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初中语文】期末考、中考,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站得高看得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 (四方)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56.国人道之 (讲述)
二、重点虚词
1.之
2.而
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
5.以
6.乃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1.日 2.为 3.知 4.学 5.止 6.意
7.敌 8.前 9.积薪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精力集中今义:安静、不嘈杂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
17.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9.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1.身亡所寄
古义:依附,依托今义:寄托
22.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2)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3)投以骨
(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4)一狼仍从
(省略了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5)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6)一狼洞其中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7)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8)顾野有麦场
(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2)投以骨
(“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3)意暇甚 (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4)身已半入 (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
(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cy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1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部。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1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17.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

九、问题探究
1.《咏雪》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尊君”指别人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3.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4.“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出了颜回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这体现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5.《〈论语〉十二章》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

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

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6.《诫子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观点:修身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分别从治学须静正面论证、修身忌躁反面论证。

解析: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

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7.“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启示: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