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课文要点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匆匆》(散文)(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1、背诵课文。

2、知识点:《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课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课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课知识点大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课知识点【篇一】《北京的春节》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 酸(酸味) 饺(饺子) 校(学校)拌(搅拌) 伴(陪伴) 眨(眨眼) 泛(泛舟)宵(元宵) 霄(云霄) 贩(贩卖) 贬(贬低)摊(摆摊) 滩(沙滩) 轿(轿车) 桥(大桥)驼(骆驼) 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词语扩展:“各~各~”式: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有~有~”式:有声有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头有脑有始有终课内词语:腊月展览风筝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句子解析: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正铺咽脏纤脉撒散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含字词中心)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含字词中心)
放松一紧张 坚决—动摇
粗暴—温和 困难一容易
破坏——保护 脆弱——坚强
短语
(整理)文件(换上)新夹衣(执行)绞刑(解放)人民(提高)勇气
(幼稚)的问题(纷乱)的喊叫(闪亮)的小手枪(粗暴)的吼声(新鲜)的鱼汤
课文主题
《古诗三首》中,《马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第五单元
重点词语
救援 射箭 俱全 弗许 争辩 习惯 苗圃 食盐 飞溅 花蕊 魏国
搜查 蚯蚓 阶段 地域 干脆 阻拦 玻璃 凶恶 恐怖 蟋蟀



形近字
辨(分辨)贱(低贱)摔(摔倒)
辩(辩论)溅(飞溅)蟀(蟋蟀)
近义一丑陋 聪明—愚笨
短语
(清脆)的声音(单调)的歌曲(可怜)的样子(美丽)的世界(鄙夷)的神情
课文主题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
《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却因为家务缠身最终没有实现诺言,“我”的心情也从期待变为焦急无奈,最后沦为失望的过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讲了尼尔斯因为调皮捣蛋,经常捉弄小动物们,在被小狐仙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后发生的故事。这也是他骑鹅旅行前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第三单元
重点词语
收藏 挪动 徘徊 蒸笼 明媚 砖头 蚂蚁 绊倒 绞刑 耽误 揉面
绽放 搓洗 惊惶 亲吻 依偎 赤裸裸 念念叨叨
课文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3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 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 (山脉)(mò(脉脉)纤:xi ān(纤维)qi 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梳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zhēng(正月)mài(山脉)hōng(哄堂大笑) yān(咽喉)yè(哽咽)正zhèng(正在)脉mò(脉脉)哄 hòng(起哄)咽yàn(狼吞虎咽)2.易读错的字蜜饯.(jiàn)掺.和(chān)唾.沫(tuò)翡.翠(fěi)札札.(zhá)栖.息(qī)吞噬.(shì)一钹.(bó)僧.人(sēng)黄焖.鸡(mèn)擢.素手(zhuó)弄机杼.(zhù)考点二:词语听写陈醋饺子擦洗眨眼通宵元旦搅拌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腊月熬粥细腻栗子汤匙章节灌溉浓稠嘟囔褐色染缸脏水脉脉筷子汉宫朴素轻盈王侯乌鸦栖息水浒传咽唾沫三、词语积累1.意思相同的词语表示“都是、全是”的意思;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第一、获胜”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2.四字词语万不得已截然不同万象更新日夜不绝悬灯结彩哄堂大笑一无所有能歌善舞各形各色行善积德随心所欲优哉游哉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别无所求师传身授四、背诵、默写背诵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寒食》五、课文理解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3.《寒食》一诗表面上看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京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是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名师梳理课文中古诗、文言文★ 《寒食》[ 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在清明节前1-2 天。

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4、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 迢迢(ti áo):遥远。

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4. 擢(zhu ó):伸出,抽出。

5. 札(zh 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札札:织机发出的声音。

6. 终日不成章: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7. 零:落下。

8. 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9. 盈盈:清澈。

10. 脉脉(mòmò):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11. 素:白。

12. 涕:眼泪。

13.章: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4 . 间:隔。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 难读的字:擦、戚、腻、匙、脉、栖。

2) 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 多音字:正、脏、撒。

2.词铺、纤、散、咽、脉。

1) 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2) 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3) 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XXX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概要一、拼音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遇到j q x,摘掉乌纱帽)二、汉字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近字的辨别。

)三、词语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

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

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

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四、句子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

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散文作者:老舍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妮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详略得当。

其中,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写。

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如,写“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写“除夕”,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写“初一”,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有详有略,突出“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考点归纳汇总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考点归纳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理解考点归纳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

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

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

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考点提示】1.《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第7~11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腊八粥》一课,八儿等粥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常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古诗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

4.《藏戏》一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第一单元作文,常以“✕✕的风俗”的形式,要求写某个传统节日或某地的一种风俗。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0年春季使用教育部审定教材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正铺咽脏纤脉撒散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散文作者:老舍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妮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详略得当。

其中,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写。

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如,写“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写“除夕”,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写“初一”,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有详有略,突出“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元宵节”这一天,作者略写放花炮、吃元宵,详写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能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

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略写,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前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

如,由“多数铺户在初六张”过渡到“元宵节”这一内容时,作者写“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灯结彩,家家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再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还与课文的首“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了一份情趣。

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好处)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

又如,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醉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句子中“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

文中还有很多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

如,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热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又如,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极富生活气息。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描绘了男女老少在年货齐备的街头进行采买的热闹场面再现了往昔北京街头的情景,浓浓的年味儿从中可见一斑,画中人们的服饰也极具老北京地域特色。

第二幅描绘了儿童提着灯笼过元宵节的情景,孩子们手中的灯笼各式各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表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课文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三次高潮)这几天中人们的民俗活动多音字如“万象更新”“间断" “正月”“白云观”“分外”注意读准字音。

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作者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句中“色如期翠"“色味双美”写出了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是这一段的总起句,“彩排”一词写出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

“祭灶王”写出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的朴素美好的愿望。

4.“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真热闹”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要”等词语,体会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风俗的重视,感受除夕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5.“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是本段对的总起句。

概貌描绘“全城都在休息",也有分类的介绍,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的活动,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又重点描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因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6.“元宵节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是总起句。

“又”字,课文自然衔接的特点,想一想“除夕”与“元宵节”这两天,在“月色”和“悬灯结彩”这两方面的不同之处。

描写街上灯、家中灯突出这一日热闹“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几百盏" “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讨论:生活的地域不同,人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现在过春节的习俗和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要明白,虽然不同地域的习俗不尽相同,传统习俗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喜爱是一以贯之的。

7.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作者借助俗语、生动的修辞、充满地域特色的词语等凸显风俗特色的。

“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等词语,2腊八粥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等粥(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课文共十九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

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语不凡,用“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温馨。

接下来具体措摹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

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

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等粥”的过程(第2-1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共呈现出四个生动场景。

作者将人物的活动、感受与对腊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文中的大量对话围绕着粥的熬制过程展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八儿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粥经历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粥相互映衬,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出课文整体构思上的巧妙。

“等粥”部分的第一个场景是八儿盼粥快点儿熬好(第2-8自然段),因妈妈正在熬腊八粥,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进出出”,不停询问,内心既兴奋,又急切,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落。

粥是“益发浓稠了”,这当然符合八儿的期待-一应该可以吃了吧?但妈妈说“要到夜里”,于是八儿“眼睛急红了”,要赖说自己“俄”,并做出“要哭的样子"。

“锅中的粥”,只能发出“有声无力的吸气",这声“叹气",既暗含着八儿的失落,也表现出粥热制初期的情状。

第二个场景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第9-12自然段)。

粥尚未熬好,八儿提前打起“如意算盘”,给家人分起了粥。

个头儿还不及灶台高的小人儿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断到妈妈“讨价还价”,想多给自己分些粥吃,一个天真、聪慧、狡黠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也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

第三个场景是八儿猜粥熬成什么样子了(第13自然段),因一时吃不到,八儿忍不住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会熬成了什么样子?八儿的一系列猜想,既表现出孩子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第四个场景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第14-17自然段)。

八儿最终求妈妈把自己抱了起来,如愿看到了锅里腊八粥的模样,“惊异得喊起来了"。

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纠粹的,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新奇自然。

栗子是“融掉了”,饭豆是“肿胀”,花生仁是“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既符合预想,也有出人意料之处。

此处描写与八儿猪粥时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膳八粥的变化“喝粥”的过程(第18-19自然段),作者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一家人喝粥的情景,而是独具匠心地生动描绘了八儿一家喝粥之后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