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科恐惧沟通技巧与方法的探索
让孩子看牙不哭的17个妙招
让孩子看牙不哭的17个妙招孩子看牙医是许多家长的噩梦。
他们害怕孩子会因为害怕或疼痛而哭闹不止。
然而,有一些妙招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并让看牙过程更加顺利。
下面是17个让孩子看牙不哭的妙招。
1. 提前准备:在看牙前,给孩子讲解看牙的过程和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件必需且正常的事情。
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2. 找个好牙医:选择一位友善和经验丰富的牙医,让孩子在看牙时感到安心。
你可以咨询其他家长或朋友的建议,选择一家适合孩子的牙医诊所。
3. 预约早上的时间:孩子早上通常比较精力充沛,所以预约早上的时间,可以让他们更加镇定和合作。
4. 陪同孩子:在孩子看牙的过程中,陪同他们,给予他们安全感。
你可以坐在椅子旁边,握着他们的手,让他们感到支持和安慰。
5. 使用告示牌:让孩子在看牙时使用告示牌,可以让他们在无法说话的情况下与牙医交流。
告示牌上可以写上一些常见问题和需求,比如“我需要喝水”或“我感到疼痛”。
6. 给予奖励:在孩子看牙后,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比如一颗糖果或一本新书。
这样可以让他们联想到看牙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7. 分散注意力:在看牙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玩具或一本喜欢的书,让他们分散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8. 借助电视或音乐:一些牙医诊所提供电视或音乐娱乐,可以让孩子在看牙时放松身心。
9. 夸奖和鼓励:在看牙过程中,及时夸奖孩子的勇敢和合作,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10. 使用无痛技术:一些牙医诊所提供无痛技术,可以减轻孩子的疼痛感,让看牙更加舒适。
11.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你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亲自去看牙并展示出正面的态度。
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看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2. 与牙医交流:在看牙之前,和牙医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孩子的特殊需求和担忧。
牙医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配合。
13. 使用漫画或故事书:一些牙医诊所提供漫画或故事书,可以让孩子在看牙时愉快地阅读,减轻紧张情绪。
儿童牙科恐惧沟通技巧与方法的探索
二、 C O P D 病 例机 械通气模式 的选择和参数的调节 对于 C O P D病例使用机械通气 , 一个很重要 的原则就是” 帮 助而不是 替代” , 也 就是只要病人有一定程度的 自主 呼吸 , 目 宜采用辅助 通气模式 , 并在综合病情好转后降低机械通 气 的支持水 平 , 逐渐 增加患者 自主呼吸 承担通气负荷的 比例 。辅 助模式 下 由 自主 呼吸触 发 一定方 式 的机械 通 气, 病人呼吸肌辅助做功 , 这样可 以使患 者的 自主通气 能力 得到锻炼 和恢 复, 为以后较 早和较顺利 地撤 机做好 准备 。辅助 模式 主要包括 同步 间歇 强 制通气 ( S I MV) 、 压力支持通气( P S V) 、 同步间歇强通气 ( P A V ) 等。其 中应用 S I M V十 P S V和 P S V模式 已有较 多 的实践经验并受 到提倡 。特别 是 P吸气 流速 和 目标容 量 、 呼气发生 三 个方 面均 与病人协 调, 从通气力学角度看其 做功较为符合 生理 , 为较好 的 辅助模式 , 上机早期 即可考 虑应用或 与低频率 S I MV同用 , 以利及 时动员 自主 呼吸功 能。B I P A P和 P A V属 于探索 中模 式 , 已初 步显 示 了一定 的临 床应用前景 。 C O P D时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 减低 , 呼气 时间 常数延 长, 普遍存
在呼气不完全 、 气体陷闭( a i r t r a p i n g ) 、 肺 动 态 过 度 充气 状 态 和 内 源 性 呼 气
末正压 , 故在呼吸机调节时应注意尽可能加 长呼气时问 , 促进 呼气 具体 办法包括增加吸气流速 , 调整吸气波形 , 缩短屏气 时间 , 扩张支气 管 , 排除 呼气 阀功能障碍 , 必要时给予镇 静剂 , 选 用大 口径气 管导 管(内径 不宜低 于7 . 5 mm) 等; 在监测气道 峰压和平 台压 , 保 证不使 其增 加的前 提下 , 适 量加用一定的外源性呼气末正压 , 可以帮助降低 吸气触发 阈值 , j 减 少 内源 性呼气末正压所引起的吸气功耗 增加 , 促进 自主呼 吸和机械 通气 之间 的 协调及病人的舒适性。为避免吸气末肺 容积过 高, 潮气 量不宜过 大 , 应使 气道平 台压低于 3 0 a m H 2 0, 呼吸频率最好限于2 0 ̄/ m i n , 至于此通气水 平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值 , 只要维 持于缓解 期水平或 略高 , 动脉 血 : p H值 不低于 7 . 3 O即可 。 C O P D病例上机后应时时考虑 撤机 问题 和拔管 的可能 性。可每 天行 T一管或低水平 P S V试验 , 以发现 每一个可能 的机会 。下述早期拔 管的方 法应视 为 C O P D机械通气策略中的重要 改进。 三、 关于以无创性机械 通气辅助 C O P D病例早期拔管撤机 的策略 引起 C O P D病例发生严重呼吸衰竭 而需使用 机械通气 的原因 主要有 两个 : 一个 是支 气管 一 肺部感染加重 ; 另一个是 C O P D急性发作 期 气道阻 塞加重 , 并且原 已处于疲劳 状态 的呼吸肌 因负荷 加重 、 感 染 中毒 、 酸碱 失 衡、 电解质 紊乱 等而 致功 能耗损 , 出 现通气 泵衰 竭。 以上两 个方 面 既是 C O P D病例上机的原因 , 也是对 C O P D病 例撤机 的主要影 响和 考虑 因素。 以往在 C O P D上机后 , 短期内往往可以控制感染 , 但 由于气道 阻塞状 态和 呼吸肌疲劳 , 自 主通气功能 尚不能 满足机 体需要 , 仍需依靠 机械 通气 , 使 机械通气 的时间延长 , 而在延 长 的机械通 气过程 中, 由于存在人 工气 道 , 易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 V A P ) , , 使治疗 过程发生反复 , 撤 机过程亦 发生 反复和延迟 , 甚至造成呼吸机依赖状态。 实 际上 , 在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地引流痰液及合 理地应用抗 生素后 , 支 气管 一 肺部感染往往可以较为迅速地在 3~ 5 d的时间 内得 到控制 , 临床 上表现为痰液量减少 , 黏度变稀 , 痰色转 白, 体 温下 降 , 白细胞计 数降低 , x 线胸片上支气管 一肺部感染 影消退 。此 阶段我们 可称之 为” 肺部 感染控 制窗” ( p u l m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w i n d o w, P I C w i n d o w) 。感 染控制窗 的出 现意味着患者的主要矛盾 已经 集 中于通气功 能不 良, 气道分 泌物 引流 的
家长怎样克服孩子看牙医的恐惧
家长怎样克服孩子看牙医的恐惧家长怎样克服孩子看牙医的恐惧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对看牙医有莫名的恐惧,孩子的表现往往使家长感到头痛,一些稍大的孩子抱定了“宁死”不去医院的态度;一些较小的孩子在家长的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肯到医院的口腔科。
家长都知道一个常识看牙和打针一样一般不会造实质的心理身体伤害,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蹭破一些皮,摔个跟头爬起来也无所谓,有的孩子却很怕痛害怕看牙医?其实看牙是教会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恐惧和痛苦为学会为自己负责的第一课,从心理的角度孩子孩子成长的早期恐惧和畏难面对痛苦反应的不同情绪都是习得的,其根源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让孩子健康适当的面对痛苦是一节必修的成长课,在家庭中最早的挫折的心理训练在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如果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如果摔倒或有点痛感时,先会用眼睛寻找父母的表情,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关注、鼓励、轻松的,大一点的孩子会无所谓的站起来了,即使有一些疼孩子就也会很快得停止哭泣。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当上掌上明珠,当家长看到孩子摔倒或其他疼痛时,往往比孩子还心疼揪心、过度长时间的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会为孩子流眼泪。
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这些反映后,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反而会增加孩子对疼痛的关注而大哭不止,并且逐渐恐怖回避可能会让他疼痛的一切“恐怖”事件。
长期如此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就会造就会为草莓族添加新的成员(草莓族: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一碰即烂,承受不了挫折,娇气怕吃苦、耐受力弱现代的部分年轻人在家里的呵护下长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因为家中过度保护与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但抗压性低,也会过度自我为中心,崇尚物质、追求名牌的情况更是严重。
)几个家长带孩子看牙的困惑:1、家长:孩子从没看过医生,但是一说去看牙,就无论如何都不去,可是龋齿疼起来很难受,怎么办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个渠道都有可能传递给孩子关于看牙的负面信息,让孩子认为医院或牙医诊所是恐怖的地方。
浅析儿童牙科畏惧症防治
浅析儿童牙科畏惧症防治摘要:儿童牙科畏惧症是儿童牙病临床治疗中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妨碍儿童口腔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病因、评估方法、应对措施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牙科焦虑症;患儿护理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是指对牙科治疗过程以及治疗中某些环节的害怕和焦虑,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出汗、高声叫喊、呼吸困难、躲避或者拒绝治疗等。
儿童(此处界定为1~12岁)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差,更易出现上述症状,临床上把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状态称为儿童牙科畏惧症。
1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1.1直接的不良就诊体验如陌生的就诊环境;奇形怪状的诊疗器械(口镜、探针、镊子);轰鸣作响的特殊设备(综合治疗台、手机和三用枪);刺鼻难闻的药味;具有侵袭性、疼痛性的牙科操作(注射、制洞);医护人员的不友好态度。
另外,其他患儿在诊疗时哭闹拒治的痛苦场面以及在其他科室就诊时的受创经历也会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形成产生影响。
1.2间接的不良就诊体验即由家人、朋友的不良就诊体验而产生的替代感受,尤其是母亲是否有畏惧症,以及由看电影、看电视、看书、听广播而得到的关于牙科治疗的威胁性信息。
1.3其他原因性别、年龄、父母社会地位、信仰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本身的气质、性格、口腔卫生状况等。
2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方法2.1行为分级法根据患儿在牙科治疗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焦虑程度。
最常用的是Frank法,该法将患儿分为N类。
I类:拒绝治疗;II类:勉强接受治疗,不合作;III类:接受治疗,有时紧张,但能配合治疗;N类:积极配合治疗。
本方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出现在诊室中会对患儿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观察时也不可能完全客观。
2.2生理评估法通过仪器测定患儿的脉搏、肌肉紧张度、皮肤反应等来判定其焦虑程度,也有研究通过尿液中儿茶酸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价。
儿童口腔科门诊中的心理引导及操作技巧
儿童口腔科门诊中的心理引导及操作技巧目的减轻患儿就诊时的恐惧心理,是口腔科儿童就诊更加顺利。
方法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引导,探讨医生的技巧,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讨论在儿童口腔疾病就诊过程中,心理引导及医师熟练的操作技巧能是患儿就诊的合作程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标签:儿童心理引导操作技巧儿童是口腔科门诊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多牙病患儿在口腔门诊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与医生的配合,给治疗过程中带来较大的困难,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质量,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
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牙病治疗前开展有效的心理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1 对儿童心理特征进行评估1.1 期盼心理盼望尽早解除痛苦1.2 依赖心理就诊时要有家长在旁,家长拉着手,甚至抱着就诊1.3 勉强心理因怕痛不愿意上医院,在家长的说服下勉强就诊,不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
1.4 恐惧心理医院的一切均会使患儿不安,医生的一举一动更使其紧张害怕。
2 儿童就诊前,心理引导方法[1]2.1 语言交流法在诊疗前,让就诊医生与患儿近距离的接触和语言交流。
2.2 鼓励为主法在和患儿做朋友的过程中消除恐惧,对患儿的微笑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3 示范教育法对有一定理解能力的患儿说明治疗牙齿的必要性,给患儿看治疗的器械、填充材料等。
如牙钻是给牙宝宝洗澡用的,镊子是用来抓蚜虫的,镜子是看蚜虫躲在哪个地方等等。
在玻璃牙上做示范钻牙动作,让其了解磨钻牙齿并不可怕。
2.4 观摩交流法对某些恐惧拒不接受诊疗的患儿,让其观摩合作患儿的诊疗情况。
2.5 环境感化法诊室内布置趋向家庭化和乐园化,摆设一些玩具,以及粘贴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
3 医生的技术要求儿童口腔医生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在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快速诊断处理的能力,儿童张口小,耐久性差,唾液多,易突然乱动,操作应轻、快、准,避免不必要的致痛,乳牙深龋与慢性牙髓炎较难区别,颗现钻掉无机釉,扩大空口,再用小儿锐利挖匙去除软龋,根据龋质和空洞判明牙髓状态。
让宝宝不再怕看牙医的小窍门
让宝宝不再怕看牙医的小窍门让宝宝不再怕看牙医的小窍门看牙宝宝不怕带孩子去医院看牙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
大人们都害怕到医院看牙,更何况孩子呢。
但是您知道吗?如果您掌握一些窍门,平日预先做足功课,您就可以轻松地度过这一关。
不要用医生吓唬孩子有些孩了不听话时,父母就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
父母不要在言谈话语中把恐惧传染给孩子,更不要将看牙当做一种惩罚来吓唬孩子,让他先入为主地认为看牙很可怕。
平日做模拟游戏在平日里父母应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有意识地做一些模拟游戏。
不妨在自己、家人或朋友有治疗牙齿经历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些看牙的程序:医生会先拿小镜子检查你的牙齿,然后会告诉你钻牙疼不疼,有可能会打麻药,钻牙会出血,会让你漱口,最后给小牙上药或补牙,拔牙后需要咬棉花止血等等。
然后和孩子玩看牙医的游戏(玩具店有专门的医生角色玩具套装),模拟打麻药、钻牙、漱口、拔牙等动作。
孩子对看牙的程序了解之后,也会减少因无知而感到的恐惧。
疼痛是能忍受的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牙科治疗都是疼痛难忍的。
事实上,大部分牙科治疗是无痛或轻度能忍的疼痛,只有在牙神经发炎(即牙髓炎)的时候,才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
对于一般的龋齿,在用牙钻去除表面的腐质之后,深部的病变组织可以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慢速牙钻机头或手用器械来去除。
及早治疗早期牙齿龋坏的治疗很简单,去除龋坏部分后就可以用补牙材料充填了,一次即可完成。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及时治疗,病变进一步发展到神经、甚至到根尖部分,就会增加痛苦,延长疗程至三到四次。
由于幼儿自觉能力差,乳牙又好发龋齿,这就要求父母经常性地检查孩子牙齿或定期去医院检查,争取在牙齿刚刚变黑(即龋坏早期)进行治疗,这样不仅痛苦小,疗程短,也为孩子今后可能的其他牙科治疗打下良好的开端。
如果孩子的头一次看牙经历充满了痛苦,那么看牙疼这样的观念就很难改变了。
对于乳牙还没掉而新牙已经萌出的儿童,可以让儿童洗干净手后每日摇晃未脱落的乳牙,这样加重乳牙的松动度,可以减轻去医院拔牙的难度和疼痛程度。
牙科医患沟通技巧
牙科医患沟通技巧在牙科门诊中,医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牙科医患沟通的技巧。
首先,医生需要展示亲和力。
当患者走进牙科诊所时,他们通常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作为医生,你需要给予患者一种温暖和友好的感觉,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微笑、问候和握手都是展示亲和力的简单方法,能够增强患者对你的信任感。
其次,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患者往往对牙科治疗有一些担忧和期待,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被尊重并获得有效的治疗。
医生应该认真聆听患者的问题和疑虑,并给予合理的解答和建议。
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这有助于建立共同的决策和治疗计划。
第三,医生需要使用简单和易懂的语言。
牙科领域有很多专业术语,对于患者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医生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口腔问题,并参与到治疗中来。
此外,医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患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他们可能需要咨询家人或者朋友的意见。
作为医生,你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考虑。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建议,帮助患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体验。
很多人对牙科治疗会感到恐惧和痛苦,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安慰。
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疼痛或不适,并及时作出调整。
同时,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治疗进展和感受,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
总结起来,牙科医患沟通是一个相互理解和合作的过程。
医生需要展示亲和力,倾听患者意见和需求,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患者的情绪和体验。
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医生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服务。
1500字可能有点多,但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儿童就诊中恐惧心理的研究与解决
关于儿童就诊中恐惧心理的研究与解决听见牙钻“吱吱”地在牙齿上来回磨动的声音,很多孩子的确很恐慌,害怕,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极其不配合,甚至会哭闹拒绝治疗,甚至连牙科医院的门都不愿意进,家长常常要好说歹说,最后甚至要发脾气。
其实,这是孩子害怕恐惧的心理作怪。
孩子的恐惧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1.分组试验首先,我们找到一个班级中从未有过牙齿治疗经历的20位小朋友。
观察其第一次就诊的表现,有15名小朋友并不害怕,相反其兴趣比较高涨。
然后,对相对比较害怕的5名小朋友(标记为1.2.3.4.5)进行疏导,询问其害怕的原因并记录。
之后对完全不恐惧的小朋友分为两组进行试验。
全程互相隔离,其中一组(标记为6.7.8.9.10.11.12)治疗过程中完全无痛,另一组(标记为13.14.15.16.17.18.19.20)治疗过程中有疼痛。
观察其反应。
时隔一周,再次聚集试验的小朋友,邀请他们进行口腔诊治,观察每个试验对象的反应。
2.效果记录与分析2.1 结果1.2.3.4.5比较害怕。
6.7.8.9.10.11.12治疗过程愉快不害怕。
13.14.15.16.17.18.19.20治疗后非常害怕。
2.2 分析1.2.3.4.5害怕原因有两种(1)见过别人看牙的痛苦经历。
(2)害怕电钻的声音。
13.14.15.16.17.18.19.20害怕皆是源于第二次诊治过程中的疼痛。
3.结果总结儿童在口腔科诊治中的恐惧心理90%是由于对诊治过程中疼痛的恐惧。
4.解决方案在久闻口腔就诊的整个过程,每一步牙医还会生动的事先告知会有什么感受,并通过在牙医自己身上,甚至是孩子的父母身上先示范等方法,直到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才会进行下一步。
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导,时刻关注孩子的体验,是每一位久闻人的宗旨。
4.1 无痛镇静治疗的必要性用于牙齿治疗的工具可谓无坚不摧,但患者接受治疗时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很容易唤起紧张情绪。
因此,牙科医生一直以来都走在无痛镇静治疗的前沿,但长久以来在大众的观念中牙科治疗还是与恐惧、焦虑和疼痛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带孩子看牙是很多父母苦恼的事情,孩子到了牙医那往往会哭闹不止,不配合牙医治疗,那么家长要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的妙招,希望对你有帮助!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的妙招1、先刷牙适应治疗椅日本儿童牙医通常都会先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坐在治疗椅上练习刷牙。
一来,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刷牙,二来,也能让他先习惯了那张椅子,减轻恐惧感。
正式治疗时,对于懂事的孩子,医生会告诉他,牙齿不治会有什么后果,比如好吃的东西都没法吃等等;不讲道理的孩子,医生会从一开始就将家长请出诊室,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看不到大人的时候挺乖的,看到大人就开始闹。
当然,把玩具当作奖励,要求孩子张大嘴巴配合治疗的方法,通常也都是屡试不爽的。
2、以不痛为首要原则美国牙科诊所看不到各种器械,所有的器械都是暗藏式的,安装在漂亮的橱柜里面。
孩子躺在牙椅上,抬头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电视机播放的电视节目。
一般牙医给孩子保健牙齿时,以不痛为首要原则。
如果需要补牙,那么一定是要麻醉的,等孩子一觉醒来,所有的牙齿问题都解决了。
不需要一趟趟地来回跑医院,也没有任何痛苦。
3、消除不愉快的记忆如果有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对戴口罩的陌生人的恐惧或其他不愉快造成恐惧心理,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释放那次不愉快经历所留下的情绪,可以通过陪孩子画画,玩玩具来演绎医院看牙的游戏无,论这个情绪是恐惧、惊吓都没关系,在游戏中父母能通过玩具互动对孩子给予关注和援助就会达到处理恐惧情绪的目的。
如果还不能够得到解决可通过心理辅导进行调节。
4、第一次看牙医家长别暗示“宝宝,妈妈带你去看牙医,如果你乖的话,就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经常听到妈妈一早就给看牙医的孩子打预防针,并承诺给予奖励。
家长担心孩子不配合治疗,所以,事先都和孩子沟通,但这种沟通却不可以有负面心理暗示,否则就是告诉孩子看牙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5、家长不要过多的参与治疗儿童牙科一般设置了透明玻璃的诊室,医生给孩子做保健和治疗时,家长完全可以在室外等候,但很多家长一定要站在医生旁边,在孩子的视线里。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诱导方法
·医学心理·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诱导方法张美蓉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然而5岁儿童龋齿中经过充填治疗的牙齿比例仅为4.1%。
可见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部分源自于家长对儿童牙齿的保健意识较薄弱,而心理问题也是相当数量儿童拒绝就诊的重要因素。
儿童牙科畏惧症(CDF)是指患儿在牙科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处于诊疗状态下,上述情绪反应的敏感性呈现增高趋势,甚至表现出抗拒诊疗的行为[1]。
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CDF发病率在20%~50%之间[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DF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分析出CDF的病因是多因素的[3⁃5],针对这些病因,口腔科可以针对性开展心理诱导,以保证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CDF的病因学分析1.1牙科治疗体验:患儿曾经经历过创伤性的或痛苦的口腔治疗,再次进行口腔诊疗时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CDF。
高恐惧组中42%的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有过疼痛经历,其中大部分人在事后描述时还会对医生使用冷酷和淡漠等贬义词,低恐惧组中仅有17%的患儿有过疼痛经历,而他们也多数认为医生是认真和友好的[6]。
1.2家长对口腔治疗的态度:父母亲对口腔治疗焦虑,此类患儿多数也会表现出焦虑,这种影响在4岁以下的儿童中最为明显。
1.3他人的间接影响:曾经接受过牙科的亲人无意中的夸张讲述,或者一些电视、书籍中通过有视觉冲击性的图片来戏剧化展现非专业人员不能理解的口腔操作过程,使从未经历过牙科治疗的患儿对口腔诊疗产生恐惧的想象,而拒绝治疗。
1.4“无知畏惧”:“无知畏惧”常出现在首次于口腔科就诊的患儿,因为其从未接触过牙科治疗,对诊疗环境的陌生性、对诊疗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治疗器械的不熟悉性等,都会使患儿对口腔治疗产生恐惧。
造成尚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时候,仍然会出现哭闹的情况[7]。
牙科的沟通技巧
牙科的沟通技巧牙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良好的沟通技巧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以下是几种牙科沟通技巧:1. 倾听和尊重:与患者交流时,首先要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在对待患者时要保持耐心和友善的态度,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同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表达问题和关切。
2.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牙科术语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可能比较难懂,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或图像来让患者更好地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案。
3. 确认理解:为了确保患者正确理解诊断和治疗计划,医生应当经常与患者确认他们对所说内容的理解情况。
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要求患者回述所说的内容,以验证他们的理解程度并纠正任何错误的认识。
4. 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赢得患者的信任。
医生可以通过以身作则、专业知识的展示与患者建立信任。
同时,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和关切,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
5. 情绪管理:一些患者可能会对牙科治疗感到紧张和恐惧。
医生应当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绪,通过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可以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副作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6. 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在面对治疗选择时,应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可行方案,并详细解释每个方案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
尊重患者的意愿,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让患者参与决策过程,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7. 建立持久关系:牙科问题是长期的,医生应当与患者建立长期的沟通关系,提醒他们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清洁,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关怀,医生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牙齿的健康,并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态度。
总之,良好的牙科沟通技巧对于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医生应通过倾听、尊重、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认理解、建立信任、情绪管理、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和建立持久关系等方式,与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
门诊部护士的儿科患者沟通技巧
门诊部护士的儿科患者沟通技巧在门诊部工作的护士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尤其是儿科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沟通技巧来与小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和恐惧,有效地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门诊部护士在处理儿科患者时可以使用的沟通技巧。
一、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与儿科患者沟通的首要任务。
在患者来到门诊部时,护士可以主动与他们和家长打招呼,并询问他们的姓名、年龄、喜欢的事物等个人信息,以便与他们建立联系。
同时,护士还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图画书、玩具等道具,与他们进行互动,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松。
二、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儿科患者进行沟通时,护士应该使用简单明了、条理清晰的语言。
他们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复杂的医学术语,而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小孩子和家长解释病情、治疗过程和药物使用等。
护士可以借助图片、模型或手势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三、耐心倾听和回应儿科患者和他们的家长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和担忧,护士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在回答问题时,护士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回应,并确认他们是否理解。
护士还要保持积极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友好和支持的信号。
四、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在门诊部,许多孩子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护士可以通过装饰诊室、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提供漫画书或玩具等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此外,护士还可以与小孩子进行简单的游戏或逗趣的互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紧张感。
五、与家长密切合作儿科患者的治疗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合作。
护士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护士可以向家长提供关于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的详细信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如帮助儿童服药、改善日常生活习惯等。
六、灵活运用沟通方式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和沟通方式,护士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牙科医患沟通技巧
牙科医患沟通技巧以牙科医患沟通技巧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改善牙科医患之间的沟通,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1. 亲切友善:牙科医生应该友善待人,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到放松和信任。
2. 倾听与理解:医生应该倾听患者的意见和疑虑,并尽力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3. 避免医学术语:医生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免让患者感到困惑和无助。
二、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1. 明确说明病情:医生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明确告知患者需要进行的治疗。
2. 展示治疗方案:医生应向患者展示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解释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3. 强调治疗效果:医生可以通过图片或模型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的预期效果。
三、关注患者的情绪和需求1. 关心患者的感受:医生应该关心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尤其是对于牙痛等疼痛症状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2. 灵活调整治疗计划: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灵活调整治疗计划,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感。
3. 给予充分的时间:医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来接受和理解治疗方案,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决策过程。
四、提供贴心的服务和建议1. 患者关怀:医生应该关注患者的个人情况,如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等,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以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的维护意识。
2. 疼痛管理:医生应注意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可通过麻醉和镇痛等方式提供舒适的就诊体验。
3. 长期跟踪:医生可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提醒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及及时处理牙齿问题,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五、解答常见问题和疑虑1. 预约和等候时间:医生应提前告知患者预约和等候时间,减少患者的等待焦虑感。
2. 价格和费用解释:医生应事先明确告知治疗的价格和费用,并解释费用的合理性,帮助患者做出决策。
3. 预后和注意事项:医生应详细解释治疗的预后情况和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口腔卫生和定期复查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后的护理。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许多孩子都害怕看牙。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惧心理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穆锦全主任为家长支招。
1.第一次看牙家长别暗示。
“一会儿看牙不能哭哦!”许多家长本意是想鼓励孩子积极配合看牙,但是反而却带来了负面的心理暗示,告诉孩子看牙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2.家长不要过多参与治疗过程。
80%的牙科医生都不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靠近孩子。
家长在旁边,给予过多的关注,孩子就变得很“娇气”,并不利于治疗。
3.第一次就医时间别太长。
牙医给孩子保健牙齿时,以不痛为首要原则,尤其是第一次就医时间不要太长,更不要做复杂治疗。
4.父母看牙时带上孩子。
父母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时,最好带着孩子一同前往,让他们也坐上牙椅,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齿,更多了解口腔保健的信息。
最后,穆锦全认为,消除孩子就医的恐惧是儿童口腔科医生最基本的技巧:一般有“讲、试、做”三部曲。
比如孩子最害怕电钻头,就把电钻取下来,给孩子看看,告诉他,这个工具能出水,像“电动牙刷”一样可以把牙齿洗干净,并在孩子的指甲上洗给他看。
这样与孩子亲切的交流,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消除患儿的不安情绪。
Many children are afraid of the dentist. How to eliminate dental fear their children watch? 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dental MuJinQuan for parents, director of the action.1. The dentist parents don't suggest that for / the first time. "In a short while dentist can't cry!" Many parents is intended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dentist, but instead brought a negative self-talk, tell the child to the dentist is a painful thing.2. Parents don't too much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80% of dentists don't want to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parents near the child. Parents beside, giving too much attention, the child becomes very "temperamental", is not conducive to treatment.3. The first time to go to a doctor don't be too long. Teeth dental care to the child, in pain, for the first principle, especially the first time not too long, don't do more complex treatment.4. Bring children when parents see teeth. Parents themselves oral health, regular cleaning or do the best to bring children, let them / sit for dental chair, also feel look at your tee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ral health information.Finally, MuJinQuan think, eliminate the fear of children go to a doctor is the most basic skills: children's dental doctor generally have "speak, try and do" trilogy. Such as children fear most electric drill, electric drill, show children, tell him, this tool can be out of the water, like "electric toothbrush can clean teeth, and showed him in the child's nails. This kind ofcommunication with the child, can obtain the trust of the children, to eliminate risk of unease.。
牙科学生如何提高临床沟通与协作能力
牙科学生如何提高临床沟通与协作能力在牙科领域,临床沟通与协作能力对于牙科学生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可以帮助牙科学生与患者、同事以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更好地合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因此,本文将探讨牙科学生如何提高临床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1. 倾听技巧: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是学会倾听。
牙科学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和疑虑,以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积极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如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以展示对患者的关注和尊重。
2. 清晰表达:牙科学生需要学会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口腔保健知识。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并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
3. 沟通培训:学校或课程机构可以提供沟通培训课程,帮助牙科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模拟患者对话、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习和应用沟通技巧。
二、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1. 学会聆听和尊重:在团队合作中,聆听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牙科学生应该尊重其他团队成员的观点和建议,并了解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
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促进团队合作的进行。
2.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小组项目或实践活动,让牙科学生有机会在团队中合作。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一起工作,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探索跨专业合作:除了与其他牙科学生合作外,牙科学生还可以主动探索与其他医疗专业学生的合作机会。
例如,与口腔外科、口腔正畸等专业学生一起进行联合讨论或治疗项目,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临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持续学习与提升1. 参加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提高牙科学生临床沟通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机会。
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与资深牙医一起工作,观察和学习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方式。
同时,实习经验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现 出来 ,有时是间接表现 出来 。③躲藏 与 体 ,使有开 口器等 。这会使病儿对 医护人 转动 ,让病儿熟悉 声音和 喷水状况 。第 2
退缩行为 :多为 学龄 前 ,表 现为 到 医院不 员产生 反 感甚 至 敌 对情 绪 ,从 而 更 加畏 步将 牙钻 在医生的手指 边 (不触 到手指 )
的病儿 ,表现 为硬性 抗拒治 疗 ,不 听家 长 重 者 多 不 能 和 医 生 的 诊 治 行 为 有 良好 的 使用 三枪 时 ,应先在 病儿 的手 上试 一试 ,
的劝慰 ,甚至发 脾气 ,抗拒 行 为在各 个 阶 配合 ,为 了使 治疗进 行下 去 ,偶尔 不得 不 再往 患牙 上 吹风或 冲水 。重 要 的是牙 钻 段均会有不 同程度 的表 现 ,有时是直接表 采 取命 令式语 言 ,强制性 手段 ,如 固定 身 的试 验体会 。第 1步开机 ,牙钻在 喷水下
反而不配合 ,难 以治疗 。
信 息大部分来 自病儿 对现病 史 和各种测 时给予表扬鼓励 ,使治疗进行下 去。
表现 :①不敢说 实话 或 说谎 :在 临 床 试 主观感觉描 述 ,如果 由于畏惧 .就可 能
示范法 :给病儿交待诊疗要求 和注意
上有 时会遇 到这 样 的病 儿 ,在 家 里 喊牙 提供不准确甚 至错误 是信 息 ,导致 误诊 。 事项 时应示范 。例如 制洞 时 ,口不 能 闭 ,
度 。反应越快 ,满足越好 ,依 赖性 就越强 。 诊的 占 40% ~50%。② 降 低 诊 治质 量 : 病儿 ,在 和病 儿 作 朋友 的过 程 中 找到 原
表现 为认 生 ,不 愿 和家长分 开 、硬性 分 开 牙体 、牙髓病诊断和鉴别诊 断中所依据 的 因,消除恐惧 。对病儿 的微 小进 步都 要及
克服“牙医恐惧”
父母孩子2018.7、8虽然看牙仍会有点害怕,但只要你拉着我的手,给我力量,我应该能行。
****************长手记家一想到牙钻在牙齿上“吱吱”打磨的声音,成年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皱皱眉头。
所以,当小丁尝试了第一次“不那么愉悦”的看牙经历后,任凭我怎样软磨硬泡,她都不愿意接受第二次治疗。
无奈之下,我只得暂时预约延后看牙。
同时,在我心里,一个帮助小丁克服“牙医恐惧症”的计划开始酝酿。
步骤一:通过绘本故事认识“恐惧”。
小丁喜欢听我讲绘本故事,所以我趁机找了一本关于“克服恐惧”的书。
故事围绕着两只兔子展开,讲述了碰到雷雨天气,原本裹着毯子、蜷缩在沙发上的小兔子通过了科学的分析、给自己唱“壮胆歌”、找有意思的事情来做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克服了恐惧,终于迎来了炫目的彩虹,还悠然地喝起了最喜欢的热巧克力的故事。
步骤二:列害怕清单。
或许是喜欢充满幻想的童话情节,或许是喜欢五彩的颜色和夸张有趣的绘画风格,小丁很喜欢这个绘本,连着三天都让我讲这个故事。
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问小丁:“你有什么害怕的事情吗?我们来列个害怕清单怎么样?”我拿出了许多彩色的纸片,她说我写,每张纸片上写下了她觉得害怕的东西:蛇、蟑螂、大白鲨、关灯睡觉、阿宝做鬼脸(幼儿园一个很调皮的小朋友)、乘观光电梯、挂点滴……意外的是,居然没有“看牙医”!我想也许是她已经把“不愉快”的情绪消化了,也许她选择性地希望能够“忘却”这段经历。
不管什么原因,我暂时保持沉默,只是一一帮她分析这些她害怕的东西:蛇、蟑螂、大白鲨都是自然界神奇生命的存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不主动攻击它们,它们就不会伤害我们。
我告诉她怎样和调皮的小朋友相处,坐电梯的安全知识,而挂点滴是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免疫军团”来对付体内的“病菌军团”。
最后,我请小丁拿着剪刀把自己不那么害怕的纸片剪碎。
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我感受到,这样的方法让她心里放松了很多。
步骤三:角色扮演。
又过了几天,我和小丁说,我们来玩过家家游戏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儿童是心里发育不成熟的一种特殊群体,其情绪及心理以及认识都处于发展阶段,加上特有的依恋与焦虑特点,使其对牙科往往具有更大的恐惧心理[1]可能因不愿或突然不愿配合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再加上患儿家长的过渡溺爱导至患儿更加哭闹而使治疗失败,所以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方法与患儿及其监护人沟通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医(护)患(儿)监(护人)关系、沟通技巧、沟通方式方法儿童年龄性格心理特点、消除恐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15-011护患(儿)监(护人)关系:
儿童口腔医(护)患(儿)关系的最大特点是由医(护)人员患(儿)监(护人)构成的三边关系与成人的双边(护患)关系相比,儿童牙科的三边关系更为复杂[2]患儿对牙科治疗的恐惧感不仅来自治疗本身所带来的躯体不适,很大程度上受到医疗环境、医护人员及父母(监护人)等方面的影响[3]医护人员冷漠不耐烦的态度父母(监护)人过分溺爱或暴力行为往往导致患儿更加恐惧,拒绝张口让医生检查治疗。
所以医护人员和蔼亲切的态度,鼓励赞扬的语言以取得患儿初步好感,同时对其(父母)(监护人)进行必要沟通、解释让患儿主
(因为高速旋转的车针如不配合突然挣扎会伤害到口腔其他组织引动张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起医疗伤害,以至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儿童年龄特点的沟通技巧与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有效的沟通,一般学龄前患儿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模仿力强,喜欢受到表扬,同时耐受力低,反应强烈恐惧不安,不听劝说,大哭大叫,抗拒治疗,沟通时以表扬、动画片里的英雄人物事例来戴其"高帽子",学龄期患儿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有一定的忍耐力和毅力对所患牙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怕影响学习有治疗愿望,但又惧怕痛苦的矛盾心理,沟通时要耐心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和发展后果,还可以让其了解治牙器械如口镜、镊子、探针等工具及用途以及治疗时的疼痛接受程度以消除恐惧和矛盾心理,愉快接受治疗。
3儿童性格心理特点的沟通技巧与方法
儿童的性格心理特征往往深受其家庭父母(监护人)的影响,所以同年龄段的患儿性格又不尽相同,所以沟通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来运用技巧和方法:
〈1〉开朗爱表现型以夸张的赞扬方式如:你是世上最勇敢的孩子;其他小孩都要以你为榜样等患儿被戴了"高帽子"后往往表现积极,很快配合治疗。
胆小害羞型以鼓励的方式如;不会疼的你先试试看好了;医生会很轻的:如得知患儿打预防针不哭的话可以拿打预防针的疼痛程度来告知:比打预防针不疼或和打预防针差不多等如实告知以消除恐惧感。
如沟通诱导无效可用善意威吓:不治疗脸会很肿变成了丑八怪等,一般大部分患儿会免强配合接受治疗。
任性刁蛮型与患儿监护人一起多次沟通无效时可让患儿监护人先回避,有些患儿应失去依赖回勉强接受治疗,有些患儿沟通多次后仍大哭大闹,歇斯底里,最终只能放弃这次治疗。
讨论:
与成人不同儿童到口腔门诊就诊同时听到牙钻高速旋转发出的"吱吱"声所表现出来的恐惧烦躁往往非常强烈,常常逃避或拒绝治疗,使医生对其牙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就诊及治疗的大障碍,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能延续至成人期[4]因此与患儿沟通时要做到用心沟通,对患儿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语言和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都会拉近与患儿的情感,消除对治疗的恐惧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再有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可以对儿童的龋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及家长讲述准确的刷牙方法,开始刷牙的时间,刷牙的次数和每次刷牙的时间,哪些食物容易引起龋牙,乳牙治疗的必要性等使儿童及家长
了解龋齿的原因及危害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郑永江心理辅导对儿童恐惧症的作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2007.21(7)558。
[2]杨富生如何建立儿童口腔科和谐的医患监关系。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4]朱婷张耀国吴友农 6-12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相关因素的回归[j]牙体牙髓牙周病医学杂志2010-20(4)2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