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雪松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王雪松(1970- ),女,北京人,北京市海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北京 ;10008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符合区域行业特点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以海淀区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DEB11104)

[中图分类号]G642.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0-0093-03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要想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促进中职和高职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例如重新调整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求更加适应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求更加贴近区域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需求;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招生制度、改革评价标准、改革专业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深入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的深度合作等。本文将以海淀区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①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为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职和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择优招收中职和普高毕业生。其二为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

制、中高职连读和专本沟通等,这种衔接模式既可在校内完成全部学程,也可在校际间分阶段完成学程。

但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校际间分段完成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市教委的审批,中职与高职确定了衔接的专业,对于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双方各自在原有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对个别专业课的内容深度、广度上稍作调整;其二,双方主管教学的领导及专业骨干充分研讨,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减少中职实操内容的教学。两种形式所建立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还是相对独立,缺乏统筹兼顾,不能更好地与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相适应。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衔接双方在衔接的操作中缺少依据;其次是中高职的上级主管部门归口不同,对于实际操作的监管和评估不好统一进行;然后是从申报获批准到招生的时间短,不允许学校重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最后就是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较少,没能更好地通过科研解决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二、做好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对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阶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对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的高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实现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好各个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是保证实现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任务,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要充分考虑难易程度及梯度的衔接。中职阶段主要注重基本的专业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职业素养。高职阶段要在中职的基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专业技能应用的进一步熟练及职业素养的全面综合,不断为学生今后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是要解决中职与高职分阶段培养达成的目标问题,解决通过哪些专业课程实现各自目标的问题,解决每门课程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上的问题,解决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等,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教学实施的依据,是教学管理部门评估教学的依据,更是各专业人才质量的保障。

三、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依据产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设置中高职的专业课程,依据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标准,依据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中高职专业课程的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和中高职的办学目标确定中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课题组以海淀区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通过基础调研和典型职业活动的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的

课程框架和相关课程标准,进行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专”混搭型团队组建是基础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的结构。为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延续性,首先必须建立一支全方位的、高素质的团队,这一团队由四个层次的人员组成:一是衔接两校的教学主管领导、专业负责人,二是两校专业课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三是课程改革专家,四是企业(幼儿园)专家。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成员的职责。明确职责才能保证团队合作的高效,四部分团队成员的职责各有不同,同时还有分工之上的合作。

教学主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的职责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及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领导,保证在合作与衔接工作中的正确决策,保证合作与衔接的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保证有关人员具体职责的落实。主要负责重要决策的制定,监督计划落实程度,做好学校与幼儿园、中职校与高职校、校内领导与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落实具体教学等。

专业课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是:在各自认真分析各阶段现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幼儿园的调研工作,共同提炼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典型职业活动,并对典型职业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为课程设置做好坚实的准备。

课程改革专家的职责是:把握国际先进的课程改革措施及理论,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负责传授先进理念,并提升整个团队的课程改革理论认知水平;紧密结合我国中高职的特点,把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在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及教学资源制作的各个环节中起到引领及指导的作用。

企业(幼儿园)专家的职责是:提供企业(幼儿园)的工作流程、企业(幼儿园)的用人需求及企业的职业素养,共同参与典型职业活动的分析及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

四个层次的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保证人才培养标准与幼儿园用人标准的对接、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前教育相关标准的对接、实际教学的过程与幼儿园工作过程的对接、最终的学历证书和毕业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中高职教育与学生终身学习的对接。

(二)针对工作流程的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是前提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是进行典型的职业活动分析,即在课程体系建设之初首先要明确执行一项特定工作需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从中确定该项工作的典型职业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