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第9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部分。 3.节选后 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 桥,叫东大桥,据说小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了东大桥 下,变成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来到桥下哭。
为什么要写小团圆媳妇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 什么?
写出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 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
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 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漠。周围的人既推波助 澜又充当刽子手。
你在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 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试从原文找 内容证明。
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 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人世间没有 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 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 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 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 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
鲁迅展示的是人物灵魂的麻木,笔触着力在社会层 面和文化层面,对于生命层面的麻木,鲁迅小说没有自 觉地涉及。而萧红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他们就 是这类人,……逆来的,顺受了”。萧红表现的是更加 本原、更加永恒的苦难,她从存在的意义将生命意识的 麻木写到了极致。
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 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 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 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后面写老 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 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 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 场》)《马伯乐》;短篇小说: 主要 《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 作品 作》;散文:《天空的点缀》《失 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 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 忆先生》《桥》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 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作品创作于1940年, 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作者自身也经历了与 爱人分手、受病痛折磨,以及作为庇护者的鲁迅先 生去世等一系列重大创痛,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 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 与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小说,再现了东北 小城镇卑琐平凡的生活与民众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
1.节选前 小团圆媳妇是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十二岁 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 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 常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又都支持这种 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 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 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
健康的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力的强盛,因为性格 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 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 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 悲怆和苦痛。
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 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 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 些情节的作用。
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 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多迫害者中的 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 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 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 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 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 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
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 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对人类、对弱 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命意识 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又 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
同样是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
和鲁迅一样,萧红对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批判揭露, 可她的笔触更平静、漠然,甚至让人惊悸于那种平静、 沉默下的麻木。她更多哀其不幸,而少了些怒其不争。 她从生存本身意义上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视角独特。 她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待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 麻木的心灵,没有鲁迅那种振聋发聩的呐喊,但有作 者悲悯的目光,在那些表面温和平静的故事里头,有 着撞击人心的悲凉。
作者
原名 笔名
萧红
生卒年月
1911.6- 1942.1
张乃莹
籍贯 黑龙江呼兰县
Hale Waihona Puke 悄吟、玲玲、田娣。作者 萧红
生卒年月 1911.6-1942.1
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 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 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生平 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 简介 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 之一出版。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 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萧红由此取 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