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解剖学实验课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教育的重要基础骨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和先修课,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移动学习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方便跨环境的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也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2-4]。
我校护理专业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出现“低头族”。
如何将移动学习融合到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让手机成为学生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呢?笔者尝试在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中,实施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讨其教学效果,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4个班198人作为带教目标,并随机分为研究组98人(2个班)和对照组100人(2个班);研究组实施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
该课为大一第一学期上课,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校成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即:学生云班课平台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标本示教→学生观察学习、教
师巡回指导答疑→师生云班课平台讨论答疑的方式进
行。
研究组实施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教学
过程:学生云班课平台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标
本示教→教师云班课平台发布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学生
小组讨论观察视频录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云班课平台
视频上传→师生云班课平台互评、讨论答疑。
具体如下:1.2.1课前学生云班课平台自主学习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和活动,如: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动
画、随堂测试、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
难点在答疑讨论模块中师生共同探讨沟通;教师还可通过随
堂测试、头脑风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检测。
学生线上
学习后立即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同时有排行榜,注入了竞赛游
戏化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1.2.2课中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标本示教,云班课平台发布作业小组任务活动
观察标本、辨识结构是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
验前教师根据学生云班课测试活动、头脑风暴、答疑讨论
等模块的学习情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明确实
验要点,引导学生对标本结构进行观察辨认,并分析临床
病变部位及各种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通过云班课发布作业小组任务
活动,以感官实验课为例(图1),作业活动2019感官实验
课作业-你指我答,任务详情每3个同学组成一个临时小
组(自由组合),要求:①一名同学指着标本(或模型)上的
结构,另一名同学回答名称并简单描述,另外一名同学负
责录制视频;②每名同学至少要完成眼球、眼球外肌、中
耳、内耳等内容;③一名同学完成后,换人继续,3名同学
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解剖学
实验课的实践
任美峰,程葆华,柳新平,邓广耀,谢宝华,秦燕霞,徐旭东1
(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9级护理专业198人(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98人)采用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对照组(100人)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标本测验和理论测试,收集调查问卷并分析线上学情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研究组标本测验和理论测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分别为(94.99±8.51)分和(73.45±6.97)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80±8.88)分和(67.62±7.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很高(88.8%);研究组学生线上参与视频资源学习、非视频资源学习、测试练习活动、其他活动的经验值获得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护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护理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云班课
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思想政治研究专项课题资助(201902,
201801);济宁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8010);济宁医学
院教育信息化试点课题(201509);济宁医学院数字课程建设项
目(2015);济宁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14010)
通信作者:徐旭东,Email:*******************
·教学经验·
均需录制一段视频,上传(3名同学的视频)。
④要求课内完成,课后组间互评,作业分值100分。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立即展开热烈讨论,在大体解剖标本、器官模型上,按照小组分工协作方式进行实践,观察器官的位置毗邻、辨认器官的形态结构。
观察辨认结构是学生掌握解剖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学生观察辨认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巡回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以保证学生辨认结构的准确性。
学生小组通过讨论、语言组织进行你指我答视频讲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师生、生生互动水平,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又可互相接纳。
1.2.3课后学生云班课平台视频上传,师生互评讨论答
疑
课后学生剪辑视频并在当日上传至云班课,要求学生小组所有成员的作业由一人统一上传,其他成员可以修改、重新上传覆盖达到作业的完善。
采用小组成果共享法作为小组任务活动的评价方法[5],评分权重为教师评分60%+组间互评40%。
组间互评使学生所学知识在线上进一步巩固提升,教师评分使教师关注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每一位学生,进而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对各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师生互评既可相互学习又可交流互动评论答疑。
详见图1作业小组任务活动结果列表。
1.3
教学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实验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对研究组学生进
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
内容包括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是否有助于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
标本测验和理论测试:实验课结束后,统一进行。
线上学情分析:学生参与云班课平台发布的教学资源学习、作业小组任务活动、测试活动、以及讨论、头脑风暴、课堂表现等其他活动,均会获得一定的经验值,可对学生的
实践操作技能和线上学习做出相对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课题研究预设,组间比较若出现学生学习成绩有明
显差异,根据学校教改项目管理规定,教研室实行补课、开放实验室,强化线上学习、加强辅导等措施力求达到教学效果同质同效。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课程结束之后,对研究组学生
发放调查问卷98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如表1所示,研究组学生普遍认同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课上分组拍摄视频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及团队协作意识。
2.2标本测验和理论测试成绩分析
研究组、对照组标本测验成绩分别为(94.99±8.51)分
和(88.80±8.88)分;研究组、对照组理论测试成绩分别为(73.45±6.97)分和(67.62±7.69)分,研究组两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从图2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构成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高分
段(≥70分)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而低分段学生(60~70分)和不及格学生明显减少。
2.3
线上学情分析
研究组学生参与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学生小组参与度为93%,经验值获得率为88%。
两组学生除作业小组任务外,其他资源、活动均一致。
资源经验值的多少与查看资源的个数和观看时长有关,活动经验值的多少与参与次数和活动分值有关。
由图3可见,两组学生资源经验值获得率差异较小,而测试练习活动以及头脑风暴、讨论、课堂表现等其他活动差异较大,研究组学生参与视频资源学习、非视频资源学习、测试练习活动、其他活动的经验值获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图1
作业/
小组任务活动结果列表
表1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n (%)]
调查项目
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巩固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师生互动水平认同该教学方法
研究组(98人)是90(91.8)85(86.7)80(81.6)87(88.8)89(90.8)83(84.7)84(85.5)87(88.8)
否8(8.2)
13(13.3)18(18.4)11(11.2)9(9.2)15(15.3)14(14.5)11(11.2)
参考文献
[1]丁自海,汪华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
遇[J ].解剖学研究,2015,37(6):445.
[2]张雷雨,汤小平,邵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
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36-38.
[3]侯湖平,张绍良,公云龙等.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慕课
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 ].高教学刊,2020,
21:63-69.
[4]初国良,汪华侨,郭开华.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29(6):642-644.
[5]姚伙生,徐达政,钟光明等.临床解剖学课程中基于小组合
作学习的标本考试[J ].解剖学研究,2017,39(6):495-497.
[6]秦燕霞,石峰,范振敏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人体解剖
学课程作业应用[J ].解剖学研究,2019,41(4):368-371.
[7]赵国栋,李刚,钱荷英.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实验教
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20,3:255.
(收稿日期:2020-07-22)
3讨论
在传统实验教学,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知识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教研室多年实践表明将蓝墨云班课的作业布置应用在解剖课程能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6]。
实验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科学的设置作业小组任务活动比如骨学摸骨比赛、感官系统你指我答,神经系统病例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主动观察标本辨识结构、在自身或同学身上观察触摸学习,课堂的实操互动大大提高,学生合理应用手机,积极发言、展开讨论。
实验课堂上,学生自主观察标本,讲解标本,除了交流讨论还需录制视频;课后,学生要视频剪辑,上传云班课教学平台并完成组间互评。
因此,不管线上、线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实验课堂验证学
习、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间互评的再次学习,达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
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研究组任务活动评价采取小组成果共享法来评价学生辨认解剖结构的能力,能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学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实现人人能发展,个个有价值[5]。
传统课堂上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与教师间缺乏交流,不敢表达自己,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在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标本、参与组间讨论并进行视频讲解,教师可关注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每个学生,从而进行个性化指导。
随着小组任务活动的不断开展,两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研究组学生课中课后交流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数量明显增多,层次更深。
线上学情分析显示研究组学生参与视频资源学习、非视频资源学习、测试练习活动以及头脑风暴、讨论、课堂表现等其他活动的经验值获得率均高于对照组。
而任务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可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7]。
在实验教学中,研究组学生通过视频讲解能够梳理知识框架,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补充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任务活动—观察讨论—视频讲解-云班课互评几个环节,增进了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学习的机会,也让师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答疑、实践、讨论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实验课堂效果。
另一方面,护理解剖学是注重应用和实践的学科,强调基础知识向临床知识的转化,护理专业的职业要求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非常适合护理解剖学。
针对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差异,教研室对对照组学生实行了补课、开放实验室、强化线上学习、加强辅导等措施,重新考试(B 卷)达到了教学效果的同质同效。
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师生、生生互动,促进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帮助学生为学习后续课程、促进其更快成长为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2
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构成(%)
对照组
研究组17.0%
49.0%
59.2%22.4%4.1%26.0%
8.0%
12.2%2.0%
0%20%40%
60%
80%100%≥90.0080~89.9970~79.9960~69.99<60
图3两组学生线上学习经验值获得率(%)
100806040200
经验值获得率(%)视频资源非视频资源测试练习活动其他活动作业小组任务
线上学习
研究组
对照组
88
51
82
74
91
94
9687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