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
极重
交通荷载等级 公路等级 变异水平等级 低 高速 低 一级 中 低 二级 中 高速 低 一级 中 低 轻 三、四级 中 230~200 高 220~190 三、四级 中 210~180 二级 中
特重

面层厚度(mm)
交通荷载等级 公路等级 变异水平等级 面层厚度(mm)
注:① 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冻深大 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温性能稍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 ② 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
1.5 路肩
铺面材料 路肩面层一般宜选用水泥混凝土,也可用沥青类材料。路肩基
层可用开级配粒料类材料,有利于排除渗入路面结构的水。
起讫桩号
基层切缝 情况
使用状况
原路 面结 构
——
——
使用情况良好, 裂缝少。
结构 一
K576+559 ~ K579+514
基层不切缝
使用情况良好, 有裂缝。 配筋率:0.3,0.4 ,0.5。
结构 二
K579+514 ~ K580+533
350m、320m和330m 混凝土基层切缝间距 分别为5m,8m和 10m。
水泥砼面层 28cm
防水联接层1.5cm
二灰碎石基 层18cm 灰土或固化剂处理路床 20cm
冲击压实处理路床(影响深度80cm)
(2)广西
混凝土下面层280㎜ 改性沥青混凝土或SMA上面层,厚40㎜ 混凝土层表面机械凿毛,或5﹪稀盐酸处理,摩擦系数0.65以上。 设高分子改性沥青粘层,或环氧沥青粘层,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20 ㎜。 使用3年,整体效果良好,局部路段轻微推移。
其他面层类型选择
适用条件 高速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的高速公路
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28天龄期的弯拉强度。各 交通荷载等级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表 1.2.2的规定 表1.2.2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交通荷载等级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极重、特重、重 ≥5.0 ≥6.0 中等 4.5 5.5 轻 4.0 5.0
同结构一
使用情况良好,裂缝少。
结构四
K595+454~ K595+914
基层不切缝
2007年开始每5~12m出现 横向反射裂缝。纵向配筋 率0.4%。
结构 编号
结构形式 5cm改性沥青抗滑表层(SMA-13)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12cm大粒径沥青碎石 +两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 +12cm级配碎石 +18cm生石灰稳定土 (层与层之间设热沥青粘层,基层与面层间设防水封层) 5cm改性沥青抗滑表层(SMA-13)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25cm连续配筋混凝土 +18cm水泥稳定碎石 +12cm级配碎石 +18cm生石灰稳定土 (层与层之间设热沥青粘层,基层与面层间设粘层) 5cm改性沥青抗滑表层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cm大粒径沥青碎石 +25cm水泥混凝土 +18cm水泥稳定碎石 +12cm级配碎石 +18cm生石灰稳定土 (层与层之间设热沥青粘层,基层与面层间设粘层) 5cm改性沥青抗滑表层(SMA-13)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10cm大粒径沥青碎石 +25cm贫混凝土 +18cm水泥稳定碎石 +12cm级配碎石 +18cm生石灰稳定土 (层与层之间设热沥青粘层,基层与面层间设粘层)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厚度 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 1.0%
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不小于60mm。混凝土下面层的
计算厚度,应满足公式的要求。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与沥青上面层之间需 设置粘层。 造深度在交工验收时应满足要求。
路面表面处理 须采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其构
底基层 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荷载的路面,基层下须设置底基层。承受
中等或轻交通荷载时,可不设底基层;但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而上路床由细粒土组成时,须在基层下设置粒料类底基层。
底基层材料 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时,其底基层宜选用小于 0.075mm的颗粒含量少于7%的粒料类材料。
1.3 基层、底基层
1.3.1 适宜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特重 基层类型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重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中等、轻 级配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 碎石 底基层类型 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级配碎石 未筛分碎石、级配砾石,或不设 未筛分碎石
排水基层 潮湿多雨地区,路基由低透水性细粒土组成的高速和一级公路或
者承受极重或特重交通荷载的二级公路,宜设置由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或开 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排水基层。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密级配粒料或水泥 稳定碎石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类封层或防水土工织 物。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 其上应铺设沥青混凝土夹层,层厚不宜小于 40mm。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上应设置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 处治或稀浆封层等,层厚不宜小于6mm。 基层、底基层厚度 各种基层和底基层的结构层适宜厚度,按所选集料的 公称最大粒径和压实效果的要求而定,可参照表1.3.2选用。基层或底基层的 设计层厚超出相应材料的适宜层厚范围时,一般须分层铺设和压实。
结构 编号
结构形式 4cm抗滑表层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5cm二灰碎石 +15cm二灰土 +15cm石灰土 4cm抗滑表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2.5cm应力吸收层 +25cm贫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碎石 4cm抗滑表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2.5cm 应力吸收层 +25cm贫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碎石 4cm抗滑表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cm大粒径沥青碎石 +25cm贫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碎石 4cm抗滑表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25cm连续配筋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碎石
1.2 水泥混凝土面层
面层一般采用接缝设置传立杆的普通水泥混凝土。 表1.2.1
面层类型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 复合式 面层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上面层 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 设传力杆普通混凝土下面 层 碾压混凝土面层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 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 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铺层、 桥面铺装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 服务区停车场

1.4 防冻层
表1.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最小防冻厚度(m)
路基土质 路基干湿类型 中湿路基 低、中、高液限粘土 粉土,粉质低、中液 限粘土 潮湿路基 低、中、高液限粘土 粉土,粉质低、中液 限粘土 0.50~1.00 0.30~0.50 0.40~0.60 0.40~0.60 0.45~0.70 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 1.01~1.50 0.40~0.60 0.50~0.70 0.50~0.70 0.55~0.80 1.51~2.00 0.50~0.70 0.60~0.85 0.60~0.90 0.70~1.00 >2.00 0.60~0.95 0.70~1.10 0.75~1.20 0.80~1.30





2.2 复合式路面使用
河南、山西、广西、山东、广东等省试验使用
(1) 河南
早期:
碾压混凝土面层 200㎜,沥青上面层 50㎜ 层间洒粘层油,个别接缝试铺土工布 总体良好,是该省使用寿命最长的路面。有反射裂缝,裂缝处 局部推移、松散。
近期:
应力吸收层2cm
改性沥青砼面层 4cm
厚 度 53.5cm
设置纵向集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置横向排水管。
集水沟位置 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集水沟可设在路肩下,
采用沥青面层时,可设在路肩内侧边缘内。
集水沟尺寸 宽度宜采用300mm。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证集水管管
顶低于排水层底面,并有足够厚度的回填料使集水管不被施工机械压 裂。沟内回填料宜采用与排水基层或垫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或者不 含细料的碎石或砾石粒料。横向排水管不带孔,其孔径与集水管相同。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王秉纲 2011.8
1 混凝土路面结构
1.1 交通荷载
表1.1
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车道设计轴载(100kN )累计作用次数Ne(104) ①
>1×106
交通荷载分级
特重 1×106 ~2000 重 2000~100 中等 100~3 轻 <3
极重

注:①据交通轴载调查和分析; ②承受特重轴载车辆或特种车辆作用的路面,按所选设计轴载计算累计作用次数。
使用情况良好, 裂缝少。
结构 三
K580+533 ~ K582+533
300m贫混凝土基层 切缝,间距30m;其 余不切缝。
使用情况良好, 裂缝少。
2.3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
• 沥青加铺层铺筑前应更换破碎板,修补和填封裂缝,压浆填封板底脱空,磨平错 台,清除旧混凝土面层表面的松散碎屑、油迹或轮胎擦痕,剔除接缝中失效的填 缝料和杂物,并重新封缝。 沥青加铺层可设单层或双层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并设 置防水调平层,在路面边缘设置内部排水系统。 为加强沥青加铺层与原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结合,层间宜撒布改性乳化沥青或 改性沥青,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根据气温、荷载、旧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接缝传荷能力等合理选用下述减缓反 射裂缝的措施: ——增加沥青加铺层的厚度; ——采用掺加纤维、橡胶沥青等措施提高加铺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在旧混凝土板顶面或加铺层内设置应力吸收层、聚酯玻纤布或者土工织物夹 层; ——沥青加铺层的下层采用由大粒径沥青碎石、级配碎石组成的裂缝缓解层。 沥青加铺层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按减缓反射裂缝的要求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最小厚度宜为100mm,其他等级公路的最小厚度宜为 80mm。
铺面结构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承受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
公路,路肩铺面应采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同的结构层组合和组成材料类型。
路肩混凝土面层与行车道面层应设置拉杆相联,二者的横向缩缝应连通。 行车道混凝土面层宜宽出外侧车道边缘线0.6m 。
1.6 路面排水
纵向集水沟管 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应在其外侧边缘
320
320~280
二级
300~260
中等 三、四 级
280~240
270~230
260~220
高 250~220

高 240~210
普通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 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
算厚度应满足公式计算的要求。面层设计厚度依据计算厚度加6mm磨耗层后, 按10mm向上取整。
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75 ~0.65倍。特重或重交通荷载时, 其最小厚度为180mm;中等或轻交通荷载时,其最小厚度为 160mm。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应铺设沥青混凝土夹层, 层厚不宜小于 40mm。 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应设置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等, 层厚不宜小于6mm。
表1.3.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结构层适宜厚度
材料种类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沥青混凝土(AC)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9.5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3.2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6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9mm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 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CTPB) 级配碎石(优质碎石) 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级配砾石或碎砾石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9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26.5mm 75~100 100~150 100~200 适宜层厚(mm) 120~200 150~200 25~40 35~65 40~70 50~75
(3) 山西
晋焦高速32km
下面层连续配筋混凝土250㎜,配筋率0.33﹪ 上面层(AC-20)40㎜十(SBR改性SMA-16) 35㎜ 层间洒乳化沥青粘层 使用状况:部分路段约5km推移,其中1km弯道段推移开裂严重, 其原因混凝土表面未处理好,乳化沥青粘层抗剪力不足
(4)山东
2004年和2005年分别修筑复合式路面试验路,其结构和使用状况 如下两表。
起讫桩号基层切缝 情况使源自状况原路面 结构——
——
目前出现许多病害,部分 路段已开始大修。
结构一
K593+914~ K594+414
100m贫混凝土基层 切5条间距20m的缝 ,其余不切缝。
使用情况良好,裂缝少。
结构二
K594+414~ K594+914
同结构一
使用情况良好,裂缝少。
结构三
K594+914~ K595+454
集水沟管坡度 纵坡与路线纵坡宜相同,且不宜小于0.3%。横向排
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5%。
2 复合式路面
2.1 概况
沥 层 青 砼 面
水 层





优点 ☻承受重交通作用 ☻改善路面平整度 ☻有效利用旧水泥路 面 ☻降低噪声行车舒适 ☻改善公路环境 ☻造价降低 缺点 反射裂缝 沥青面层推移 对路基变形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