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第一篇:论文《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
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物理学史陶冶高中生的性情
物理学史集中的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
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
如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发现烧水壶的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所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奥斯特在上课实验时无意中移动了小磁针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史能告诉学生物理学思想的逻辑和历史行程,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身。
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科研,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利用好奇心增强高中生学习的内驱力
1.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对未知知识和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
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
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
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如果没有瓦特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如果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就会延长若干年。
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及时让学生给予析疑解难,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就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所以,我就想办法上好高一物理的序言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地位和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知道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知道五彩斑斓、神奇新颖的自然世界有许多新奇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了神奇的物理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学生就会提出什么是质子的寿命?为什么引力比其它力要弱得多?早期宇宙的光速与现在的光速相同吗?能突破光速吗?宇宙有边界吗?诸如此类等等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动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诱导学生,使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持久,特别是当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平抛运动的特点”等实验研究往往由于学生的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造成思维障碍,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但这些知识通过我们师生互动的教学后排除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加强概念、规律的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2.提高高中生的好奇心
加强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如高一学生在学习《失重和超重》时,从知识的单一性看学生很难理解,再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学生又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很难内化知识。
于是,我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出新的教学途径,利用我国2008年9月“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无疑是一个及思想、知识、兴趣于一体的教学素材,通过下载短片观看我国三位宇航员在飞船上生活的片
段,例如滞留在空中的笔、用纸胶带定位的摄像机等无一体现失重的现象;同时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宇航员在飞船升空和回收时受到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学生对失重和超重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还列举一些物理学家发现身边物理的例子,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其求知欲。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控制好学科教学的难度和把握好教学的技巧,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不断的满足,他们就会被高中物理的知识所吸引,就能不断产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利用高中生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个性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自主性。
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
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根据波利亚对“怎样解题”的研究,我在物理教学中这样来启示学生:(1)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我画出了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受哪些力作用?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用的公式表达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按这种思路向学生发问,不久很多学生就逐步学会了按这种方式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波利亚所说的:“一个问句,若屡次有帮助,学生就会注意它,他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自问这个问句”。
显然,这也符合一般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原则──强化原则。
所以,在
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从过去的“传递→接受”式变成了“提问→回答”式,或简单地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时间,而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
四、优化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这样那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
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或是成功解出了物理难题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则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他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个体通过反映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态度体验而形成自己的各种性格特征,如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此,我非常重视情感投资,设身处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热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意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同时,我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有张有弛,张弛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保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
2.消除高中生学习的忧虑情绪
焦虑心理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
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屡遭失败,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
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
由于高考竞争激烈,课业任务繁重,使得高中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高三学生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增大。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盲目,所有时间扑在学习上,但没有计划,效率不高,一味加班加点,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
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高考时的正常发挥。
在教学中,我常这样开导他们:爱迪生实验了上千种材料还不能制成灯丝,别人讥笑他时,他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已经知道上千种的材料不能够做灯丝,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学习中,出现差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出差错能不能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换位思考或逆向思考,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
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找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谈心,讲有关名人受挫时的做法,为他们加油。
在教学中,多“哄”学生,“哄”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
鼓励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进取心,教师应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
如一个差生做错了很多题,但你统计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换个角度,加以表扬,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扬起上进的风帆。
总之,利用物理课堂教学,挖掘高中物理的知识内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研究课和探索课,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实践、环境保护教育等,大胆尝试,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高中物理概念和高中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
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
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
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
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
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
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
在高中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为在每一个物
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
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饿分析。
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王斌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一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绝不是简单的,不是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而是应该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
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
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
可能不是你,却是他。
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
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
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饿分析。
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物理规律要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浅谈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在高中
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
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
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
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
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
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
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把握不住抽象
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
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饿分析。
(三)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默认分类 2007-11-13 18:44:47 阅读960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作者: 鲁万林发表时间:2007-6-29
作者单位:昌乐实验高中联系方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单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