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摘要: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必要补充。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明显的
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有一系列表现形式,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表现形式存在意义差异。

本论文旨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
非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其意义差异,了解它们所表达的信息,有利于人
们正确认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引言
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交际方式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语言是表达人类
思想感情和交流经验的符号系统。

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外我们还会用
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来帮助我们交流、传达思想,它是语言的必要补充。

心理学
家赫拉别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
+55%的表情动作。

由此可见,非言语所传达的信息占到了信息总量的93%,对交
际的影响之大,。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非言语的主要分类及其中的意义
差异做一论述,以便帮助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交流过程中弥合差异,促进理解。

二、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
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和意义。

语言学家F.Poyetos认为
非语言交际即个人或人们相互之间通过某一特定文化内所有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观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

非言语行为有其固有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多意性。

在语言交际中,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的
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甚至对立的含义,如有些非语言行为中的身势语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文化所独有,这就造成了非语言行为因文化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是非结构性。

非言语交流没有正式的结构或固定的模式,属于自发的、无意识的
表达方式,因此是无章可寻的。

三是连续性。

语言交际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有始
有终,持续时间有限,而非语言交际则不然。

譬如,在激烈的争论过后,语言虽
然停止了,但双方丰富的表情仍然在传递许多信息。

关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W.Back的观点,非言语行为可分为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

点头、姿势、微笑、皱眉等是动
态无声的;而站、坐、蹲等姿态以及交际双方保持的身体距离则是静态无声的;
有声的指辅助语和类语言等行为。

三、非言语行的表现形式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我们常常根据非言语行为做出对别人的重要判断和决定,洞悉别人的内心世界。

在不同的文化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非言语交流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
言行为的最基本的文化差异涉及到身势语行为方面和体距行为方面等。

下面就具
体探究这两类非言语交流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一)身势语行为之文化差异。

身势语是关于身体动作交流方面的研究。

这一领域包括:姿势、手势、面部
表情、目光语、触摸以及副语言。

以下对身势语中最基本的姿势和目光语做出解释。

透过姿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

不同的姿势反映了不同国家、
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站姿为例,在中国,一般是晚辈或地位较低者以站为礼,倾
听意见,处于被动地位;长辈或地位较高者常坐着,处于支配地位。

在西方,正
好相反,站立者通常在职位、年龄或地位上长于坐者,在交谈中扮演主导角色。

在很多场合,西方人对“站”有一种偏爱,他们喜欢站着开会,站着吃饭,站着聊天……这就说明,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大相径庭。

因此,研究体姿在民族文化与跨民族文化的语言交流中的差异以及内在含义,对提高文化交流的效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光语是一个人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不会
长时间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示谦卑。

但是美国人相信这样一句话:“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

”美国文化要求人们直视别人的眼睛,这是为人忠诚的标志。

这在美国也传递着“我与你平等”的信息。

中国人那种谦卑的目光行为对美国人来讲,可能意味着“我把你排除在外”,美国人那种频繁的目光接触对中国人来说,可能
是不礼貌、乃至侵犯性的行为。

一般地讲,与西方人交际时,东方人应做到既避
免盯视。

而与东方人交际时,西方人也应该采取自谦式的目光语。

因为直视对方
对美国人是礼貌的行为,而自谦式是东方人的礼貌行为。

克服目光语交际失误的
唯一途径就是设法掌握彼此间的使用规则,才能顺利的实现目光语在跨文化交际
中的有效性。

(二)体距行为之文化差异。

人们在交际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保持着一种个人与周围环境的距离,由此产
生了对空间和距离的看法、使用和构成,并用此传递信息,这就是空间与距离。

交际距离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不同的空间距离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在美国,人们的空
间观念比较强,因为他们更看重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然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
注重集体主义,亲密程度随距离的远近而变化,距离越近关系越亲近,反之则越
疏远。

如果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忽视了这些民族文化的习惯,结果必然是伤害民
族感情,从而影响文化交流的成功。

四、结语
同言语行为一样,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在人们与外界的交往过程中也
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非言语行为表现出了不同的
内涵。

在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要调节对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情感反应,对自己的行为解释保持高度警惕性,多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习惯性行为,观察
他们怎样实施各类非言语行为,提高观察、评价和恰当有效的实施非言语行为的
能力。

在实践中一定要特别注意非言语行为对情景的适应性,才能提高跨文化交
际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非言语行为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
能力,减少文化冲突和彼此之间的误解,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惠长征.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的差异[J].中国电力教育,2008
[3]黄玲.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J].石油大学学报,2005,25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郑树棠.新视野读写教程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1.祖林(1957- ),男,河北省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副教授,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2.刘倩(1986- ),女,河北易县人,河北省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朱蕾(1988- ),女,山东省嘉祥人,河北省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