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第1课时)
授课教师: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

下面,我从教学背景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的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学生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环境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数学思考: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
(1)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情感与态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

2、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电脑及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另外借助一定的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Powerpoint ”等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

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
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要从P 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利用信息技术既生动展示问题,同时又通过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生活。

学生动手画图,猜测并说出观察到的结论。

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平分线有很多未知的性质需我们来解开,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引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复
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为后续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储备。

二、探究体验
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

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 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 和AD 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即为∠BAD 的平分线。

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 是∠BAD 的平分线。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验从生产生活中分离,抽象出数学模型,并
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
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 =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教师提问,学生分组交流,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口述证明角平线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画图过程,从实验操作中获得启示,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师生交流并归纳。

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画法,加深印象,并强调尺规作图的规范性。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进一步明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熟悉几何证明过程。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学生动手剪纸,折叠,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折叠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后,在班上交流:第一次折痕是角的平分线,第二次的折痕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它们的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为下面进一步揭示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好铺垫。

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
痕。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
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利用多媒体直观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A D B
C
E O B
A F C D
B E 教师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证明后,教师强调经过证明正确的命题可作为定理。

同时强调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结论的验证,信息技术在此体现其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PE =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用多媒体展示判断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请学生举手发表见解,教师予以肯定、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辨析来理解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
问题:引例中两条管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再次展示引例情景,用抢答的形式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性质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让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同时利用抢答形式更好活跃课堂气氛。

四、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

求证:EB =F C 。

A O
B P E F 图2 图3 A O B P E A B P E F 图1
变题1:如图,△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且BD =DF ,求证:CF =EB 。

变题2:,△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BC =8,BD =5,求DE 。

多媒体的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变革。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并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找出证明思路,再鼓励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教师点评一题多变及一题多解。

[设计意图]本组例题的解决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一项活动。

让学生运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对一些边进行变色,提醒学生直接运用定理,不要仍旧去找全等三角形。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方便进行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研究,更好的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及形成知识运用能力。

两道变题同时展示,符合高效课堂要求。

通过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
教师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归纳、梳理交流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六、作业
教材第51页第2、3题。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A
F C D B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