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参考资料及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参考资料及练习
导读: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
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
《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
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
另有译著两本。
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思路拓展
与思乡有关的逸闻:
1.古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水彩画大师,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曾经用“中国艺术界中一位卓绝之天才”“中
国新版画界的巨星”的话来称赞古元。
古元的故居位于珠海唐家湾镇那洲村的村口。
据记载,那洲村古姓始祖于明朝景泰年间的古瑜保,是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古元的父亲古万建年轻时生有一女古庆云、一子古俊。
其妻病逝后,正好遇到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古万建便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巴拿马谋生,在一间华侨经营的商店做杂工。
几年后,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当地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又娶了一位黄姓婢女续弦。
1912年,古万建因思乡心切,把商店留给两个子女经营,自己偕黄氏返家乡定居,在那洲村口盖起了两间瓦房,购买了几亩田地,又过起耕种生活。
后来包括古元在内的六位兄弟姐妹,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2.苏东坡的侍妾朝云每唱到《蝶恋花》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时,就泪满衣襟,而东坡自朝云亡后终身不复听此词,原因在于苏武一生升降沉浮,忽南忽北,朝云为此而哭;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欢娱稍纵又逝,朝云为此而哭;人命如纸,一呼一吸之间便有生离死别之虞,朝云为此而哭。
而苏轼终身都有着难解的深刻的思乡情结,他恋恋不忘绿如蓝的江水、翠扫空的峨嵋、不论钱的白鱼紫笋,与弟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甚至是与朋友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的旧事。
是呵,“乡愁就是这样一些琐碎的日常经验,一种遥远的亲切温暖的感觉,它融化在思乡者的视觉、听觉乃至味觉之中”。
能真正走近苏轼的人,方能契悟其中的委曲深衷。
古今风流一脉,千载知音心曲,当令读者唏嘘。
学海拾贝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格叫排比。
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
排比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辞格,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
例一: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例二: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突破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热烈的情感。
文章围绕着'思乡'这根感情线索,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课文第一节,交代情感的缘起。
第二部分为课文二、三节,表现自己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寂寞。
第三部分为课文四、五、六、七、八节,直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及这种情感的深层内涵。
第四部分为课文第九节,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弄清写作思路,首先要让学生熟读全文,在概括每一小节意思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行文线索,然后,围绕这根线索对课文进行整合,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难点,即怎样体会作者那饱含情感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可以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专门留出一段时间集中讨论交流。
从不同的角度,如人称、修辞等等去品味、理解。
本文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把握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学生回忆交流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
崔灏《黄鹤楼》
王维《九月九分忆山东兄弟》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将这四首诗由学生分别讲析背诵,教师提炼总结--乡愁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指导。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正确、清楚,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二是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归纳段意。
学生轮读课文,教师在纠正字音的同时,适当地点拨其中的一些难点。
读一小节,归纳一小节的段意。
教师相机板书。
四、梳理思路:将意思接近的小节进行整合,并归纳段意。
五、讨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提示:散文的线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中心人物为线,以中心事件为线,以具体事物为线,以思想感情为线。
线索往往有一些标志,可以是文章的题目,可以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六、思考文章是如何围绕线索来安排思路的?
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要表现的是对于故乡的真挚的爱。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讨论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一、基本知识检查。
重点检查课文中需要记熟的一些字词。
二、写作技巧赏析:
1.讨论:文章二、三两段文字的前后都以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这两段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写?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使用第二人称,似乎和读者在面对面地交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2.阅读第六小节,思考本段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故乡同异国他乡的旅游胜地进行比较,更鲜明突出地表明故乡因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从而令我们魂牵梦绕。
三、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精美传神的句子。
2.教师选几位同学朗读勾画出的句子,分类汇总学生找出的词句,体会它们的深层含义。
3.在归纳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当堂诵读一些课文语段为好。
四、课文总结。
学习总结
1.课文总结
(1)要掌握的字词—难耐静谧幽深眷顾熠熠闪光
(2)要掌握运用的修辞手法—排比。
它的相关知识,文中的典型例句。
(3)要掌握的写作技法—直抒胸臆。
(4)要掌握的作者的观点—永远对祖国亲人怀有一腔赤子之情。
2.学习心得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讨论
一、讨论题目
《我心归去》真切地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国他乡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语言饱含感情,富有哲理。
请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是否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二、讨论指导
讨论方式:
1.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围绕讨论题目进行深入探讨。
2.选出一个班会主持人。
事先确定发言名单及顺序,避免到时冷场或东拉西扯,影响讨论效果。
讨论思路:
1.从原文中找出作者抒发情感的相关段落或语段,并考虑它们分别是如何表达的?
2.抓住一些关键语句进行体会、揣摩,讨论它们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
3.可以列举古今中外一些作家的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在写法上也可千姿百态。
4.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各自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讨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欣赏
一、方法点拨
散文是文学体裁中一朵优美的小花,它以其选材广泛、笔法灵活的特点,深受广大作家的喜爱。
由于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是统一的,因此诵读就是鉴赏这两种美的重要手段。
本文语言优美,多用修辞手法,长短句并用,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采用在读中鉴赏,在读中品味,是很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赏析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哲理,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要想达到这种欣赏层次,就有必要进行“欣赏性阅读”的认识规律的训练,按“整体感知”—“揣摩领悟言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明确意象,建构意境”—“分析评价”的思路来阅读,这样,我们就会从文章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二、赏析要点
在这篇文章的鉴赏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整体感知,在欣赏中,我们更应该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这篇文章着重抒发了作者对故园及亲人的思念,内容虽算不上新颖,但这种感情更贴近学生、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学习它无疑是对我们进行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能让我们产生更真切的家乡观念。
2.若要从揣摩语言入手,切入欣赏文章的话,这篇文章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
比如“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这句话升华了主题,揭示了故乡的真正含义,并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像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在欣赏中要具备这样的“慧眼”。
3.若要从分析评价这个角度来看,我想这篇文章从抒情方式上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以饱蘸激情的语言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似乎一腔激情犹如滚滚江水一发不可遏制,极富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
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1.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阅读文章,要能从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并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概括,如这两段中“冷清”“虚空”“囚禁”就已经将作者的情绪表露无遗。
答案:表现作者远离家乡的寂寞哀愁。
2.这两段文字的前后都以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这两段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写?有何表达作用?
解析:人称的不同常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从人称的不同意味上考虑。
答案:使用第二人称,似乎在和读者面对面地交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3.从修辞的角度看,文段中“悬崖的边缘”“寂静的深谷”在
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略。
答案:①比喻。
②将寂寞空虚的感觉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容易理解。
[NextPage]
新题导练
1.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解析:题目考查“扩展语句”,兼顾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要特别注意连贯性与合理性,三个小题又有兼顾性。
答案:(1)壮而好学如正午之日(或:如正午之光;如日中之光;如当空之日;如繁星之光;如霞蔚之辉;如艳阳之照;如燎原之火)(2)老年我爱你的德行(或:目光,风范,静默,胸襟,豁达,沧桑,深邃,慈祥,持重,故事,淡泊,智慧,心灵,阅历,成熟)③少年是梦幻的一个一个地编织(或:浪花的一朵一朵地跳跃;阶梯的一级一级地迈进;美术的一笔一笔地描绘;玉石的一点一点地雕琢;
蓝图的一页一页地绘制;晨曦的一层一层地明亮;朝阳的一点一点地升起;空白的一页一页地填写;花蕾的一朵一朵地绽放)2.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兼顾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为了符合题目对句式的要求,对所给“名言”要进行加工:有的可保留原有形式。
如莎士比亚的;有的需进行提取,如雨果的;有的提取后还需进行加工,如李大钊、马克思的;有的则需在理解之后做较深层次的改造,如屠格涅夫的。
在内容上,要尽量将材料原意保留完整;形式上,要符合连贯排比句的基本要求。
答案:(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
(2)青春是珍贵的,跑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3)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
总是不断奋勇直前。
追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估计桎梏奇诡故弄玄虚余勇可贾
B.负疚针灸马厩既往不咎鸠占鹊巢
C.慰藉押解告诫戒骄戒躁心存芥蒂
D.喧嚣发酵枭雄惟妙惟肖响彻云霄
解析:A.'估'读'gū','梏、故'读'gù'.'诡'读'guǐ','贾'读'gū';B.'疚、厩、咎'读'jiù','灸'读'jiǔ'。
'鸠'读'ji ū';C.全部读'jiè;D.'嚣、袅、霄'读'xiāo','酵'读'jiào','肖'读'xiào'。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观摩繁华酥骨顾名思意
B.拖沓狼藉省吃减用萍飘四方
C.矜持幽深联篇累犊莫衷一是
D.道劲悲怆瑕不掩瑜计日程功
解析:A.意一义;B.减一简;C.联一连。
答案:D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
'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冒号改为逗号;C.去掉顿号。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神志不仅/甚至B.妨碍神智不但/而且
C.妨害神智不仅/甚至D.妨碍神志不但/而且
解析:'妨害'是有害于;'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影响。
'神志'侧重于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智慧。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B.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是再合适没有了。
D.APEC会议期间,一位三年前曾到过上海的外国游客感慨地说:'今天的上海真令人刮目相看。
'
解析:'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
月奖金的处分。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解析:B.暗中更换主语,应为'他还受到……处分';C.赘余,去掉'不可';D.'产生煽情之嫌'是谁,有歧义。
答案:A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
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
的月夜。
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中含悲。
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7.作者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解析:注意指代词'这'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所指的主要是上一节的内容,即'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这一句的内涵。
答案:故乡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根',所以,它令我们难忘。
8.在第三段中作者将家乡与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意在表
明故乡之所以令我们魂牵梦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和衬托是文章中常见的手法,可从它们的作用入手分析。
答案:异国的旅游景区故乡是我们的根,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因而独具了一种厚重的感觉
9.'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中含悲。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解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意。
答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快乐,但更会经历痛苦和艰难,酸甜苦辣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故乡的复杂的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科学有多大
--法布尔的一次顿悟
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
已经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
《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
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
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减少,而他还有三个儿子尚未长大。
他研究昆虫的计划经常被各种琐事割碎,没有经费,妻儿要吃要穿。
孩子
们没有学费,这倒没什么,他可以在家里给他们上课。
不过他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来,穿着粗呢子旧外套的身体也越来越向前弯曲。
说不定上帝就要接走他的灵魂了,他的昆虫研究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开始呢!
他在52岁时竟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
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他死去的儿子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
法布尔挺直身子向暗夜里望去。
景物怎么也看不清。
小灯的光线向四处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漆黑一团。
法布尔看着地上自然的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
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如果整个自然界就是这大片的方砖地,他法布尔不就是这方砖地上的提灯人吗?看清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的规律,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办到的事,一个提灯人办到的只是看清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并把这发现指给他人。
科学,和庞大的未知世界一样大,是没边没沿的东西,没有人能终结和中断科学的伸展。
这一天,激动的法布尔在《昆虫记》第7卷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
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