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自考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学理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出现了三个主要动向,它们是:微观—宏观的整合、(能动性—结构的整合)、理论的综合。
P11
2、孔德把社会学基本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学静力学,二是(社会动力学)。
3、涂尔干把初民社会划分为简单的单环节社会、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和(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P42
4、帕森斯的“单元行动”包含四个要素,一是行动者,二是目的,三是情景,四是(规范限定)。
P170
5、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的基本概念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报酬)。
P223
6、功能主义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相对应的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
P332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理论崇尚实用主义传统的国家是【、社会学理论崇尚实用主义传统的国家是【 】P8-10 A.英国英国 B.法国法国 C.德国德国 D.美国
2、下列不属于社会契约论代表人物有【、下列不属于社会契约论代表人物有【 】P3 A.霍布士霍布士 B.孟德斯鸠 C.洛克洛克 D.卢梭卢梭
3、下列有关“机械团结”论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机械团结”论述正确的是【 】P45 A. 机械团结这一概念是帕克提出来的机械团结这一概念是帕克提出来的 B. 机械团结的社会的法律特征是压制性制裁 C.现代发达社会的团结形式为机械团结现代发达社会的团结形式为机械团结 D.机械团结是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的基础上的机械团结是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的基础上的
4、“感受”隶属狄尔泰“理解”概念的等级是【“感受”隶属狄尔泰“理解”概念的等级是【 】P74 A. 1 B. 2 C.3 D.4
5、狄尔泰把从个人自身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称为【、狄尔泰把从个人自身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称为【 】P71 A. 理解 B. 解释解释 C.实证方法实证方法 D.主观主观
6、按照斯宾塞观点,整个世界由无机领域、有机领域和超机领域组成,下列属于超机领域的是【的是【 】P31
A.物理学方面物理学方面
B.生物学方面生物学方面
C.心理学方面心理学方面
D.社会学方面 7、主张用“文化科学”而非“精神科学”称谓社会科学的学者是【、主张用“文化科学”而非“精神科学”称谓社会科学的学者是【 】P78 A.李凯尔特 B.狄尔泰狄尔泰 C.布劳布劳 D.科塞科塞
8、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三个主要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动向中,欧洲社会学家主要侧重于【侧重于【 】P327
A.微观—宏观整合微观—宏观整合
B. 能动性—结构的整合
C. 理论的综合理论的综合
D.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9、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形成原因是【、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形成原因是【 】P48 A.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竞争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竞争 B.国家国家 C.家庭家庭 D.常态社会分工 10、提出“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提出“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 】P134 A.韦伯韦伯 B.帕森斯帕森斯 C.曼海姆 D.涂尔干涂尔干 11、被誉为“科学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被誉为“科学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P181 A.默顿 B.帕森斯帕森斯 C.达伦多夫达伦多夫 D.孔德孔德 12、布鲁默建构其理论的核心是米德的【、布鲁默建构其理论的核心是米德的【 】P254 A.心智心智 B.自我 C.社会社会 D.社会行动社会行动 13、提出“唯意志的行动论”的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其作者是【次综合,其作者是【 】P168
A.科塞科塞
B.帕森斯
C.默顿默顿
D.狄尔泰狄尔泰 14、“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的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也增大的行为”,这是霍曼斯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这是霍曼斯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 】P227 A.攻击-赞同命题赞同命题 B.价值命题价值命题 C.成功命题成功命题 D.理性命题 15、布劳提出了四种媒介性社会价值,布劳提出了四种媒介性社会价值,其中可以运用权威的媒介,其中可以运用权威的媒介,其中可以运用权威的媒介,并大规模追逐集体目标的并大规模追逐集体目标的组织的媒介的是【组织的媒介的是【 】P236 A.个别性的价值个别性的价值 B.社会贡献和成就的普遍性标准社会贡献和成就的普遍性标准
C.合法的价值
D.反对的理想反对的理想
16、受西美尔关于“作为手段的冲突”和“作为目标的冲突”的论述中启发而被科塞提出的社会冲突类型是【社会冲突类型是【 】P210
A.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B.紧密关系中的冲突紧密关系中的冲突
C.内群体冲突和外群体冲突内群体冲突和外群体冲突
D.意识形态下的冲突意识形态下的冲突 17、个人同时承担几个社会角色,个人同时承担几个社会角色,并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并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具有一种从一群处于协作之中的人那里获得多重自身自我形象的能力,米德认为这类人的自我处于【人那里获得多重自身自我形象的能力,米德认为这类人的自我处于【 】P249 A.概化阶段概化阶段 B.游戏阶段 C.玩耍阶段玩耍阶段 D.各阶段都存在各阶段都存在 18、可以通过有效的惩罚措施限制一些社会行动,同时为另外一些行动提供便利的社会资本是【是【 】P433 A.义务与期望义务与期望 B.信息网络信息网络 C.社会规范 D.权威关系权威关系 19、亚历山大认为社会行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集体性结构环境之中,而行动的外部环境则是指【指【 】P336
A.人格系统人格系统
B.文化系统文化系统
C.社会系统
D.个性系统个性系统 20、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社会学家是【、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社会学家是【 】P442 A.哈贝马斯哈贝马斯 B.柯林斯 C.布迪厄布迪厄 D.帕森斯帕森斯
三、多项选择题 1、韦伯把经济行动分为形式合理性行动和实质合理性行动,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A.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立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 C.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矛盾 D.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E.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
2、孔德提出了科学等级体系理论,反映由低到高的有序等级体系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P21
A.实证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
B.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C.数学→生物学→实证社会学
D.实证社会学→数学→生物学实证社会学→数学→生物学
E. 形而上学阶段→神学阶段→实证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神学阶段→实证阶段
3、达伦多夫认为影响冲突强度的因素包括【、达伦多夫认为影响冲突强度的因素包括【 】P203-204
A.社团的重叠程度
B.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
C.冲突的调节冲突的调节
D.社会流动性程度
E.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程度
4、下列描述是加芬克尔对“霍布斯秩序问题”的解释的有【、下列描述是加芬克尔对“霍布斯秩序问题”的解释的有【 】P306
A.稳定的、一再出现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
B.社会的“秩序”的基础,如果有的话,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
C.发达社会是通过其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来实现秩序的发达社会是通过其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来实现秩序的
D.规则与其说是先于行动,作为行动的“蓝图”和规定发挥作用,不如说是在行动之后,是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可描述的”一种工具
E.社会秩序的基础归结为“集体良心”和“集体意识”社会秩序的基础归结为“集体良心”和“集体意识”
5、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P432
A.社会组织
B.义务与期望
C.社会规范
D.权威关系
E.信息网络
四、名词解释
1、社会事实
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一切行为方式,或者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的都叫社会事实。
2、社会几何学
由西美尔提出的将数学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数量、距离、位置、权重和对称性引申和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建立起了所谓的社会几何学。
3、现实性冲突
指那些由于在关系中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由于对其他参与者所得所做的估价而发生的冲突,或目的在于追求没有得到的目标的冲突。
4、法人行动者
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
五、简答题
1、简要回答法理型统治类型的一般特征。
答题要点: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
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1)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2)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3)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4)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5)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6)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由职务所规定的权力,不允许被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而只是用来保障其履行职务所赋予的职责。
(7)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
即使是口头讨论也都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2、简要回答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的基本假设。
答题要点:社会系统论说明了行动系统的结构和过程,探讨社会学性质,基于如下的基本假设:
1.系统化的理论本身对任何科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2.作为社会学基础的理论体系必须比社会学自身体系更具一般性,他必须是社会系统理论;
3.这个系统化的理论,特别是生理学之中;
4.这一理论的形成必须限于所谓的“行动”参考框架之内;
5.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尽可能地借助于专有的操作性概念。
3、简要回答柯林斯的微观转变策略的含义。
答题要点:把宏观现象转变为微观现象加以研究,即柯林斯所说的微观转变策略。
这一观点有如下方面的含义:
(1)只有把社会学的概念建立在具体的微观层次上,才能使其真正从经验上确立起来。
(2)社会学所解释的行动主体都必定是微观情景性的(microsituational)。
而社会制度、组织等,只不过是个体行为的抽象物,是对不同时空中的各种微观行为分布的概括。
(3)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面对复杂突发性的社会关系,行动者的行动主要依赖于
意会性假设和惯例(routine)。
(4)任何一个人的惯例都由特定的位置和对象而形成。
(5)权威是一类惯例,其中某些特殊个体控制着与其他个体的微观互动。
(6)是否遵从特定的惯例,受自我利益性的需要和冲突的决定。
(7)谈话是形成共同实在的仪式,这种共同的实在可成为群体团结的象征符号。
故谈话经历所形成的个体链(互动仪式链),再生出社会关系及人们关于社会结构的认识观。
(8)谈话话题可表明群体成员关系。
(9)一次际遇就是一个“市场”,其中每个人不言而喻地从前有的际遇中寻找谈话和情感资源。
(10)个体在互动仪式中被接收或拒绝会分别增加或降低其情感能量(社会信心)。
在互动仪式中的控制和服从也有同样的效果。
(11)几个不同?的仪式市场会同时运作。
(12)在每一个市场中,个人通过其情感能量等级而了解其个人机会。
(13)社会结构在微观层次上是不断变化的,但如果个人的情感和文化资源的波动是局部的和暂时的,那么它会趋于一种总体的稳定性。
(14)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会因下列任何一类微观资源的变化而发生:A.一般文化资源的增加。
B.特定文化资源的变化。
巴新的“仪式技术”。
(15)谈话资源和情感能量可通过观察一定时间人们之间的谈话得到直接的测量,从谈论的话题和交谈的声调及节奏中的能量水平可确定文化资源。
4、简要回答法人行动者和自然人行动者的关系。
答题要点:(一)联系:作为基本行动者,自然人和法人的相同之处在于:
(1)它们都拥有一定的资源,或者控制着某些事件;
(2)它们都采取一定的行动以谋求某种利益;
(3)它们都以某种符合自身目的的方式行事,即具有所谓“稳定的偏好”;
(4)它们都有权决定自身的行动;
(5)它们都有一定的义务并且可以为自身的行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区别: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自然人与法人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首先,自然人行动者的动机和利益是个人性的,而法人行动者的动机则由系统内部交换互动而形成的利益决定;
其次,权利所有者与行使者的关系不同,对自然人行动者而盲,二者是同一的,而在法人行动者内则一分为二,权利的所有者是“委托人”,其行使者则是所谓的“代理人”。
六、论述题
1、试述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
答题要点:涂尔干从关注联系个人的社会纽带,即具有道德属性的集体意识出发,揭示了分工特有的社会功能和分工所形成的社会根源。
(一)社会分工的功能
涂尔干在对社会分工进行功能分析时,区分了常态分工和变态分工,分别考察了前者对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和后者对社会整合的负面影响。
(1)常态分工的正功能。
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的社会分工。
分工是高度发达社会的特征,也是有机团结的基础,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
“社会的凝集性是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劳动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是由分工决定的。
劳动分工的道德属性使其具有整合社会机体,维护社会统一的功能。
”
(2)变态分工的负功能。
涂尔干具体分析了如下三种反常(变态)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
的分工和不协调的分工。
a.失范的分工往往会导致社会对个人的行为缺乏法律道德的约束,对分工产生的新角色的规范模糊而不详尽,结果是社会成员丧失了指导他们行动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从而导致社会失范和有机团结的发展。
b.强制性分工是一种不平等的分工,它往往会造成偏离有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如由财产继承引起的不平等、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加剧社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
c.不协调分工,它是由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所产生的。
他认为,如果社会成员的劳动更加集约化、组织化,分工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持久、和谐,那么他们之间更容易产生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感,从而加强社会团结;反之,就会损害有机团结。
(二)社会分工的原因
涂尔干在确定现代社会中分工发展的原因时将社会分工视为一种社会事实,坚持一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必须从先于它的别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的方法论原则。
(1)人口的增加是根本原因。
涂尔干认为,分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加。
(2)“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
人口增加导致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扩大,提高了社会生活的集约化程度。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
(3)社会分工发展加速或延缓的次要原因和限制性条件,例如,科学的世俗化及其发展,年长者的权威,传统和习俗的削弱,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合理性加强,社会对个人的压制的普遍减轻,个人独立个性的增长等。
2、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包含有哪些基本命题,这些命题间的关系怎样?
答题要点:霍曼斯构建了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并试图以此推演出经验规则,解释人类行为,主要包含6大命题:
1.成功命题
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得到的报酬越经常,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这种行动。
2.刺激命题
“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的行为。
”
3.价值命题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可能去执行这个行动。
”
4.剥夺—满足命题
“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于这个人来讲,就越来越没有价值。
”剥夺—满足命题是对前几个命题的某种限定。
5.攻击—赞同命题
“在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时,或得到他没预料的惩罚时,他将感到气愤,他便可能去从事侵略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他更有价值。
在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时,尤其是得到的报酬比他预料的报酬大时,或者没有得到他预料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他更可能从事认可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他更有价值。
”
6.理性命题
“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也增大的行为。
”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
命题之间关系:在霍曼斯看来,上述六个命题是一组“命题系统”,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成
功命题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公理,它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和情景的制约;价值命题指出人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剥夺一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攻击一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
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题则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在
解释人类行动时,所有这些命题都必须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