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B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说,字道济。

永昌中,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景云二年,帝谓侍臣曰:“术家
..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为我备之,”左右莫对。

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
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始,武后末年,为泼寒胡戏
....,中宗尝乘楼从观。

至是,因四夷来朝,复为之。

说上疏曰:“韩宣适鲁,见周礼而叹,孔子会齐,数倡优之罪。

列国如此,况天朝乎?今四夷请和,使者入谒,当接以礼乐,示以兵威,虽曰戎夷,不可轻也。

焉知无驹支之辩,由余之贤哉?且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汨泥挥水,盛德何观焉?
恐非干羽柔远,樽俎
..折冲之道。

”纳之,自是遂绝。

朔方军大使王晙诛河曲降虏阿布思也,九姓同罗、拔野固等皆疑惧。

说持节从轻骑二十,直诣其部,宿帐下,召见酋豪慰安之。

副使李宪以虏难信,不宜涉不测。

说报曰:“吾肉非黄羊,不畏其食;血非野马,不畏其刺。

士当见危致命,亦吾效死秋也。

”由是九姓遂安。

晙后讨兰池叛胡康待宾,诏说相闻经略。

时党项羌亦连兵攻银城,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破之,追北骆驼堰。

羌、胡自相猜,夜斗,待宾遁入铁建山,余众奔溃。

说招纳党项,使复故处。

副使史献请尽诛之,说不从,奏置麟州以安羌众。

故时,边镇兵嬴六十万,说以时平无所事,请罢二十万还农。

天子以为疑,说曰:“边兵虽广,诸将自卫、营私尔,所以制敌,不在众也。

以陛下之明,四夷畏威,不虑减兵而招寇,臣请以阖门百口为保。

”帝乃可。

时卫兵贫弱,番休者亡命略尽,说建请一切募勇强士,优其科条,简色役。

不旬日,得胜兵十三万,分补诸卫,以强京师,后所谓
“广骑”者也。

十八年卒,年六十四,为停正会
..,赠太师,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
B.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
C.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
D.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术家,此处特指古代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

B.泼寒胡戏,唐代传人的一种西域风俗性歌舞游乐活动。

C.樽俎,樽以盛肉,俎以盛酒,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

D.正会,此处指皇帝在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抓住关键,善于解决问题。

皇帝担心皇宫会突发意外事件,让近臣做好防卫,而张说则指出这件事的本质原因,皇帝得以醒悟。

B.张说效力朝廷,不惜自身性命。

为了解除九姓同罗、拔野固等人的疑虑,张说不顾李宪的劝阻,亲自前往不测之地,最终使九姓安定了下来。

C.张说宽待俘虏,拥有仁人之心。

打败党项和羌人的联军后,张说并没有杀掉党项人,而是让他们回到先前住处,并请求设置麟州安抚羌人。

D.张说善于治军,军事才能出众。

针对边镇的军力情况,他精减冗员,招募勇猛强壮的士兵,不到一个月就组建了“广骑”来加强京师守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说持节从轻骑二十,直诣其部,宿帐下,召见酋豪慰安之。

(5分)
(2)边兵虽广,诸将自卫、营私尔,所以制敌,不在众也。

(5分)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
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
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
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节选自《墨子·兼爱》文本二: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
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
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C.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亏父而自利”与“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不同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君说之”与“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子,有多个义项,放在人的称谓之前常常是“老师”之意,文中即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如果不互相亲爱,就会都只为自己着想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而这正是祸乱之因。

B.大夫和诸侯也都有爱,不过他们只爱自己的封地或封国,不爱他人的封地或封国,所以会互相攻击,互相损害。

C.墨子列举晋文公,楚灵王的例子,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

D.“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等形成一组排比句,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语势酣畅淋漓,语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濮阳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

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欲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尔其佐我明察卑陋,唯才是举,吾得而
用之。

”十六年,公至孟津。

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

是年乙未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

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
得已也/
B.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
得已也/
C.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
得已也/
D.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
得已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阳何颙异焉”中“异”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异”含义相同。

B. “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中“济”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含义不同。

C. 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

文中的“迁”即升级。

D. 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与众不同。

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 曹操重视人才。

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 曹操仁爱士兵。

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 曹操重视军法。

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尔其佐我明察卑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14. 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
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
..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
之音。

礼乐
..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

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

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

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小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
....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于利而行③,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
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②旄倪(máo ní):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③放于利而行:依据利己的原则办事。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制“天子地才千里,出兵车万乘”。

“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四马一车为一乘。

B.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古有“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之说,后来可用“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C.合从连衡,即“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是指“事一强以攻众弱”。

从文中可见,当时燕国是其中的一“强”。

D.《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著作而成,有对孔子学说的传承。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儒家“四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开心。

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

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

后世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

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诸侯各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贤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6.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所给材料中列举两个例子分析论证这个观点。

(4分)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
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
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
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
..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
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 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

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 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

文中指前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

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 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

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 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

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 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B.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C.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D.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 “不伤一人”与“何伤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C.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 “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