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7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7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7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本专题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核心,属于高考命题的必考点之一。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本专题常考点有激素的种类、作用与激素调节的特点和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调节机制以及应用等。
由于本专题与生产生活关系联系紧密,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本专题的命题具有综合性,且多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探究等展开考查在复习时,考生可利用归纳法对重要激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及相应的分泌器官进行归纳总结;要善于利用模型图解,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并结合实例、构建模型,理解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机制,掌握各平衡调节涉及的激素的作用;通过具体事例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稳态调节中的关系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 血糖调节血糖调节3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基础集训】1.(2018某某11月选考,8)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答案 A2.(2018某某实验中学联考,34)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只存在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往往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反馈调节答案 C3.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答案 B考点2 血糖调节【基础集训】1.(2019某某某某六中期中,16)下列有关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浆时,胰岛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C.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中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D.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答案 A2.(2019某某某某、某某等七市二模,12)经常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个体的稳态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课件必修

[提示] ①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②立毛肌收缩,以减少 散热。
(3)试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 象?
[提示] 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 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 耳赤”的现象。
[答案] (1)让小鼠适应箱内环境,从而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 结果的干扰 (2)下丘脑 高于 (3)等量的37 ℃的20%的一定量乙 醇和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 一段时间后,乙组和丙组小鼠活动的 区域无差异,且活动区域温度高于甲组
有关体温调节的3个易错点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 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3)给狗注射 20%的葡萄糖溶液 10 mL,尿量增加,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高浓度的2.5% NaCl溶液10 mL注射入狗的颈动 脉(b)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加,尿量减少;垂体后叶提取物(c)也能够引起类似的尿量变化,说 明脑垂体后叶中含有这种激素(抗利尿激素)。
1.体温调节
(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_动_态__的__平__衡__
的结果。
有机物 骨骼肌 肝脏
皮肤
增加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主要通过对_酶_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教案(江苏专用).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教案(江苏专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795fcfbe856a561252d36fca.png)
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考点一|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
(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产生:下丘脑产生。
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
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1.判断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说法正误。
(1)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提示】体温调节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
(×)【提示】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前者是主要来源。
(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
(√)(7)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提示】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即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下产热均等于散热。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26讲体温、水盐调节

考点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一、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过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
(1)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2)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2、体温调节机制:。
(1)与体温调节相关的结构或物质A.温度感受器包括感受器、感受器,分布在、、。
B.调节中枢位于。
C.感觉中枢位于。
D.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还有,二者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作用关系属于作用。
3、体温恒定原理:(1)热量的来源:主要是;产热的主要器官:,安静时以产热为主,运动时以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 ,主要能源物质是。
(2)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皮肤内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3)体温恒定的意义是。
易错提醒1.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生理性体温调节,也有行为性体温调节如采取保温、降温措施。
2.体温与酶的关系:人体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正常的体温对于保持酶的最适活性、维持代谢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
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所以(1)恒温动物寒冷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只要体温恒定,无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
4.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5.“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6.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7.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8.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
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个体水平的生命活动调节 第4讲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课件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 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 糖。在空腹抽血后,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 葡萄糖水,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 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 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速率就比正常人慢。(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 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这 两个细胞器中进行加工,变成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成熟的胰岛素,进而被分泌到 细胞外。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 量称为自变量,本题中实验鼠是否注射X溶液为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血糖浓度的变化是因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 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本实验过程中设臵了对照实 验,即注射X溶液与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并且在实验前后均要测定小鼠的血糖 浓度。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故预测实验结果是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 血糖浓度下降。(2)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 范围,除需要用患糖尿病小鼠作空白对照外,还需要增设正常鼠作恢复到正常 范围的对照,预测结果是实验组和增设的正常鼠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 照组1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答案】 (1)血糖浓度 X溶液 生理盐水 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 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考点 2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典例导悟 2] 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三)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D.人体体温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D[人属于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体温不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具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其作用机制不可能是( )A.促进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B.促进垂体相关细胞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C.减弱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会导致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会导致尿量减少;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会导致尿量增多。
]4.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A[皮肤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散热.当外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不能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只能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故选A.]5.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造成脱水D.失水程度几乎等于失盐程度D[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说明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几乎不变,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但由于呕吐、腹泻,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属于脱水。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3)体温的调节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
(4)调节过程【教材热点拓展】下图表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据图分析:(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
写出实验思路。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
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 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自的尿量。
(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知识清单:一、体温调节:1.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有什么意义?2.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3.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4.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5.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6.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7.人体的体温感受器分布于哪些地方?8.人体的体温感受器的类型?9.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1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11.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激素有哪些?12.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什么?(二)请同学们以寒冷刺激为代表构建体温调节机制:寒冷环境刺激→思考:以上调节过程哪些途径属于神经调节?哪些途径属于体液调节?同理,构建炎热刺激的体温调节机制:例1.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即学即练1.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正误:(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2).人体处于寒冷环境和持续高烧38℃时,产热量均大于散热量。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炎热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条件反射。
(5)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二、水盐平衡的调节(一)回归教材:1.调节机制:2.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机构和激素:(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2)渴觉产生的部位:(3)渴觉中枢:(4)参与的激素:①合成部位:②释放部位:③作用部位:④功能:(二)建立水盐平衡调节模型例2.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二者相互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导致物质A的分泌量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与体温调节

3.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 (1)糖尿病病人会出现糖尿 糖尿:指空腹时血糖浓度≥7.0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 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 排出的情况。
(2)病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葡 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或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而由肝 脏释放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增多,因此出现高血糖。 (3)病症:“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4)治疗措施: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考点3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有a、b、c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a,即消 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去路有d、e、f三条途径,其主要 去路为d,即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体现了糖类为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由上图可知,人体内血糖调节既受体液调节,同时又接受神经 系统的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能 够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 而调节血糖平衡。
即时突破
1.张占海博士率领的中国南极科考队于2005年1月18日首次登上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当他们由温暖的棚内来到寒冷的棚外 时,下列生理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 量的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 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应减少。 答案:D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无答案)必修三1.2体温、水盐调节

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2)【课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考点要求】1、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B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A【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书本,能准确说出与体温调节的有关的器官、调节过程、调节方式。
2、通过对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学习,能说出与调节过程有关的激素、有关器官及调节方式。
【教学过程】知识一、体温调节活动一:阅读书本,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体温?口腔、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是体温吗?2、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体温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3、小组讨论,总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4、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而这种动态平衡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总结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特点并完成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图解: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例题】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 段和bc 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 .发热和寒颤B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 .寒颤和出汗减少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知识二、水盐调节活动二:阅读书本,完成以下内容1、小组讨论,总结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2、阅读书本,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3、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图,读图并总结以下内容:说出在上述调节中的调节中枢、渴觉产生中枢、渗透压感受器分别位于那些部位说出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合成部位、作用【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惶失措,争相走避,这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心跳、呼吸频率加强③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④机体耗氧量增加A.只有一项正确 B.只有二项正确 C.只有三项正确 D.有四项正确()2、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
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一激素调节的发现、概念、作用特点及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想一想:激素调节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哪种模式?知识点二激素调节的实例知识点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议一议: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1.激素作用的特点激素只对靶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在这些作用中,激素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发挥增强或减弱靶细胞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进程的作用。
图示如下:2.激素的去向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机体内需要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连一连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A.下丘脑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B.垂体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C.肾上腺 c.雌性激素等D.卵巢 d.甲状腺激素E.睾丸 e.雄性激素等F.甲状腺 f.肾上腺素等G.胸腺 g.胰岛素、胰高血糖素H.胰岛 h.胸腺激素等学习笔记: 自我校对:①神经调节 ②促胰液素 ③盐酸 ④神经调节 ⑤内分泌腺 ⑥高效 ⑦体液 ⑧靶器官、靶细胞 ⑨反馈 ⑩拮抗 ⑪协同 ⑫肝糖原⑬脂肪等非糖物质 ⑭肝糖原、肌糖原 ⑮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⑯血糖浓度下降 ⑰血糖浓度升高 ⑱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⑲TSH(促甲状腺激素) ⑳甲状腺激素 ○21甲状腺 ○22体液传送 ○23激素调节 ○24反射弧 ○25短暂 ○26较缓慢 ○27有机物 ○28汗液 ○29毛细血管 ○30下丘脑 ○31神经调节 ○32抗利尿激素 ○33肾小管、集合管 ○34尿量 ○35下丘脑 ○36神经调节 ○37激素调节 想一想: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须经血液运输,最终传递给靶细胞,这体现了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分子间接传递信息的信息传递模式。
议一议:不对。
此人在24小时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 ℃,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一轮复习体温和水盐调节

肾小球
肾小囊
二、水的平衡
摄入量/ml
排出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下丘脑:感受器、调节中枢、分泌激素、传导兴奋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适当撤减衣被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01
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人体在寒冷的冬天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人体在寒冷的冬天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
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排便等。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甲状腺激素除了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有什么作用呢?
炎热环境中
寒冷环境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回到正常的体温
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01
思考:1.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02
人体体温恒定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热量和散热量。
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
想一想:
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人体内的热量
来源
散失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肝脏,骨骼肌最多)
高三一轮
定义:
临床测定:
口腔: 腋窝: 直肠:
36.7~37.7 (37.2) 36.0~37.4 (36.8) 36.9~37.9 (37.5)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4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学案含解析必修3

第4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概念图理解人体的体温调节2.根据人体水盐调节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①渗透压,②大脑皮层,③抗利尿激素。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列表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其中作用最迅速、准确的是③(填图中序号)。
(2)图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激素。
(3)图中②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具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很多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能感受到温度下降(√)(2018·海南卷,T8C改编)(2)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2014·海南卷,T12A)(3)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4)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5)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6)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7)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B.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C.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舒张D.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散热量解析:选C 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肝脏、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A正确;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B正确;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基础点
1 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2 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
(1)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
①神经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重难点
1 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1)体温调节的结构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错误! 调节中枢-—下丘脑错误!错误!
(2)体温调节的机制
(3)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4)调节过程
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
(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
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2)体液调节
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注意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
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1。
思维辨析
(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
()
(2)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
(3)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 )(4)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5)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6)儿童夏天吃了较多的冷饮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原因是散热过程小于产热过程.()
答案(1)×(2)×(3)×(4)×(5)√(6)×
2.某同学通过少喝水,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来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但少喝水对身体不利,以下不是少喝水导致的是()
A。
细胞萎缩,人体老化
B.导致血液浓度升高
C.导致有毒代谢废物的积累
D。
人体新陈代谢增强
答案D
解析当人体缺水后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而不是增强。
3。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
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ATP,C正确.
4。
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
D。
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答案C
解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都会分泌增多,A与B正确;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⑤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D正确。
1。
体温调节机制
(1)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平衡,健康的恒温动物产热始终等于散热。
(2)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散热。
2。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作用
(1)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
(2)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3)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考法综述]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涉及机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机体渗透压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同环境下,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耗氧量与产热、散热情况的比较,以及设置具体情境考查人体温度的
调节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体温的热量来源和去路。
命题法1 体温调节的相关分析
1。
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答案C
解析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寒冷条件下,激素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发挥作用,但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反过来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只有垂体;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作为效应器,能通过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的战栗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解题法】解答体温调节相关试题的基本程序
(1)首先,要搞清楚是炎热环境还是寒冷环境,注意区分两种环境条件有什么不同。
(2)其次,应该搞清楚感受器的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的不同.
(3)再次,还应知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最后,还应了解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
2.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答案D
解析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A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 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3.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
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
【解题法】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
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