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 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 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 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 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 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 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意译
清早起马车铃 伤。 雄鸡唱茅草店 上。 檞树叶纷纷落 墙。 思故乡我昨夜 塘。 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 倍感悲
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 留板桥 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 映照驿 梦回杜陵,春天里凫和雁 布满池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 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 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 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 笛、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 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 人想自己)等。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伎题材 外,还有温庭筠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其句法 的参差,叶韵的繁变,情景的交融,有助于词的 艺术特征的形成。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的探索, 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温诗今存310首,有清 顾嗣立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主要收录在 《花间集》、《全唐诗》、《金荃词》、《唐五 代词》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三.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 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 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 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 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 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 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 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 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 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 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 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 象具足”的佳句。
3.分析:“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 “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 关系。
4.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 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 的手法。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 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 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 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 树很多。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 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 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 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 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 “早行”二字。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
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 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 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 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 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 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 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 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 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 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 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 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 “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 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 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 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 了完美的表现。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情感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
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 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 的某些共同感受。
四.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 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 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 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 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 落寞情怀。
二.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1.注释 ①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 马颈上的铃铛。 ②檞(jiě),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 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明:使…明 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④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 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 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 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②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
Biblioteka Baidu
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 句里,“鸡声”、“茅店”、“人迹”、 “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 “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 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 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 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 相类似。
温庭筠
1、有才。才思敏捷,外号“温八 叉”, 且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 2、不幸。奇丑,屡试不中,卷入政治斗 争。 3、有个性。不修边幅,与歌妓、纨绔子 弟厮混;目中无人,得罪权贵;帮人作弊, 强索报酬,大闹考场。 4、仕途失意,穷困潦倒。
温庭筠:(812—866),本名岐, 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 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 《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 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 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 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 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 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 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 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 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约48岁被授隋县尉,其后曾为幕府僚吏, 任方城尉,至国子助教。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 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他喜纵酒放浪, 一生不受羁束,喜讥刺权贵,因此不为时俗所重, 坎坷潦倒一生。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七言乐府师 法李贺,或寄吊古兴亡之慨,或写边塞荒寒之景 , 或述田家务农之劳苦。近体诗反映现实面更广泛, 涉及羁旅行役、友朋寄赠、身世感慨、咏史咏物 等多方面内容,不时发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浩叹。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 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