工作、重视、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良好的衔接过渡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提高他们的学习持续性和职业发展能力。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有效的教育衔接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技能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岗位适配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社会公平和人才资源优化利用方面。
通过改善衔接机制和政策,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公平和社会包容性,推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工作,深化衔接机制改革,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一、学校间衔接不畅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
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难以顺利过渡。
学校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也增加了学生衔接的难度。
二、学生自身素质不足一些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不清晰,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认识,导致升学途中出现迷茫和困惑。
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与构想
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与构想作者:张健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年第03期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但是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不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段分离,课程缺乏有效衔接,职业教育止步专科高职,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本科层次高职内涵不明,高等学校学科型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本科层次高职没有得到应势发展,本科层次高职由哪一类高等学校承担也不清楚,造成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不合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
当然,江苏省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实践,具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中职、专科高职课程成为一个整体,中职至专科高职无需参加高考,高等教育招考机制已提前至中考,是一种有效彻底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不过这种一贯制模式,目前只有专科高职层次。
另一种是单招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中职、专科高职或本科分两个阶段,中职至专科高职或本科需要统考统招。
这种模式打通了中职接续本科的通道,但是也存在不足。
一是中、高职两端分离,课程缺乏有效衔接,本科阶段教育没有在技术和技能方面继续发展,基本沿袭学术型本科教育。
二是中职产生应试倾向,教学内容应考而定,技能训练明显削弱,影响中职目标实现,也制约学生继续学习能力提升。
单招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高职注册入学,无需入学考试,不过注册入学目前还主要由民办高职实施,高职与中职的课程也不能实现有效衔接。
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必须探索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本科高职内涵界定问题,是应用型本科,还是技术本科,抑或本科技师,这关系到由哪一类本科高校来承担本科高职的任务。
不过,本科高职应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属性应该是一项基本特征。
目前,新办本科高校主要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其中技术性较强的一类专业被称为技术本科,培养定位是介于工程师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中间的承担工作现场技术应用或工艺工作的人才;本科技师定位于培养具有本科学历水平的技师人才,目前还没有规范学制,也颇有争议,不过,从本科高职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来看,技术本科和本科技师应属于本科高职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破解 中高职协调发展 的管理体制的一体化、 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以及 中高职 专业和课程 契合度等 关键 问题 。
展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决 普通高职 ( 和《 专科 ) 招生计划 5 %的 比例安排 , 三年 定》 等两个职业教育 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 后转人高职教育阶段时应 纳入 当年普通高职 ( 专
国家 中高职衔 的政 策演 变轨 迹
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 国发 [0 2 1 ( 20 ] 6
18 95年《 中共 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 学 习的 比例 。高等 职业 学 校优 先 对 口招 收 中等职 建立“ 职业技术 教育体系” 出发 , 出高等职业技 业 学校 毕业生 , 提 要组 织单 独 的招生 考 试 , 重 专业 注 术 学 院要优 先 对 口招 收 中等 职 业 学 校 的 毕 业 生 , 知 识 、 职业技 能 的考 核 。根 据专 业实 际需 要 , 适度 为 中高 职衔 接 提 供 了政 策依 据 , 一 定 程 度 上 实 发 展初 中后 五 年 制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索 通 过 五 年 在 探 现 了形 式上 的接 轨 。19 9 1年 , 国务 院关 于大力 发 制 高职培 养 高 级技 能 型人 才 的途 径 , 善 中等 与 《 完 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强调 ,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 高 等职 业 教 育 相 衔 接 的课 程 体 系 , 化 培 养 过 优 的 , 初级 到高级 、 从 行业 配套、 构合理 、 结 形式 多 程。 《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决定》 国 ( 样、 又能 与其 他教 育相 互 沟 通 、 协调 发 展 职业 教 育 发[05 3 20 ]5号) 进一步指 出,建立职业教育与其 “ 体 系 的基 本框 架 。19 99年 , 教育 部 、 国家 计委 关 于 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 ‘ 立交桥 ’ 使职业教育 ,
印发 《 试行 按 新 的 管理 模 式 和 运 行 机 制举 办 高 等 成为 终身教 育 体 系 的重 要 环 节 , 进 学 习 型 社会 促 职 业 技术 教育 的实 施 意 见 》 的通 知 ( 发 [99 2 建立 。 指 明 了职 业教 育 发 展 的方 向 , 出 了 重 点 教 19 ] ” 提 号 ) 文件 强调 要 “ , 积极 探 索 以多 种 途 径发 展 高 等 发展 的 目标 任务 , 中等 职业 教 育面向当年参加全 20 。“ 05年, 教育部印发了《 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 关 国普通高等 学校统 一招生考试 的考生 , 也可招 收 育 的意见》 拉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序幕。 , 少 量 的 中等 职业 学校 应 届 毕业 生 。 由省 招 办统 一 3 .中高职衔 接通道 紧缩 , 中职 教育 回归 到 “ 就 择 优 录取 。对招 收相 关 或相 近 专 业 的少 量 的 中等 业导向” 的职业教育本位 。20 07年 , 教育 部关 于 《 职业 学校 应 届 毕 业 生 , 文 化 课 和 职 业 技 能 水 平 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其 应 由省级 招 生 部 门单 独 组 织 考试 , 确 定 具 体 的 ( 发 [07 1 ) 定 : 20 并 教 20 ]3号 规 从 07年起 , 下达 普 在 录取标准” 确定 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 。 加 通 高校招 生计划 的 同时 , 达普 通 专 升本 、 下 五年 制 快 了中高职衔接的步伐 。 高职( 招收初中毕业生 ) 和高校对 口招收中职毕业 2 .教育 部再 次强 调扩 大 中职生进 入 高 职学 习 生的招生计划。其 中: 通专 升本招 生计划按不 普 的 比例 , 中高 职 研 究 出 现 一 股 热 潮 。20 0 2—20 超 过 当年应 届普 通 高 职 ( 05 专科 ) 业 生 5 的 比例 毕 % 年, 国务 院先后 三 次 召开 全 国职 业 教育 大 会 , 分别 安 排 , 并纳 人 当年普通 本 科招 生 计 划 总规 模 ; 年 五 招收 初 中毕 业生 ) 按不 超 过 当年 下发了《 国务 院关 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制 高职招生 计划 (
关 键 词 : 高职 ; 策 ; 变 中 政 演
中图分类号 :;1 ( 0 i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16 2 1 )5— 4 10 4 5 (0 2 0 0 7—0 3
一
、
号 ) 出 :加强 中等职业 教育 与 高等 职业 教 育 , 指 “ 职 12 .0世 纪 8 O年代 到 9 0年代 职业 教 育提 出 了 业教 育与普 通教 育 、 人 教育 的衔 接 与沟 通 , 立 成 建 中高 职衔 接 的 政 策 依 据 , 步 提 出 了 职业 教 育 发 人才 成长 ‘ 交 桥 ’ 要逐 步 扩 大 中等 职业 学 校毕 初 立 , 展 的基 本 框 架 , 定 了 高 职 教 育 的 重 要 地 位 。 业 生 进入高 等学校 尤其 是 进入 高 等 职业 学 校 继续 确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 年第5 02 期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其思考
黎 志键 韦 弘
( 广西水利 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 , 西 南宁 5 02 ) 广 30 3
摘要: 文章通过对 中高职衔接政 策演变轨迹 的梳理 , 别是 2 1 年 中高职招 生政 策的新视 点的阐释 , 出国家政 特 01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