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备考基本功考核 历史试卷及解题分析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长期分裂状态B.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灭亡,此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C. 宋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D. 元朝统一后,中国进入长期分裂状态2、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B. 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D.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3、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老师提出:“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卓越领导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C、革命理念深入人心D、清政府军力不足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影响。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情境教学法B、讲授法C、历史比较法D、案例分析法5、题干:在讲授《五四运动》一课时,张老师在课堂上展现了《五四运动》爆发时期的历史照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张老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图像教学法C. 讨论法D. 实践法6、题干:在历史课上,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采用了下列哪种教学方法?A. 逐个讲解法B. 小组合作学习法C. 实景教学法D. 通过故事的叙述法7、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A. 案例分析法B. 直观教学法C. 讨论法D. 模拟教学法8、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针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最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B.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 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选项A,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这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故选项A正确。
选项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占据主导地位,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选项C正确。
选项D,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不占主导地位,故选项D错误。
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B.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C. 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D. 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原因。
选项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并未直接导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为英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并非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错误。
选项C,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项C正确。
选项D,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完成的,与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时间不符,故选项D错误。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其中素称发达的部门是( )。
A. 纺织业B. 冶金业C. 制瓷业D. 造船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史料分析法答案:C解析:高中历史教学通常侧重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讲授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史料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而实验法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识,不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2.题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唐朝和元朝都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且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并非首创。
3.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但文艺复兴并非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题目:在《史记》中,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实行分封制,巩固王权B.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D. 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事件是:A、戊戌变法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2、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光所著C、《史记》只记载了秦汉两代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没有列传3、下列对“三国五德终始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荀子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B、由贾谊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C、由班固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D、由蔡邕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4、下列对《乌托邦》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B、作者是德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C、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闵采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D、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弗德里克,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5、教师的哪些职业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A.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评价学生B. 课堂上纠正学生错误时采用讽刺挖苦的方式C. 在学生犯错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但不影响其自尊D.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不接受学生的辩解6、在组织历史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当采用的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前设计好讨论主题和问题B. 正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C. 忽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个别观点D.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促进思维碰撞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蒸汽机8、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化运动——百日维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百日维新是由光绪帝发起的一场旨在改革清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体制的运动。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于本课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是()。
A. 鸦片战争形势图B. 鸦片战争纪录片C. 鸦片战争油画D. 鸦片战争小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素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鸦片战争形势图虽然能展示战争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战场,但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对于让学生直观了解战争过程来说,效果有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B,鸦片战争纪录片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战争场景,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选项C,鸦片战争油画虽然具有艺术价值,能够展现战争的某些场景,但同样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且可能因艺术加工而偏离历史真实,故C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D,鸦片战争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往往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能作为历史教学的直接依据,故D项错误。
2、在《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决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角色扮演的情境?()A. 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在宫廷中向皇帝展示新纸B. 毕昇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活字印刷术C. 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D. 火药在战场上被用于制作烟花庆祝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虽然蔡伦是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直接向皇帝展示新纸的场景,且这一情境难以全面展现造纸术的历史意义,故A项不适合。
选项B,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但他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技艺的场景更侧重于技术传承,而非直接体现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意义,故B项不适合。
选项C,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这一情境不仅生动展现了指南针的实际应用,还深刻揭示了其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乃至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故C项适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杜牧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家分晋”?A、晋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A. 制定了太阳历B. 发明了纸草书写的材料C. 建造了金字塔D. 发明了指南针4、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被视为:A. 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C. 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D. 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代C. 科举制度实行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诗赋、经义等D. 科举制度导致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古代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王充7、《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其中,“本纪”主要是帝王的传记,旨在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家”主要记载的是诸侯国或大贵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列传”记载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如文臣武将、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目的是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重要事件。
“书”部分记载的是天文、地理、财政、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
“表”则是将上述史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请问,“书”和“表”部分在《史记》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展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B、记录君主的生平事迹C、记载科技、法律等专门领域的情况D、描述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8、在汉代,有一种用来表示儒家立场和道德规范的文字载体,它除了在祭祀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儒家教育中也极为重要,它是?A、经书B、碑文C、石刻D、竹简9、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重复练习法D. 课堂问答法 10、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的差异,最适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 直接对比阅读B. 围绕“正史”与“野史”的概念进行讲解C.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情景模拟D.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1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情景教学法D. 问题探究法1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课堂提问B. 案例分析C. 历史故事D. 课堂讨论1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开通大运河D. 焚书坑儒14、明朝中后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A. 王阳明B. 朱熹C. 张载D. 程颢15、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对卿大夫再行分封,卿大夫也可以对士再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 血缘政治与国家制度相结合B. 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相结合C.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D. 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题目要求分析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选项A,血缘政治是指社会政治现象同血缘关系直接联系的政治形式,国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法律规定的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形式等方面的制度的总称,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与国家制度相结合,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B,宗法等级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依据血缘远近、嫡庶差别来确定亲疏贵贱的制度,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相结合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相符。
选项C,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是宗法制的特点,不是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C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D,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共同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加以赏赐。
这表明当时()。
A. 周王室地位衰微B.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 齐桓公威望很高D. 诸侯国定期朝贡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并对齐桓公加以赏赐的现象,题目要求分析出材料表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
选项A,周王室地位衰微是指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无法有效管理诸侯国,但材料中提到周襄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并对齐桓公加以赏赐,说明周王室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A、商鞅变法B、秦统一六国C、东汉末年黄巾起义D、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安史之乱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D、《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3、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什么?A. 进士B. 举人C. 秀才D. 状元4、以下哪项不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史料类型?A. 原始史料B. 二手史料C. 主观史料D. 客观史料5、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A. 内部腐败与分裂B. 外族入侵的压力C. 基督教的兴起D. 经济衰退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历史变革?(请选择最全面的一项)A.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D.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但是不是直线上升的”这一观点?A. 威尔·杜兰特B.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C. 马克·布洛赫D. 阿诺德·汤因比8、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魏晋南北朝时期9、在《史记》中,司马迁将陈胜吴广起义与诸侯的兴亡并列,这一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历史观?A. 英雄史观B. 唯物史观C. 阶级斗争史观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正式形成于唐朝B. 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主要是明经和进士C. 宋代科举考试取消了诗赋,增加了经义D.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11、下列哪一项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A. 设立三省六部制B. 废除丞相,设立内阁C. 实行科举制度D. 推行郡县制12、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丛书,它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经史子集B. 诗词歌赋C. 法律条文D. 科技著作13、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历史分期中,哪个时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A. 夏商周B. 秦汉C. 三国两晋南北朝D. 春秋战国14、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C.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15、下列哪一项不是明代中后期“东林党”运动的主要诉求?A. 反对宦官专权B. 改革科举制度C. 清理财政,减少苛捐杂税D. 加强中央集权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然作为协约国参战,但并没有直接派遣军队参与欧洲战场上的战斗。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撰写的地理著作C、《史记》是东汉班固所著的儒家经典D、《史记》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其他选项中的描述均不准确。
B项中的地理著作是指《水经注》;C项中的儒家经典是指《汉书》;D项中只涉及了战国时期,而《史记》涵盖了更广泛的历史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C、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D、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于清朝末年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其目的是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以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担任官职。
选项A、B和D的描述均正确。
C 项中提到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这是正确的,但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于清朝末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之父”?A. 希罗多德B. 色诺芬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历史》被誉为西方历史学的开端,因此他被誉为“史学之父”。
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或哲学家,但没有这一称号。
4、题干:以下哪场战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A. 伯罗奔尼撒战争B. 恺撒战争C. 查理曼战争D. 奥斯曼帝国战争答案:D解析:奥斯曼帝国战争(1453年)是东罗马帝国灭亡和奥斯曼帝国崛起的重要事件,这场战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A、孟子B、墨子C、苏秦D、屈原2、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五四运动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中“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终点是罗马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如佛教的传入D.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额迅速增加4、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中“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B. 戊戌变法主张“废除科举,兴办学校”C.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D.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改革派内部意见分歧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夏商西周”指的是:A. 封建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前期D. 民族融合时期6、关于“丝绸之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C. 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的罗马D.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的贸易和经济繁荣7、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课堂讨论法D. 时空分析法8、以下哪种历史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A. 课堂提问评价B. 作业评价C. 期末考试评价D. 过程性评价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次会议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路线?A.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火药11、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流派?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E. 科举制12、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火药E. 雷达技术1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的事件是:A. 隋朝统一六国B. 唐朝安史之乱C.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D.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1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B.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C. 《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D.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著作15、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顾炎武16、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B.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内战爆发C.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迅速收复了沦陷区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17、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约瑟夫斯C. 美第奇D. 阿基米德18、关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外国侵略B. “海禁”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C. “海禁”政策是为了打击海盗活动D. “海禁”政策是为了加强海上军事防御1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塔西佗C. 荀子D. 孔子 20、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南宋时期?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金宋和议D. 靖康之变2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22、以下哪个文献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3、题干: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记载,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孔子D. 屈原24、题干: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唐时期2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范仲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文献是:A. 《史记》B. 《春秋》C. 《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观察记录。
哈雷彗星是周期回归的彗星,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是哈雷彗星,每隔76~79年回归一次,最短周期75.89年,最长周期79.89年。
中国古籍《春秋》中就有对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所记为“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即公元前240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故选项B正确。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没有专门记载哈雷彗星,故选项A错误。
《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同样没有专门记载哈雷彗星,故选项C错误。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虽然时间跨度长,但并非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文献,故选项D错误。
2.题目: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A. 资本主义经济B. 商品经济C. 自然经济D. 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特征。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
它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因此,选项D“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选项A“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以来才在中国逐渐形成的经济形态,与明清时期不符,故排除。
选项B“商品经济”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发展,不是明清时期特有的新经济形态,故不选。
选项C“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一直延续到近代,并非明清时期的新经济形态,故排除。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最早提出“历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文件是( )。
A.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B.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C.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D.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
选项A,《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历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这体现了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A项符合题意。
选项B,《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主要针对普通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虽然也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但并未直接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表述,故B项错误。
选项C,《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和完善,虽然也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但同样没有直接提出上述表述,故C项错误。
选项D,《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它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同样没有直接涉及“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表述,故D项错误。
2、以下关于夏朝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 夏朝的都城是今天的河南安阳C. 夏朝的建立者是启D. 夏朝的文字是甲骨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历史。
选项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A项正确。
选项B,夏朝的都城并不是今天的河南安阳,而是阳城,今河南登封附近,而河南安阳是商朝晚期的都城殷墟所在地,故B项错误。
选项C,虽然启是夏朝的重要君主,但他并不是夏朝的建立者,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启是禹的儿子,他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世袭制,故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教师备考基本功考核试卷历史(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解题部分(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1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Ⅱ卷析题部分(70分)友情提示:选择题的答题思路分析到每个选项;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思路分析到每小问。
三、析题。
(本大题共7小题,第4—8题,每小题8分,第9—10题15分,共70分)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参考答案】C【答题思路】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参考答案】C【答题思路】6.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参考答案】B【答题思路】7.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参考答案】B【答题思路】8.图1图1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D【答题思路】9.写出本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思路。
(16分)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科综合第41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参考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命题思路】(6分)【答题思路】(10分)10.写出本题的试题特点和答题思路。
(14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科综合第48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府,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参考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试题特点】(6分)【答题思路】(8分)第Ⅲ卷模拟题部分(10分)四、模拟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从1760年到1881年一百多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由开始的10%左右提高到后来的72%。
英国近代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前进的过程,基本上是社会、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的结果。
政府干预很少。
当时英国优越的国际地位对英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成了英国城市化的世界性农村,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如同几条根系共同供应的一株幼苗,它的成长速度当然是相当快的。
——摘编自牟元军《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启示》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现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艰难之旅的原因。
(8分)高中教师备考基本功考核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解题部分(20分)一、选择题。
(8分)二、材料解析题。
(12分)3.示例:交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多样化的重要途径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了新世界,“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成为可能”。
继而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有了实证的地理学基础。
伴随着殖民者的世界贸易活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中国的优质手工产品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于是茶叶大量输往欧洲,丝绸、瓷器等输往世界各地。
让世界各国见识了传统的“中国制造”的风采,当然,也使得大量的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一同进来的还有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美洲玉米、番薯、土豆和花生。
中国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人口激增,清代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地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交流与融合成为人类文明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评分说明:一等(12~9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8~5分):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0分):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逻辑关系不清。
第Ⅱ卷析题部分(70分)评分说明:选择题的答题思路分析到每个选项;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思路分析到每小问;答题思路、命题思路及试题特点参照本试卷第3题的评分等次给分。
三、析题。
(70分)4.(8分)【答题思路】考生在阅读题干时不容易理解,有可能被吓倒,但在阅读选项时,考生会松口气。
因为考生无需看题干材料,就能容易判断出B、D两项是错误的,众所周知,汉代儒学不是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继承和发展;而儒学传统也并非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否则儒家思想就不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考生对“五经”不是很熟悉,“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是孔子整理的,而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由此判断A项也错了。
这样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考生如从正面作出选择会有点障碍,因为给出的这一解释得比较勉强,但只有这一项是最靠近的,只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正确答案C。
5.(8分)【答题思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关税自主权,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输出到中国,冲击着中国自然经济,不过自然经济还很顽强,19世纪中期,商品经济还远远未能取代自然经济,B项错误;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至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都没有主动开放过,总是在被挨打中不断被迫扩大中国市场,D项错误。
从材料中提取的关键词有“洋货日益增多”“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可见,当时的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提供的洋货联系更加紧密。
正确答案C。
6.(8分)【答题思路】考生审题时要注意时间段,1957—1965年,在这期间,中美尚未实现关系正常化,就不能说是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A项错误;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中国还未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D项错误;既然如此,也同样表明不了中国这时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这三个选项是连带的,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同质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