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计划.
第一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计划.
校本课程《弟子规》《三字经》教学计划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组织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通过校本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单周背诵《弟子规》、双周背诵《三字经》
四、具体措施
1、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小老师教读与老师讲故事相结合
2、创造性地开展小型而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如: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五分钟的时间内谁背的多;比比看谁最先背下一条;规定任务,谁先背下谁就可以得到读书小标志。

3、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

4、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
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6、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7、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五、预期效果
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经典积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曙光微露,自然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长久下去,必然锤炼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古老文明后继有人,说“经典诵读”是功在千秋利在百代的大事,绝不为过。

第二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龙山路小学李春梅、马红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其中,“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一、学习目标
在进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思维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逐步喜欢经典,有主动诵读的愿望,以诵读经典为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经典;积累一定数量的诵读内容。

第二学段——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浓厚诵读经典的兴趣;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一定感情地诵读;
学习利用注释简单理解经典内容;背诵相应数量的诵读内容。

第三学段——培养主动阅读的愿望,培养读书习惯;学习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诵读材料;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恰当引用经典,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学校现有状况及特点,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是对已有国家课程的选编和改编;第二种是校本课程的新编。

课程实施主要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1)优化环境,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

在学校开放空间悬挂名言佳句或诗词,并在走廊墙壁和宣传栏上刊登学生的经典诵读心得和优秀习作。

在班级中开辟“我是最棒的”、“我会写”、“新书排行榜”、“凡人名言”、“灿烂之星”、“读书留言板”等各具特色的栏目;设立格言栏和成果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2)丰富资源,搭建读书平台。

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设置图书阅览室
和班级小书架,开设阅读课和经典选修课活动。

(3)举行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坚持晨读和课前分享读书快乐活动,并开设“走廊读书角”,成立“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

另外,定期举行“读书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诗文情景剧比赛、诗文故事演讲比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家校联合,促进经典诵读的开展。

倡导亲自共读,邀请专家作亲子共读讲座;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通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读书方法指导;定期邀请部分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进行共读活动,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共读时光。

(5)开展教师领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

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研讨,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
书节”活动。

教师要自觉读经典,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6)构建保障体系,开发系列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开发队伍和课程开发机构,成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校本培训。

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从组织制度、时间和物质方面保障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

三、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调查问卷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科学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效果。

(2)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动机、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解,对教师的课程主体参与和开发意识及能力做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3)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行经典诵读考级。

由各校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考评,各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学生、教师实际和各年级的诵读要求评出一星诵读班级、二星诵读班级、三星诵读班级。

学期结束时评价班级学生建议从动机兴趣、努力程度、数量、熟记程度、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专题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实施方案与标准
XX小学
2015年9月
XX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实施方案与标准
一、开设宗旨
1、为孩子们奠定人生的文化根基。

传统的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智慧、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

汉语言文字之根在古
诗文经典当中,熟背这些古典诗文,能强化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文对人的训练又是多方面的。

文以载道,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古诗文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

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拾遗补缺,重要的是要补上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融汇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中国优秀人文精神的基因,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2、启迪心智,用传统文化充实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专家研究结果表明,0-13岁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期,孩子13岁以前背诵能力强,称为“语言模仿期”,13岁以后接受能力强,是“理性理解期”。

一个人在13岁以前记忆的东西,可以一辈子不忘记。

只要读熟背诵,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天性、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法则。

熟读背诵经典就是在儿童记忆力强时记住经典,长大后就逐渐会理解经典的义理内容。

3、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1-2 年级学生识字不少于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 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 年级认识汉字累计3000个,会写2500个,背诵优秀诗文60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1)、有助于快速提升儿童的语言文字功底,增加识字量,从而促进儿童记忆力开发,并带动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2)、对儿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能让其从典籍中吸取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国学,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3)、为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们能潜移
默化地把那些道理应用出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些古典名句成了孩子们衡量自我的道德标杆。

二、活动内容
1、国学经典诵读:
一、二年级《三字经》,三、四年级《弟子规》,五、六年级《中华经典古诗词》。

2、阅读中外经典著作。

三、实施原则
1、突出主题性,注重兴趣化。

2、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

3、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

4、教师有效指导原则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四、活动措施与要求
1、要全面启动,全员参与,营造氛围。

以组织孩子们诵读、熟背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让他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读经诵诗”活动的开展,应该以点带面,动员小学生共同参与,营造一个活动氛围,学校应该定期为学生举办古诗文诵读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学习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天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天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可适当增加内容。

一年级可酌量减少,也可以加快更新,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

(2)、板报介绍,提供资料。

在每期的班级板报中,都刊出一首古
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

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2、要善于引导和辨别精华与糟粕。

传统德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内省”、“克己复礼”,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在于“恭谦礼让”,其中蕴藏着“愚忠”思想、“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纲常,这些思想在诗词曲赋中都有表现,即使是《弟子规》、《三字经》也存在着封建思想的糟粕。

传统经典入校园的关键在于古为今用,如不加以辨识,有可能误导成长中的孩子。

对于古诗文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也要与时俱进,有些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分清两者的界限,还需要加以引导。

如何确保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同时又避免传统中的糟粕扭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3、要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过程,不可能过高要求,一蹴而就。

今天的一步两步,就是今后的千里万里。

以往孩子为了应付考试或躲开师长的责骂而读书,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压榨学生的左脑,而忽略了右脑的开发,对于一位正在学习、成长的小孩子来讲,实在不理想。

孩子诵读诗文的过程类似念唱,整个诵读的过程,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

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 至5倍。

4、要讲求形式的创新,寓教于乐。

建议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行古诗文诵读“三步法”: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第二步“抓字眼,晓诗意”,第三步“入诗境,悟诗情”。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古诗名句,拓展孩子的诵读范围,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将诵读古诗文转化为自愿的行为。

学习古诗文和做游戏结合起来,而有的则把古诗文朗诵与乐器演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娱乐中学到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作业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2)、读一篇经典古诗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3)、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优秀阅读心得体会等)。

5、阅读中外经典。

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

各年级、班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同读一本书”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开展评选“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五、关于校本课程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教师可做平时课堂表现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朗诵比赛、班级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第四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

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并全面实施教学。

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
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

每晌上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

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

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

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
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

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END

第五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

”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

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

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带动其他科目学业成绩与各科技能的提高。

7、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经典诵读中,开发儿童的左右脑,使之均衡发展,提高学习力,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并且使儿童在学才艺等技能均有所提高。

三、课程内容
(1)显性课程:包括国学经典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的练习等。

(2)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

教材建设:
(1)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经典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

(2)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

四、教学建议
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学会感恩等,懂得做人的道理,强化责任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五、课程管理
1、建立运行机制
(1)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

副组长经常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每年调整充实一次本方案。

(2)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本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

(3)任课教师:合作研究课程的开发,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4)建立课程研究小组,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案。

2、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对实施校本课程的认识,提高教师对自身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