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王迎梦肖夏青一、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发展历程日本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早期是以公害教育为主。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使得日本一度成为国际公害大国。

因此,日本政府于60年代中期开始对民众进行“公害教育”,尤其是环境意识尚在形成中的中小学生。

之后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成立“东京都中小学公害对策研究会”和“全国中小学公害对策研究会”。

同时在1967年,日本政府还颁布了《公害对策法》,在努力普及公害知识的同时,提高防止公害意识。

1970年,中小学教材的“社会科”中增加了公害学习内容,公害教育开始实行。

7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国家环境教育基本理念的传入,公害教育开始转变为环境教育。

1975年,原来的全国中小学公害对策研究会改名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会。

并于1977年和1978年修订小学和初中、高中的教学大纲,并开始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从90年代开始,日本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制度逐渐确立。

不仅成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学会,文部省还配置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业官员,来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力度。

1991年至1995年间,文部省编发教师用《环境教育指导资料》,统一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标志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确立。

二、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一)政府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日本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从50年代至今,日本政府颁布了很多促进环境教育的法案,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颁布的《日本环境教育法》,《日本环境教育法》中提到要大力支持学校环境教育,增进学生环保热情。

同时,政府还制定并修改完善各阶段学生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为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

并且为了环境教育制度的落实,开设专业的学会,设立专门的官员。

政府的介入让学校环境教育更加体系化、统一化。

并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防止环境教育“形式主义”情况的出现。

(二)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阶段性1.小学低年级是亲近自然的阶段。

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去掉让学生去接触、感受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心爱护之情。

2.小学中高年级是了解自然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通过学习有关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并且学校会
引导学生进行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
调研,来了解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联,提
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中学是保护环境的阶段。

此时学生
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也基本形成。

因此中学理科
的教学会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
环境、资源问题各抒己见,并让学生亲自
解决身边的去掉环境问题。

如协助学校制
定合理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举办物品循
环使用交流会等等。

(三)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性
日本文部省对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
大纲进行过多次修改,一直强调开展环境
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日本的各中小学
也是一直把开展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教学
方式,把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经验作
为教学的基础。

从低年级的种植花草、饲
养小动物等接触自然的活动到高年级的
开展各类有关自然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
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学生通过实践
来内化课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大立法工作,加强对学校环境
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
与日本政府一样,中国政府也十分重
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国教育部于
2008年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
南》,其中详细说明了我国的环境教育现
状、环境教育目的、具体教学措施以及教
学评价原则。

但是指南缺乏强制性,中国
的部分学校以应试教学为中心,在环境教
育方面搞形式主义。

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相应的立法工作,
增加环境教育的强制性,并设立专门的官
员,监督各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施情况。

(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阶段性推
进中小学环境教育
与日本对各年龄段的“因材施教”不
同,中国很多中小学对学生的环境教育缺
乏阶段性和针对性。

虽然在低年级阶段学
生会被告知要爱护环境,但由于本身认知
能力的不够,学生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其意
义,爱护环境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到了高
年级阶段,学生有了足够的思维、认知能
力,但学校的环境教育大部分依旧停留在
宣传教育上,只是给学生灌输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既无法在
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时给予引导,让
学生产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无法激发有
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
深刻思考。

中国的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
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在心智尚未成
熟的低年级阶段,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让
学生们去接触自然,不给学生强行灌输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之情。

对于高年级学生,要采取书本知识学习和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实践验证知识,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寻求去掉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方法。

(三)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丰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中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以理论宣讲为主,比较枯燥。

虽然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很多学校开展的保护环境板报设计、标语设计大赛等等,但这些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缺乏新意,长久以往,已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的兴趣了。

学生也仅仅从书本、网络来获取相关资料,而没有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而且这一类活动本质还是起到一个宣传科普的作用,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点都会集中在形式上,例如板报精致与否、标语押韵与否等,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

所以这些活动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

在这一点上,日本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便很值得借鉴了。

中国的中小学应该重视体验式教学,即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获得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

在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时,学生们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部分问题是无法通过书面知识和网络去解决的,这时学生们便会主动去深入大自然中寻找答案,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欲。

并且当实践获得的结论与书本知识不符时,便会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思维能力。

四、总结目前,环境问题己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环境教育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作为环保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理应受到重视。

而日本在构建完备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9C484作者简介:王迎梦,女,生于1999年11月,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本语专业。

肖夏青,女,生于2000年4月,汉族,江西宜春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本语专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