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诗词鉴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诗词鉴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诗词鉴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寒食1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1、此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句与其它各句的关系是什么?答案:第三句。

一、二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引出第三句;第四句融景于情。

将感情物化。

2、你认为此诗哪个词用的最好?找出来,作一点分析。

答案:“空”、“冷”、“独”、“青青”均可作选项,关键要写出它们与作者心情的关系。

倦夜杜甫竹梁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营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2》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答案:融情于景。

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

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

物我为一。

雨后池上刘攽(ban)一雨池塘水平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诗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柳”及垂柳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 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 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 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古典诗歌鉴赏二. 古典诗歌分类(诗、词部分)1. 按来源分⎩⎨⎧文人诗民歌2. 按表达方式分⎪⎩⎪⎨⎧说理诗抒情诗叙事诗3. 按有无格律分⎩⎨⎧)()(律诗、绝句、词、曲格律诗外律诗、绝句、词、曲之自由诗 ⎪⎪⎪⎪⎪⎪⎪⎪⎪⎪⎪⎪⎪⎪⎪⎪⎪⎪⎪⎪⎩⎪⎪⎪⎪⎪⎪⎪⎪⎪⎪⎪⎪⎪⎪⎪⎪⎪⎪⎪⎪⎨⎧⎪⎩⎪⎨⎧⎪⎪⎪⎪⎪⎪⎪⎪⎪⎪⎪⎪⎪⎪⎪⎩⎪⎪⎪⎪⎪⎪⎪⎪⎪⎪⎪⎪⎪⎪⎪⎨⎧⎩⎨⎧⎪⎪⎪⎪⎪⎩⎪⎪⎪⎪⎪⎨⎧⎪⎪⎩⎪⎪⎨⎧⎪⎩⎪⎨⎧-⎪⎪⎪⎩⎪⎪⎪⎨⎧⎪⎩⎪⎨⎧⎩⎨⎧⎪⎪⎪⎩⎪⎪⎪⎨⎧散文诗民歌自由诗新体诗剧曲散曲曲四叠三叠双调单调按段数分字以上长调字中调字以内小令按字数分词长律排律七律五律律诗七绝五绝绝句近体诗等标志吟、曲、引、行、歌标题乐府诗杂言诗七言诗五言诗四言诗古体诗古诗旧体诗按新旧体裁分)91()9059()58()()""""""""":"()(.45. 按时代分⎪⎩⎪⎨⎧⎩⎨⎧新体诗新诗用旧体格律诗现代诗歌以前五四古典诗歌)()"("6. 按题材分:将《近体诗八首》分类,可分为:① 怀古伤今诗。

如《越中览古》、《蜀相》、《石头城》。

② 个人身世感怀诗。

如《登高》、《书愤》等③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等。

其他的还有:④ 讽喻诗⑤ 边塞诗⑥ 送别诗⑦ 咏物诗⑧ 登临诗等三. 古典诗歌鉴赏注意事项1. 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的各不相同,理解作品的不同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

2. 要展开想像与联想,体味作品的意境美。

3. 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运用比兴寄托的方法,所以诗歌便有言外之意,或象征性意象。

如美人香草、春兰秋菊是贤德的象征,但不是所有的写香草美人诗词均象征政治题材,注意区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具体考查内容。

2、掌握解答诗歌语言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1.梳理好诗歌“炼”字的基本类型,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2.梳理古诗的语言风格,熟悉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并能用实例来诠释。

教学难点:1.分析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2.分析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3.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每节课由两部分构成。

前半部分,介绍鉴赏方法技巧,用讲授法;后半部分“鉴赏实践”用提问讨论法,引导学生写成。

课时安排:四课时一、考点诠释: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一般为:(1)××字为什么用得“妙”?(2)找出诗眼并分析之。

(3)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诗歌语言的表达风格。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2)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炼字”的相关知识2、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

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一、又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

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知识构建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计划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计划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计划教案诗歌鉴赏一向是学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我们距离古人的时代已经久远,很难理解古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不了解古人漂泊的感伤,更不明白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冲突和多重人格。

即使读懂了一首诗,也很难用非常地道的语言将其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诗歌鉴赏的两大困境:感情和表述。

因此,要想在一轮复习中有真正的提高,一定要从理解能力入手。

理解离不开翻译,翻译的过程就是疏通文意的过程,因此你要将每首诗大致翻译,疏通诗意,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大家在理解诗歌的同时须加大积累量:只有读多了,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常见词语、常见句式才有可能被掌握。

因此,你,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都要将其熟读甚至背诵,每首诗歌至少要读10遍左右,这样才可能对诗歌有一个印象式的理解。

拿到一首诗,要先读:读对字音,读顺停顿,初步理解诗歌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顺之后,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

然后就是深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诗歌中的意象有无比喻或是象征的含义,某个字是否用的准确传神等等。

之后根据资料和提示,纠正错误或是深入理解,打开思路,增加积累。

最后再思考题目,重点是审题,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探讨答题规范。

用心学习,将本诗深深地印于脑海之中。

其实大家的欠缺还是翻译和疏通文意。

意思不明白,诗歌的主旨自然无从谈起,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将每一首诗的翻译写在资料的空白处,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率。

切记,做好。

通过解读高考大纲,依照历年真题分析每年的考点,可得出备考得把握的四个方面内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主题。

诗歌的感情是最难的,要当做难点突破;诗歌的形象次难,要将其摆在第二位。

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相对简单,或者是有固定的程式。

复习方法有五个环节:1、理解翻译每一道诗歌题。

(理解)2、研究每一道题的问法和答案。

3、总结每一道题的答题的规范。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达成目标】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2、探究命题特点与规律3、分步骤积累各点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的技法【课时安排】总说一课时,形象两课时+训练1课时,语言两课时+训练1课时,表达技巧三课时+训练2 课时,思想感情及内容2课时+训练1课时,合计15课时第一课时总述一、考纲总览(见《名师一号》教师用书P251)二、探究xx年诗歌题的特点和规律17套试卷体现如下的特点和规律:1、选材丰富,题材广泛共选用诗歌20首,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2首,元词1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

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

唐诗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诗的地位正不断加强,其他时代的诗也悄然进入了出卷人的视线。

题材广泛体现在既有山水田园的,也有闲居逸趣的,有羁旅怀乡的,有咏物抒怀的,也有送别友人的,有写边塞风光的,还有写农村生活的。

2、作者熟悉,诗歌陌生3、题型稳定,分值灵活。

4、考查内容全面,综合性设题成为共性。

(1 )划分层次,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渐次走向前台。

(2)意象把握仍是重点。

(3)综合性命题已成为共识。

5、答案多元化,开放性渐强。

三、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一)考向预测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

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具体,切入口小。

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绘画面的品评等。

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诗的内容,指出诗中的感情;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情感类别主要集中在思念劝勉、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方面。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三、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练习1.课前检测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节妇吟唐·张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红罗短袄。

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答:二、导入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作业问题诊断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三、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练习1.课前检测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节妇吟唐·张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红罗短袄。

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答:二、导入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作业问题诊断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 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

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考查方向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二、解题格式品位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要领1、炼字类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①“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看”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看”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语言特色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

“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例3、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

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例4、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例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已老,莺正年轻。

梅子熟了,果肉鲜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花重)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都是同类的例子。

6.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上举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

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

‘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